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方正中期期貨王駿

方正中期期貨王駿

發布時間:2022-04-22 04:40:51

⑴ 農產品期貨價格指數保險

從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到近日農業部和中國保監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的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農業保險正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穩定器」,農業保險已不僅僅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是通過改革創新努力成為現代農業的「助推器」。
堅持農險產品創新
目前,我國雖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我國農業保險深度僅0.56%,低於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美國7%的水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據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逐步從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農業保險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我國農業保險已經不僅僅是防範自然風險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各個環節,在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多作用。」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石健表示。
因此,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就顯得更為迫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需求,農險產品的創新要做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中央財政的補貼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從補貼傳統農業保險,轉而補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
「近年來,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我國農業產品價格競爭壓力加大,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路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標價格指數保險作為農險產品創新的標桿,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雖然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蔬菜、生豬等,但未來隨著逐步向更多大宗商品的擴展,目標價格指數保險對農產品價格改革將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庹國柱認為保險公司還應積極研究開發各種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如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產品並積極試點,以探索日益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風險保障需求。
加快農險模式轉變
記者注意到,相較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農業保險的表述今年在延續此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內容。其中,關於繼續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備受關注。
事實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鼓勵「探索開展產值保險、目標價格保險等試點」,從政策層面對「保險+期貨」這一金融創新進行支持。
隨著文件的下發與政策的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去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單期貨機構參與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簽約,標志著「保險+期貨」的金融新模式正式起航。
據悉,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在去年8月推出國內首個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保險,為錦州義縣51家農戶1000噸玉米提供了216萬元風險保障,為大連普蘭店、黃岡浠水4家農戶的300噸雞蛋提供了320萬元風險保障,並與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利用期貨市場轉移農產品價格下跌風險。
截至2015年底,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試點已結束,合計賠款24.11萬元、賠付率達208.2%;雞蛋期貨價格保險首期賠款6.53萬元、賠付率51.04%,有效提高了農戶抗價格下跌風險能力;盡管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賠付率高達2倍,但上海新湖從期貨市場上又挽回了損失,與保險公司合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王駿王駿認為:「農產品價格保險在我國如果能推廣開來,將為廣大農民、合作社和相關農業企業打造一個嶄新的融資方式。農產品價格保險保障了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穩定收入,其可以將價格保險保單在銀行進行質押貸款,此前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貸款難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但他提出,在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需要各地政府部門能參與進來,撥付一定費用以保險費補貼的形式補貼給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支持期貨交易所、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三方共同將這一具有中國特色和金融創新的政策試點做下去。
新型經營主體受關注
項俊波認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然對金融保險有迫切需求。然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
據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主力軍。相比一般小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不再是生計型或兼業型農戶的簡單再生產,而是走商品化經營、追求規模效益的擴大再生產,經營規模大、承擔風險高、現代要素多。韓長賦認為,「他們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該公司在河北、吉林、廣東等15個省份開展了共計52個涉農「政銀保」項目,並設立了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產品和投資基金,為參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
庹國柱坦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呈現出了新特點、新風險和新需求。「通過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對風險分散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滿足其規避大規模和高投入生產方式下面臨較高風險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國柱認為,應當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疇。目前中央財政主要對大宗作物保成本的傳統「低保費、低保額」農業保險提供保費補貼,這樣,對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其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超過現有傳統產品部分的保費將得不到中央財政的補貼。
目前,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實行統一補貼政策,補貼比例與投保人的種植規模以及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都沒有關系。「這種補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與國家對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是不配套的。」庹國柱認為,目前的保費補貼政策並沒有體現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政策導向。規模化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商品化率高,對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大,國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理應向其傾斜。中央財政有必要適時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高保障創新產品,比如收入保險產品或者覆蓋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產品等納入補貼范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為發展現代農業,農業保險都做了啥

從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到近日農業部和中國保監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的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農業保險正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穩定器」,農業保險已不僅僅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是通過改革創新努力成為現代農業的「助推器」。
堅持農險產品創新
目前,我國雖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我國農業保險深度僅0.56%,低於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美國7%的水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據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逐步從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農業保險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我國農業保險已經不僅僅是防範自然風險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各個環節,在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多作用。」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石健表示。
因此,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就顯得更為迫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需求,農險產品的創新要做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中央財政的補貼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從補貼傳統農業保險,轉而補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
「近年來,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我國農業產品價格競爭壓力加大,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路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標價格指數保險作為農險產品創新的標桿,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雖然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蔬菜、生豬等,但未來隨著逐步向更多大宗商品的擴展,目標價格指數保險對農產品價格改革將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庹國柱認為保險公司還應積極研究開發各種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如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產品並積極試點,以探索日益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風險保障需求。
加快農險模式轉變
記者注意到,相較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農業保險的表述今年在延續此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內容。其中,關於繼續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備受關注。
事實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鼓勵「探索開展產值保險、目標價格保險等試點」,從政策層面對「保險+期貨」這一金融創新進行支持。
隨著文件的下發與政策的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去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單期貨機構參與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簽約,標志著「保險+期貨」的金融新模式正式起航。
據悉,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在去年8月推出國內首個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保險,為錦州義縣51家農戶1000噸玉米提供了216萬元風險保障,為大連普蘭店、黃岡浠水4家農戶的300噸雞蛋提供了320萬元風險保障,並與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利用期貨市場轉移農產品價格下跌風險。
截至2015年底,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試點已結束,合計賠款24.11萬元、賠付率達208.2%;雞蛋期貨價格保險首期賠款6.53萬元、賠付率51.04%,有效提高了農戶抗價格下跌風險能力;盡管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賠付率高達2倍,但上海新湖從期貨市場上又挽回了損失,與保險公司合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王駿王駿認為:「農產品價格保險在我國如果能推廣開來,將為廣大農民、合作社和相關農業企業打造一個嶄新的融資方式。農產品價格保險保障了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穩定收入,其可以將價格保險保單在銀行進行質押貸款,此前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貸款難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但他提出,在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需要各地政府部門能參與進來,撥付一定費用以保險費補貼的形式補貼給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支持期貨交易所、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三方共同將這一具有中國特色和金融創新的政策試點做下去。
新型經營主體受關注
項俊波認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然對金融保險有迫切需求。然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
據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主力軍。相比一般小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不再是生計型或兼業型農戶的簡單再生產,而是走商品化經營、追求規模效益的擴大再生產,經營規模大、承擔風險高、現代要素多。韓長賦認為,「他們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該公司在河北、吉林、廣東等15個省份開展了共計52個涉農「政銀保」項目,並設立了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產品和投資基金,為參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
庹國柱坦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呈現出了新特點、新風險和新需求。「通過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對風險分散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滿足其規避大規模和高投入生產方式下面臨較高風險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國柱認為,應當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疇。目前中央財政主要對大宗作物保成本的傳統「低保費、低保額」農業保險提供保費補貼,這樣,對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其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超過現有傳統產品部分的保費將得不到中央財政的補貼。
目前,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實行統一補貼政策,補貼比例與投保人的種植規模以及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都沒有關系。「這種補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與國家對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是不配套的。」庹國柱認為,目前的保費補貼政策並沒有體現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政策導向。規模化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商品化率高,對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大,國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理應向其傾斜。中央財政有必要適時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高保障創新產品,比如收入保險產品或者覆蓋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產品等納入補貼范疇。

⑶ 為發展現代農業,農業保險都做了啥

從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到近日農業部和中國保監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的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農業保險正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農業發展的「穩定器」,農業保險已不僅僅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是通過改革創新努力成為現代農業的「助推器」。
堅持農險產品創新
目前,我國雖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但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我國農業保險深度僅0.56%,低於全球1%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美國7%的水平,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據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逐步從供給推動型向需求拉動型轉變,農業保險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我國農業保險已經不僅僅是防範自然風險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各個環節,在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發揮更多作用。」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石健表示。
因此,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就顯得更為迫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需求,農險產品的創新要做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中央財政的補貼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從補貼傳統農業保險,轉而補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
「近年來,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我國農業產品價格競爭壓力加大,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路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標價格指數保險作為農險產品創新的標桿,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雖然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目前主要集中在蔬菜、生豬等,但未來隨著逐步向更多大宗商品的擴展,目標價格指數保險對農產品價格改革將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庹國柱認為保險公司還應積極研究開發各種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如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農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產品並積極試點,以探索日益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風險保障需求。
加快農險模式轉變
記者注意到,相較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農業保險的表述今年在延續此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首次提及的內容。其中,關於繼續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備受關注。
事實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就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鼓勵「探索開展產值保險、目標價格保險等試點」,從政策層面對「保險+期貨」這一金融創新進行支持。
隨著文件的下發與政策的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去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單期貨機構參與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簽約,標志著「保險+期貨」的金融新模式正式起航。
據悉,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在去年8月推出國內首個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保險,為錦州義縣51家農戶1000噸玉米提供了216萬元風險保障,為大連普蘭店、黃岡浠水4家農戶的300噸雞蛋提供了320萬元風險保障,並與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利用期貨市場轉移農產品價格下跌風險。
截至2015年底,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試點已結束,合計賠款24.11萬元、賠付率達208.2%;雞蛋期貨價格保險首期賠款6.53萬元、賠付率51.04%,有效提高了農戶抗價格下跌風險能力;盡管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賠付率高達2倍,但上海新湖從期貨市場上又挽回了損失,與保險公司合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王駿王駿認為:「農產品價格保險在我國如果能推廣開來,將為廣大農民、合作社和相關農業企業打造一個嶄新的融資方式。農產品價格保險保障了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穩定收入,其可以將價格保險保單在銀行進行質押貸款,此前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貸款難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但他提出,在農產品價格保險的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需要各地政府部門能參與進來,撥付一定費用以保險費補貼的形式補貼給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支持期貨交易所、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三方共同將這一具有中國特色和金融創新的政策試點做下去。
新型經營主體受關注
項俊波認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天然對金融保險有迫切需求。然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增長的風險需求。
據統計,我國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主力軍。相比一般小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不再是生計型或兼業型農戶的簡單再生產,而是走商品化經營、追求規模效益的擴大再生產,經營規模大、承擔風險高、現代要素多。韓長賦認為,「他們更需要金融,更需要保險。」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生臣透露,去年該公司在河北、吉林、廣東等15個省份開展了共計52個涉農「政銀保」項目,並設立了50億元額度的資管產品和投資基金,為參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資金。
庹國柱坦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呈現出了新特點、新風險和新需求。「通過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超越傳統產品"低保費、低保額"的局限,適應新型經營主體對風險分散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滿足其規避大規模和高投入生產方式下面臨較高風險的需要,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庹國柱認為,應當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疇。目前中央財政主要對大宗作物保成本的傳統「低保費、低保額」農業保險提供保費補貼,這樣,對於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創新產品,其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超過現有傳統產品部分的保費將得不到中央財政的補貼。
目前,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實行統一補貼政策,補貼比例與投保人的種植規模以及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都沒有關系。「這種補貼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與國家對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是不配套的。」庹國柱認為,目前的保費補貼政策並沒有體現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政策導向。規模化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商品化率高,對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大,國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理應向其傾斜。中央財政有必要適時將面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高保障創新產品,比如收入保險產品或者覆蓋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產品等納入補貼范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倫敦期貨有沒有漲停

有。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期貨觸及漲停,漲幅15%,為連續第二天漲停。
相關閱讀
倫鎳大幅波動方正中期提示謹慎參與
訊(記者馬爽)倫鎳期貨自3月16日復牌後經歷四連跌停,22日跌幅收窄,23日漲停,並帶動24日滬鎳期貨漲停。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王駿、劉崇娜24日發布研報表示,當前地緣局勢、倫鎳多空博弈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且國內外供需格局存在差異,建議國內投資者謹慎參與倫鎳交易。
從成本方面來看,在國際地緣局勢升級前,歐洲能源價格便出現大幅攀升。上述分析師表示,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生產國,歐洲約40%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地緣局勢加劇能源緊張格局,導致有色金屬冶煉成本抬升,進而助推歐洲及全球有色金屬價格走高。
進口方面,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中國累計進口精煉鎳37573噸,同比增加90.53%。上述分析師表示,3月份受地緣沖突、倫鎳暴漲等行情影響,多數時間內國內進口鎳處於虧損狀態。不過,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調整規則和加強監管調控之後,倫鎳價格相應地大幅回調,期間國內滬鎳期貨基本保持平穩震盪走勢,商品市場內外盤倒掛程度不斷收窄,滬倫比也逐漸向正常區間回歸,3月23日我國鎳進口再度轉向盈利,預計進口窗口的再次打開將有利於後續鎳進口量的回升。
交割方面,市場此前擔憂俄羅斯鎳板等有色金屬實物無法在LME市場交割。不過,3月22日LME表示,目前不打算在歐美各國統一制裁范圍之外採取獨立行動,也無計劃限制俄羅斯生產的有色金屬在LME交易系統內流通。上述分析師表示,盡管如此,目前仍有部分產業鏈企業擔心采購俄羅斯生產的有色金屬實物,或面臨被西方國家制裁的風險,導致實際對俄鎳的采購量較為有限。考慮到目前鎳市場整體處於低庫存狀態,在供應偏緊格局下,且西方對俄羅斯制裁未涉及有色金屬領域,不排除後續俄鎳恢復正常供應,甚至可以進行實物交割,進而有效補充市場供給,屆時將對鎳價形成較強打壓。另外,俄鎳若能夠順利進入國內市場,國內鎳市場供應短缺擔憂可能也會被打消。
展望後市,上述分析師表示,短期國際鎳市場有望延續高波動狀態。一方面,地緣局勢問題短時間尚未明朗,俄羅斯鎳的國際供應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各方對鎳市供應預期存在較大分歧。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球鎳市場供應過剩6000噸,而去年同期為短缺5300噸,INSG還預計2022年全球鎳市場將出現15.71萬噸的供應短缺。而上海有色網(SMM)預計,全球原生鎳供需將由2021年短缺轉向2022年過剩,供需變化均存在結構性問題。預計鎳生鐵大概率轉為節奏性過剩,並將主導原生鎳走向過剩。硫酸鎳及不銹鋼其他原料因產能結構以及工藝問題,短期供需格局或相對偏緊,但中長期也將逐步走向過剩。
另一方面,今年2月下旬以來,國際局勢動盪,國內原油、有色金屬等受外盤影響較大的品種,博弈的核心逐步脫離基本面,地緣局勢導致的供應、運輸物流限製成為核心矛盾。倫鎳3月上旬因暴漲被LME暫停交易之後,交割問題成為核心關注點。在重新開啟交易之後,倫鎳持續四個交易日跌停,導致本應於16日至22日之間交割的所有鎳合同均推遲交割至3月23日。由於交割規則的調整,不排除空頭平倉造成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過,中期來看,交割問題並不會是主導價格的核心因素。此外,根據LME調整後的規則,自3月16日倫鎳復牌以來,僅22日報出了官方價格。官方價格是現貨行業和金融機構用作當日貿易、產品權益結算等的計價基準,但目前下游購銷停滯也反映出市場對LME產生價格的不認可。
上述分析師表示,倫鎳在3月16日復牌後,多次出現無效交易。此外,在經歷此輪劇烈波動後,倫鎳市場成交量顯著下降,同時低成交量又會加劇價格波動,目前來看多空博弈依然非常劇烈。參與國際鎳交易,要合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實物商品具體型號、劇烈的市場波動性,以及匯率、時差、運費等眾多因素,因此建議謹慎參與。另外,國內鎳產業鏈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敞口加強風險管理操作,利用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兩鎖一降」避險交易,進而為企業自身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黃金價格怎麼走

近期貴金屬的走勢特別是以黃金為代表的,雖然有波動,但是一直保持是上升的這樣一個態勢。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經漲了30%了,那麼後期黃金的走勢是不是還會保持這樣一個走勢?另外它的空間有多大呢?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在做客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時表示:「今年到明年由於黃金的避險需求,仍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投資熱點。」。

目前國際金價是在1400的下方,很接近1400美元每盎司。但是在這個位置,又開始回落了。回落了什麼原因?主要是美國數據一下又好了,避險的資金可能就獲利回吐了。但是資金是不是又撤離了?從目前我們數據觀察,包括美國的貴金屬的資金流向,今年仍然是大量的投資在貴金屬、黃金、白銀上面。另外我們說全球最大的一些ETF基金投資的黃金、白銀的量也非常大,而且從去年年底開始持續在上漲。也就說不管是實物的黃金的投資,還是我們說期貨,國際期貨市場的貴金屬投資,資金都在湧入。所以說短期的回調,是因為一些數據變好了,資金它了結,結清,落袋為安。但是等它回落之後,資金還會繼續的增持。另外央行的黃金儲備在去年年底到今年,也是大幅的增加,很多央行也增加了黃金儲備。主要是說,央行也有避險的一種需求,各國央行,包括各個政府的一個態度,黃金,關鍵時刻還是能夠避險的。

如果全球在未來十年,經濟由目前的低迷走向了復甦和繁榮,我們說黃金投資的周期性也會發生變化。也不能一味著說,我們黃金這十年就是投資的一個熱點,可能我們再過了三年、五年,全球經濟復甦了,資金會流向一些我們說基建,包括投資的一些其他領域,而未必一直投在黃金,黃金也可能出現回落。但總體上短期來說,今年到明年由於黃金它的避險需求,仍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投資熱點。另外當通脹率上升的時候,黃金可能還有抗通脹的需求,所以說我們說近兩年我們看黃金,它投資的價值和可選擇性是比較好的,未來還要看全球經濟復甦的狀況,再決定黃金是不是在未來十年、八年還是我們投資的熱點。

⑹ 哪家期貨公司伺服器最好

伺服器最好當然要選AA級期貨公司
2015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結果:20家期貨公司獲得AA級昨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網站公布了2015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分類評級結果顯示,今年參加評級的期貨公司共計151家,包括44家A類公司、89家B類公司和18家C類公司。
具體來看,中信、永安、銀河、廣發、國泰君安、光大、中糧、國信、華泰、申銀萬國、海通、浙商、招商、方正中期、南華、萬達、魯證、五礦、長江、國際期貨共20家期貨公司獲評AA級,位列第一梯隊,半數以上為券商系期貨公司。較2014年多1家,其中格林大華及金瑞期貨均由2014年的AA級下調至今年的A級,而萬達期貨、長江期貨、五礦期貨則由2014年的A級成功躋身AA級。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表示,今年獲得AA級評價的20家期貨公司,近兩年均保持著良好的業績水平和合規經營狀況,在整體公司經營范圍、盈利能力、經營網點、人才優勢、產業服務能力等多方面表現較好。
此外,瑞達期貨(博客,微博)、新湖期貨、中信建設、國投中谷、東海期貨等24家期貨公司獲得A級。數據顯示,2015年獲評A級的期貨公司數量較去年少了2家。
值得一提的是,20家AA級公司中有15家是券商系期貨公司,24家A級公司中也有13家券商系期貨公司。換句話說,在44家A類期貨公司中,超半數為券商系期貨公司。對此,王駿對此評價表示,「券商系期貨公司成為今年評級結果中的最大贏家。」
在7月份公布的期貨公司2014年度財務數據情況,也已提前反映出券商系期貨公司所處的行業位置。數據顯示,2014年度,期貨公司整體盈利40.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其中,凈利超過0.5億元的公司有27家,合計盈利29億元,占行業總盈利的72.15%。而在這27家公司中,券商系期貨公司有18家,佔67%。
此外,有89家、18家期貨公司分別獲得B類、C類期貨公司評價,較2014年分別增加9家、減少9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華南期貨及海南金海岸期貨兩家公司均獲得E級評價。不過,今年這兩家公司均未參與評價。整體來看,期貨公司整體評價結果有提升趨勢,且公司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
未來期貨公司差異化經營和強弱差距將會進一步加大,處在行業前列的期貨公司將會繼續做大做強,加大創新業務投入和提高創新業務在利潤中的比重,並在中後前台的均衡發展上將進一步優化。此外,實力強大的期貨公司也會成為最早掛牌上市的期貨公司,從而進一步良性循環推動上述公司更好地發展。

閱讀全文

與方正中期期貨王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