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等於儲蓄,你是怎麼理解的
投資永遠是一種儲蓄。如果買股票算投資,為什麼不買國債呢?如果買國債算投資,為什麼不儲蓄投資呢?這時候宏觀經濟學家會告訴你,他們說的投資不是你說的投資,他們說的儲蓄也不是你說的儲蓄。在宏觀經濟學家看來,把錢存入銀行就是儲蓄,用錢購買國債和股票也是儲蓄。簡單地說,在金融資產中流通的貨幣被認為是儲蓄。那麼什麼是投資?就是用這筆錢購買不能直接消費的機器、設備、工廠等實物資產。根據宏觀經濟學家的這個定義,儲蓄=投資意味著金融資產=實物資產。
在宏觀層面,也是一種把產品藏在枕頭底下的投資,叫做存貨投資。所以如果你站在現在看過去的某個時間段,投資和儲蓄永遠是對等的。但請注意,還有一個更令人費解的點:這種投資稱為事後投資。無論調查的時間段內商品市場是否平衡,事後投資始終等於儲蓄。您可以將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與事後投資相對應的概念稱為計劃投資,它是一個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由需求決定的投資。
Ⅱ 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投資渠道有很多很多…
實業投資,金融投資,保險投資,地產投資等等…
要根據你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人身規劃等等的做具體的安排的。
Ⅲ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儲蓄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現在的儲蓄就是未來的投資。
儲蓄是消費的延時推後,他可以轉化為即時消費,也可以轉化為投資,儲蓄是社會再生產的資金來源;
投資則是資金不同於消費的一種運用,並主要用於資本貨物、基本建設等生產領域。
在資金應用角度來看,儲蓄等於投資。
(3)連通儲蓄與投資的市場是擴展閱讀:
儲蓄的特徵:
1.儲蓄行為的自主性
儲蓄行為的自主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儲蓄對象是私有的,就是儲蓄者所要儲蓄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所有,儲戶自己有權支配,這是儲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證和必要前提。
2.儲蓄對象的暫時閑置性和積累性
儲蓄動機產生於個人取得收入以後扣除消費部分的結余。這部分結余構成了個人能進行儲蓄的物質前提。同時,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消費,這也說明了儲蓄對象的閑置具有暫時性。
3.儲蓄價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儲蓄是一種信用行為,信用具有還本付息的特徵。儲蓄的還本付息特徵使它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戶將貨幣資金存人銀行等儲蓄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
Ⅳ 請問投資與儲蓄和社會需求、社會供給的關系詳細點!
一句話解決,供求關系由市場決定。儲蓄是對投資的供,社會需求和社會供給是供求關系。
取決供求關系的是市場,取決市場的是價值,價值就是資本和勞動力的總和。
資本論讀著吧,不讀完那個是沒答案的。
Ⅳ 為什麼投資等於儲蓄
在封閉經濟中儲蓄是等於投資的,這是因為:
Y=C+I+G+NX,y是國民收入,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封閉經濟中NX=0。
所以,I=Y-C-G。
國民收入中除去消費和政府收入,剩下的就是國民儲蓄。所以儲蓄等於投資。
Ⅵ 宏觀經濟學分析涉及的三個市場是()
宏觀經濟學涉及的三個市場分別為勞動市場、產品市場和資產市場。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研究家庭部門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來決定消費和投資的數量,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的總需求,我們在微觀部分研究消費者的時候總是從單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現在把所有的消費者合起來看成一個部門,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是一個部門,那麼這個部門的消費者在整個社會或者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是消費支出;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資源總量和價格水平;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的長期變動。
從國民收入核算入手,遵循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提供的線索,宏觀經濟學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就是建立說明宏觀總量決定的理論,其中包括總消費、總儲蓄、總投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貨幣、利息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就業、國民收入與價格總水平的大小,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等。
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經濟周期時,強調投資的變動的關鍵作用,投資的變動往往比消費的變動來得大,指出投資在相當程度上既是收入變動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在解釋投資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加速數和乘數相互作用的原理,加速原理要說明收入的輕微變動也會導致投資發生巨大變動。
宏觀經濟學正是利用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來解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在經濟危機的條件下,生產和銷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急劇下降,而乘數的作用又使得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急劇降減,後者再通過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成為負數(或負投資)。
Ⅶ 對於宏觀經濟學里,儲蓄和投資的一些概念問題
投資股票 在經濟學中不屬於投資。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股票投資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資者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益。資本利得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得到的差價收益。
1、股票與儲蓄存款雖然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但其性質不同。股票是以資本信用為基礎,它體現著股份公司與股東之間圍繞著投資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儲蓄存款則是一種銀行信用,它所建立的是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借貸性債權債務關系。股票的購買者是股份公司的股東,而存款人實際上是貸款人,他將自己暫時閑置的資金借與銀行。
2、股票持有人和銀行儲戶的法律地位及權利內容有所不同。股票持有人和儲戶雖然都享有一定的權利,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股票持有人處於股東的地位,有權參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而儲戶則僅僅是銀行的債權人,其債權的內容限於定期收回本金和獲取利息,但不能參與債務人的經營管理,對其經營狀況不負任何責任。
3、股票和儲蓄存款雖都可使貨幣增值,但其風險性不同。
股票是向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資,它可根據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直接獲取所追求的收益-股息和紅利。這一收益可 以很高,也可能很低或沒有,它隨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而定,每年都有所不同,處於一種經常性的變動之中。而儲蓄存款則僅僅是通過實現貨幣的儲蓄職能來取得收益-存款利息。這一增值部分是事先約定的、是固定的,它不會受銀行經營的影響。
4、股票和儲蓄存款的存續時間和轉讓條件不同。股票是無期限的,不管情況如何變化,股東都不能要求股份公司退股而收回股本,但可以進行買賣和轉讓。而儲蓄存款一般是有固定期限的,儲蓄存款人到期就可收回本金和利息。即使提前支取,任何形式的儲蓄都能收回本金,而股票只能到證券市場去轉讓,其價格要隨行就市,能否收回投資要視交易時的股市行情而定。
Ⅷ 根據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投資與儲蓄分別是由什麼決定的
凱恩斯學派的就業理論是建立在對古典學派理論的批判基礎上的。凱恩斯主義認為,因為儲蓄者和投資者有各自的、矛盾的經濟政策,所以價格和工資缺乏彈性,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很難達到市場均衡,並且失業狀況有潛在的惡化趨勢;而這些論點恰恰是古典學派反對的。
Ⅸ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的問題。
在商品市場中,貨幣是一個可以與任何其它商品進行交換的特殊的商品,因此,貨幣本身也有一個供給和需求的問題。就貨幣市場本身而言,它也有一個供方和需方。一般,把儲蓄規定為貨幣的供給方,把投資規定為貨幣的需求方,而把連接這兩方的中介稱為銀行。銀行的業務,就是把暫時沒有花項的儲戶的閑散資金匯攏起來,然後再把它放貸給急需資金的投資商,讓他們去創業或擴大經營業務去賺取更大的利潤,而銀行則以差額利息的形式獲得收益。一般來說,銀行必須把儲蓄進來的貨幣資金在留有一定的准備金的前提下盡可能出清,以確保銀行的收益,否則,若銀行的儲蓄大於放貸,那銀行就有可能不賺錢甚至虧損了。當然,投資商也可能有自有資本,他們向銀行只是借貸不足的部分,但是自有資本也是儲蓄,所以,通常情況下,投資必然等於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