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劉彥春基金經理投資風格

劉彥春基金經理投資風格

發布時間:2022-05-19 12:45:43

基金經理排行榜前十名

1、羅偉冬,賽亞資本,深圳,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4,近五年收益率內651.97%。

2、辜若容飛,磐耀資產,上海,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31,近五年收益率360.22%。

3、裘慧明,明汯投資,上海,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5,近五年收益率355.85%。

4、解環宇,明汯投資,上海,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5,近五年收益率355.85%。

5、董寶珍,凌通盛泰,北京,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5,近五年收益率310.13%。

6、謝葉強,寧波寧聚,寧波,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7,近五年收益率288.31%。

7、林園,林園投資,深圳,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88,近五年收益率281.35%。

8、韓廣斌,新思哲投資,深圳,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7,近五年收益率277.87%。

9、張曉君,仙童投資,天津,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10,近五年收益率263.95%。

10、李昌民,廣州雪球投資,廣州,管理股票策略產品數5,近五年收益率250.02%。

⑵ 頂流基金經理被邀請參加《天天向上》,基金經理上綜藝節目有何不妥

我們要搞清楚基金經理的定位,為什麼會去邀請那些頂流基金經理呢?所謂的頂流基金經理全部都是靠著業績才支撐上去的,這些經理就被成為頂流的基金經理。像張坤,劉彥春這樣的經理都是屬於這個范疇之內。在前段時間還有張坤的粉絲後援會,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們也應該都知道。基金經理上綜藝節目是很不妥的一件行為,基金經理是否優秀看的是業績,而不是個人的影響力。基金經理吸引粉絲只能去靠著自己的意見,這樣的曝光是不需要的。基金經理應該做的是研究自己掌握的基金,而不是想著去出名。基金經理不像是明星那樣能夠留住粉絲,基金經理如果收益不好的話那麼粉絲隊伍也會樹倒猢猻散。

⑶ 在目前所有的基金經理中,哪位的擇時能力最優秀

一名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沒有與基金經理接觸的機會,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研報和定期報告,收集一些數據來了解基金經理。

我們大致可以從從業經歷、長期業績、風險控制能力、投資風格、持股風格、機構認可度這六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從業經歷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至少要經歷過一次大的牛熊周期,而且在發行新基金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底部區域,逆勢發放新基金,這樣更能體現出基金經理的沉穩性和其投資能力。

經過以上的層層篩選,我們大致可以選出幾位擇時能力優秀的基金經理,例如:

傅友興、張坤、劉彥春、周蔚文等等,具體個人適宜什麼風格的基金經理還需大家自己做好判斷,此僅作為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推薦,請大家要對自己負責。

⑷ 中歐基金的王健、睿遠的傅鵬博、景順的劉彥春,這幾個基金經理口碑都很好,他們管的產品現在買啥更好

一般來說,投資主動基金主要就是看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傅鵬博與陳光明屬於同一迴路數,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答他非常看重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劉彥春的景順新興成長一直是網紅爆款,本人是成長風格。
王健的話,沒有上面兩位風頭這么足,特點是成長與估值並重,選股以「穩健」著稱,優點是價值和成長風格她都能適應,過去8年每年業績都保持在前50%,年化收益超過16%,非常難得,如果想投王健,不如關注下她5月要新發的一隻基金中歐嘉和,但她的產品適合長期拿、拿得住的人。

⑸ 明星基金經理,他們管理的基金你翻倍了嗎

這些明星基金經理,裡面有你最看好的嗎?他們的代表作你都入手了嗎?

張坤這個新晉的養「基」界男神,最近擔任了一直新基金的基金經理。有了前面的風勢,大家會考慮買這支新的基金嗎?

相信對基金有一定關注的都知道曹名長(價值一哥),周蔚文(業界風向標),董承非(一個人拿金牛獎就拿了10次),傅友興(平衡大師)等經理「健將」。

但下面這些基金經理也是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國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張坤。

任職期間基金最大盈利達到662.29%,2013年開始管理興全合潤分級至今已取得接近600%的收益。抗跌耐造,均衡策略領軍人,不在一顆歪脖子樹上弔死,擅長將資產均勻分配到各領域中。

投資理念:堅持自下而上選股,從成長性和估值匹配角度挖掘目標,保持均衡的總體投資結構。代表作:興全合潤分級混合。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基金代表僅供參考。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⑹ 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有哪些人

每個人都知道炒股賺錢,所以股市上出現了各種行業的人。 不僅有散戶和機構,還有民間募捐等。 與散戶相比,私有才是股票投資的名人,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六、樹林廣闊

2010年600萬元的多棉持倉以3萬元賺220倍到13億元,2011年1億元的空棉以1萬元賺7億元,被稱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進入市場,損失7億美元後,暫時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

七、張磊

張磊,一級市場的“投資狂魔”是高甫資本的創始人,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300億美元。 他投資的項目包括騰訊、京東、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葫蘆”的投資哲學,目前他的基金是亞洲最大、業績最佳股權管理基金。

八、裴國根

裴國根,70億身家,學院派出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96年開始投資,2001年創立重陽投資,成為掌門人。 無論股票、期貨還是債市,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長投資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5%。

九、曹仁超

曹仁超,內地股民稱他為“香港股神”。 1969年開始投資生活,以5000港元購買股票,40年後擁有42億元資產,創造了“40年附加值4萬倍”的神話。 他主張“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對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遺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結癌,於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

徐翔是曾經的“私人計劃”,被稱為“寧波漲水停板敢死隊”的隊長,17歲時將3萬市炒至40億元,管理數百億元資產的“驕傲群雄”。 遺憾的是,2015年操縱證券市場,涉嫌內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資神話落下帷幕。

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羨慕他們豐富的打扮嗎? 股東如果想有他們那樣獨特的觀點,就必須對股票市場有明確的認識,對經濟和政策有敏銳的洞察力。

⑺ 基金經理劉彥春最近表現特差,不知怎麼一回事

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有時候不好,也是正常現象,因為股市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市場

⑻ 基金葛蘭跟劉彥春哪個好

其實這兩個人在基金經理裡面都是很有名氣的,劉彥春是景順的皇牌,葛蘭是中歐的招牌,只不過兩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所以不怎麼好比較了。

⑼ 博時新興基金的基本面

該基金為股票型基金,最初由成立於1992年12月31日的基金金越於2007年7月19日轉型而來,其投資范圍是:組合中股票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60-95%(權證投資比例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3%並計入股票投資比例);債券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0-35%,現金以及到期日在1年以內的政府債券投資比例不低於5%。
———————————————————————————————————

截止2008年09月30日,該基金近三個月增長率為-12.65%,在176隻股票型基金中排35位,該基金今年以來增長率為-43.15%,在160隻股票型基金中排38位,近一年增長率為-43.56%,在154隻股票型基金中排34位。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資產凈值為168億元。該基金成立於2007年07月06日,現任基金經理李培剛、劉彥春均是自2008年07月03日起開始管理該只基金。其中李培剛於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在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工作,任高級分析師;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華安基金研究部工作,任高級研究員,主要負責電力及設備、煤炭、公共事業行業及上市公司研究;2005年11月加入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員;2007年1月起任研究部副總經理兼行業研究員。 基金經理劉彥春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漢唐證券研究所工作,任汽車行業研究員;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在香港中信投資研究有限公司(中信資本控股公司下屬公司)工作,任汽車行業研究員;2006年1月加入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員;2007年3月起,任研究員兼任基金經理助理。

————————————————————————————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13日,是中國內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資產管理規模1231億元,旗下包括12隻權益類基金和2隻固定收益類基金。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龐大,歷史業績優秀,今年以來旗下所有股票型基金業績排名分化,整體排名居前。

——————————————————————————————

投資策略:一般推薦。基金經理資產管理經驗不足,但均具有研究員背景,研究能力較強。

⑽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閱讀全文

與劉彥春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