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博時基金
博時基金就是博時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家為客戶提供專業投資服務的資產管理機構.基金公司和銀行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公司,你把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為你投資,由此而產生收益,它是有風險的,你有可能虧損,也有可能產生比銀行更高的收益,而存銀行最大的風險就是遇到通貨膨脹你的存款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就是你所得的利息跟不上物價的上漲
㈡ 博時基金怎麼樣
作為博時的擁粉說幾句,博時其實蠻好滴
1、 中國最資深的5家老牌基金公司了
成立最早的5家基金公司之一,現在整個基金資產規模也排行業前五,具體第幾記不住了;有一批非常不錯的基金經理,此外,也非常注重整體團隊的培養,這個類似於後起之秀的基金公司風格,避免了基金經理離職對產品的重創;總之,我覺得他們是整合了老牌基金公司的資深和新興基金公司的專業度;所以現在一直排名還很好噢。
2、 整體投資風格穩健
這可能就涉及1樓的問題,老牌的基金公司比較看重價值投資吧,哈哈,之前參加一個高峰論壇聽來的,例如今年中小盤瘋狂上漲,而藍籌股價值被嚴重低估,比較基金的基金經理會大量購買中小盤股,因此基金就會漲的比較好;
但是價值回歸,藍籌股的價值僅僅是短期類被低估,據說明年是牛年,持有藍籌股的就不錯了,那麼這些側重藍籌股的基金一定會大漲;
PS:我不知道1樓說的是那隻基金,僅僅是從宏觀上說的,可能有些不到位哦,不過基金投資就是中長期,所以眼光長遠很重要啦
3、 創新能力也很強
現在貌似正在發行可轉債,目前整體屬於震盪市場,可轉債其實是最適合的;
不是都說是保本的股票嗎,向上無限,向下保本
可以在這個時機發這樣的產品,不用說宏觀市場怎麼怎麼適宜,簡單說產品的特點和市場的定位符合度,就不得不說:薑是老的辣啊
說了一大通,盡量客觀的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LZ哦
㈢ 誰能介紹一下新價值這家公司
" 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注冊資本1280萬元,為深圳市金融顧問協會理事單位。公司管理層大多來自券商,
有10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公司核心團隊6人,有長期的券商資產管理經驗,另有7名行業研究員。旗下目前有18隻私募基金。
核心人物
李濤
李濤先生,董事長,大學本科,證券從業經歷18年。
1992年進入期貨及證券行業,相繼在大型券商從事市場研發、公司股票自營及投資分析等工作,有極為豐富的大型資金市場運作經驗。
崇尚理性投資,注重價值發現,在大盤分析及個股挖掘方面見解獨特,尤其擅長挖掘被市場長期價值低估的股票。
2007年8月起任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期擔任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參與公司投研決策。
黃雲軒
董事兼基金經理,經濟學碩士,證券從業經歷11年。
曾任職於國有投資公司,主要從事二級市場項目投資、資產重組;2006年~2007年,在大型券商任區域研究部總監。長期擔任國內證券
報刊的欄目嘉賓;2007年起任新價值投資管理公司研究總監;現兼任 「粵財信託·新價值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三期基金經理。
張玉玲
總經理,大學本科,經濟師,證券從業經歷16年。1987年—1993年任職英資銀行深圳分行部門經理。1993年進入證券行業,
在大型證券公司任營業部總經理十餘年。2007年10月起任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偉廣
投資總監,經濟學碩士,證券從業經歷9年。1995年進入證券投資領域,2000年~2007年在大型券商的自營部和研究部擔任要職,
是該系統內最知名的分析師之一。崇尚價值投資,專注於行業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擅長大盤中長線方向把握,而長期的實戰操盤經驗
也造就了較好的中短期市場熱點把握能力。
陳延泰:陳延泰先生,董事,經濟學學士,證券從業經歷12年,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1997年至2006年在某大型集團下屬投資公司
任職,主管證券投資業務。有豐富的大資金管理經驗,從事證券投資十年裡曾經策劃多項大型證券投資項目。 2007年8月起任廣東新價值
投資有限公司風控總監,負責風險控制。長期擔任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成員,參與公司投研決策。
邱偉: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研究總監,清華大學雙學士、中科院碩士,證券從業經驗8年。曾任職於聯合證券、博時基金研究部門,長期
擔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股票研究部研究總監,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中小股票研究小組組長。新財富 2005-2009年「化工行業最佳分析師」
稱號獲得者,是國內行業研究領域經驗最豐富,研究深度以及前瞻性最好的主要研究員之一。有大量參與投行業務:上市公司IPO,再融資,
股改,財務顧問業務經驗。"
㈣ 博時基金是國企還是私企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證監基金字[1998]26號文批准設立。目前公司股東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股份49%;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持有股份25%;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份6%;璟安實業有限公司,持有股份6%;上海盛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股份6%;豐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股份6%;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股份2%。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
㈤ 博時基金靠譜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㈥ 關於博時基金
與富達(Fidelity)和Vanguard這些美國基金業的巨擘相比,博時似乎是小巫見大巫了:單是富達旗下龐大的Magellan系列基金就管理著650億美元的資產。不過,博時前途無量,還有兩大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國有大量等待私有化的資產;其次是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性促使國內投資者急於尋求其他投資途徑。
博時還是中國部分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人。該公司推出的博時裕富證券投資基金是基於新華富時中國A200指數(FTSE/Xinhua A200 Index)的開放式基金,並成為第一隻被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認購的股票基金。(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是獲得中國政府批準的境外投資者;境外個人投資者不能投資於該基金。)
博時旗下的5隻封閉式基金和4隻開放式基金吸收了公司約80%的資產,其餘資產投資於中國社會保障基金。去年,博時系列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25.1%,而中國基金業的平均水平僅為18.7%。博時去年贏得了來自Morningstar、《上海證券報》(Shanghai Securities News)以及其他機構的無數好評。
成立於1998年的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現任總經理肖風的傑作。肖風當時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簡稱:中國證監會)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國證監會是大陸的證券市場監管機構,相當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肖風此前還在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和深圳的電視機生產商康佳(Konka)工作過。
自從鄧小平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並提出著名的「致富光榮「的口號以來,推動股市的現代化就成了中國政府的重要任務。而肖風卻離開了安逸的政府機構,投身於因臭名昭著的投機行動而名聲不佳的剛剛起步的基金行業。只有36歲的肖風搖身一變,成了博時的掌門人。博時取名自《易經》,寓意「匯集人才和時間「。由於國內大型國有證券公司爭先向提供資本,博時的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
但是在2001年早些時候,災難降臨了。
政府監管機構開始調查關於基金經理們互相勾結,操縱投資股票的價格的指控,尤其是在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之間多次買賣同一隻股票,人為炒作股票的行為。中國證監會在2002年早些時候公開譴責博時,並對一些員工給予了行政處罰。博時在一份公告中聲稱,肖風及其他一些員工對此負有責任。於是,兩位基金經理辭職了;新的總經理在有關調查開始時上任了,肖風則被降為副董事長。但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調查後,他被證明是無辜的,並官復原職。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不過中國證監會的矛頭不僅僅針對博時和肖風。在當時總共1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證監會發現其中8家非法抬高股價。由於博時是業內的龍頭老大,國內媒體自然把注意力放在了它的身上。證監會調查的導火線是雜志在2000年晚些時候載文揭露中國基金業操縱股價的黑幕。因此,證監會規定基金公司必須設立獨立董事。
於是姚鋼進入了公眾的視線,他是肖風的導師,也是幾家知名思想庫的資深專家,參與創建上海及深圳的證券交易所以及深圳的B股市場。姚鋼還擁有證券業的從業經歷。兩人是在肖風在中國人民銀行任職時認識的。作為肖風上司的朋友,姚鋼發現了肖風的天賦,於是提議加以提拔重用。在姚鋼的推薦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肖風於兩年後被提為中國證監會派駐深圳的第二號負責人。
救火隊員來了。這位直言不諱、意志堅定的專家當時任教於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肖風的請求,協助改革博時。在姚鋼的推動下,博時成立了5個專門委員會,制定了嚴格的制度來管理基金經理。
博時的基金經理們只能對根據統一標准篩選出來的股票進行選擇性投資。該公司還引進了人力資源專家,並成立了向獨立董事負責的內部審計核查部門。所設立的5個委員會定期會面,而且每次開會必須有至少兩名獨立董事到場。博時加強了公司治理;獨立董事們目前在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姚鋼表示:「一位獨立董事就能否決一切。「
姚鋼認為,暴出醜聞的原因不僅是基金公司疏於內部管理,而且還包括缺乏外部監管制度。他指出,即使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了問題,監管機構也找不到禁止操縱股價的相關法律。「中國有句俗話叫槍打出頭鳥,套用在博時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說。
不過,盡管調查使肖風個人受到了沖擊,姚鋼也承認「這是中國基金業發展中的必然插曲,整個行業,尤其是博時都會受益匪淺。」
在建立博時之後,肖風就埋頭鑽研投資技巧,並很快發現了價值投資法。在中國直接運用本益比和高收益策略是行不通的,因為擁有高增長率的企業往往不會支付高額股息。
因此,肖風開始關注那些資本投資回報率不錯,同時前景光明的公司。在2002年晚些時候,他推出了以價值投資策略為主的博時價值增長基金。
作為博時價值增長基金的經理,肖華成功地運用了價值投資策略。該基金去年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34%;相比之下,上海證交所A股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僅為10%,於是肖華一下子成了明星。「價值投資成了主流,」肖華宣稱。該基金目前有不少效仿者。
博時價值增長基金的前5大投資對象包括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Co. Ltd., 600104.SH, 簡稱:上海汽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China Vanke Co. Ltd., 000002.SZ, 簡稱:萬科)、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 (Qilu Petrochemical Co. Ltd., 600002.SH, 簡稱:齊魯石化)、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Sinotrans Ai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600270.SH, 簡稱:外運發展)以及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Ltd., 600591.SH, 簡稱:上海航空),它們也是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資對象。
為了鼓勵員工再接再勵,肖風引進了績效工資制度。不久前在紐約舉行的美林/機構投資者會議上,一個小組討論的主持人調侃肖風,指出博時投資經理們的年薪高達30萬美元,比這位總經理的薪資還高。
肖風私下向本刊表示,「我不是公司里薪資最高的人。我不想透露細節,但我想明確一點:如果基金經理和分析師等專業人士表現出色,他們的薪資完全可以超過管理層。我認為30萬美元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至少與美國一些優秀的投資經理相比,他們的年薪動輒上百萬美元。
為了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和能力,肖風還開始聘用擁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分析師,其中包括一位獲得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博士學位的經濟學家以及曾在瑞銀華寶(UBS Warburg)、USAA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Invesco等機構工作過的主管。博時四分之一的員工接受過海外教育,或是擁有海外工作經歷。
一位知名的紐約基金經理說,如今,博時無疑是中國經營得最好的、最為專業的投資公司,它吸引了各路人才。博時的前景也是美好的,雖然北京試圖遏制經濟過熱的舉措以及國內A股市場的大幅下挫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曾擔任美國基金公司主管、現為中國基金公司顧問,還帶來自己新作《退休基金》(Pension Funds)的斯圖爾特·萊基(Stuart Leckie)說,基金業的管理費較高,而支出較低。股票基金的管理費為1.5%,最高可達2.5%。在中國大陸,約25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於共同基金,並有可能快速增長。
姚鋼希望博時最終成為「全球一流公司「。這是個非常高的要求,不過博時正在不斷擴大合作夥伴。例如,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目前擔任博時的指數基金顧問。姚鋼眼下的期望是成功不會讓博時變得驕傲自滿。
博時下一步會怎樣?
鑒於消費需求和行業需求依然強勁,肖風認為中國經濟將如人們所願實現軟著陸。這對股市來說是好消息,肖認為股市目前正在消化加息預期等負面因素。
今年的資產增值幅度應當達到70%以上。肖風還計劃在今年秋天推出一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他同時希望中國政府允許國內基金公司為個人理財,並允許人們投資於海外金融市場。他滿懷信心地期待博時能從中受益。
㈦ 博時基金的發展歷史
博時的股東演變史從來都不單調——13年,5次股權變化,12家機構進進出出。
13年前,四家機構出資1億元設立博時基金時,沒有人敢想像,博時可以創造80億元的管理費收益,可以獲得10億元的年度凈利潤。
於是,國信證券匆匆離場 只得竹籃打水。金信信託在博時發展最迅猛的時候進來,在巔峰時離開,賺足了腰包。
國信證券最先離開竹籃打水
國信證券成為第一個退出博時股權的股東,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從博時獲得收益的股東。
1998年,國信證券、金信信託、長城信託、光大證券發起設立博時基金,各出資2500萬元,持股25%。第二年,國信證券出讓股權。招商證券(當時名為國通證券)受讓了國信證券持有的博時基金25%的股權,即600萬份基金單位。以每基金單位1.06元的價格計算,國信證券獲得636萬元的轉讓費用。
但是,600多萬元的轉讓收入顯然還不足以抵消初始投資。窮盡此前各項收益,國信證券也很難盈餘。
博時基金成立的前兩年,第一隻產品——基金裕陽分別帶來了2216萬元、6640萬元的年度管理費,但國信證券在第二年的8月便轉讓了股權,以其當時25%的股權計算,國信證券獲得的管理費收益將不超過1700萬元。
股權所得、管理費,加上1999年國信從博時獲得250萬元交易傭金,總收益剛好抵消初始投資。國信證券作為第一個離開博時的股東,幾乎沒有收益。
2003年,博時基金接連發生兩次股權轉讓。4月,由於內部資產重組,長城信託持有的25%博時股權劃歸長城資產。12月,光大證券出讓25%的股權,另一個老股東金信信託全部受讓,後將其中2%轉讓給廣廈建設。
1998年至2003年,博時各個基金的管理費收入達到6.42億元。另外,光大證券作為關聯交易方,從基金裕陽、裕元、裕隆共獲得了1518萬元的傭金。
除去管理成本後,光大證券在博時獲得的收益仍然幾倍於初始投資。
但是,與後來的股東相比,光大證券的收益顯然微不足道。
金信信託收益超70億元
截至2003年底,博時的四位持有人已有兩位易主。金信信託持股48%,成為博時基金第一大股東,招商證券、長城資產分別持股25%,廣廈建設持股2%。
金信信託控股的4年,是博時規模膨脹最迅猛的4年。2003年,博時管理的資產總額為96億元。接下來4年裡,博時管理的資產規模增長了2200%,至2007年末為2215.85億元。
2003年至2007年,博時管理費收入達到26.31億元。金信信託作為第一大股東,獲得的收益將不低於10億元。
但是,金信信託的投資風格一向比較激進。由於大規模發行信託產品,金信信託出現虧損,並在2005年停業整頓。眼看著無回天之力,金信信託在2007年底拍賣所持有的48%博時股權,招商證券以63.2億元的價格拿下。(篇幅有限,參閱參考資料)
㈧ 博時基金是什麼
博時基金是基金公司的名稱。
㈨ 博時基金是民企還是國企
是民企的,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13日,是中國內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同時擁有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和博時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