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私募基金起投金額不能低於100萬,而且合格投資者應當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參與人數同樣應當受到限制。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特定目標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
【法律依據】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
(一)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
(二)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前款所稱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
B. 有朋友推薦我買證券投資類的私募基金,我都沒有買過不知道能不能買這種
關於證券投資類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受中國主管部門監管,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簡單理解就是,證券投資類的私募基金(陽光私募)是與公募基金相對應的,運作透明化、規范化的私募基金。目前,私募基金可以投資於中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債券、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以及中國證券監會規定可以投資的其他投資品種。在實際運作中,私募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集中在股票、期貨和債券等品種。
國內陽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已歷經16年成長。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簡稱「私募」)已達8868家,其管理的基金規模達3.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0.2%。
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始於1998年,國泰和南方兩家基金管理公司各自設立一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
中國陽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則始於6年後。2004年2月,深圳市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趙丹陽,與深國投合作發起中國第一隻陽光私募基金「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自此,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開始以開放式信託產品的形式,走向部分公開化、規范化,其業績可在信託公司進行查詢,這也是「陽光」一詞的由來。
如果說,公募基金讓中國投資產業進入了批量生產時代,那麼,私募基金則帶動了投資業步入個人定製時代。
伴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積累了大量財富,涌現出了一批高凈值群體。瑞信研究院推測,從2016年至2021年,全球財富總數將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長,於2021年增至334萬億美元。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增長將佔到全球財富增長的1/3,這其中一半增長又來自中國。預計到2021年,中國的高凈值群體人數將超過德國與法國,列世界第四,屆時全球超高凈值人群將有39%來自中國。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恰屬於這一群體——需要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 萬元,且屬於凈資產不低於1000 萬元的單位,以及金融資產不低於300 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 萬元的個人。對於這些財富管理市場的高端客戶,在產品設計、投資理念、風險控制等方面更為多樣化的私募,能夠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資產配置選擇。
策略多元化:股票多頭、混合類產品佔七成
私募的立身之本,在於業績;而業績表現的差異,在於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策略是否適配市場環境,以及是否清晰正確地執行自身投資邏輯。
私募基金規模增長與業績背離的原因在於,2018年私募市場迎來了最強監管時代。
其背景是,隨著私募管理人數量的增多,行業頻現「空殼」、「嵌套」、「違約」等亂象,市場發展良莠不齊,亟需嚴監管。2016年2月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旨在加強私募「登記備案管理」,注銷清理無效空殼。此後,中基協陸續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自律新政、《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等多部自律規則,同時還對基金業協會AMBERS(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台)系統進行了多次更新和修改,旨在逐步規范存量私募管理人、清理異常經營的私募機構。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頒布,限制多層嵌套行為,更推動私募基金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對於私募基金而言,資管新規意義重大。私募基金被納入資管「大家庭」,獲得與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同台競技的機會,在大資管統一監管新時代到來的同時,私募基金行業也迎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C. 什麼是私募投資基金
私募投資基金主要是面對合格投資者的。需要一定的資產人呢認證。而是投資的內容不如公募那般可以公開,比如持倉情況等。三收費方式也有所不同。私募基金需要收取投資人業績報酬等
D. 杭州私募基金公司名單
杭州天地私募基金,杭州文鼎投資,杭州瑞迪私募基金,杭州-上城。
一般的私募都不在網上公開,這幾個是杭州比較有名的私募。
【拓展資料】
都說私募基金匯聚的是精英,其實亂象叢生。
2015年11月,「私募一哥」徐翔因為涉嫌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而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澤熙帝國宣告坍塌。進入2016年,徐翔案的風波仍在繼續擴大。4月12日,包括華麗家族、大恆科技、寧波中百、文峰股份、等上市公司均發布公告澤熙系所持股份被輪候凍結;4月18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第五批共17家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徐翔的上海澤熙投資赫然在列。
「私募一哥」在5年內8次傳出被調查的謠言,涉嫌的罪名包括「操縱股市」、「內幕交易」、「老鼠倉交易」、「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股指期貨交易」等,前7次都最終被辟謠。但最近一次是真的,徐翔在神話般的演繹了從3萬元到40億元的投資傳奇後終於走下神壇。
私募規范化是大勢所趨。
近期,中國基金業協會頒布一系列自律規則,包括《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辦法》、《私募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私募基金內控指引》等,投顧業務、託管業務、外包業務等規定都在制定或修訂中,不僅形成了規范私募發展的自律體系,還提供了一套完整專業、具有操作性的業務標准。除了一系列辦法,2月5日,協會還頒布《關於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規定登記備案必須由法律機構出具詳細專業的法律意見書,並報送協會審核,從引入第三方法律機構的角度,對私募進行規范。
其中,《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自7月15日施行,被稱為「史上最嚴私募新規」,將遏制種種欠規范的私募產品發行,以後傻傻分不清的熱錢投資和圈錢行為將會大大減少。
新規將如何影響投資?
一些線下理財公司發生兌付危機,就是私募違規募集資金帶來的惡果,比如金賽銀、中晉系等。《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出台後,投資人可以有效的鑒別一些線下理財公司是否靠譜。
一、管理辦法禁止將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進行非法拆分轉讓,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准。私募行業最常見的違規行為就是把一百萬以上的投資項目拆解小許多小份向外賣,讓很多不適合的投資人也進入私募領域。管理辦法單個投資人購買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額必須不少於100萬元,起投額在100萬以下的產品不要投。
二、「朋友圈賣產品」、「承諾保本保收益」等行為都將受到監管。違規者將被納入黑名單,而情節嚴重的,更將移送中國證監會處理。如果你不是私募的特定客戶,客戶經理就不能把你拉進發產品信息的微信群。(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陌生人宣傳,私募基金還是可以利用微信這個工具的。)
三、私募基金募集設置「冷靜期」,募集機構在完成合格投資者確認程序後,應給予投資者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投資者在冷靜期滿後經過回訪確認方可簽署私募基金合同。根據基金合同,投資者在冷靜期內有權解除基金合同。如果業務員催著你投資,那就是他違規啦。
四、投資者需提供必要的資產證明文件或收入證明,即近三年年收入大於50萬元,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看看自己的銀行卡余額,如果不到這個數字要求,就別再跟客戶經理聊下去了,私募不是你想投,想投就能投??
五、如果私募產品宣傳推介時使用了「安全、保證、承諾、保險、避險、高收益、無風險」等可能誤導你判斷風險的措辭,使用了「欲購從速、申購良機」等催促你趕快做出投資決策的措辭,使用了「業績最佳、規模最大」等有失可比性的措辭,那你就可以果斷放棄這個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