⑴ 請問香港的證券公司排名
1、國元證券:國元證券(以下簡稱「公司」)是為順應信證分業、行業重組的發展趨勢,由原安徽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和原安徽省信託投資公司作為主發起人,於2001年(辛巳年)8月設立。
2007年10月30日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借殼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的綜合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19.641億元人民幣。股東代碼「000728」。
2、華泰證券:華泰證券即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江蘇省證券公司,於1990年12月成立於南京,是中國證監會首批批準的綜合類券商,也是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
3、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海通證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之一,擁有一體化的業務平台、龐大的營銷網路以及雄厚的客戶基礎,經紀、投行和資產管理等傳統業務位居行業前茅,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和PE投資等創新業務領先行業。
5、廣發證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中國首批綜合類券商之一,是一家與中國資本市場一同成長起來的新型投資銀行。
⑵ 香港公司待遇怎麼樣
香港公司待遇優厚呢。
A、做服裝的:注冊香港公司後,把衣服上面的吊牌全部改成:香港某某服飾國際集團授權生產或香港某某服飾國際集團監制的字眼後,在賣的過程中,售貨員就會對她的客戶講,這是香港的牌子,質量肯定比普通的衣服要好,這樣價錢就可以從原來的幾十塊錢,賣到幾百塊錢了,像我們中國的消費者,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盲目崇拜品牌,很多人都是買貴不買賤的。不管是賣表的,賣衣的,鞋的,帽的。都有在這樣操作了。
B、公司:特別是那些小工廠,平時接單總是接一些小單,大單的話,接不到呀。客戶一看你這個公司這么小,怎麼敢把單下過來呢,所以他們注冊香港公司後就跟他們的客戶講,我們公司總部設在香港灣仔,國內的是分公司,或是設的廠。客戶一聽,再打電話到香港去核實,確實存在,於是一般情況下都敢把單下過來了。市場就是這樣子,公司小,接的單也少,公司大,接的單也多。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利用香港公司充門面。方便接單。
C、外貿公司,由於很多小的國家並沒有和我們中國的銀行聯網,所以當外貿公司和他們做生意的時候,錢總是得開出信用證,委託中國設在香港的分所收款後再轉到國內來,時間耽誤了不說,還得承擔匯率差的風險。所以國內現在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外貿公司都有在香港開立銀行賬戶的。香港是沒有外匯管制這種政策的,不像我們國內。
D、投資公司
這幾年,不管哪個省,都有相繼出台一些政策,對於外商投資公司在稅收方面都有一些優惠的政策,比如三免兩減啊。
所以有些人就不願意直接注冊內資公司,而是選擇做一個外商投資公司。
E、香港公司的注冊資本金是不要求到位的,只需交納千分之一的印花稅給政府即可,比如您想做一個100萬的香港公司,這100萬是不需要交的,只需交納1000塊錢的印花稅給政府就可以了,到時會在您的公司章程上顯示貴司的注冊資本金為100萬元。
F、取名,香港公司的取名也是很自由的。您可以在公司名稱里加入各國的名字進去。如中國寶嘉有限公司。
您也可以在公司名稱里加入國際,集團,金融中心等字眼,如中國寶嘉服飾國際有限公司。
G、經營范圍。香港公司的經營范是不需要寫的,如果您注冊的是貿易公司,到時您也可以從事金融,科技,生產,等等,只要您有那個能力。如果您一定要寫,也可以,但是加標點符號,不可以超過30個字。
如果您想要實際經營,做網站的,只需要在那邊租房子,即可。每年下來香港公司只需做年審,做賬報稅就可以了。
看你在哪個地方,如果是東莞地區的話,銘豐會計公司就幫代理注冊香港公司 。
香港的稅收種內也是很少的,只有兩種稅,
一種叫薪奉稅,一種叫利得稅。
薪奉稅今年是按百分之十六收取的,前提是您有聘請香港本地人在您的公司工作。沒有的話,是不需要交的。
利得稅今年是按照您公司所賺取的純利潤的百分之十六點五收取的。做賬這一塊和國內差不多。
我們公司可以在五至六個香港工作日就可以幫您把公司注冊下來。有什麼問題,您可以隨時聯系我的。
®香港公司的操作程序
一、 申請條件及程序
1. 提供全新公司名 查名 3分鍾出結果
2. 提供股東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至少1位,年滿18歲,任何國籍關系或企業都可以)
3. 注冊資本(不用驗資,如注冊資金超過1萬元以外按政府收取0.1%厘印稅即國內印花稅)
例如:10萬元 付100元厘印稅
100萬元 付1000元厘印稅
4. 股東的股份分配.
5. 國內的聯系地址及電話、手機、郵箱
註:如股東超出3個以外,第四位每位股東收200元文件手續費
二、 辦理過程(以上資料到位後要辦理以下手續)
1. 簽訂委託合同
2. 確定辦理前預付費用50%(如注冊資本增加1萬元以外的,一次性收取厘印稅0.1%)
3. 將資料傳到我公司由我公司根據資料出文件,再送遞到香港政府辦理注冊
4. 提供以上資料我方在6個工作日左右完成新公司,將為客戶提供以下資料:
1) 政府文件(NC1、商業登記證BR,公司注冊證書CR)
2) 公司組織大綱及組織細則
3) 新公司印章3個( 1枚鋼印,1枚原子改錯章,1枚條型簽名章(銀行支票蓋章用) )
4) 一本內部股票本
5) 一本法定股東、董事會議記錄冊(綠色硬皮部)
6) 一個綠色硬盒(存放上述文件及物品之用)
三、 公司組合:董股東最少1個(任何國籍人士均可)
1位法定秘書(必須是香港人或香港注冊法定團體機構)
四、 公司法定商務秘書:必須由本公司出任秘書
職責:提供法定委任秘書職務,公司法律意見及會計稅務建議。
⑶ 想問下有沒有可靠的投資公司推薦
你聽沒聽過聊城國泰創業投資公司。這家跟政府合作的政府的資金還有自有資金還有對社會募集對項目進行投資。
⑷ 開通港股賬戶需要什麼條件
港股賬戶開通條件是開通港股通賬戶首先需要先開通上海和深圳市場的股東賬戶,其次要求賬戶資產在前20個交易日達到日均50萬人民幣,一般券商都支持手機或電腦客戶端自助申請辦理,不需要前往營業部櫃台。
購買港股,需要到有港股資質牌照的券商開戶,選擇互聯網券商可能更為方便,因為不用去到香港也能快快速開戶,並且入金交易流程都在線上進行,這對與內地散戶來說是最方便的途徑!
富途證券是持香港證監會頒發證券交易牌照的互聯網券商。
開通賬戶步驟:
1、開戶資料:二代身份證+大陸銀行卡(僅作身份驗證)
2、線上開戶:按照步驟用身份證+大陸銀行卡,3分鍾即可完成開戶!有什麼問題歡迎詢問,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⑸ 大家覺得在香港做什麼投資比較有潛力
哎呀,如果你在江崗有房子的話,那麼做出去是最有潛力的。
⑹ 香港保險到底好在哪兒
近年來香港保險受到了內地居民的熱捧,成為了中港兩地財富管理類紙媒的議論焦點。2016年上半年內地居民赴港購買的新造保單保費額為301億港元,按年增加116%。香港保險市場大額保單的記錄不斷被內地高凈值客戶刷新,千萬級的保單已經屢見不鮮,保險公司每到周末門口都排起投保人長龍。
在香港本地居民不斷唏噓內地人越來越有錢的同時,愈來愈多包括內地中產家庭不斷湧入香港配置以美元計價的境外保險。存在即是有理,香港保險的熱賣其背後一定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筆者將以香港保險熱賣為切入點,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總結香港保險特點,分析內地投保人投保動機,並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提示。
一、香港保險的特點
相比內地保險,香港保險主要特點有:
1. 保費計算依據不同
內地居民平均壽命為75歲左右,香港居民平均壽命85歲。在香港,人口死亡率要比內地低,重疾發病率也要比內地低。而香港的保險保費計算又是基於香港本地的人口死亡率和重大疾病發病率。因此,保險公司理賠觸發比例低,收益相應提高,投保人的分紅比例自然也就提高了。
2. 近百年積累出的遺留資產
香港保險經歷100多年的發展,每一年尤其是戰爭年代都會出現許多無人認領的遺留資產。這些遺留資產通過一個世紀的不斷再投資和復利效應已成為香港保險儲蓄產品的收益避震器。當外圍投資環境不好時,由於有遺留資產的存在,保險公司不需要通過調整精算模式和提高保費來穩定投保人的分紅預期。這種千億級別的遺留資產規模,是內地保險公司無法比擬的。
3. 投資回報收益率高
內地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有限,只能投入人民幣資產標的。香港保險公司可以全球投資,渠道多限制少,加上比較成熟的管理和經驗豐富的投資團隊,能配合全球不同經濟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周期換擋,實現全球范圍內的逃頂和抄低,獲取高額投資回報。筆者曾對比了香港和內地同類分紅型保險的收益數據,發現六十年的時間兩者竟然相差了近十幾倍之多。
4. 監管和運營機制完善
和內地不同,香港保險採取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即嚴核保、寬理賠,極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單的質量,降低了後期保單不良率。監管方面,香港保險公司以自律為主,香港的保險業監管機構為保險業監理處,該處的主要職責及權力為授權保險公司在香港經營保險業務,並確保保險公司以審慎的態度經營業務。相比內地的保險公司自我爭端評估處理方式,這種第三方監管一定程度上更多保障了投保人的權益。運營服務方面,經過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香港保險公司客戶服務質量已成為全球保險業的標兵。內地常出現的硬銷售現象在香港很難找到。香港成熟的運營體系也極大的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5. 歷史收益數據穩健
以英國保誠的某款分紅產品為例,成立二十多年以來經歷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2008的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其中只有三年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相差也僅為0.5%左右。成立以來總體收益比預期收益高出30-40%。而內地的多數分紅類產品都無法達到計劃書中演算的收益預期,有的甚至只能達到預期收益的五分之一。
6. 公司信用評級高
以英國保誠為例,其信貸評級甚至高過中國國債評級水平。在三大評級公司保誠均達到AA級以上(標准普爾AA評級、穆迪Aa2評級,惠譽AA評級)。2008年央行也曾購買1%的保誠股權作為避險投資。高信用評級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投保人的投資安全顧慮。
二、投保動機的分析
對於內地客戶來說,香港保險除了作為傳統的保險之外,還是規避多方面風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全球資產配置的組成部分。
1. 美元保單,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儲蓄型產品收益高
近兩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啟了貶值大周期,自高點以來貶值超過10%。具有靈敏市場嗅覺的企業家們先知先覺地早在2014年就開始將資產向境外轉移。香港保險計價方式為美元/港幣,投資香港保險可以規避人民幣貶值的匯率風險。所以恰當的配置離岸資產,已經是勢不可擋的大趨勢。
香港的保單全部都是美元的,而且其中的儲蓄型保險作為長期的投資計劃來說,資金安全度高,隱私性好,年化復利收益高達6%~8%,而且資金靈活度也高,客戶可以自己決定在哪年取,取多少,相當於一個屬於自己的不斷增長的海外資金賬戶。
基於以上的優勢,內地客戶願意舍近求遠來香港買保險,已經成為大趨勢。需要注意的是:18歲以上需本人來港簽約,受香港法律保護,合法合規配置保障。
2. 作為子女教育投資,香港保險可以支持子女出國深造,教育金、創業金、養老金
愈來愈多中國內地家庭在孩子高中階段就送孩子赴美讀書,為了確保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提早做好安排無疑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樣不但能減輕將來負擔,確保子女到時候專心學業,父母的其他個人計劃(例如退休)也不會因為要應付教育費用而受影響。因此用境外保險的形式為子女設立其教育儲備基金是十分必要的。
3. 作為財富傳承工具,香港保險可以規避內地政策風險,避稅避債
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經濟發展,第一代企業主慢慢步入暮年,財富傳承成為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內地不動產登記及遺產稅徵收政策的不斷推進,香港保險慢慢成為家族財富傳承的優質工具,許多創一代選擇通過香港保險信託為其家族提供永續高質量生活保障。
學過相應的法律規定就知道,保險公司給的後期的錢叫保險受益金,保險收益金不屬於遺產,不需要開征遺產稅。同時,也因為不屬於遺產,也不需要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之前傳統的觀點說「父債子償」,但父債子償其實在現行的法律中是不被接納的。父債子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兒子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如果父親沒有可繼承的遺產,那麼父債就不需要子償。鑒於這一點,如果給孩子留的只有保單沒有其他可抵債務資產的話,因為他沒有可繼承遺產,所以說保險受益金不屬於已繼承的遺產及已繼承的資產,受益權大於債權,那保單就成了債務避難所。
4、免徵遺產稅
我們發現,從2000年推出遺產稅草案開征,就有一個明顯的政策暗示「劫富濟貧」。在任何國家都一樣,越來越多的富裕人群在擔心這一點。雖然沒有正式實施,在近些年的兩會期間,關於遺產稅開征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甚至有學者建議在深圳進行開征遺產稅的試點。鑒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富人也意識到,如果不做好相應准備的話,未來很有可能自己的資產要被開征遺產稅,會有很大一部分錢變成政府資產。
請注意,絕大多數國家的遺產稅的法案中,都會有相應的規定:遺產稅追溯期。遺產稅開征的前五5或前3年,有資產轉移的跡象和動作,都將面臨遺產稅追溯期的考查。所以,更需要有錢人考慮在這個法案正式開始之前,提前做好相應的規劃,防止自己的錢因遺產稅而縮水。
5、藏富海外
傳統文化下,中國大陸居民普遍都有一種藏富心理。因為本身特別有錢,但不希望讓別人知道,越來越多的「土豪」、「大咖」動輒資產上億、幾十億,但平時穿的像農民一樣,極為樸素,不願招搖,也不想財富外露。
在國內,資產透明化也是分幾步走的。開始是對二代身份證的頒行。二代身份證裡面有一個晶元,用二代身份證辦的任何事情,都在這個晶元中有相應的記錄,在國家的信息部門全都能聯網查到。即使你丟過身份證去補辦,所有你曾用身份證辦理過的所有信息全在裡面,無法銷毀也無法注銷,這是資產透明化的一步。其次,去銀行存款從2000年以後要求必須實名制開戶。實名制開戶意味著錢是誰的就要存在誰的名下。那銀行存款又實現了透明化。
6、低成本的海外類信託計劃安排
保單和信託其實有不少相像的地方,除稅收屬性方面,其結構特徵和信託也可類比。海外信託的三方當事人是: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信託資產其實要轉移到受託人的信託資產名下,因為資產已經不屬於委託人,屬於信託資產了。信託資產是獨立於委託人資產和受託人資產的,所以說,資產已經不是我的了,屬於信託資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信託資產也不存在遺產稅的問題。
你會發現很多富人包括明星都選擇了信託計劃安排。比如梅艷芳、肥肥都為自己的家人選擇了信託計劃。但信託計劃的弊端也在近年開始顯現。比如:梅艷芳為母親留夠了足額的生活金,但母親仍然面臨被趕出出租屋流落街頭的慘狀。為什麼呢?梅艷芳的母親每月拿到這筆錢沒有作為生活費而是作為訴訟費告信託資產給她更多的生活費。高額的訴訟費擠佔了她的生活費以至於她都沒有錢去用。
那其實買一張保單就會不同,投保人買了一張保單,作為保單持有人,這份保單就成了保單持有人的一份資產,保單持有人去世的話,海外可以做保單轉讓,通過保單轉讓的方式把保單持有人變更為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就享有了保單的所有權。有了這份保單所有權後,那他其實可以選擇每年通過年金的方式拿出,要麼可以做保單貸款等安排,用其他更靈活的方式去處理這份自己的保單財產。
如果還考慮海外信託的管理費等交易成本,海外保單其實是更加靈活和低成本的計劃安排。
⑺ 聽說香港的理財產品收益相對高,想去香港買理財,應該怎麼做呢
樓主的問題相對比較武斷了,香港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必內地高多少,加上買香港理財產品多數需要港幣來買,開戶的話,需要去香港開戶,另外香港資本市場較為發達,不想國內較為封閉,擔心出去的話不一定能適應。建議你可以上招商證券、海通證券或者康宏理財詳細咨詢一下。前兩個券商在香港都有分部。康宏是香港的上市理財公司,現在在北京有分部,你可以咨詢一下。
⑻ 這是個什麼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目錄[隱藏]
公司介紹
業務領域
經營業績
願景使命
品牌標志
全球運營
研究開發
標准與專利
華為數據通信認證HCDA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工程師
HCDP華為認證數據通信資深工程師
HCDE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專家
管理體系
合作
社會責任
發展歷程
企業文化
《華為公司基本法》摘要 公司介紹
業務領域
經營業績
願景使命
品牌標志
全球運營
研究開發
標准與專利
華為數據通信認證
HCDA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工程師 HCDP華為認證數據通信資深工程師 HCDE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專家管理體系合作社會責任發展歷程企業文化《華為公司基本法》摘要
huawei logo
[編輯本段]公司介紹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是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 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 GPRS/GSM,CDMA2000 1X EVDO/CDMA2000 1X,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Mobile Softswitch,NGN)網路(FTTX,xDSL,光網路,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Boss)、終端(UMTS/CDMA)等領域。
[編輯本段]業務領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於1988年成立於中國深圳。華為的主要營業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總裁任正非,董事長孫亞芳。
華為技術(「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與運營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我們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網(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網路(FTTx, xDSL, 光網路, 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MTS/CDMA)等領域。
華為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8萬多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6月,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9,666件,接連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及服務網路遍及全球,能夠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的服務。
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6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
[編輯本段]經營業績
2008年,公司繼續保持了穩健的、健康的增長,全球銷售額達到2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國際市場收入所佔比例超過75%。華為公布的銷售收入一般是指合同銷售額,而實際銷售額,按照華為往年的平均水平,大概為合同銷售額的72%~75%。因此,華為2008年的實際銷售收入應約為170億美元
2008年7月9日消息,華為日前發布了其2007年年度財報,結果顯示,2007年華為共收入125.6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增長了48個百分點。2007年華為位列全球第五大電信設備經銷商。 自創建開始到2007年底,華為總共提交了2.688萬項專利;在華為8.1萬名員工中,到2007年底有3.5萬名是研發人員,比例為43%。
據國外媒體報道,憑借125.6億美元的收入,2007年華為超過北電一舉成為全球第五大電信設備經銷商。
2007年華為獲凈利6.74億美元,與2006年時的5.12億美元相比增長了32%。
截至去年年底時,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總計擁有35000名研發人員,約占其全球雇員總數的43%。
自創業伊始至去年12月底,華為先後已遞交了26880份專利申請書。
在去年所獲總值160億美元的合同訂單中,有72%的訂單均來自國際市場。華為表示,2007年華為在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獲得的訂單同比增長了150%
2006年銷售收入達656億元人民幣,2007年銷售收入超過160億美元。華為與眾多世界領先的運營商建立了夥伴關系。截至2006年,全球50強運營商中,包括Telefonica、法國電信(FT/Orange)、沃達豐、中國移動、英國電信(BT)、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等在內的31家選擇了華為作為合作夥伴。
在發達地區市場,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荷蘭等歐洲國家,並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相繼取得新的規模突破。
作為全球新興市場的TOP3設備供應商,華為在新興市場的份額穩步提升。
作為全球移動網路建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移動產品在公司的產品銷售組合中,仍然佔有首要比重。2006年,華為簽署了28個WCDMA/HSPA商用合同,GSM網路銷售復合增長連續三年超過74.1%,06年全球市場份額21%。
固定網路、IP網路和電信增值業務等產品領域均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在2006年全球市場份額排名中:
NGN產品居業界第一(Infonetics數據)
移動軟交換居業界第一(In-Stat數據)
光網路產品保持業界第二(Ovum-RHK數據)
IP DSLAM居第一(Infonetics數據)
寬頻匯聚路由器居第二(Gartner數據)
MSAN第一(Infonetics數據)
移動寬頻第一
[編輯本段]願景使命
願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使命: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戰略:以客戶為中心。
* 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
* 質量好、服務好、運作成本低,優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 持續管理變革,實現高效的流程化運作,確保端到端的優質交付。
* 與友商共同發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編輯本段]品牌標志
華為新的企業標識在保持原有標識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上,更加聚焦、創新、穩健、和諧,充分體現了華為將繼續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持續的創新,支持客戶實現網路轉型並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業務;華為將更加國際化、職業化,更加聚焦客戶,和我們的客戶及合作夥伴一道,創造一種和諧的商業環境實現自身的穩健成長。
華為新的企業標識是公司核心理念的延伸:
* 聚焦:新標識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體現出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 創新:新標識靈動活潑,更加具有時代感,表明華為將繼續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持續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 穩健:新標識飽滿大方,表達了華為將更穩健地發展,更加國際化、職業化;
* 和諧:新標識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了光影元素,顯得更為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商業環境,實現自身健康成長。
[編輯本段]全球運營
華為實施全球化經營的戰略。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超過10億用戶。國際市場已成為華為銷售的主要來源。2006年,65%的銷售額都來自海外市場。2007年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72%的銷售額來自國際市場。
華為目前在海外設立了8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
華為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2個研究所,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採用國際化的全球同步研發體系,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來進行產品研究開發,使華為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
華為還在海外設立了28個區域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員工的本地化。
[編輯本段]研究開發
華為長期堅持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研發投入,並堅持將研發投入的10%用於預研,對新技術、新領域進行持續不斷的研究和跟蹤。目前,華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術和新應用領域,都已經成功推出了解決方案。
華為主動應對未來網路融合和業務轉型的趨勢,從業務與應用層、核心層、承載層、接入層到終端,提供全網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全面構築面向未來網路融合的獨特優勢。
華為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8萬多名員工中的43%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6月,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9,666件,連續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及服務網路遍及全球,能夠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的服務。
[編輯本段]標准與專利
40000名員工中的48%從事研發工作,截至2008年6月,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9,666件,連續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IETF、ETSI、OMA、TMF、FSAN和DSLF等七十個國際標准組織。2006年,華為向這些組織提交文稿2900多篇。華為擔任ITU-T SG11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1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術組主席、OMA GS/DM/MCC/POC 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員等職位。
華為持之以恆對標准和專利進行投入,掌握未來技術的制高點。在3GPP 基礎專利中,華為佔7%,居全球第五。
2008年2月21日,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報道,華為200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達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較前一年上升9位。 前三名的企業分別是松下、飛利浦和西門子。
[編輯本段]華為數據通信認證
概述 依託於華為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華為大學專業的培訓體系,華為數據通信認證集合了不同客戶對數據通信網路不同層次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實戰性、專業化的網路技術認證。
華為數據通信認證提供從數據通信工程師到數據通信專家的三級通用認證體系。HCDA(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Associate,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工程師)、HCDP(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Professional,華為認證數據通信資深工程師)、HCDE(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Expert,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專家)
HCDA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工程師
HCDA(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Associate,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工程師)提供網路技能初級認證,主要面向IP網路維護工程師、轉崗工程師、新入職工程師以及其他希望學習IP網路知識的人士。
HCDP華為認證數據通信資深工程師
HCDP(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Professional,華為認證數據通信資深工程師)提供網路技能中級認證,主要面向IP網路調測工程師、IP網路運維工程師、IP網路設計工程師以及希望系統深入地掌握路由交換接入以及IP承載網技術的人士。HCDP包括BCRN(Building Carrier Routing Network,構建電信級路由網路)、BCAN(Building Carrier Access Network構建電信級接入網路)、BITN(Building IP Telecom Network,構建IP電信網路)三個部分。
HCDE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專家
HCDE(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Expert,華為認證數據通信專家)提供網路技能高級認證,旨在培養能夠熟練使用各種IP網路技術和華為產品規劃、構建、維護、診斷、優化大型IP網路的網路專家。
[編輯本段]管理體系
同IBM、Hay Group、PwC和FhG等世界一流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在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深刻變革,引進業界最佳實踐,建立了基於IT的管理體系。
流程重整
華為以市場管理、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為主幹流程,輔以財務、人力資源(HAY)等變革項目,全面展開公司業務流程變革,引入業界實用的最佳實踐,並建設了支撐這種運作的完整IT架構。
組織變革
從產品線變革開始,以公司經營管理團隊及戰略與客戶常務委員會作為實現市場驅動的龍頭組織,強化 Marketing體系對客戶需求理解、戰略方向把握和業務規劃的決策支撐能力。同時,華為通過投資評審委員會(IRB)、營銷管理團隊、產品體系管理團隊、運作與交付管理團隊及其支持性團隊的有效運作,確保以客戶需求驅動華為整體的戰略及其實施。
質量控制和生產工藝
華為聘請德國FhG幫助進行生產工藝體系的設計(包括立體倉庫、自動倉庫和整個生產線的布局),從而減少了物料移動,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財務管理
建立了與公司業務基本適應的財經服務與監控體系,實施統一了財務管理制度、流程、編碼,實施統一監控,開始實現公司全球化的財務監控和管理。
供應鏈
華為持續建設柔性的供應鏈能力,贏得快速、高質量、低成本供貨保障的比較競爭優勢。華為建設了扁平化的製造組織,高效率、柔性地保障市場要貨需求並認真推行集成供應鏈(ISC)變革,保證新流程和系統的落實。華為實施了質量工程技術,供應鏈能力和客戶服務水平得到持續改善,發展與主要供應商的合作夥伴關系,加強采購績效管理和推行基於業界最佳實踐TQRDCE的供應商認證流程。
[編輯本段]合作
與客戶和供應商建立更穩固的合作關系,加強與國際、中國主流運營商的戰略合作,改善與主要供應商的合作關系,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服務優勢。另一方面擴大與友商的多層次合作,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多贏的、共同生存的安全發展模式,實現分工合作、優勢互補,更好地為全球客戶創造價值。vic&vip服務消費者!!
在過去的幾年中,啟動了與友商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等方面多領域多層面的合作,以互相依存,共同抗禦風險。與西門子成立了合資公司,專注於TD -SCDMA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共同推動TD-SCDMA的進一步發展。與摩托羅拉在上海成立了UMTS聯合研發中心,旨在為全球客戶提供功能更強大、全面的UMTS產品解決方案和高速分組接入方案 (HSPA)。
在管理方面,從1997年起,同IBM、Hay Group、PwC和FhG等世界一流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引進了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等流程,並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刻變革,引進業界最佳實踐,建立了基於IT的管理體系。
而在技術方面,與世界一流公司(如Intel、Texas Instruments、Freescale Semiconctor、Qualcomm、Infineon、Agere Systems、Microsoft、IBM、Sun Microsystems和HP等)進行合作和建立聯合實驗室。
[編輯本段]社會責任
華為面向全球提供創新的通信解決方案,幫助不同地區的人們更便於接入信息社會,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職責(CR),長期致力於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8 創立於中國深圳。
1989 自主開發PBX。
1994 推出C&C08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
1995 成立知識產權部。成立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6 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路SDH設備。
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路解決方案。
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1997 推出GSM設備。
與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聯合研發實驗室。截至2005年6月,華為共有10所聯合研發實驗室。
從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 (FhG) 成為華為在流程變革、員工股權計劃、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顧問。與這些主要的跨國咨詢公司的合作,使華為可以隨時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
1998 產品數字微蜂窩伺服器控制交換機獲得了專利。
成立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6月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9 成為中國移動全國CAMEL Phase II智能網的主要供應商,該網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智能網路。
成立班加羅爾研發中心,並於2001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在2003年通過CMM5級認證。
2000 合同銷售額超過26.5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
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設立研發中心。
2001 10 Gbps SDH系統開始在德國的柏林進行商用。
根據RHK的統計,華為的光纖系列產品穩居亞太地區市場份額的第1名。
將華為的一個分公司Avansys以7億5千萬美元出售給Emerson。
成為國際電信聯盟的成員。
2002 盡管2001年到2002年間,全球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下降了50%,華為的國際銷售額還是增長了68%,從2001年的3.28億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億美元。
華為通過了UL的TL9000質量管理系統認證。
為中國移動部署世界上第一個移動模式WLAN。
2003 Cisco Systems指控華為侵犯部分 Cisco技術專利;但是,Cisco最終撤回了訴狀,雙方解決了所有的專利糾紛,並承認華為沒有侵權行為。
在世界各地部署了1億個C&C08埠,創造了行業記錄。
與3Com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企業數據網路設備。
通過了DNV(DET NORSKE VERITAS)的ISO 14001認證。
在12月為阿聯酋電信公司 (Etisalat)提供了一項覆蓋全國范圍的UMTS服務,強化了Etisalat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同時幫助其成為中東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個引進第三代網路的運營商。
2004 與西門子成立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開發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
華為贏得中國電信的國家骨幹網優化合同。此項目的目標是優化中國電信在廣東省的163個骨幹網路。根據合同,華為的高端路由器NE5000獲得了TSR采購合同100%的市場份額,成功地進入了國家骨幹網的兩個超級節點。同時,華為的Gbit交換路由器NE80贏得了該項目75%的市場份額。華為與中國電信簽署合同,建造1,200多萬個ADSL線路,進一步鞏固了華為作為中國電信最大戰略夥伴的地位。
獲得由Frost & Sullivan頒發的「亞太區2004年度最有前途企業」和「亞太區2004年度寬頻設備供應商」兩個獎項。Frost & Sullivan是一家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提供有關新興高科技和產業市場的信息和情報。
獲得從29家銀行共同提供為期三年的3億6千萬美元的貸款,用於實施公司的全球發展規劃。
華為贏得為荷蘭運營商Telfort 提供UMTS網路設備的合同。
2005 與英國Marconi公司簽署了互助商品代銷協議。根據該協議及初期達成的諒解備忘錄,兩家公司互相銷售對方的部分產品。Marconi將僅以Marconi的品牌向電信運營商轉銷華為的電信級數據通信產品 ,而華為將在其無線網路項目中轉銷Marconi的微波設備,包括下一代微波設備以及相關的網路服務。
贏得了為泰國CAT建設全國性CDMA2000 的3G網路,價值1.87億美元。
為海嘯受災國提供了500萬美元現金和設備的捐贈。
成為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的DSL合作商,提供支持高速數據、語音(包括IP語音業務)、視頻廣播和商業服務的DSL接入設備。
成為英國電信(簡稱BT)首選的21CN網路供應商,為BT21CN網路提供多業務網路接入(MSAN)部件和傳輸設備。
獲得了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手機的許可。
2006 5月8日,華為推出了新企業標識。新標識體現了華為聚焦、創新、穩健、和諧的核心價值觀。
在06年香港ITU展上,華為推出了基於All IP網路的FMC解決方案。
華為移動軟交換用戶數突破一億。作為全球移動軟交換市場的領導者,華為移動軟交換出貨量居全球第一。
沃達豐選擇華為承建其西班牙WCDMA/HSDPA無線接入網路。
摩托羅拉和華為UMTS聯合研發中心在滬成立。該合作旨在為全球客戶提供功能更強大、全面的UMTS產品解決方案和高速分組接入方案(HSPA)。
eMobile選擇華為為其部署日本第一個基於IP的HSDPA無線接入網路。
華為與3COM完成針對H3C的競購。
美國移動運營商Leap選擇華為建設3G網路,該CDMA 3G網路將覆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達荷州、內華達州等重要地區。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七,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一。
2007 年合同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
2007年前英國電信高管Mick Reeve空降華為
除了作為BT的技術官員外,Mick Reeve個人網站資料顯示他還是一位吉他好手。
2007年 10月4日消息,據Light Reading報道,前英國電信集團技術官Mick Reeve將加盟華為,擔任戰略顧問一職。Mick Reeve自今年5月於英國電信退休,在網路架構以及運營支撐系統領域極具經驗,他在ITU及電信管理論壇等組織的標准化工作方面作出過重要貢獻。Mick Reeve即將代表中國華為參加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寬頻論壇(Broadband World Forum Europe)。
Mick Reeve為歐洲老牌電信運營商英國電信「21世紀網路」的規劃者之一。去年4月,英國電信確定其「21世紀網路」供應名錄,8家設備商分享了18.8億美元的訂單,華為占據接入和傳輸兩個領域的各一席。
Mick Reeve在英國電信的最後一段職場時期,他負責主管實施PBT乙太網技術。PBT技術是IEEE802.1ah標准規范的最新演進特性之一,其設計初衷和最大的價值體現是深入挖潛傳統乙太網技術以及相關設備。
Light Reading並認為,西門子通信等製造商在PBT技術方面緊隨北電網路,而華為正試圖在乙太網領域樹立話語權。但是這一推斷尚未得到華為的證實。
2009年1月16日,北歐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宣布簽署兩項4G LTE商用網路合同,中國華為和瑞典愛立信將在歐洲建設LTE移動寬頻,這也是全世界首個商用的LTE網路。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
華為秉承了其總裁任正非的眾多思想,如「毛澤東思想」、「狼性文化」、「軍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企業管理文化,這些思想也已經融入到華為的企業文化之中。
華為成立於1988年。經過21年的艱苦創業,華為建立了良好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網路,市場覆蓋全國,並延伸到香港、歐洲、中亞。公司現有員工 8.1萬餘人,其中研究開發人員3.5萬餘人。在發展過程中,華為一直堅持以「博愛"為主導的企業文化,發展民族通信產業,連續3年獲得深圳市高科技企業綜合排序第一,1995年獲得中國電子百強第26名。1996年產值達26億元,1997年已超過50億元,到1999年已達到120 億元左右。
華為不僅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而且形成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因為華為人深知,文化資源生生不息,在企業物質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靠文化資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戰勝困難,獲得發展。
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業化
華為人認為,企業文化離不開民族文化與政治文化,中國的政治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華為以高中層管理者的行為帶動全體員工的進步。華為管理層在號召員工向雷鋒、焦裕祿學習的同時,又奉行決不讓「雷鋒」吃虧的原則,堅持以物質文明鞏固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來形成千百個「雷鋒」成長且源遠流長的政策。華為把實現先輩的繁榮夢想,民族的振興希望,時代的革新精神,作為華為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鑄造華為人的品格。堅持宏偉抱負的牽引原則、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和艱苦奮斗的工作原則,使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民族文化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
雙重利益驅動
華為人堅持為祖國昌盛、為民族振興、為家庭幸福而努力奮斗的雙重利益驅動原則。這是因為,沒有為國家的個人奉獻精神,就會變成自私自利的小人。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決定了必須堅持集體奮斗不自私的人,才能結成一個團結的集體。同樣,沒有促成自己體面生活的物質慾望,沒有以勞動來實現慾望的理想,就會因循守舊,固步自封,進而滋生懶惰。因此,華為提倡慾望驅動,正派手段,使群體形成蓬勃向上、勵精圖治的風尚。
同甘共苦,榮辱與共
團結協作、集體奮斗是華為企業文化之魂。成功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失敗是集體的責任,不將成績歸於個人,也不把失敗視為個人的責任,一切都由集體來共擔, 「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異外,華為人的高層領導不設專車,吃飯、看病一樣排隊,付同樣的費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平等,不平等的部分已用工資形式體現了。華為無人享受特權,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平等,集體奮斗,任何個人的利益都必須服從集體的利益,將個人努力融入集體奮斗之中。自強不息,榮辱與共,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拚死相救的團結協作精神,在華為得到了充分體現。
「華為基本法」
從1996年初開始,公司開展了「華為基本法」的起草活動。「華為基本法」總結、提升了公司成功的管理經驗,確定華為二次創業的觀念、戰略、方針和基本政策,構築公司未來發展的宏偉架構。華為人依照國際標准建設公司管理系統,不遺餘力地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化內部管理,致力於制度創新,優化公司形象,極力拓展市場,建立具有華為特色的企業文化。
⑼ 香港保險產品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