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上認識一個網友,說在用度小滿理財,讓我跟著一起做賺零花錢,不知道此人可不可靠,是不是騙人的。
如果想要投資理財,請去手機官方應用市場搜索安裝「度小滿理財」官方APP即可了解與購買產品,請不要輕信陌生網友,保護好您的資金安全,謹防上當受騙。
⑵ 資本投資痛點:創業者融資為什麼越來越難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里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進來。商業模式不斷升級創新,行業壁壘不斷突破。但是大多數所謂的創業者僅僅是憑借一個好的創意、想法甚至是沖動就進場游戲。開始接觸資本,想著能在一次兩次洽談當中拿到上百萬的甚至更多的創業資金。圈裡的朋友在接觸到的一些創業者中對於項目的投資成本、可行性方案、盈利模式、用戶群體等基本信息都說不清楚或者說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思路的大有人在。
資本選擇的既是好的項目也是優秀的人。再好的創業項目沒有優秀的團隊去運營永遠不會成功;反之亦然,優秀的團隊也需要好的創業項目。所以創業融資絕不僅僅是見了幾個投資人、跑了多少地方和幾次見面洽談。它需要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建立充分的相互了解和互相信任,然後再去不斷碰撞,完善項目、模式、團隊和思路。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對投資人來講,金錢的損失是一方面,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和來自三方的質疑才是最大的壓力。
⑶ 康波理論是怎麼預測未來經濟的
康德拉基耶夫長波周期。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DimitrievichKondratiev,1892—1941)是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周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周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經濟波動的周期「尤格拉周期」和「基欽周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周期。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周期的設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周期的設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周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周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熊彼特等人後來繼承和發展了長波理論,並重新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三次長周期的起止時間。熊彼特在1934年英譯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對三次長周期的分期為:(1)「長波」I——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產業革命時期」,這個周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2)「長波」II——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3)「長波」IlI——從1897年開始(當時這個「長波」尚未最後結束),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其特徵是電動機和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應用。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定了長周期的長短,從經驗上描述了每個周期中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表現。不過,雖然康德拉季耶夫猜測長波的存在與科技革命浪潮有關,但對長波出現的原因卻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使用新數據和新技巧的計量經濟學研究無法確定長波是否真的存在,這使長波理論帶有顯著的經驗假說性質。非常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有許多人試圖解釋長周期存在的原因,提出的猜想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例如,有人認為長周期的存在和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有關,有人則認為跟人的世代交替有關,還有人認為跟廠房和設備的更新周期有關,人們還可以猜想長周期跟專利保護的年限有關,從理論上講,宏觀范圍內的任何周期都對長周期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熊彼特曾試圖用他的創新理論對長周期給出了一個系統的解釋,但創新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個周期是55年而不是75年。
⑷ 什麼叫「康波周期」
康波周期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這里把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科學原理、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關繫上,科學原理的發展決定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不可能超越科學原理決定的限度;同樣地,技術原理的發展決定應用技術的發展,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
(4)康波定論2019投資擴展閱讀: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 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周期性波動。
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 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
熊彼特在1934年英譯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對三次長周期的分期為:
(1) 「長波」I—— 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產業革命時期」,這個周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當時這個「長波」尚未最後結束),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其特徵是電動機和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應用。
⑸ 康波周期是啥
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後,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的一個為期50-60年的長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並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快速發展,迎來繁榮期;後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
康波的研究最初就是一種統計現象研究,支持長波假設的最有力的經驗型證據來自價格序列。支持性的證據還可以在長期利率的運動、世界能源生產和創新中發現。有限的證據可以在工業生產、失業和投資中見到。所以,康波的根本問題還是世界資源品價格的長期波動問題,資源品價格又包括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兩個方面。而這一點也決定了康波就是國際宏觀對沖的根本理論。
⑹ 什麼是康波周期在康波周期中有沒有什麼好的投資機會
「康波」理論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基耶夫,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一個為期50-60周年的經濟周期,在這5、60年的長周期里,將經濟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回升四個階段。自19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已經經歷了四輪完整的康波周期。如今經濟已經處於蕭條期,未來5G將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聯合起來,共同促進傳統產業升級變革,「基建」也升級為「新基建」,服務於新基建的機構和投資者也肯定會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比如專注於政信金融領域的機構和企業,他們的資金都會投向一個階段內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地區和產業,也為投資人帶來滿滿的收益。
⑺ 天使投資、A 輪投資和 B 輪投資是怎樣區分的
融資是一個企復業的資金制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一般情況順序為天使投資→A輪(1輪)融資、→B輪(2輪)融資、→C輪(3輪)融資等。
天使輪:已經起步但尚未完成產品,模式未被驗證。
A輪:有團隊、有以產品和數據支撐的商業模式,業內擁有領先地位。
B輪:商業模式已經充分被驗證,公司業務快速擴張。
C輪:商業模式成熟、擁有大量用戶、在行業內有主導或領導地位,為上市作準備。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⑻ 如何理解康波定論
我這里說的是一區的(現在多是一區的)
政治、英語:50分。去年開始全國一、二區合並,這兩科的分數線今年上升的可能性不會太大。英語線是很多經濟類考生最關心的問題,該科目歷史最高值為55分,就是在11年考研時候出現的。一區的線很難超過該峰值,畢竟要考慮原二區的學生,如果國家線定得太高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能過線的人更少,會讓很多學校招不滿,所以,這兩科我估計仍為50分。
數學(專業課1)+專業課2:90分。這兩個其實估計就沒什麼必要了,基本上這兩科能不過線或者分數較低也很難過國家線。
總分:335-345。2011年是歷史峰值,350分。去年(2012)是340分。這個分數是2011年二區的分數線。所以說,今年的分數或許會有上漲,仍然在考慮原二區的情況,今年即使漲分也不會太高,所以345的上限是這么來的。下限嗎,因為有原一區(就是北上廣等)的高分基礎,所以下降也不會太多。
以上就是我預測的分數和預測結果
P.S.我現在就是研一的學生,去年參加的考試
⑼ 在"康波的蕭條"來臨之前,會發生哪些現象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認為,中國的產能周期可能在明年迎來短期觸底反彈。從庫存周期來看,中國經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觸底,但並不是中周期底部,未來中國經濟仍將處於中周期的下行階段。持續調整6年的產能周期調整的觸底,意味著持續下行的PPI會出現回升。就資本市場而言,這意味著周期性行業會出現改善預期。從估值優勢來看,周期性行業的投資價值開始顯現。產能調整不結束≠經濟不反彈中國證券報:一般觀點認為,中國的周期性行業產能供給收縮之路依然漫長,在產能沒有收縮到供需平衡的情況下,周期品的價格會持續漫漫熊途,傳統周期行業也不會有機會。這似乎與你對產能周期的看法不一致。周金濤:中國經濟何時見底,根本還是個產能周期問題。中國產能周期的回落,除了周期性供需匹配的因素之外,更為根本的是工業化起飛結束後,重化工業產能增速已見歷史大頂,這是工業化的規律,各國概莫能外。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經濟增長的回落深不見底,產能周期的長期回落是有起落規律的,這從美國的長序列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以來,中國的產能周期已下降6年,對應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了4年,中國的PPI已下降4年。一種系統趨勢如果延續太久,必然會導致某種崩潰的出現,而從周期研究者的角度看,時間周期可能已迫近極限,這個判斷有歷史數據的支持。從國際經驗看,產能周期的一個單邊下降趨勢的極限時間是6至7年,而到了極限時點,必將引起庫存周期的反彈,因為產能周期的下降是庫存周期被持續壓縮的過程,中國目前就是這種情況。所以,當產能周期迫近低點的時候,庫存周期的彈性就增加了,這一點也得到了產出缺口的驗證。在對中國產能周期的認識上,有兩個不恰當的觀念,一是去產能周期不結束就看不到周期的機會。中國自2010年開啟的應該是長達20年的產能向下周期,但在具體波段上,更應關注以6或12年為時間段的產能周期。這種周期有明顯的規律性,即調整波段最長不會超過6年,隨後將出現產能周期的反彈,從理論上可以推導出,產能周期反彈之前,一定會出現價格反彈。第二個不恰當的觀念是,產能周期低點沒有出現,就不會有價格反彈。產能周期具有明顯滯後於經濟中周期的特點,價格對產能具有明顯的領先性,而其領先的時間長度要用庫存周期來解釋。一個基本結論是,產能周期低點沒有出現,商品價格也可能出現反彈,反彈的彈性可能有大小程度之別。庫存周期明年首季觸底中國證券報:你一直預測經濟增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觸底。從10月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仍很大,觸底的跡象是否已顯露? ...展開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認為,中國的產能周期可能在明年迎來短期觸底反彈。從庫存周期來看,中國經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觸底,但並不是中周期底部,未來中國經濟仍將處於中周期的下行階段。持續調整6年的產能周期調整的觸底,意味著持續下行的PPI會出現回升。就資本市場而言,這意味著周期性行業會出現改善預期。從估值優勢來看,周期性行業的投資價值開始顯現。產能調整不結束≠經濟不反彈中國證券報:一般觀點認為,中國的周期性行業產能供給收縮之路依然漫長,在產能沒有收縮到供需平衡的情況下,周期品的價格會持續漫漫熊途,傳統周期行業也不會有機會。這似乎與你對產能周期的看法不一致。周金濤:中國經濟何時見底,根本還是個產能周期問題。中國產能周期的回落,除了周期性供需匹配的因素之外,更為根本的是工業化起飛結束後,重化工業產能增速已見歷史大頂,這是工業化的規律,各國概莫能外。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經濟增長的回落深不見底,產能周期的長期回落是有起落規律的,這從美國的長序列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以來,中國的產能周期已下降6年,對應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了4年,中國的PPI已下降4年。一種系統趨勢如果延續太久,必然會導致某種崩潰的出現,而從周期研究者的角度看,時間周期可能已迫近極限,這個判斷有歷史數據的支持。從國際經驗看,產能周期的一個單邊下降趨勢的極限時間是6至7年,而到了極限時點,必將引起庫存周期的反彈,因為產能周期的下降是庫存周期被持續壓縮的過程,中國目前就是這種情況。所以,當產能周期迫近低點的時候,庫存周期的彈性就增加了,這一點也得到了產出缺口的驗證。在對中國產能周期的認識上,有兩個不恰當的觀念,一是去產能周期不結束就看不到周期的機會。中國自2010年開啟的應該是長達20年的產能向下周期,但在具體波段上,更應關注以6或12年為時間段的產能周期。這種周期有明顯的規律性,即調整波段最長不會超過6年,隨後將出現產能周期的反彈,從理論上可以推導出,產能周期反彈之前,一定會出現價格反彈。第二個不恰當的觀念是,產能周期低點沒有出現,就不會有價格反彈。產能周期具有明顯滯後於經濟中周期的特點,價格對產能具有明顯的領先性,而其領先的時間長度要用庫存周期來解釋。一個基本結論是,產能周期低點沒有出現,商品價格也可能出現反彈,反彈的彈性可能有大小程度之別。庫存周期明年首季觸底中國證券報:你一直預測經濟增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觸底。從10月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仍很大,觸底的跡象是否已顯露?周金濤:中國的本輪中周期第三庫存周期最晚將在明年一季度觸底反彈,雖然這是我們根據周期的時間規律的推導,但現實已給出了領先信號。判斷庫存周期較可靠的觀測順序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產出缺口-PMI原材料-工業企業利潤-PPI-PMI產成品-產成品庫存。據此,未來短周期(庫存周期)有這樣的特徵: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持續回升,產出缺口觸底回升,PMI原材料反彈,工業企業利潤企穩回升,PPI大幅反彈,PMI產成品反彈,工業產成品庫存增加。從目前周期運行來看,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觸底回升已有3個月,9月產出缺口再次掉頭向下,10月PMI原材料與上月持平,10月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9月PPI跌幅收窄,10月PMI產成品小幅反彈,工業企業庫存仍處於量價齊跌階段,未來幾個月經濟觸底或為大概率事件。從庫存周期運行的規律來看,底部或在明年一季度出現。再從行業的庫存周期規律來看,也可以找到庫存周期低點的證據。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產能周期見底前,各細分行業均已觸底回升,其中化工、非金屬製品、有色、鋼鐵和煤炭將次第企穩回升。有色產出缺口在今年4月開始反彈,化工產出缺口在5月觸底反彈,鋼鐵產出缺口9月剛開始小幅上翹,這些也說明中國的產出缺口可能很快觸底。以供給側改革促進產能周期轉型中國證券報:「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長仍將面臨下行壓力,去產能將是長期過程。在由「成長型產能周期」向「成熟型產能周期」轉型的過程中,如何熨平經濟波動的風險?周金濤:短期的觸底並不意味著新一輪產能周期的開啟。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運行的是超長產能周期,從1981-2014年共經歷了3個較完整的產能周期,這與其間中國處於工業化起飛階段有較大關系。2007年至2010年是中國工業化起飛的結束點,所以,2010年的產能周期高點應該是中國產能周期30年超級大周期的結束。隨後,中國的產能周期應該是長期向下的,而在2025或2028年前,由於康波周期處於衰退及蕭條階段,全球都是超級下降產能周期。因此,從中期來看,中國的本輪中周期尚未觸底,未來的趨勢大概率是向下運行,即由「成長型產能周期」向「成熟型產能周期」轉型。確實,在向成熟型產能周期轉換的過程中,很多產能過剩的行業持續面臨壓力,從已經歷此過程的成熟經濟體的經驗來看,確實需要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首先強調要有一個結構性出清的過程,淘汰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其方式可以是促進產業優化重組,也可以是拓展外部市場。同時,供給側改革還要降低企業負擔,結構性減稅可能是重要方式。當然,供給側改革與需求有時可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中國而言,消化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是對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再次確認,要通過城鎮化來消除對供給側改革的制約。但從根本來看,要讓供給側改革達到預期效果,核心還是要靠產權制度的變化,所以供給側改革是對國企改革的再度確認和方向指引。供給側改革對資本市場而言,就是國企改革主題的持續深入,這也可以理解為周期性行業投資的新動力。收起
⑽ 什麼是『康波周期』互聯網行業的出現是否縮短了康波周期
「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的一個為期50至60年的經濟周期。在這個周期里,前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快速發展;後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到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知名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說過一句很牛的話:人生發財靠康波。康波就是康波周期。」
不過,雖然互聯網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創新,增添更多的活力,但是互聯網行業具有不穩定性,更容易導致金融泡沫。如果不適當地進行管控,那麼對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也是十分危險的。
所以說雖然互聯網行業的出現縮短了康波周期,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只有趨利避害才能讓一個社會充滿活力並且持續穩定發展,否則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