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高人描述一下東南亞各國家的投資環境,以及經濟狀況
一、 經濟
1、走出金融危機,步入新的經濟增長期。
經過10年的努力,東南亞國家已經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重新步入新的增長時期。從一些指標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各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已經恢復或者超過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以國內生產總值為例,在1996年,即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年,東南亞10國的GDP總量為7254億美元(按當前價格計算,下同),1998年大幅度下降到4725億美元,2005年已經達到8843億美元,已經略為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印尼和泰國在金融危機前的1996年,GDP總量分別為2273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金融危機後第一年(1998年)分別下降到978億美元和1127億美元,到2005年,印尼已經略為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達到2802億美元,泰國則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為1762億美元。進出口貿易和外資是東南亞經濟的兩大發動機,兩個方面均已經恢復或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1996年,印尼和泰國的出口總額分別為538億美元和558億美元,1998年則下降到488億美元和494億美元,到2005年則分別上升到856億美元和1096億美元。再看外資的情況。在1996年進入東南亞10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為258億美元,2000年時下降到低谷,只有86億美元,此後逐年恢復,到2005年達到380億美元,遠遠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東南亞地區宏觀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的主要原因,除了各國國內進行經濟調整與改革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有利的國際和地區經濟環境,尤其是東南亞的兩翼,印度和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帶動東南亞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指標(2005年)
國 別 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前價格計算) 商 品 貿 易 (億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量
總額(億美元) 人均(美元) 出口 進口 進出口總額 (百萬美元)
汶萊 95.3 25751 63.7 15.0 78.7 288.5
柬埔寨 55.2 404 30.9 28.2 59.2 381.2
印尼 2802.7 1278 856.7 577.0 1433.6 6107.3
寮國 28.7 479 1.7 7.0 8.8 27.7
馬來西亞 1308.6 5008 1404.7 1142.1 2546.8 3964.8
緬甸 111.7 199 31.2 16.3 47.6 71.8
菲律賓 984.1 1154 412.6 474.2 886.7 1132.5
新加坡 1167.1 26880 2298.0 2001.6 4299.7 20080.5
泰國 1762.1 2720 1096.2 1179.9 2276.1 4007.8
越南 528.1 635 285.8 325.9 611.7 2020.8
東盟10國 8843.5 1582 6481.5 5767.4 12248..9 38082.9
資料來源:根據東盟秘書處提供的統計資料整理。
2、近期和中期經濟前景樂觀。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從2002--2006共五年的時間里,東南亞整個地區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5%,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7%。在上一年,越南和柬埔寨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寮國的經濟增長情況也超過了預期,與這三個國家相比,4個老東盟成員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速度則要遜色一些,主要原因是持續的高油價、堅挺的利率等。印尼經濟去年雖然面對高通脹率和高利率等不利影響,但仍然取得了5.4%的增長率,政府當局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抑制通脹率和降低利率,有助於整個經濟環境的好轉,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以上。泰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估計為4.7%,主要得益於公共投資的溫和增長與出口的快速增長,泰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在2007年可以提升至5.5%。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在去年為5.5%,今年預計為5.8%,私人投資和出口的增長,以及第九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啟動而帶動的公共消費的增長,是推進馬來西亞增長的主要動力。菲律賓的經濟增長速度較慢,2006年為5%,主要是受農業歉收的影響,如果年成好,農業能夠增產和增加投資,在2007年估計可以達到5.3%。受強勁的電子產品出口和國內需求持續恢復的刺激,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在2006年達到7.9%%,大大超過亞洲開發銀行原來預期的6.1%。在去年和今年,越南可以達到8%以上的增長率,柬埔寨為6.3%,寮國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3%,今年預計為6.5%。據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研究,從中期看(2006--2010年),只要投資環境繼續改善,印尼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可以保持在6%左右,泰國則在5-6%之間,馬來西亞約為5.5%,菲律賓約為5%,越南則仍然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今後幾年的平均增長率估計可以達到7.5-8%,寮國估計為6-7%,柬埔寨為6%,新加坡則會維持在4.5-6.5%之間。
與亞洲開發銀行專家的估計基本相同,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的專家對東南亞國家經濟前景的估計也是比較樂觀的,他們認為,今後幾年地區和和經濟形勢向好,全球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之間,經合國家為2-3%之間,中國則高達9-10%左右,油價則穩定在50-60美元之間,從而為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詳見下表)。
東盟國家經濟形勢預測
2005(a) 2006(b) 2007(c) 2008(c)
汶萊:
經濟增長率(%) 0.4 - - -
通脹率(%) 1.2 - - -
柬埔寨:
經濟增長率(%) 5.8 5.4 5.0 -
通脹率(%) 5.0 4.2 3.8 -
印尼:
經濟增長率(%) 5.6 5.3 5.9 6.2
失業率(%) 10.3 12.5 12.3 12.9
通脹率(%) 10.5 13.2 6.9 6.1
寮國:
經濟增長率(%) 7.3 7.2 6.8 6.5
通脹率(%) 7.2 6.2 5.8 4.9
馬來西亞:
經濟增長率(%) 5.2 5.6 5.3 5.4
失業率(%) 3.6 3.7 4.1 4.0
通脹率(%) 3.0 3.6 3.4 3.3
緬甸:
經濟增長率(%) 5.0 2.6 2.5 2.9
通脹率(%) 9.4 21.4 27.7 26.7
菲律賓:
經濟增長率(%) - 5.6 5.5 5.3
通脹率(%) - 6.4 5.1 4.9
新加坡:
經濟增長率(%) 6.4 7.5 4.6 4.5
失業率(%) 3.1 3.1 3.0 3.0
通脹率(%) 0.5 1.0 1.0 1.1
泰國:
經濟增長率 4.5 4.1 4.4 4.5
失業率(%) 1.8 1.8 2.0 2.0
通脹率 4.5 4.6 3.4 3.0
越南:
經濟增長率(%) - 7.8 7.1 7.3
通脹率(%) - 7.5 5.1 4.9
a、實際數據;
b、估計;
c、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組織編輯出版的東南亞各國國家報告整理
近年來,東南亞經濟出現兩個亮點,那就是越南和印尼。
在2006年,經過11年的談判與努力,越南終於成為WTO的第150個成員。在過去5年,越南的經濟總量幾乎翻了一番,過去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25%,2006年為8.2%,10年間人均GDP翻了一番,是亞洲國家中除了中國之外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許多經濟分析家預測,越南加入WTO之後,將進一步促進越南外貿的增長和加速外資的進入,其經濟增長率甚至有可能超過中國。即使是在加入WTO之前,進入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已經大大超過其東南亞鄰國,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一些經濟分析家還指出,由於越南加入WTO之後,與各成員國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使外資在越南感到更加安全,而在另外一些東南亞國家,卻出現了不利於外資的一些跡象,這就會使得一些原本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外資也會進入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與其他東南亞鄰國相比,越南還有一個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是更具競爭力的地方,那就是越南擁有大量的更加廉價的勞動力。據日本國際貿易組織在2006年的統計,越南勞工的最低月工資僅為50美元,比其他亞洲鄰國要低得多,印度為74美元,印尼為92美元,菲律賓為135美元,泰國為110美元,中國南方為92美元。 在2006年5月15日至6月29日,越南第一屆國會第九次會議在河內舉行,會議批准了《2006--2010年越南社會發展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要為越南基本建成現代化工業國家奠定基礎,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2000年的2.1倍,5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為7.8-8%,力爭達到8%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1050-1100美元(按照現行價格計算)。
印尼近年來雖然遭遇許多天災人禍,但經濟形勢卻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強勁的出口和私人消費的刺激下,加上低利率的支撐,印尼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4%。出口快速增長是支撐印尼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印尼統計局的統計,在2006年上半年總出口量達46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4%。其中以未加工的原料占的比率較高。在上半年,棕櫚油、煤炭、樹膠及其產品的出口增長最快的,占整個上半年出口總量的46.69%。在2006年8月,煤炭出口量比上個月增加46%,出口價格增加9.8%;棕櫚油出口量增加30%,價格增加3.95%,樹膠出口量增加14.7%;價格增37%。
外資是促進印尼經濟復甦的另一大發動機。近年來,進入印尼的外國投資出現恢復的勢頭,據印尼投資管理委員會的統計,在2005年,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8%,達到139億美元,而鄰國馬來西亞只有22億美元。同年,國內投資增加300%,達157萬億印尼盾(約173億美元)。《亞洲在線》的記者這樣寫道:"強勁的出口和經濟增長刺激印尼股市指數增長了55%,成為全球第三大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盡管這個國家被人們稱為恐怖主義的避難所,政府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但是,總的而言,這個國家的政治已經趨向穩定,宏觀經濟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印尼有可能為2007年的整個地區經濟與政治穩定帶來積極利好的因素。" 筆者認為,今後幾年印尼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這些條件包括:蘇西洛政府基本上消除了危害政治穩定的各種隱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了政權;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尤其是實現地方自治,將極大地調動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一些資源豐富的外島地區將有可能首先起飛;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改革,印尼許多潛在的優勢將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現實的動力,如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等等。
二、 政治
近年來上台的新領導人,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總統蘇西洛、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已經逐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他們的統治藝術逐漸變得嫻熟,駕馭國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逐漸得到了人民的認可。擔任第二屆國家領導人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和柬埔寨政府首相洪森在政壇上可謂駕輕就熟,如魚得水。越南共產黨加快了幹部年輕化的步伐,黨政領導人又出現了新面孔。泰國發生了沒有流血的軍人政變並且迅速成立了過渡時期的政府,軍人政府答應會盡快舉行新的選舉,把政權交還給文官。緬甸軍人政府在遷都之後,與外界的交往更加具有了神秘的色彩,最近又傳聞在高層領導人之間出現不和。
2007年的東南亞政治有兩大熱點值得關注,即印尼和泰國。
觀察東南亞政治,首先還是要看印尼,作為東盟的最重要的成員國,如果印尼實現了政治穩定,整個東盟和東南亞地區也就基本穩定了。蘇西洛總統執政已經兩年,在他執政期間,經濟逐漸走向復甦,隨著亞齊問題的和平解決,地方分裂勢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蘇西洛在內政與外交各方面均逐漸走向成熟,人民已經接受了他。印尼一家民意調查機構在2006年10月舉行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達到67%,同一家機構在上一次(2006年4月)的一次民間調查結果中,民眾對蘇西洛政府的滿意度只有55%。 民眾滿意度的提升對蘇西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DPR)在國會中是少數黨,民眾滿意度的提升表明他的執政基礎得到了鞏固,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基礎。外國分析家認為,蘇西洛政府的民眾滿意度提升主要源於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長期困擾印尼中央政府的亞齊問題得到了和平解決;二是他在反對政府官員貪污腐敗方面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得到了人民贊賞。但是,人民對他的支持並不是永遠的,也並非無條件的。2007年是其執政的第三個年頭,這是一個關鍵的一年,人民繼續支持他的條件,是他能否繼續促進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改進社會福利。今後幾年,對蘇西洛政府的考驗可能來自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消除貧困。印尼經濟近年來雖然能夠保持平衡增長,但是,政府在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減少貧困方面卻乏善可陳,受到廣泛的批評。反對派批評道,蘇西洛政府曾經許諾要在任期內使貧困率有顯著的下降,但是,現在他的任期已經過半,這方面卻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廣大人民群眾並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在印尼22000萬人口中,目前仍然有42%的人每天收入只有1-2美元。 因此,如果在近年內,蘇西洛政府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擺脫貧困,人民在下一屆大選時,就會以選票來發泄自己對現政府的不滿,蘇西洛連任的可能性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如果蘇西洛政府能夠在最近兩年內在經濟上取得突出的成績,實際上就是為競選連任下一屆總統作了最好的准備。
二是如何贏得2009年大選。按照印尼的憲法,印尼將在2009年選舉新一屆的總統和進行國會改選。蘇西洛政府的現任副總統卡拉可能是蘇西洛競選連任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卡拉是現在的國會中最大政黨專業集團的主席,蘇西洛請卡拉出任副總統,與國會中最大的政黨結成執政聯盟,從而壯大了執政力量。但是,在另一方面,卡拉也對蘇西洛形成了很大的掣肘,因為蘇西洛所在的政黨民主黨是一個小黨,而專業集團是一個制度化程度很高的老黨,如果卡拉不配合,蘇西洛便很難有所作為。卡拉和他領導的專業集團是否合作,不僅對現任政府如何運作有重大影響,而且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009年大選。印度尼西亞大學政治研究中心資深學者Eep Saefulloh Fatah 認為,"卡拉是一把雙刃劍"。"掌握了專業集團,是蘇西洛--卡拉政府重要的政治資源,卡拉領導的專業集團,離開了與斗爭民主黨結成的民族聯盟,投向支持政府的人民聯盟,民族聯盟因此散夥。專業集團在國會是支持政府各種措施的最大力量,包括不受民眾歡迎並帶有高風險的政策, 比如說抬高燃油價。專業集團聯合其它支持政府的政黨,使斗爭民主黨和民族使命黨變成邊緣化和沒有力量的反對派。卡拉證明了他擁有重要的政治資源, 而且他還是領導者。這一資源擴大和增強了政府在國會的政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免費的反而是昂貴的。……從政治上,蘇西洛更需要卡拉,而不是相反。對蘇西洛來說,卡拉是雙刃劍,一刃對著政府的政治對手,另一刃卻對著蘇西洛自已。卡拉對蘇西洛是重要和有用的政治資源,但也是必須警惕和危險的政治威脅。從特殊的政治地位來看,卡拉是蘇西洛最好的搭檔,也是2009年大選有潛力的競爭對手。在這里,我們談的不是卡拉個人,而是他背後的政治資源。卡拉個人在2009年大選,可能並不太有希望,他也不是蘇西洛的競爭對手,但是,作為專業集團的'駕駛員',卡拉是蘇西洛的最大威脅和民主黨的絆腳石。"
三是如何應對在地方自治的過程中出現的權力再分配,在中央與地方權力之間尋求新的平衡。根據新的有關法律規定,印尼各級地方政府首長均通過選舉產生,實行地方自治。到2008年年底止,將在33個省、354個區和91個市舉行地方選舉。從2005年1-6月,已經舉行了213場地方選舉,包括7個省級選舉和216個區與市級選舉。從2005年6月開始出現一段時間的搖擺不定,2007年將在另外7個省和78個區、市舉行地方選舉。在地方選舉中,傳統的民族主義政黨佔有較多的優勢,伊斯蘭政黨則稍遜一籌。競選各方並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的色彩,個人的形象和魅力在競選中仍然發揮主要作用。迄今為止,在已經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專業集團是主要的贏家,它贏得了約三分之一地方首長席位,但專業集團主要是在印尼東部地區取得了勝利,而在爪哇的政治心臟地帶卻沒有明顯的收獲;斗爭民主黨在幾個重要的地區有較大的收獲,包括西蘇門答臘、北蘇威拉西、中加里曼丹、東爪哇的重要城市泗水、馬魯古的安邦;在伊斯蘭政黨中,只有正義黨(PKS)表現比較突出,在首都雅加達特區管轄下的一個郊區城市-德波市(Depok)取得勝利。各個政黨在地方選舉中的權力分配也大致反映了這些政黨在全國的力量對比關系。
泰國軍人政府是東南亞政治的另一個熱點。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了泰國近代歷史上74年來的第18次政變。已經長達15年沒有干預政治的泰國軍方又重新走向政治舞台,掌握政權。泰國軍人有干預政治的傳統,但是,這個傳統在1992年民主運動之後中斷了,從此,一直是由文官執政,在這10多年時間里,軍人沒有再跑到前台來干預政治。許多研究泰國問題的學者據此斷言,泰國已經結束軍人執政的歷史,軍人告別政壇,回到軍營中去,泰國政治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民主的時代。上述判斷的最大失誤,就是低估了泰國軍人干預政治的能力與傳統,過高估計了泰國民主政治的力量與穩定性。在泰國政治發展史上,泰國軍人一直有干預政治的傳統,而民主的基礎卻非常脆弱。不管是民主政體還是君主立憲政體,抑或是軍人政體,都是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的統治的一種方式,當統治階級沒有辦法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維持自己的統治時,就一定會改變治理的方式。在泰國,當民主派與他信政府的對立發展到勢不兩立時,軍人出來收拾局面,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性的選擇。軍人執政雖然名聲不好,但總比國家與社會失去控制和處於無序的狀態要好得多。
在成功地奪取政權之後,由軍方領導人組成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給他們一年的過渡時期,以恢復國家的團結和制定新的憲法。軍方迅速組成了以前退休將軍素拉育為總理的過渡政府,從該政府在最近幾個月的表現看,內政方面差強人意,外交方面則很難有所突破。軍方表示,將在2007年底重新舉行大選,以選舉產生新的文官政府,恢復民主政治。西方分析家認為,"泰國政治前景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泰國軍人政權面臨如下三大挑戰:
1、經濟能否持續增長。軍事政變及素拉育政府最近出台的一些經濟政策開始對外資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外商抱怨軍人政府的經濟政策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鄰國越南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估計在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外資會對泰國持觀望態度,原本打算去泰國投資的資本有可能會流向越南。外資一旦減少,必然會對支撐泰國經濟的另一個支柱――出口產生嚴重影響,這樣一來,泰國經濟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就值得懷疑。
2、他信前總理的社會基礎-農民是否接受軍人政權。前總理他信之所以能夠連選連任泰國總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的支持,所以,有一些學者把他信與反對他的民主派之間的斗爭形象地比喻為農民與城市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軍人發動政變掌握政權,並沒有解決上述利益沖突,而只是掩蓋了這種沖突,一旦進入正常狀態,這種利益沖突還會爆發。因此,軍人政權面臨的一大考驗,是如何安撫嚴重不滿的農民。
3、民主派是否繼續保持沉默。從本質上看,軍事政變和軍人政權與民主政治是水火不相容的。泰國的民主力量當前沒有與軍人發生直接的沖突,是因為他們在反對他信的過程中事實上與軍人結成了同盟,他們在長達一年的抗議示威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的,軍人在一夜之間就實現了。軍事政變這種手段是民主派不能接受的,但是,軍事政變所達到的目的與民主派所追求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即把他信趕下台,因此,民主派容忍和接受了這一現實。然而,民主派不會長期容忍這種現狀,如果軍人當局不能兌現原來許下的諾言,即盡快還政於民,那麼,民主派一定會重新走向街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民主派與軍人對立的一幕又將重現。 正如一位西方分析家所說的:"泰國政治目前趨於平靜,但國家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素拉育將軍不得不在兩個方面同時作戰。一方面,是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他們是他信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城市中產階級,他們走向街頭舉行各種抗議活動,直接導致他信的下台。……然而,有跡象顯示,公眾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民主運動人士呼籲軍人當局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目前為部分撤消),但是,軍人當局聲稱,只有當威脅和平與穩定的因素全部消除之後,才能全面取消軍事管製法。國家安全委員會(CNS)還面臨著失去他信的反對者的強烈支持的危險,因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採取有效行動以調查他信及其聯盟的腐敗行為。"
三、 國際關系
在地區內部關系方面,東盟正在加快內部整合的步伐,《東盟憲章》估計在今年年底在東盟首腦會議上將正式出爐,這部憲章如能順利通過,將對東南亞地區國際關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東盟將放棄過去實行了40年的"東盟方式",轉而實行歐盟模式。在地區外部關系方面,有兩件事值得關註:一是已經連續舉行兩屆的東亞峰會已經產生和將要產生哪些效果;二是日本與中國在東南亞爭相擴大自己的存在和影響力。
1、 東亞峰會。
由東盟發起並且主導的東亞峰會已經連續舉行了兩屆,第一屆東亞峰會在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通過並發表了《東亞峰會吉隆坡宣言》和《關於預防、控制和應對禽流感的宣言》。參與這次會議的有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16個國家。會議的主題是"加強合作,增進友誼,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輿論認為,這是亞洲一體化進程中"分水嶺式的事件"。2007年1月15日,第二屆東亞峰會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務開幕。上述16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簽署了《東亞能源安全宿務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迄今為止,以東盟為主導的地區合作形式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地區論壇、三個10+1(即東盟分別與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合作)、10+3(即每年在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之後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首腦會議)、歐亞會議、東亞合作高峰會議(簡稱東亞峰會)。
這些會議形式上看起來非常熱鬧,各國領導人忙於出席各種會議,熱衷於首腦會晤,頻繁地發表連篇累牘的合作宣言和文件,但是,冷靜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合作形式真正收到實效的卻很少。東盟為什麼對舉行這些會議那麼熱心而且樂此不疲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東盟內部缺乏凝聚力。長期以來,東盟內部的合作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看起來非常熱鬧,但真正收到實效的則不多,以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例,從1992年提出到今,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但東盟內部貿易的比重卻一直無法提升,總是在25-30%左右徘徊。東盟內部的安全合作也很難真正開展,因為東盟內部缺乏信任,互相猜疑。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就曾經說過,新加坡與東盟外部的國家的合作比與東盟內部國家的合作要容易得多。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東盟內部缺乏合作的動力與誠意。
第二,東盟擔心被邊緣化。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浪潮中,東盟擔心被正在迅速發展的中國和印度所取代,東盟對美國和日本也保持戒心,因此,東盟希望牢牢地掌握地區合作的主導權,用這些機構和會議來束縛其他大國的手腳,讓各個大國願意而且樂於接受東盟的各種安排。由於東亞地區的大國缺少互相信任,彼此相互猜疑,因此,東盟這種角色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接受,並且被一直被奉為領導者。然而,隨著地區合作進程的深入,加入地區合作的國家越來越多,東盟這位司機會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難於駕馭地區合作這列正在飛速前進的列車。早在第一屆東亞峰會舉行前夕,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的一篇社論就表示了這種擔心,"東盟這個代表本區域經濟體的聲音,以後還會有人重視嗎?""誠然,隨著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經濟引擎的開動,東亞經濟將是接下來一股強大力量。然而,東盟在同東亞其他國家洽談時,作為一個共同經濟體的力量,將遠遠超越10國各自進行談判的能力。作為彼此的左鄰右舍,東盟日後的整體發展也就取決於成員國是否能相互依存、扶持和信任,以同其他強大經濟體競爭。東盟標志上緊束在一起的稻穰一旦松梆分散,必然會被颳起的大風吹得無蹤影。" 現在看來,東盟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2. 深圳憲立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12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謝憲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登記注冊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濱河路5022號聯合廣場A座1208
法定代表人:鄧勇
成立時間:2013-08-29
注冊資本:1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78611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濱河路5022號聯合廣場A座1208
3. 如何申請美國投資移民
美國投資移民
美國投資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資產,並且符合其他一些限制性條件的投資者將資金投資到美國國政府批準的投資基金或合適的商業項目的一種行為。美國作為經濟十分發達的世界第一強國,一直都是我國投資移民的首選國家。
基本概況
2010年是「美國年」,2009年美國投資移民就已快速升溫,中國人投資移民美國申請人數量較2008年翻了好幾倍。以往一個投資專案在中國需要花好幾個月才能售完,一個200多名額的項目,兩到三個月便被搶光。越來越多的投資移民人士將美國作為上選目的地。
由聯邦移民局批準的區域中心(Regional Center),其中包含直接與間接投資,特色是申請人不需參與經營,也不必在區域中心所在地定居,投資額50萬元。
1990年美國國會為尋求進入美國投資的外籍投資人創建了EB-5投資移民項目,目的在於促進美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所需的投資數額是100萬美元,投資區域中心的數額為50萬美元。EB-5類別的移民,每年大約有10,000 個綠卡名額,其中3000個名額預留給投資在區域中心的投資人。也就是說這3000個名額是區域中心的投資人專用的。
從歷史數據來看,每年只有約1000外籍投資人通過EB-5投資移民美國。近些年來,隨著EB-5區域中心數量的增多,這一數字已有所增長。據美國移民局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EB - 5投資者選擇通過區域中心的投資,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公司。區域中心已經成為一種大規模資本商業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的投資的重要工具,成為外籍投資人的首選。
區域中心的發展狀況 美國現有400多個移民局批準的區域中心,另外還有超過40個左右的區域中心申請有待移民局審理。由此可見,投資移民熱潮帶來了區域中心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引起了有關人士對「美國移民局對區域中心的審批標准,以及對已批準的區域中心的監管」等問題的關注。美國移民局在2009年6月發出的關於EB-5相關問題的備忘錄中雖然提到了這一問題,但並沒具體的解釋與實施方案。相信移民局將會針對這一問題作出更加具體的說明。
2014年4月23日,美國移民局(USCIS)舉行電話會議,收集各方利益相關者對EB-5投資移民項目改革措施及方向的建議。新上任不久的移民局EB-5項目主任尼古拉斯·克魯茨(Nicholas Colucci)等官員參與了此次會議,並表示開宗明義提到「清晰、安全、透明、效率、可預測」是投資移民項目改革要達到的首要目標。
2015年4月13日,美國國務院移民簽證控制與報告處處長查爾斯·奧本海姆宣布,自5月1日起,中國大陸投資移民申請人將面臨兩年排期。
申請費用
1、投資款這是美國投資移民申請門檻,為50萬美元或100萬美元,一般投資5年後返還。
2、移民中介服務費在決定要做美國投資移民後,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家專業的移民中介。一般中介的服務費用在4-8萬元人民幣(6.1397, -0.0026, -0.04%)。蓋威提醒投資人,中介的服務一般都包含到您個人I-526的獲批,也就是說若您I-526被拒,服務費用將退還。另外,建議投資人千萬不能貪圖小便宜,有些中介雖然服務費收取很低,但相對的服務及專業度完全跟不上。
3、律師費您還須准備一筆律師費,這筆費用主要支付給移民律師。移民律師將負責按照移民局的審案要求,對投資人的資金來源及打款路徑進行審核,務必保證您的個人文件符合USCIS的審核要求。一般的遞件律師費在1.5-2.5萬美元之間。
4、其他材料翻譯、公證、房產評估等費用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您遞交移民局的文案製作。一般在1-1.5萬人民幣之間。
5、銀行匯款費用在選擇好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後,您需要將50萬美元投資款、項目發行費等費用匯款到境外賬戶。這筆手續費一般在幾百人民幣不等。
6、其他政府官方收取費用標准·I-526申請費用-1,500美金·I-485 申請費用-1,070美金/人(只有在美轉化身份才需要)·DS-260廣領館面試費用-405美金/人·面試通過後移民費用-165美金/人·I-829申請費用3,750美金·打指紋費用85美金/人這樣加起來,辦好美國投資移民費用一般需要340萬人民幣左右。以上信息供投資人參考。
申請條件
1、申請人必須年滿21周歲,其配偶及未滿21歲的未婚子女可同時申辦;
2、申請者具備50萬美金以上的個人資產;
3、 證明申請人上述的個人資產是由合法途徑取得;
4、投資不少於US$500,000在合格項目合格項目最少在未來兩年內能直接或間接製造不少於每年10個就業機會。
申請材料
A.個人資料
1.全家的有效護照,身份證,戶口薄
2.全家出生公證
3.結婚公證或離婚公證
4.申請人及配偶的學歷證書
5.申請人及配偶簡歷
B.財產資料
1.購房合同:購房發票,房主證
2.賣房資料:賣買合同,賣房發票,完稅證明,銀行進帳記錄
3.薪金所得:過去5年個人所得稅稅單
股票基金
1.開戶證明:開戶文件,託管協議
2.賬單:股票帳戶對賬單,資金帳單
3.買賣證明
C.企業資料
1.商業登記文件:開業驗資報告(如有歷次增減資驗資報告),營業執照,各條登記證
2.過去5年的財務報表(年度)
3.過去5年企業所得稅稅單
4.過去5年企業分紅文字決議
5.公司宣傳冊
辦理流程
1、申請人選定投資項目,並將投資款匯入項目指定的監管銀行;
2、搜集所有材料提交I-526申請;
3、I-526批准,轉國家簽證中心(National Visa Center);
4、國家簽證中心通知繳納簽證費,填寫DS230表格,轉廣州領事館;
5、廣州領事館面談獲取簽證;
6、全家登陸美國獲取有條件綠卡;
7、登陸之日起21個月提交I-829申請,獲取無條件綠卡。
通過EB-5投資所獲得的首先是一個為期2年的條件式綠卡。兩年期滿只要投資款沒有撤回,直接或間接創造了10個就業機會,即可轉為無條件綠卡。條件式綠卡與無條件綠卡主要是卡面有效期的區別,在享受的權利和義務方面完全一致,包括子女教育、在美投資生活、醫療養老等。
申請誤區
誤區一:美國投資移民的風險很大
有些投資者們認為美國投資移民的資金風險很大,擔心投資50萬美元最終會不會綠卡和還款兩空?蓋威移民專家解釋到,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眾所周知,美國投資移民風險主要體現在綠卡和還款兩個方面。事實證明,近年來美國投資移民綠卡申請通過率越來越高,美國移民局官網上截止至2014財務年度(即上年的10月1日至這一年的9月30日)第三季度審批數據顯示,I-526審批通過率高達90%;I-829審批通過率更是高達98%!而就還款方面而言,目前蓋威移民全額還款項目已達12批。蓋威專家表示,美國投資移民風險大不大首先取決於投資人首先所挑選的EB5項目以及所服務的移民機構。
誤區二: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完全沒有風險
有些投資者們誤認為美國投資移民的風險很大,相對的,也有些投資者們被一些移民中介宣傳的美國投資移民項目百分百沒有風險,蓋威移民專家提醒各位,美國EB-5法案的宗旨是需要投資者們承擔投資風險,如果一個投資移民項目完全沒有風險,那麼美國移民局是不允許批準的,投資者們會被拒簽。
誤區三:有政府支持的項目肯定安全
有些項目在推出時會宣傳,有政府資金或政府背景支持,投資者們往往會以為,有了美國政府的支持,項目肯定是安全的,不會存在風險。蓋威移民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凡是投資移民項目都是得到政府批准和支持的,有些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了開發大型的EB-5美國投資移民項目,贊助開發基金或者給予項目一些政策支持,但是美國政府不會為任何一個項目提供擔保,因為所有的美國投資移民項目都是負責項目運作的公司自主運營的。
誤區四: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已經被美國移民局核准
投資者們在選擇美國投資移民項目時,往往會被不良中介推薦的過度包裝的項目所吸引,不良中介在介紹項目時會宣稱該項目已經被美國移民局核准。其實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區域中心是個地理概念,即美國移民局批準的是在某個區域內可以開發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幾乎所有的美國投資移民項目都有這個區域中心的批文,區域中心的批文並不等同於美國移民局已經正式批准該區域中心內某個具體投資移民項目的所有文件。
誤區五:投資移民的資金在項目中佔有的比例越小越安全
在一些項目的宣傳中,往往會突出該項目中,投資移民的資金只佔總投資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如20%甚至更少。這使得投資者們認為,無論是否有投資移民資金的加入,該項目都會照常進行,安全系數很高。其實,在美國投資移民時,能創造多少就業率是美國移民局很重視的一點。而在一個項目中,除了移民投資人,其他投資者可能根本就不關心該項目能創造多少就業率,移民投資者不能控股很可能就意味著喪失了對申請移民所需創造就業的主動權。
最新項目
2015年
紐約第五大道萬事達卡大廈項目
舊金山獵人角新城組6項目
好萊塢星光大道精品酒店3期項目
2014年
1、凱樂木業擴建項目二期
2、紐約市食品加工及配送中心建設項目
優勢福利
一、健全完善的社會福利
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相當完善,雖然不像歐洲某些國家的全民福利,但對國民及移民方方面面的照顧已十分周全,這里有工作保險、生活補助、醫療補助、購房補貼和退休福利等,使得大家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人人都有安定的感覺。
二、高質多樣的教育體系
在美國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大學,只要他想上。普通大學的錄取標准非常低,簡直不可能把任何人拒之門外,只有私立大學和外國學生的學費比較貴。如果讀州內大學的話,每個人都可以讀得起,而且有各種名目的學生貸款、經濟資助。而哈佛、耶魯等很多名校,對成績優異及有特長的貧困學生更是提供每年多達數萬元的獎助學金,以招攬人才。在美國,只有不想上大學的人,沒有上不起大學的人。
三、良好完備的保障體系
美國有良好的安全保障體系,每個人的安全、生命、財產都有保障——汽車保險、房屋保險、人身保險、火災、水災保險等,很多都是受益人必須投保的險種,這些可以避免個人意外破產,也可保障意外中受害人的利益。此外,北美的保險體系是長期建立起來的,層層設保。以房屋保險為例, 新屋由建築商承保, 但每個建築商不但要為自己買保險, 而且還得為每個客戶買保險, 萬一建築商破產, 由保險公司取代建築商賠償。
四、民主平等的法制社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美國最偉大的法律創新。美國憲法是保護人民自由之法,憲政是限制政府權力之政。不管是總統或億萬富翁,權力再大,錢再多,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你可以在法律的范圍內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不必擔心受到誣陷和冤獄;可以自由地思想,不必擔心受到禁止和壓制;可以自由地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不必擔心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必擔心受到威脅;可以自由地進行創造,不必擔心受到約束;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不必擔心家園受到入侵和破壞;而且,在這一切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請求法律的保護。
五、優越的自然環境
美國是大自然賜予美國人的一個恩典。兩個大洋夾著一個大陸,地大物博,得天獨厚,太平洋與大西洋成為美國領土安全的天然屏障。美國自然環境保護得極好,人少、地大,天災及人禍少,破壞性的戰爭更少。美國人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環保意識強,環保工作好,切實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得美國真正真正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地方。
六、自由往來150國 免受簽證苦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護照享有的全球最高禮遇——免簽證前往世界150多個國家。華人有旅遊、探親、商務需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在美國護照免簽證國家和地區名單附上。與此相反的是,持中國護照前往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甚至包括歸屬於中國的特區香港和澳門等地,都要申請簽證或入境許可。在世界各國交往越來越頻密、地球已經小到像一個村落的21世紀,誰不希望持有一本自由往來、免受簽證阻礙的護照呢?
常見問題
一.美國投資移民有沒有名額限制?多少名額?會不會出現排隊的情形?
答:投資移民共有一萬個移民名額。其中三千名額指定給五十萬區域中心投資項目。不過,如果五十萬區域中心投資項目的三千名額不夠用,可以用還沒有用完的。就目前來說,美國投資移民暫時應該不會出現因名額不夠排隊的現象。但是,2014年很有可能出現排隊現象,有意辦理美國投資移民的客戶需要抓緊時間辦理。
二.現在有多少個獲美國移民局批準的區域中心?
答:現在大約有250多家。
三.投資區域中心和投資移民項目是什麼關系?
答:投資移民項目一般是區域中心下屬的項目。有時一個區域中心有好幾個投資移民項目。
四.有人說投資到特定的區域才可以申請投資移民。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種說法不準確。如果說成投資到特定的區域才能申請五十萬美元的投資移民。如果投資到特定的區域之外的項目,投資款的數目就是一百萬美元,不是五十萬。
五.那什麼地方才算特定的區域?什麼人來決定哪些地方是特定的區域?
答:特定的區域的官方名稱叫目標就業地區。這些地區由投資項目所在的州長根據法律條例規定決定。 一般說來,現在的投資移民區域中心的五十萬投資項目所在地都屬於目標就業地區。
六.投資項目所在的州長決定哪個地區是否屬於特定的區域,主要依據什麼標准?
答:主要根據該地區的就業率和平均人口居住密度。只有高失業率(就業率低)和平均人口居住密度低的地方才被定為目標就業地區。
七.對目標就業地區的認定必須在什麼時候作出?
答:必須在具體投資者開始投資之時或在提交I-526移民申請之時進行。如果投資款已被轉入銀行監管賬戶,對目標就業地區的認定在申請移民申請之時進行。
八.如果移民局不同意州政府認定的目標就業地區/高失業地區,怎麼辦?
答:移民局無權質疑或否定由州政府認定的目標就業地區/高失業地區。
4. 有沒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
======================
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詳見《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可到下面網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國資深金融記者安迪用一個證券投資者的目光,將巴菲特66年的傳奇投資生涯,用200多個真實、生動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寓理於事地娓娓道來,在閱讀時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使你倍感此書投資哲理的可讀、可懂、可信、可學。該書深受廣大讀者的推崇,被美國廣大投資者譽為「具有永恆價值的股票投資聖經」。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愛此書,他讀完全書後,曾讓助手主動與安迪聯系,親自參加了該書的簽名售書活動。
======================
摘錄其中一節: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情況
就在巴菲特准備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從而創下股票市場又一歷史記錄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基奧(Don Keough)的一個電話。
聖母瑪利亞(橄欖球隊)理事會主席唐.基奧回憶說:「我問他一切可好,我說『沃倫,你有沒有買可口可樂股票?』」
「他滿懷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奧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業余演講者,並因此而名聲在外。
唐.基奧接著說:「我們通話後不久,就有報道宣稱說沃倫購買了股票。通過推理,我們也斷定有人在買我們的股票。」話語之間暗示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們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自從1987年股災之後)當股票市場從低谷開始回升時,一位來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證券經紀商開始了時不時地購買行動。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樂公司主席羅伯托.高澤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奧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走勢,突然間,基奧恍然大悟。他告訴高澤塔說:『你知道嗎,很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
「我們知道他對可口可樂公司一向都很感興趣,」基奧一邊說一邊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成為美國櫻桃可樂頭號愛好者。」
「他確實清楚的了解我們。而且是一個極棒的董事會成員。他了解這個公司,了解公司的財務數據。他是一位既了解情況又在發揮積極作用的董事。他對全球注冊商標的內在價值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在巴菲特先生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基奧先生又有何舉動呢?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機會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而卻拒絕巴菲特邀請的基奧說:「在他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以後,我終於成為伯克希爾公司一名小股東了。」
基奧感慨道:「真希望那個時候我投資入股了。」如果當時他這樣做了,巴菲特會把他當初讓基奧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為6000萬美元。你別不信,真是這樣!
基奧,1958年出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父親是一名牧牛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他畢業於克萊頓大學,在校時曾是一位出色的辯論手。後全家遷居奧馬哈的法納姆大街,與巴菲特家正對門。
巴菲特說,基奧出色的個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額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原因。
基奧曾在奧馬哈剛創辦的一家電視台工作過一段時間,解說WOWT-TV的足球比賽節目,並在此期間結識了約翰尼.卡森,後來結識了投資經紀人沃倫.巴菲特。此後,基奧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轉而來到黃油-堅果咖啡製造商帕克斯頓-加拉弗公司從事廣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賣給後來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的鄧肯咖啡公司。
這個把可樂作為自己飲食結構一部分的可口可樂先生,也成為了巴菲特誠邀許多人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個人。盡管基奧較晚時才與巴菲特共同投資,但他早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了。基奧解釋說:「我和妻子米凱當初在奧馬哈結婚時,曾購買過由布魯姆金夫人經營的內布拉斯加傢具公司的傢具,它是伯克希爾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而我們結婚到現在都40多年了。」
基奧說:「我已記不清當初我們彼此介紹時的情景了……那時巴菲特大約25歲,我大約30歲。」基奧已無法准確地回憶起他是如何認識巴菲特的,只記得他們曾做過鄰居。
「他還是原來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價值沒有變,他的故事並非是金錢,而是價值,人們應該了解他的價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上,當他被問及有關選擇終生事業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
銷售碳酸飲料的基奧以及後來的化學工程師羅伯托.高澤塔,他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事的,並在管理層上迅速發展。高澤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則招聘雙語化學工程師的廣告後加盟可口可樂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頓的「四季飯店」,為可口可樂公司主席保羅.奧斯丁舉辦的生日晚會上,他們倆人作為競爭對手來給奧斯丁祝壽。
基奧對高澤塔說:「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沒有人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晚上好好地休息,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鼓勵對方迎頭趕上。」
高澤塔後被提升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和基奧共同負責管理的團隊現在成為美國商業界高級管理團隊的楷模。1993年退休後,基奧擔任了艾倫投資銀行總裁。長期嗜煙如命的高澤塔於1997年10月18日死於肺癌並發症。高澤塔去世時,《亞特蘭大憲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報道了他一生的經歷。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他為公司留下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公司未來的領導班子。」
高澤塔去世後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職務,領導公司度過了重重危機。兩年後,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樂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發布一個公告,基奧准備以高級管理部門顧問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基奧於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許多重大決策上,我依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樣。」
(摘自《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中國與世界500強企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籌委會供稿)
==================
5.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的《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組織架構
總 監: 曾憲梓
主 席: 方潤華
會 長: 許智明
特別顧問:方若愚、余國春、林廣兆、林國文、胡榮強、柳傳志、陳香梅、梁尚立、湯恩佳、程萬琦、張宏偉、楊孫西、楊 釗、劉永好、劉宇新、 蔡德河、賴德生、戴德豐。
名譽會長:王錦彪、王振聲、王洪峻、左丹紅、李乙輝 、李日暉、余鵬春、林鎮洪、姜 維、馮柏喬、梁元正、許連捷、高世魁、黃錦波、楊 鑫、鄭蘇薇、鄭耀文、趙東平、諸立力、歐陽成潮、廖榕就、潘以和、黎國駒、鍾立強。
副會長:曾智明、方文雄、張 成、梁仲景、謝建亮、徐世和、崔英旭、邱永凌。
秘書長:潘德洪
副秘書長:吳幼婷、吳麗娥
財務部部長:陳秋蘭 副部長: 趙逸智
投資部部長:黃偉光 副部長: 李哲寧
聯絡部部長:蕭奇標 副部長: 陳偉柏
會員部部長:吳麗娥 副部長: 郝 靖
公關部部長:卓水家 副部長: 郭雪萍
宣傳部部長:曹 宇 副部長: 林榮發
文體福利部部長:蔡雪美 副部長: 黃 斐
常務董事:許智明、曾智明、方文雄、張 成、梁仲景、謝建亮、徐世和、崔英旭、邱永淩、葉一鳴、梁元正、胡榮強、潘德洪、曾國文、蕭奇標、郭為華、鄧俊傑、周愛國、晶 輝。
董事名單:吳幼婷、徐豐培、陳秋蘭、楊子輝、李龍生、高兆春、吳麗娥、陳偉柏、李哲寧、曹 宇、郝 靖、蔡雪美、卓水家、郭雪萍、林榮發、黃偉光、黃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