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大灣區惠州基建投資

大灣區惠州基建投資

發布時間:2022-05-05 17:28:26

1. @惠州人:深惠城際、深大城際、深汕高鐵要來了!

在「新基建」熱潮之下,深莞惠都市圈的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有望提速。3條連接深惠的軌道交通——深惠城際、深大(深圳至大亞灣)城際、深汕高鐵將要來了。

3月20日,深汕高鐵、深惠城際鐵路、深大城際鐵路、龍崗至大鵬支線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前海至皇崗口岸段5個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及配套專題項目在深圳市完成簽約。這些項目由深圳市主導規劃建設,其中3條直接連接或經過惠州。未來若建成,將形成軌道上的都市圈,有望加快深惠同城一體化。

深惠城際等5個項目完成工可研簽約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城際軌道交通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大動脈,可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設。城際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加快推進,將為深莞惠都市圈建設注入更多活力。

多年來,深惠城際等深惠軌道交通互聯備受各界關注,如今終於傳來新進展。

3月20日,深圳市地鐵集團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項目工可研合同簽約儀式。深汕高鐵、深惠城際鐵路、深大城際鐵路、龍崗至大鵬支線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5個城際鐵路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及配套專題項目完成簽約。

深圳市地鐵集團方面透露,5個項目總長約410公里,投資約2018億元。此次簽約標志著深圳主導建設的這5條城際線路的設計工作全面啟動。

這次活動透露了與惠州相關幾條軌道交通項目的不少新動向。從線路大致走向和連接區域來看,這幾條軌道交通有望實現深惠之間深度互聯互通。

其中,深汕高鐵(深圳經惠州到深汕特別合作區),將銜接廣汕鐵路等多條高速鐵路,構建新1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通道。深惠城際(深圳至惠州)將進一步加強惠州中心區與龍崗中心區、龍華中心區、南山中心區、前海自貿片區間的快速聯系,彌補現有軌道交通聯系的空白,落實深圳東進戰略。

此外,深大城際(深圳至惠州大亞灣)將加強坪山區、龍崗區、龍華區等與深圳機場的快速聯系,並帶動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龍大城際(深圳龍崗至大鵬)則通過與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的銜接,實現大鵬新區與深圳市中心城區、重大對外交通設施間的快速聯系。

儀式上透露,深鐵投將全力推進穗莞深城際鐵路機場至前海段,其他鐵路項目按計劃動工。「5條鐵路的站點會實現與軌道交通站點的銜接,從而更好實現乘客的可達性。」深圳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規劃設計中心負責人白明剛透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大基建行情一般在幾月份

11月份。
關注今年「大基建」行情。第一, 去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財政政策表態更加積極。第二,「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是非常明確的信號,也是劉鶴副總理今年兩次使用的提法。據21世紀經濟報道,日前財政部已向省級財政部門下達了2022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此外,提前批一般債額度也一並下達。這意味著明年年初財政將會加大力度,同時項目准備也會更加充分。因此明年基建投資有望在一季度迎來「開門紅」。第三,新基建、傳統基建將共同發力。新基建更加符合政府的中長期導向,明年基建投資擴張的發力點仍會以新基建為主。但今年部分地方「十四五」重大項目的推進慢於年初的計劃,因此在傳統的交通運輸、節能環保以及能源等領域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加快。從投資角度,新基建可以重點關注5G、大數據中心、物聯網;傳統基建關注建築材料、工程建設等板塊。

3. 惠州博羅龍溪適合投資嗎有個電鍍基地,適合居住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電鍍是高污染行業哦,投資的話建議您三思而後行哦。如果說您覺得說有高發展的話,龍溪街道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鎮、惠城區潼湖隔江相望,北靠太平山,溪從大山出,形似龍舞,是一塊藏龍納福的寶地。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是平原,現有工業用地6000畝,人口13萬,歷來是個富庶、繁茂之地,為珠江三角洲重點工業衛星鎮。
2017年12月,根據復函,同意撤銷博羅縣龍溪鎮,設立博羅縣龍溪街道辦事處。[1]
中文名
龍溪街道辦事處
外文名
Longxi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博羅縣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東北端
快速
導航
交通經濟概況社會事業人口民族行政區劃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龍溪鎮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9℃,年總降雨量1890毫米,盛產荔枝、龍眼、香蕉、芒果、青棗等水果。全年濕潤溫和,且自然災害極少。
龍溪鎮是博羅縣近年發展最為迅猛的工業重鎮之一,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包括富士康、得勝電子和耐克運動鞋生產廠隆發鞋業在內已有一千五百多家企業。
1997年考古學家在龍溪鎮銀崗村挖掘出全省聞名的「銀崗古窯場遺址」,證實龍溪是縛婁國的發源地。其實按照形式來說,感覺說那邊的發展應該還是挺不錯的,但是主要是這個電鍍……哦

4.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基建投資將迎溫和增長

近期,多地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多措並舉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隨著「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的逐步落地,專項債三季度發行明顯提速,將推動基建投資溫和增長,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穩定器的作用。

基建投資持續發力

下半年以來,基建投資持續發力。近期,廣東、湖北、安徽等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7月31日,武漢舉行了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本次集中開工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共161個,總投資達2158億元。同日,安徽舉行2021年第七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共有22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064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等10個行業領域。

此前,7月19日,天津今年第二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107億元的446個重大項目擂響戰鼓。6月28日,廣東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啟動。二季度全省各地共開工107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9913億元。

近期,北京發改委表示,今年北京市繼續謀劃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集中精力推進100個基礎設施、100個民生改善和100個科技創新及高精尖產業項目,包括新建項目120個,續建項目180個,項目總投資超1.3萬億元。據悉,在今年上半年的120個新建項目中,48個已經實現開工。

基建通大數據平台統計顯示,僅最近半個月就有19條重大公路項目開工,總投資1595億元。近期開工的重大城軌類項目共5個,鐵路共1個,總投資合計超1013億元。

此外,山東、上海、海南、浙江、深圳等多地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施工圖相繼出爐,基建投資將進一步加碼。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副研究員任榮榮認為,下半年,宏觀經濟環境及政策環境總體向好,將為實現投資合理增長添動力,投資將延續穩步向好態勢,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將持續發揮。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看來,要穩住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及經濟增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必須發力。

專項債撬動效應或逐步顯現

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專項債仍是穩投資重要著力點。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

財政部數據顯示,財政部已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267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80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4676億元。

「若今年有3萬億元新增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理論上或可拉動基建投資約5.2萬億元。」中誠信國際近日發布報告認為,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看,結合財政部提出的「適當放寬專項債券發行時間限制,合理把握發行節奏」,相較於前兩年9月至10月完成全年新增債發行的情況,今年發行完成時點或延遲至第四季度末,但考慮到11月至12月天氣寒冷,部分基建項目不適宜開工等因素,新增債或集中於今年第三季度發行,預計第三季度月均需發行新增專項債超5000億元。由於今年發行節奏遲滯,且從債券發行到形成實物工作量、拉動投資的傳導鏈條較長,對基建投資的撬動效應或於第三季度逐步顯現。

從專項債具體投向看,興業證券統計發現,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民生服務、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佔比分別為35.4%、32.3%、25.0%,合計佔比超九成,與去年同期相比,佔比皆有所擴大。另外,還有少數專項債投向農林水利等領域,體現了專項債在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基建投融資環境將趨於改善

任榮榮認為,下半年2萬多億元專項債券將陸續發行,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加之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上市開啟基建融資新模式的利好,基建投融資環境將趨於改善。隨著「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逐步落地,將推動基建投資溫和增長。

「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仍將具有發力空間。」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預測,隨著下半年專項債發行使用速度加快,若今年專項債資金使用額度達3.6萬億元,可拉動廣義基建增長3.6個百分點,進而對我國GDP增長提供0.6個百分點的貢獻率。

在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看來,下半年投資需求將繼續改善,基建投資全年增速預計在5%左右。「下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充足,新基建增長勢頭較好,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等因素將支撐基建投資增長,但制約基建投資加速的因素也較明顯,導致基建投資增速很難快速增長。受低基數抬升作用影響,製造業投資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房地產投資具備韌性,增長勢頭較好。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6%。」他預計。

5. 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土石方珠海是什麼公司中標的

摘要 由珠海大橫琴集團、中國鐵建投資集團、中鐵十八局聯合承建的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基建項目——黑白面將軍山隧道全面展開施工。

6. 基建發展的前景是不是還很好

新基建新定義

所謂「新義」的理解指的是體現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礎設施建設。最典型的是中央電視台在2019年3月一次報道中提出的「七大領域」,即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這一提法廣為媒體傳播,對普通民眾影響很大。這一定義不僅包含關乎數字經濟的部分,而且又加入了特高壓、高鐵、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7. 為什麼靠基建投資拉動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這個觀點有局限性。應當區分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當然無法依靠基回建投資拉動答GDP,因為該建設的基礎設施都建設完了,但在發展中國家就完全不同,這些落後國家的基礎設施欠賬太多,不誇張說,再投資建設20年,也不一定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那麼,連續20年都可以起到拉動GDP增長的作用,還能說是「不可持續」嗎?當然是持續拉動經濟了。所以,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體會,全球多數發展中國家,若干年內,依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依然是合理的選擇。即使是我們中國,在74萬億元的GDP成果的背後,一年基建投資60萬億元絕對「功不可沒」。而且現在每年基建投資的增值率還保持在5%左右,說明有相當的可持續性。

8. 各地「穩投資」計劃出爐 基建補短板力度加大

隨著各省區市「兩會」的陸續召開,2019年中國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全部出爐。
《財經》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有20多個省份都調低了2019年GDP的預期增長目標,絕大多數省份都提出要發揮穩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補短板的關鍵作用。
2018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達63.56萬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5376億元,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等專家表示,現在中央財政實力比地方強很多,建議2019年中央政府加大投資,這樣既可以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還能起到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提示,現在地方政府投資的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量龐大,因此,有必要在強調穩增長的同時,規避個別地方政府的無序舉債行為,切實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投資有望比去年強勁
在中國31個省區市中,西藏設定的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10%左右,是全國唯一的GDP增長目標為兩位數的省份,貴州設定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9%,排位全國第二。除此之外,2019年其他省份的GDP增長目標都在9%以下,吉林省排在末尾,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5%—6%。
《財經》記者注意到,各地在下調GDP增長目標的同時,地方政府層面上的投資力度普遍都在加大。廣東、江蘇是2018年GDP總量排在最前面的兩個省份,位居第一的廣東和第二的江蘇GDP總量雙雙突破9萬億元大關。2019年這兩個省份的GDP增速目標均有下調,廣東由2018年的7%左右下調至6%-6.5%;江蘇由2018年的7%以上調整至6.5%以上。在投資方面,廣東2018年年初公布的全省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為6000億元,而2019年安排省重點項目的年度投資計劃為6500億元;江蘇2018年年初明確當年要確保200個省級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600億元以上,而2019年最新確定240個省級重大項目,預計本年度計劃總投資高達5300億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2019年,廣東、江蘇兩大全國經濟實力排名最靠前的省份都在加大投資力度。
在浙江、安徽、遼寧等20多個省份召開的兩會中,都明確提出2019年要「穩投資」,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不少省區市開始引進和建設重大項目工程,並且在規模上較以往有所升級。比如,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穩企業、穩增長工作」置頂,排在2019年重點工作目標任務的第一位,明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面實施投資新政,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著力推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文化旅遊、能源環保等五個千億投資工程,實施一批產業大項目,提升八大萬億產業競爭力;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2019年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開展「雙百攻堅」行動,即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地;安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為10%,將實施包括高鐵、城際鐵路、機場擴建、長江大橋、引江濟淮等在內的一大批重點項目;黑龍江的「百大項目」、貴州的「雙千工程」、江西的「大幹項目年」等紛紛出爐。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投資是2019年「穩投資」的一大看點。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新區發展的一系列相關投資舉措。比如,河北提出要加快雄石城際、京秦高速等項目建設,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等;天津則提出要開工建設天津至北京新機場聯絡線,加快建設京濱、京唐鐵路,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津承城際項目前期工作。
在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方面,上海提出2019年將推進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安徽提出要推進世界級機場群、城際軌道圈、國省干支線、油氣管網統一規劃和建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日表示,2019年全國「投資數據有望比去年強勁一點」。
建議中央加大投資力度
按照國家統計局1月下旬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從投資的各項具體數據來看,製造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均比上年增長9.5%, 而基礎設施投資僅比上年增長3.8%,很明顯,是基建投資拖累了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地方政府的「穩投資」措施主要集中於基建投資方面。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柳對《財經》記者說,基建投資往往是托底中國經濟的主要手段,但那種重點依靠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的舉債投資,使得隱性債務風險越來越大,很多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並不適合再加杠桿,如果繼續過度依靠地方投資刺激經濟,就有可能把中國經濟推向風險之中。
目前中國西部地區政府債務風險問題最為嚴峻。陳柳帶隊做過調研,目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中,有7個屬於西部省份,分別是貴州、重慶、雲南、青海、四川、廣西、甘肅,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地方主要就是依靠政府舉債、地方融資平台舉債來驅動本地經濟發展。
以貴州為例,2008年貴州的GDP僅有3561.56億元,但到了2018年已達到1.48萬億元,累計增長約3.2倍,貴州成為近十年間中國唯一一個GDP增長了3倍以上的省份。2017年下半年,財政部曾對貴州經濟運行情況做了調研,發現2016年貴州的全社會固定投資佔GDP的比例高達112.1%,位列全國第二,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89.6%,但與此同時,貴州的財政自給率卻是連續三年下降,財政自給率平均不足40%。
目前中國地方財政普遍處於「小馬拉大車」的困境,據王振宇介紹,從1994年實施分稅制改革始,地市政府的大部分財政稅收就被逐級上收,現在中國市、縣、鄉三級政府的財權只餘下不到20%的水平,但卻負擔70%的民生和絕大部分公共事務的支出。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院長高強到很多地方做過調研,發現有一些縣級政府的自有財力還不到每年財政支出總額的5%,現在這些地區發展經濟,主要是靠貸款和上級財政或多或少的轉移支付。
對於從中央到地方正在推進的穩投資,王振宇、陳柳等專家建議,在地方政府實施基建補短板、大力挖掘民間投資潛力的同時,中央政府可以加大投資力度,這樣既可以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還能起到帶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作用。

閱讀全文

與大灣區惠州基建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