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早期人類社會的建築分為哪些(七)
由於伍重參加設計競賽方案過於簡略,後來在工程進行中遇到了一系列復雜而困難的技術課題。例如起初設想那些巨大的殼片是鋼筋混凝土殼體結構,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只能將每一個殼片劃分為一條條鋼筋混凝土的肋券再分段預制,然後才能組合成整體。為了減少施工的困難,又將全部殼片改為同樣的曲率,使每一個殼片都相當於假想半徑為76米的圓球表面的一部分。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的結構,用去8年時間,施工也費時3年多。工程預算700萬美元,實際費用高達12000萬美元。
這座建築也被視為悉尼市的標志。提起「悉尼之魂」,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那就是悉尼歌劇院——這一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20世紀最偉大建築之一也被譽為「澳洲之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劇院的建造過程充滿了曲折坎坷,這個夢幻般的建築物的設計藍圖當初差一點被埋沒在廢紙簍里。當年由4人組成的評委會討論審議歌劇院的各種設計方案。許多輪過後,評委會依舊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有人把伍重的方案又從廢紙簍里刨了出來。伍重的方案就成了實施方案。伍重說歌劇院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而這一創意來源也因此被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遊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歌劇院的獨特設計,自然也對傳統的建築施工提出了挑戰。工程的預算十分驚人,歌劇院落成時共投資1.02億美元。工期的耽誤和成本的昂貴,導致了舊政府的下台。新一屆政府繼任後,對修建歌劇院的態度沒有前任堅決。於是建設者和政府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迫使建築師伍重與悉尼揮淚告別,舉家遷離澳大利亞。當時,歌劇院工程連1/4都沒有完成。從那時起,伍重,這個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者再也沒有回來過。
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妃子建造的花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傳說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後就舉行了婚禮,王後便是米堤亞的公主賽米拉斯。雙方的父親在共同對付亞述人的戰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定下了這門親事。賽米拉斯對親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但對巴比倫這個地方卻沒有好感。因為她的故鄉在伊朗山區,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景宜人、氣候濕潤,可巴比倫卻遍地黃土、氣候炎熱。於是,王後思鄉心切,茶飯不思,日夜愁苦,美麗豐腴的少女很快就變得面黃肌瘦、弱不禁風了。新國王為了排遣她的郁悶,於是便仿照她故鄉的風光,建造了這座空前絕後、舉世艷羨的空中花園。
希臘歷史專家斯特拉博和狄奧多羅斯對此有不同的記載。據後者的描述,該園建有不同高度的越上越小的台層,合成劇場般的建築物。每個台層以石拱廊支撐,拱廊架在牆上,拱下布置成精緻的房間,台層上面覆土,種上各種豐木花草。頂部有提水裝置,用以澆灌植物。這種逐漸收分的台層上布滿植物,如同覆蓋著森林的人造山,遠看宛如懸在空中。這座花園才算作是最古老的屋頂花園。
巴比倫城的空中花園是古代建築史上的又一奇跡,至今令人神往。以此城為代表的建築技術成為巴比倫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巴比倫城在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南面約95千米處,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是兩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它地處交通要塞,建立於公元前3000年,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後來發展成為巴比倫王國的都城。巴比倫城有內外三重城牆,城牆的厚度3—8米,城牆之間用壕溝相隔。環城每隔44米就有一座防禦塔樓,全城共有300多座。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它有100多座城門,門框、橫梁和大門都是用銅澆鑄成的。巴比倫城不僅牆厚城高,壁壘森嚴,而且還建築了一套水力防禦系統。當敵人兵臨城下之時,只要打開水閘,幼發拉底河的大水就會洶涌而出,使城外變成一片澤國。城內貫穿南北的筆直大道叫聖道,它全用一米見方的大理石板鋪砌而成,中間是白色或玫瑰色的,兩邊是紅色的。聖道的盡頭有一座巨大的塔台式建築——巴比倫通天塔,它足足有30層樓房那麼高。希伯萊的神話故事裡說,人們建造巴比倫通天塔試圖達到語言統一、沒有隔閡、沒有紛爭的天國。耶和華懼怕凡間的人建造巴比倫城和通天塔的巨大力量,嫉妒他們的智慧和成功,於是暗施法術,擾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之間言語不通、相互猜忌,無法完成工程。但是,這項宏偉的工程最終還是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度,遺憾的是後來被破壞掉了。城內最大的建築馬都克神廟,在巴比倫通天塔的旁邊。但巴比倫城最傑出的建築成就,還是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
瑞德宮塔
即緬甸仰光大金塔,約始建於公元550年,初建時高9米,
瑞德宮塔
經過多次改建。15世紀時國王頻耶乾(1450—1455年在位)把塔加高到100米,底部周長430米,他的繼承人信修孚女王(1455—1472年在位)又在塔周圍增加建築物,形成今日的面貌。
塔為磚砌,表面抹灰後滿貼金箔,歷次修葺中在上面又鑲嵌紅、藍、綠等寶石,燦爛奪目。塔的輪廊為覆鍾形,塔身由寬大的向上收縮攢尖,形成柔和的曲線。塔身雖為多層,但水平劃分並不明顯,因而具有強烈向上的趨勢。塔基四角各有一座半人半獅子雕像,塔腳有64座同樣形式大小的小塔簇擁,使瑞德宮塔顯得宏偉挺拔。
現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兒子辛漂信王修建的。這次修建時,在塔頂安裝了新的金傘。
金塔底座周長427米,塔頂有做工精細的金屬罩檐,檐上掛有金鈴1065個,銀鈴420個,並鑲嵌有7000顆各種罕見的紅、藍寶石鑽球,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著名金剛鑽。塔身經過多次貼金,上面的黃金已有7000千克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鍾,有的像船,形態各異。每座小塔的壁龕里都存放著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國式建築的廟宇,為清朝光緒年間當地華僑捐資建造,成為大金塔地區古老建築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巨鍾,用磚砌成,塔身高112米,塔基為115平方米。塔身貼有1000多張純金箔,所用黃金有7噸多重。塔的四周掛著1.5萬多個金、銀鈴鐺,風吹鈴響,清脆悅耳,聲傳四方。塔頂全部用黃金鑄成,上有1260千克重的金屬寶傘,周圍嵌有紅寶石664顆、翡翠551顆、金剛石443顆。整座金塔寶光閃爍,雍榮華貴,雄偉壯觀。
大金塔東南西北都有大門,門前有與中國寺廟前常有的守門獅子一樣,各有一對高大的石獅。門內有長廊式的石階可登至塔頂,階梯兩旁擺滿商攤,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燭、鮮花,還有各種緬甸的風味小吃。
階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鋪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內供奉著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羅剎像,刻工細膩,端莊秀美。塔的四周有64座形狀各異的小塔環繞,有的像鍾,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製的。這些小塔的壁龕里都有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個較大的牌坊和一座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緬式獅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東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鍾,一口重約40噸,一口重約16噸。古鍾色彩斑斕,是1741年和1778年由兩個在位緬王捐建的。緬甸人視西北角的古鍾為吉祥、幸福的象徵,認為連擊3下,就會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大金塔的東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樹,相傳是從印度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聖樹圃中移植而來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緒年間由華僑捐款建造的名為福惠宮的中國廟宇,塔的南側還有一個專門陳列佛教信徒和香客們捐贈物品的陳列館。
氣勢宏偉、建築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僅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價值最昂貴的佛塔。每逢節日,很多人都到這里拜佛,人們進入佛塔時必須赤腳而行,就連國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則就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
1989年9月,緬甸政府對大金塔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拓寬了4條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裝了有玻璃窗的電梯,使大金塔更加宏偉壯觀和富麗堂皇。因為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聖山上,不管人們站在市內的哪一個位置,都能看見金光燦燦的塔頂。如果站在塔頂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覽無余。
郎香教堂
1955年,勒柯布西耶設計創作的朗香教堂剛剛落成,
郎香教堂
就在全世界建築界引起轟動。人們交口傳頌著它奇特的外形、內涵的豐蘊、藝術的神奇。
幾十年過去了,建築界潮起潮落,又不知有多少風格、多少思潮成了明日黃花。但只要你向一位熟悉建築的人問起朗香教堂,說不定他還會發出熱烈的贊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朗香教堂永遠是建築界的第一把交椅。
這種現象是令人驚訝的。在世界建築史上基督教堂何止千萬,名作也不在少數,何以這個小小的教堂如此令人矚目、令人贊賞不迭呢?甚至與基督教無甚淵源的人們也為之心折,拍案叫絕。
不僅僅如此,勒·柯布西耶是眾所周知的現代主義建築的旗手。當年,就是他號召建築師們要向工程師學習,要從汽車、輪船、飛機的設計創造中獲取啟示。他的名言「房屋是居住的機器」言猶在耳。人們知道他是很講理性的。那麼,這樣的一位建築師怎麼又創造出朗香這樣怪里怪氣的建築來了呢?難道我們可以說朗香教堂還是理性的產物么?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樣的背景和思想促成了朗香教堂?人們都說建築創作要有美感,那麼勒·柯布西耶的美感又來自於何方呢?
在朗香教堂的設計中,勒·柯布西耶把重點放在建築造型上和建築形體給人的感受上。他摒棄了傳統教堂的模式和現代建築的一般手法,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異,平面不規則;牆體幾乎全是彎曲的,有的還傾斜;塔樓式的祈禱室的外形像座糧倉;沉重的屋頂向上翻卷著,它與牆體之間留有一條40厘米高的帶形空隙;粗糙的白色牆面上開著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著彩色玻璃;入口在捲曲牆面與塔樓的交接的夾縫處;室內主要空間也不規則,牆面呈弧線形,光線透過屋頂與牆面之間的縫隙和鑲著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來,使室內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
對於朗香教堂的形象,人們觀感不一。概括起來,認為它優美、秀雅、高貴、典雅、崇高的人很少,說它怪誕的最多。晚近的美學家認為怪誕也是美學的范疇之一。朗香教堂可以歸入怪誕這一范疇。上面說的陌生感和復雜性,似乎就包含了怪誕,不必再單說。可是三者既有聯系,又互相區別。譬如看人,陌生者和性格經歷復雜之人並不一定怪誕,怪誕另有一功。
怪誕就是反常、超越常規、超越常理,以至超越理性。對於朗香教堂,用建築的常理常規,無論是結構學、構造學、功能需要,還是經濟道理、建築藝術的一般規律等等,都說不清楚。我們面對那造型、那模樣,一種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感想立即油然而生。為什麼?就是面前這個建築形象太怪誕了。
朗香教堂的怪誕同它那原始風貌有關。它興建於1950—1955年間,正值20世紀的半中間,可是除了那個金屬門扇外,幾乎再沒有什麼現代文明的痕跡了。那粗糲敦實的體塊、混沌的形象,岩石般穩重地屹立在群山間的一個小山包上。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它不但超越現代建築史、近代建築史,而且超越文藝復興和中世紀建築史,似乎比古羅馬和古希臘建築還早……它很像原始社會巨石建築的一種。朗香教堂不僅是凝固的音樂,而且是凝固的時間、永恆的符號。時間都被它打亂了,這個怪誕的建築物!
由此又生出神秘性。朗香教堂那沉重的體塊的復雜組合裡面似乎蘊藏著一些奇怪的力。它們互相拉扯,互相頂撐,互相較勁。力要迸發,又沒有迸發出來,正在掙扎,正在扭曲,正在痙攣。引而不發,讓人揪心。
這些都不易理解,甚至不可理解。誰造出來這樣的建築?明明是勒·柯布西耶,可是又不像人造的,完全不像20世紀文明昌盛國度里的人造的。他是不是超人?或者他是按超人的啟示造出來的吧?超人是誰?當然是上帝了。在這樣的教堂里向上帝祈禱,多麼好啊!
這都是猜測、是揣摸、是冥想,無法確定。許多建築物,也許是大多數建築物,即使單從外觀上看,也能大體上看出它們的性質和大致的用途,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各處的飯店、商場、車站、住宅……都比較清楚。另外一些建築物就不那麼清楚了,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劇院等等,需要揣測,可以有多種聯想。因為它們在我們心中引出的意象是不明確的,有多義性,不同的觀看者可以有不同的聯想。同一個觀看者也會產生多個聯想,覺得它既像這,又像那,有多義性,然後多義性帶來不定性。
朗香教堂的形象就是這樣的,有位先生曾用簡圖顯示朗香教堂可能引起的5種聯想,或者稱作5種隱喻,它們是合攏的雙手、浮水的鴨子、一艘航空母艦、一種修女的帽子,最後是攀肩並立的兩個修士。V·斯卡里教授又說朗香教堂能讓人聯想起一隻大鍾、一架起飛中的飛機、義大利撒丁島上某個聖所、一個飛機機翼覆蓋的洞穴,它插在地里,指向天空,實體在崩裂、在飛升……一座小教堂的形象能引出這么多(或更多)的聯想,太妙了。而這些聯想、意象、隱喻沒有一個是清楚肯定的,它們在人的腦海中模模糊糊、閃爍不定,還會合並、疊加、轉化。所以我們在審視朗香教堂時,會覺得它難於分析,無從追究,沒法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我們心中的復雜體驗。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而這不是缺點,不是缺陷。朗香教堂與別的一看就明白的建築物的區別正如詩與陳述文的區別一樣。寫陳述文用邏輯性推理的語言,每個詞都有確切的含義,語法結構嚴謹規范。而詩的語法結構是不嚴謹的、不規范的,語義是模糊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秋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能用邏輯推理去分析嗎?能在腦海中固定出一個確定的意象嗎?相對於日常理性的模糊不定、多義含混更符合某些時候某些情景下人心理上的復雜體驗,更能觸動許多人的內心世界。「詩無達詁」,正因為這樣反倒有更大的感染力。
可以說朗香教堂作為一個藝術形象,正是一種恍惚之象,它體現的是一種恍惚之美。20世紀中期的一個建築作品越出歐洲古典美學的軌道而同中國古老的美學精神合拍,真是值得探討的有意思的現象。
總之,陌生、驚奇感、突兀感、困惑感、復雜、怪誕、奇崛、神秘、朦朧、恍惚、剪不斷理還亂、變化多端、起伏跨度很大的藝術形象,其中也包括建築形象,在今天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思索,耐人尋味,予人刺激,觸發人的復雜心理體驗。因為當代有愈來愈多的人具有這樣的審美心境和審美要求。朗香教堂滿足這樣的審美期望,於是在這一部分人中就被視為有深度、有力度、有廣度、有烈度,從而被看作最有深意、最有魅力的少數建築藝術作品之一。
朗香教堂屬於建築中的詩歌,而且屬於朦朧詩派。
拉德芳斯凱旋門
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區,是現代巴黎的象徵。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靜的無名高地。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法軍敗北,巴黎淪陷,一小股法軍退守至這里的無名高地並頑強抵抗到彈盡糧絕,全部以身殉國。後人在高地上豎起一組雕像,題名拉德芳斯,意為防衛,以紀念陣亡將士。在新區的開發和興建過程中,不但這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整個新區也以此為名。
很快,拉德芳斯就有了一批高矮不一的寫字樓。最高的要數GAN寫字樓,足有179米高。然而這些高樓卻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他們說這些寫字樓妨礙了他們從星形廣場上看凱旋門的視線。為了緩解公眾的不滿情緒,法國政府又決定在拉德芳斯區建一座新凱旋門作為彌補。
此計劃由總統密特朗最先提出的。密特朗的宏偉藍圖是斥資150億法郎建造一系列現代紀念性建築物。拉德芳斯的大拱門就是其中一項。密特朗的初衷是以20世紀的建築風格重新修築1810年的凱旋門。1985年7月,丹麥建築師奧托·馮·斯普利格森接受了這項設計任務。這項工程計劃在1989年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年時竣工。不過,沒等到完工,斯普利格森就在1987年去世了。
丹麥建築師設計的拉德芳斯新凱旋門更像是一座立方體的高樓。這座白色大拱門高106米,立方體結構,中部掏空,形成了巨大的門洞,以模仿凱旋門的樣式。門兩側是寫字樓,共35層,總建築面積約為9.5萬平方米。乘坐電梯,可以到達新凱旋門頂部巨大的展覽空間,從這里向遠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處布勞涅森林和塞納河的風光,也可以看到遠方巴黎城區的景色。其實大廈是有一些不對稱的,它偏離中軸線6度,不過這並不是最初的設計構想,而是為了繞開地下的隧道而進行的專門改進。
也就是說,拉德芳斯的藝術是由法國政府的政策成就的。歷經數年的修建,現在的拉德芳斯商務區已有超過1000家知名公司的總部,也擁有全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廣場上放置著當代著名藝術家米羅、塔基斯和亞歷山大·考爾德等人的雕塑作品。新城中以拉德芳斯大拱門、CNIT(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為代表的建築充滿後現代主義元素,拉德芳斯商務區因此被定義為未來派城市。
中軸線設計師把拉德芳斯廣場和新區的代表建築——大拱門建造在象徵著古老巴黎的凱旋門、香榭麗舍大道和協和廣場的同一條中軸線上,讓現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遙相呼應,相映成輝。經過16年分階段的建設,拉德芳斯區已是高樓林立,成為集辦公、商務、購物、生活和休閑於一身的現代化城區。眾多法國和歐美跨國公司、銀行、大飯店紛紛在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樓。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四季商業中心、奧尚超級市場、C&A商場等為人們提供了購物的便利。
拉德芳斯區的代表性建築——大拱門,集古典建築的藝術魅力與現代化辦公功能於一體,是建築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大拱門佔地5.5公頃,門南北兩側是高110米、長112米、厚18.7米的塔樓。兩個塔樓的頂樓里是巨大的展覽場所,頂樓上面的平台是理想的觀景台。從頂層平台向遠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處布勞涅森林和塞納河的風光,也可以看到遠方巴黎城區的景色。
拉德芳斯區交通系統行人與車流徹底分開,互不幹擾,這種做法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地面上的商業和住宅建築與一個巨大的廣場相連,而地下則是道路、火車、停車場和地鐵站的交通網路。拉德芳斯的規劃和建設不是很重視建築的個體設計,而是強調由斜坡(路面層次)、水池、樹木、綠地、鋪地、小品、雕塑、廣場等所組成的街道空間的設計。
園林奇葩—達拉斯噴泉廣場這個佔地約6公頃的廣場,位於達拉斯市中央,環繞著艾利德銀行塔樓。塔樓60層高,全部為玻璃幕牆飾面。廣場總面積的70%被水面覆蓋,廣闊的水面是難以數計的樹木和噴泉。廣場的中央是一組由電腦控制的160個噴嘴的噴泉,可以自動調節噴泉高度。噴水停止時,行人便可自由穿越。440株柏樹象列隊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路旁或水中,柏樹間有序地排列著263個泡狀噴泉,水池隨地形呈階梯布置,水池間形成了層層疊落的瀑布。步行道由豆綠色石板鋪成,部分和水面平齊,步入其間,如同浮在水面。夜晚來臨,噴泉和樹木都有各自的燈光照明,景象壯觀。
噴泉廣場給人們提供了極好的休息、散步的環境,它可以增強人們對自然的感知和想像。《倫敦建築回顧》一書中稱該廣場為文藝復興以來,20世紀80年代最優秀的城市環境設計,是擁有最為廣闊水域的大花園。
城市廣場以硬質景觀為主,但不應只是一大片鋪地。現代城市廣場設計應從城市生態環境的整體出發,通過融合、嵌入、縮微、美化和象徵等手段,在點、線、面不同層次的空間領域中,引入自然、再現自然,並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特點相適應,使人們在有限的空間中,領略到無限自然帶來的自由、清新和愉悅。同時,城市廣場設計要特別強調其生態小環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陽光、又要有足夠的綠化,為居民的各種活動創造宜人的空間環境。如美國景觀建築大師丹·凱利在達拉斯設計的噴泉廣場。廣場的主體建築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聯合銀行大廈,是一棟典型的幾何體的玻璃幕牆建築,丹·凱利試圖運用水體激活周圍單調空曠的環境。不僅僅是復制自然,而是要將人對自然的體驗引導到城市環境中廣場在以5米為單位的矩陣上,通過361個噴泉和200餘株落羽杉在高密度的都市中造就一片自然風景。
㈡ 世界上前十高的塔
多倫多國家塔
加拿大
多倫多
1976/6/26 OPEN
553m
國家塔於 1976 年開放。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和獨立結構的塔建築,塔高 1,815 英尺(553 米),有多於三分之一英里高於雲端。七層空中結構中包括了室內和室外觀景台,其中的「生態艙」(EcoDek) 是 1994 年 12 月開放的新的互動環境景點,世界上最高的玻璃地板,高達 1,122 英尺(342 米),「地平線」(Horizons),世界上最高的酒吧,以及 360,世界上最高的 400 座位的旋轉餐廳。另外,對於那些想到更高處的遊客,我們還提供了太空艙,可達 1,465 英尺(447 米)。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公共觀景廊。
奧斯坦金諾廣播電視塔
俄羅絲
莫斯科
1967/11/14 OPEN
540m
莫斯科奧斯坦金諾廣播電視塔於 1967 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二高的獨立建築。其建築重量超過 55,000 噸。奧斯坦金諾電視塔高達 1,771 英尺(540 米),對於一個不是以摩天大樓著稱的城市來說算是一個建築奇跡。遊客到達塔的觀景台只需 58 秒。觀景台位於離地面 1,105 英尺(337 米)的高空,從這里可以用全新的視角欣賞莫斯科。觀景台下面是「第七天空」餐廳的 3 個用餐室,在這個餐廳中可以享受到歐洲美味和俄羅斯傳統菜餚。奧斯坦金諾廣播電視塔不僅僅是一個觀光景點,同時還通過無線電訊網路發射著 11 個電視台、12 個廣播電台和 17 個衛星電視節目的信號。
東方明珠塔
中國
上海
1995/1/1 OPEN
468m
上海東方明珠塔,高於地面 468 米,是亞洲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僅次於國家塔和奧斯坦金諾電視塔。
上海東方明珠塔位於陸家嘴末端,黃浦江畔,與世界著名的上海外灘遙相呼應。鑒於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天才的設計者設計了 11 個大大小小不同高度的球形建築,以及一些球形的設施,矗立於綠樹青草之間,營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約翰漢考克中心
美國
芝加歌
1970/3/3 OPEN
444m
約翰漢考克中心於 1970 年開放。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綜合使用建築。約翰漢考克中心座落於伊利諾斯州 (Illinois),芝加哥市區「華麗的一英里」,從地面到頂部的雙天線足有 1,455.5 英尺(443.6 米)。
這個 100 層建築由 2,802,147 平方英尺組成,其中包括商務寫字間、703 個住戶共有公寓、零售店、餐廳、觀景台、廣播設施和一個有 750 個車位的室內停車場。
帝國大廈
美國
紐約
1931/5/1 OPEN
443m
帝國大廈,是現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跡」,是紐約城最令人激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有 900 多個租位商業的摩天大樓,又是紐約的標志。這個世界著名建築是國家的陸標,它完工於 1931 年:建築過程僅花了 1 年零 45 天!
帝國大廈聳立於曼哈頓 (Manhattan) 市區,高達 443 米(1,454 英尺),在上面可以日夜像「金剛」(King Kong) 一樣環視四周的地平線的美景。天氣晴朗時,遊客可以從 102 層觀景台和 86 層觀景台外步行道眺望五個州。
吉隆坡塔
馬尼西亞
吉隆坡
1996/10/1 OPEN
421m
到吉隆坡不到吉隆坡塔,這樣的旅遊絕對是不完整的!吉隆坡塔位於金三角的中心腹地,吉隆坡的商業和娛樂區,高達 421 米/1,403 英尺。吉隆坡塔的所在地,咖啡山 (Bukit Nanas) 本身就已經高出海平面 94 米。此塔如今是亞洲的第二高塔。
整個塔建築包含 3 層基座。最下面一層中是控制/維護室和防火用的蓄水池。第二層是 86 米長的步行購物區,緊接著是主入口,入口的中心是一個沉思池。
天津廣播電視塔
中國
天津
1991/1/1 OPEN
415m
天津廣播電視塔簡稱「天塔」,位於天津西南,四周是 210,000 平方米的湖。「天塔」以水上天塔而著稱。「天塔」高為 415 米。在塔的 248 米和 278 米之間是一個七層的飛碟型的建築。飛碟結構的總面積為 4,500 平方米。除了廣播間和電力間(260m-378m)之外,還有三層覆蓋了大約 1,300 平方米的面積。第一層中是仙客來餐廳(248 米),這里提供中餐、宴會服務和卡拉 OK 包間。可同時容納 100 人。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塔
中國
北京
1992/9/30 OPEN
405m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塔位於北京的西三環路,鄰近 15.4 公頃的玉淵潭公園。該塔高 405 米,頂部覆蓋面積為 5,905 平方米,而底部佔地面積 12,143 平方米。電視塔可以同時發射 7 個頻道的 FM 立體聲廣播和 8 個頻道的電視節目,極大地擴展了廣播覆蓋面積,提高了接收質量,這要歸功於它的先進廣播設備。塔基處提供了向公眾開放的電視和展覽廳,還有會議室、電子游戲室、環幕電影院、康樂中心,以及餐廳和紀念品商店。
塔什干塔
烏茲別克
塔什干
1985/1/15 OPEN
375m
塔什干塔是一個獨特的建築。塔高 1,200 英尺(375 米)。它綜合了烏茲別克的傳統和現代建築風格。塔中配有廣播、電視和其他類型的通訊設備。遊客可以游覽觀景台和兩個餐廳:藍色餐廳和紅色餐廳。塔中的氣象站為農業部門提供有關天氣變化的信息。高速電梯能在 30 秒之內將您送至最高層的餐廳。
柏林電視塔
德國
柏林
1969/3/3 OPEN
368m 電視塔高 1,197 英尺(368 米),是柏林最高的建築。在塔上您可以觀賞到與城市中完全不同的景色,從上面欣賞柏林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從很遠的地方,您就可以看到電視塔像城市的標志一樣,從地平線升起。幾十年來電視塔被東德政府贊譽為社會主義的標志,而現在,電視塔是新柏林的陸標。它象徵了重新統一的德國首都的中心
㈢ 呼和浩特有哪些名勝古跡
呼和浩特有哪些名勝古跡
哈素海
蒙古語哈拉烏素海的簡稱,意為黑水湖。位於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頭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
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後院。始建於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金剛座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築,人們通稱為五塔。塔身高16.5米,為金剛寶座式,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
葛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語意為「避暑勝地」。位於大青山以北四子王旗境內,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國家旅遊局和自治區投資興建的草原旅遊景點。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綠野間矗立著一座傳誦古今、馳名中外的西漢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佔地二十餘畝,系人工夯築的大土堆,巍峨高聳,遠望如山。傳說,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為「青冢」。
大召寺
大召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於明代,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旅遊區位於烏蘭察布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市北約90公里,是距呼市最近的草原旅遊區。
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河,又名召河,草原四周丘陵起伏,綠草如茵。
大窯文化
大窯文化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保合少鄉大窯村,距市區33公里,於1973年發現並發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五個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萬部華嚴經塔(白塔)
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於呼和浩特市東郊18公里的白塔村,據傳為遼聖宗時所建。
該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內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樑,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烏素圖召
位於呼和浩特市區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烏素圖」為蒙語,意為「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和羅漢寺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為其總稱。
清真大寺
位於市區舊城北門外,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後的年代裡,他們漸漸在這里站穩了腳跟,並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
該寺佔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出對聖地麥加的尊崇。
綏遠城將軍衙署
綏遠城將軍衙署,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樓西側。清雍正年間(1723—1735),清王朝為鞏固西北邊防,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公里處另築新城1座,駐屯滿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於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據抄本《公主府志》載,府中先後居住順治第四女靜宜公主、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和碩格格、康熙第六女夠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
席力圖召(小召)
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的寺廟,位於舊城東興旺巷,距離大召僅為100米。該處原是一座小廟,後經清代的重修與擴建,才成了現在的規模。
大經堂是席力圖召的主體建築,金碧輝煌;大殿採用藏式結構,四壁飾以彩色琉璃磚,殿前立有康熙皇帝御制的「平定噶爾丹紀功碑」;
烏素圖森林旅遊開發區
烏素圖森林旅遊娛樂開發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區北大青山前山中段,東起哈拉沁溝,西到東棚村,佔地6萬畝。
這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緊靠110國道、呼包、呼集高速公路和京包鐵路,距離火車站5公里,距離飛機場10公里。
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館:位於呼和浩特市區中心。1957年建館,是自治區一級的綜合性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館的大樓,造型新穎別致,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現代意識。
烏蘭恰特博物館:位於呼和浩特市東。2007年建成,規模宏大,造型獨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呼和浩特傳遞的起點。
青城公園
青城公園位於呼和浩特市區中部,中山西路,體育場路西,佔地面積48公頃,園內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園內楊柳參天、繁花似錦,百鳥啼鳴,是市內主要游覽地之一。
據《歸綏縣志》記載,現青城公園前身為龍泉公園,建於1931年,佔地面積1.33公頃,此處原有一座山崗名為"卧龍崗"。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漢墓位於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境內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內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產勞動、城垣府舍、歷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為罕見的漢墓壁畫。
清水河老牛灣
老牛灣位於清水河縣窯溝鄉老牛灣村,是黃河九曲十八灣中風景秀美的一灣。傳說太上老君當年令神牛耕田,行至此處,被前山明燈山上神燈驚擾,逐折回而形成此灣,凌空俯看,灣若卧牛狀。這里不僅自然景觀秀美,而且因有明代長城與黃河在此交匯,明長城遺址、敵樓、烽大台、古城堡等人文古跡又平添了這里濃郁的人文色彩。..
.
㈣ 期待鳳凰重新起飛,上汽集團何時推出高端品牌
不久之前,長安汽車發布第一款高端車型UNI-T,成為6月份車市重磅新車。這款全新高端車型的發布,彌補了長安汽車在高端市場的空白,成為自主陣營全新生力軍,再次將自主陣營高端化話題提升至炙熱水準。
如果將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比作一個金字塔,塔基的五菱和寶駿特別雄厚,塔身的榮威和名爵以及大通也足夠豪橫,唯獨缺少一個塔尖。尤其是在一汽,長安,長城,吉利,奇瑞和比亞迪們的品牌群落紛紛彌補了塔尖之後,上汽集團的塔尖缺失就非常扎眼。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上汽集團有著發展高端品牌的天然優勢,現有品牌矩陣也急切需要高端品牌的加持。尤其是,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激烈競爭狀態,自主品牌和合資的決戰不可避免,合資不斷下壓,市場不斷萎縮,自主品牌的唯一道路就是勇敢向上,積極迎戰,否則只能永遠蜷縮在底層,永遠處於挨打地位。
在自主高端化大潮之中,長城、吉利們已經勇敢走在了前面,重新復興的一汽紅旗迸發了驚人能量,長安的全新引力剛剛入圍,自主陣營高端化的意志從未如此堅定,市場也在呼喚著上汽集團。
期待上海重新歸來,期待鳳凰重新起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北京明十三陵什麼時候建成的
問: 北京明十三陵什麼時候建成的?
答: 明十三陵 建於1409~1645年,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景區概況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明十三陵,位於北京以北50公里的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是明朝(1368-1644)十三位皇帝的陵寢建築群,具有規模宏大、體系完備和保存較為完整的特點。轄區內自然景觀幽美,文物古跡薈萃。計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處: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
明十三陵: 位於北京以北30公里的昌平縣境內。陵區面積約120餘平方公里。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這里。構成庄嚴有序的整體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對外開放的有四處景區。長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寢,始建於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築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尤其是舉行祭祀儀式的祾思殿,木構件全系名貴的金絲楠木加工而成,堪稱古建瑰寶。目前殿內舉辦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覽」。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鈞和兩皇後的合葬墓,是我國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宮建築,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後衣冠和金銀器皿等珍貴文物多達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實物資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舊址全面復原的陵園,該陵松柏參天,殿宇輝煌,氣勢恢宏。
居庸關長城: 位於北京西北約50公里處,是萬里長城久負盛名的關隘。由於居庸關長城地形險要,古時就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現存遺址系明代建築,城周約13華里,跨翠屏、金櫃兩山之間。居庸關除建有南北翁城、城樓、敵台、水門等功能各異的配套建築,構成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以外,城內還有元代所建過街塔塔基,名為「雲台」。台下刻有四天王、十方佛等精美的石雕圖案,六種不同文字的經文,是研究元代宗教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據,是現存元代石雕藝術的精美傑作。92年以來,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投資億元,歷時五載,對居庸關長城進行修復。98年開放,修復後的居庸關長城不僅再現了我國古代比較完整的長城建築設施,使中外遊人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萬里長城的文化內涵,而且風景優美,成為中外遊客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㈥ 喀左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鴿子洞
鴿子洞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西岸雲山峭壁上,是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鴿子棲息,故俗稱鴿子洞。鴿子洞遺址曾出土了古人類及動物化石十多種,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類留下的各種遺跡和遺物,為研究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生活提供了寶貴資料。
鴿子洞主洞高大寬敞,從洞連環互通,進深十五米,分上下兩層。鴿子洞附近大大小小還有二十左右個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門洞、雙門洞等。天門洞上有天窗,可觀天望水,下有曲折迴廊,深達洞底,又有眾多小洞縱橫其間。
2、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城內,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游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妙於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
3、精嚴禪寺古塔
精嚴禪寺古塔又稱利州佛塔,位於喀左縣蒙古族高中內教學樓東北角。塔高34.1米,為八角密檐式磚塔,古塔塔身為等邊八角形,塔基邊長5米,由石條砌成,高出地面6米。
古塔下兩層為塔身,空心樓閣式,塔身以上共7層,為空心密檐式。整個塔身灰白相間,每層塔面均為白色,上部疊磚六檐,檐下飾方磚浮雕,轉圈為「二十四孝圖」。
4、喀左中國暴龍
喀左中國暴龍2009年3月23日發現於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花果山,發現於遼寧喀左縣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早期的個體巨大的霸王龍類。
全長達10米,是已知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堊世霸王龍類,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徵不同於其它霸王龍,故代表一新屬種,種名「喀左」表示化石產自遼寧喀左。
5、東山嘴祭祀遺址
東山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興隆庄鄉章京營子村東山嘴屯,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5000多年,是第一個發現與女性崇拜有關的遺跡遺物的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