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2013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013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2-04-19 10:03:35

Ⅰ 2013年中國非金融領域對外直接投資額902億美元,比...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我國非金融領域對外投資額大幅度增長,外商直接投資額連續5個月減少,故①與題意不符;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連續減少,說明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在不斷創新,②正確;材料中既有對外投資,也有我國吸引外資,體現了我國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結合,③正確;④與題意不符。本題選C。
考點:本題考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外匯儲備「去哪兒了」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外匯基本用途包括以下幾項:
1.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高速增長
2000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向外發展。2013年中國政府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據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31億美元。據《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56.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
中國央行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全年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摺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
另有數據指出,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總金額高達2456億美金,與2015年同比上升145%,創下史上成長最高紀錄。前面兩個數據並不矛盾,因為現在歐、美、日等國利率較國內為低,很多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海外融資或者貨幣安排等方式進行並購。
不同口徑數據對照,保守估計中國在2014-2016三年當中,累計對外各類投資約在4500-5500億美元之間。因為存在各種可能的統計遺漏,所以真實數據可能較上述數據高出30-50%。但是這些外匯流出總體上屬於投資性質,雖然導致外匯儲備的下降,但是並不能算是損失。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不會限制中國的對外投資,並將進一步鼓勵。
2.企業加速償還外債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企業所借中長短債務規模很大。尤其是在2005-2014年間,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為了追逐匯率升值的收益,國際資本湧入規模很大。
現在人民幣匯率呈現一種貶值的趨勢,為了減少損失,很多債務人急於兌換外匯用於對外支付。2015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673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4942億美元,佔29.5%;短期外債余額11790億美元,佔70.5%。
2016年9月末我國外債余額14320億美元,較2015年3月末減少241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5376億美元,佔38%,較前值提高8.5個百分點;短期外債余額8944億美元,減少2846億美元,佔比62%。短期外債下降速度快於全口徑外債余額下降速度。
僅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中國的對外債務就下降了2000多億美元。由於債務遲早是要清償的,無非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問題。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外匯儲備下降也不能算是損失。
3.中國政府為提升國際地位而付出的資本
近3年中國先後牽頭成立了亞投行(總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298億美元),絲路基金(400億美元)、金磚國家銀行(啟動資金500億美元,目標是1000億美元,5國分攤)等國際性的機構。僅在這三個國際機構當中,中國付出了798億美元的資本金。
中國還擴大了自己在IMF的份額。2016年1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改革修正案》生效,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根據方案,中國份額佔比將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同時,IMF的份額資源將增加一倍,從約2385億特別提款權(SDR)(約合3298億美元)擴大至約4770億特別提款權(約合6597億美元)。據此,中國的繳納的資本金將增加290億美元。
因此,中國為提升自己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至少支付了約1100億美元的資金。因為此項原因導致外匯儲備減少也不能算是損失。
4.中國政府對他國的援助
近兩三年,中國政府對非洲、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很多國家都進行了巨額的貸款與援助。從廣義上說,這些都屬於援助范圍,因為無論是貸款還是援助,很多最後都難收回。但是這些援助可以間接帶來收益。
如中國給委內瑞拉的貸款,短期內難以收回,甚至可能永遠不能收回,但是保證了中國在南美洲的利益。中國對中亞五國提供了大量的貼息貸款,促進了中國對其出口及項目建設。還有中國給非洲的貸款,估計最後打水漂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通過這些貸款,中國的企業蜂擁而進入非洲,開辦了大量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其實所獲得的利益早已超過貸款很多倍了。例如,中國是唯一一個獲得安哥拉優先採礦權的亞洲國家。
上述數據目前並無完整統計,但是規模肯定不小。嚴格地說,中國對外的這些貸款及援助,對於中國自身的利益來說都是屬於投資性質,日後終將慢慢收回。

Ⅲ 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存量佔gdp的百分之幾

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僅占其對外資產的10%。2013年中國對外資產超GDP一半,達5.94萬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四國外匯儲備的總和。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4年4月7日報道稱: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擁有5.94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高於2012年底的5.2萬億美元。這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還要多,以美國國債和其他證券投資(以及硬資產)的形式存放在從非洲大陸到美國加州的世界各地。5.94萬億美元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手中的3.88萬億美元國際儲備,這筆錢佔中國對外資產總額的65%。國際儲備的大頭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權人。
對外投資亦稱"海外投資"。主權國家為獲取外匯收入或擠入國外市場向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投資。對外投資與資本輸出是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前者一般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建設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為了本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而對國外進行的投資活動。這是在戰後才出現的一種世界經濟現象。後者則是資本主義國家,為其"過剩資本"尋求最有利的投資場所,以獲取高額利潤和經濟擴張的重要手段。
企業對外投資是相對於對內投資而言。所謂企業對外投資就是企業在其本身經營的主要業務以外,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方式,或者以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方式向境內外的其他單位進行投資,以期在未來獲得投資收益的經濟行為。對外投資是相對於對內投資而言的,企業對外投資收益是企業總收益的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特別是發展橫向經濟聯合的條件下,企業對外投資已成為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內容。
按對外投資投出資金的回收期限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是指購進不準備隨時變現、持有時間在1年以上的有價證券,以及超過1年的其他對外投資。
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短期投資的目的是利用生產經營暫時閑置不用的資金謀求收益,投資購入的有價證券通常是證券市場上交易活躍、容易脫手的證券。

Ⅳ 外國直接投資的中國狀況

2012年10月23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591億美元,雖然下降3%,但仍然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就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緩慢曲折、國際投資合作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多的情況下,中國吸收外資仍然保持了較強的競爭力,這充分說明廣大國際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日益重視中國的市場潛力,高度認可中國的投資環境。
該負責人說,多年以來,中國政府始終不渝地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努力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高效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真心誠意地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運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中國與廣大國際投資者間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中外經貿關系和投資合作一再經受住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考驗,呈現出旺盛的活力。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吸收外資工作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加強自身的投資環境建設,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與管理,不斷完善市場體系,為投資者提供公平、穩定、透明的投資環境。這位負責人特別強調,要旗幟鮮明地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對來自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相信在中外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廣大外商投資企業將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
2015年1月30日,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稱,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1.26萬億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196億美元(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同比增長1.7%,外資流入量首次成為全球第一。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發表談話指出,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力推進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各項改革,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同時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吸引外資規模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2015年9月8日,聯合國貿發組織在廈門首次發布的《2015世界投資報告(中文版)》顯示,2014年,流入中國的FDI(外國直接投資)達1290億美元,同比增長4%,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根據報告,2014年全球10大FDI流入地分別為:中國、中國香港、美國、英國、新加坡、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荷蘭。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說,這反映出中國仍是全球范圍內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也說明中國在國際投資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這也是由於美國外資流入受到單一大宗資產剝離交易的影響而減少。

Ⅳ 轉移到福東工業園的中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

摘要 據有關部門測算,2014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400多億美元,首次超過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進而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里程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分水嶺。

Ⅵ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對外貿易的狀況是什麼

改革開放前:

197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為355億元;2017年,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已經達到27.79萬億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進口額由1978年的187.4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萬億元;出口額由1978年的167.6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萬億元。

1978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1元人民幣,僅為同期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是當時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國家。

改革開放後:

2018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年度全球貿易報告顯示,中國商品貿易出口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份額的12.8%,而中國商品貿易進口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

與此同時,根據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國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達到1961.5億美元,蟬聯全球第二大投資國地位,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的比重首次超過10%。

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新的貨幣籃子,從而獲得國際主要貨幣的地位。

(6)2013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擴展閱讀

中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日益龐大的貿易規模,中國經濟自身的轉型升級同樣對全球經濟與貿易的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基本占據世界第一,按照不變美元價格計算,近幾年的年均貢獻率可達到23.4%。顯然,中國市場已經日益成為全球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結構改革對全球貿易增長將產生積極影響。世界貿易組織認為,中國經濟從主要依靠投資向消費的轉型,從長期來看將有助於中國更強勁的可持續經濟增長,從而支持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

Ⅶ 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哪些困難

據有關部門測算,2014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400多億美元,首次超過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進而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里程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分水嶺。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2.8%,(2012年為878億美元)成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雖然離第一名美國的3383.02億美元還有一定差距,但專家估計,在未來10年左右可以趕上美國的規模。這個《公報》還顯示,中國有1.53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家(地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存量)達6604.8億美元,較2012年排名前進2位,位居全球第11位。
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正在形成以下幾個特徵。其一,中國已成為一個對外投資增長較快的國家。近三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速均在兩位數,2013年達到20%以上,在今後較長時期,將繼續維持高位增長。其二,中國企業將全方位、多領域「走出去」。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已經覆蓋發展中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在以資源為目標的同時,以技術為目標、以營銷網路為目標、以研發平台為目標的「走出去」成為常態,進而構築中國的全球生產網路和全球供應鏈。其三,大型對外並購投資成為「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並呈現投資領域多元化的趨勢;其四,中國企業「走出去」將促進產業的國際轉移,尤其是在高水平上的轉移,同時將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和緩解產能過剩問題。其五,在今後的對外投資中,利用人民幣境外投資的比重將不斷上升,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一方面將減輕目前過大的外匯儲備壓力,另一方面,將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當然,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首先,在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中,國有企業仍然佔55%,非國有經濟佔比不到一半。這意味著,政府決策的投資和國有企業的投資仍然占據很大的比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仍需進一步確立。其次,從企業國際化角度來講,企業「走出去」將直面技術和人才儲備的問題,這些要靠企業自身去解決,但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這些「瓶頸」還將在較長時期制約其「走出去」。
再次,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還存在以下問題:審批程序較繁瑣;外匯出境限制較多;境外並購貸款安排困難;對外投資的法律障礙等。這里既有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的問題,也有企業自身能力提高的問題。復次,盡管中國企業「走出去」潛力很大,但失敗風險——安全風險、法律風險、項目風險和文化風險等也很大。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走入高失敗風險國家較多,進而遭受較大的損失;進入低失敗風險國家比較少,也比較困難,如在2013年中國的對外投資中,投向美國的僅占總規模的2%。如何評估和預測可能發生的失敗風險,就成為一個擺在「走出去」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
必須看到,無論對於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走出去」對它們的長遠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和作用。「走出去」將倒逼國有企業改革。實踐已經表明,國有企業的現行體制和制度有著諸多不適應「走出去」的弊端,它們也在影響國有企業「走出去」的進程。成功「走出去」的案例則告訴我們,在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績效考核等主要環節,國有企業都需要根據國際化的要求進行改革,以適應「走出去」的要求。「走出去」的民營企業不僅獲得了發展機會和新的資源,也在企業制度的再造和完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進而全面地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最後,筆者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提出幾點建議。在企業層面,「走出去」一定要有長遠戰略考量,充分考慮復雜的法律、經濟和文化環境,要建立全面、靈活、長效的評估機制。同時主動引導市場換資源、換技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形成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同時,要特別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政府層面,建議「十三五」規劃將「走出去」戰略規劃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發展定位、產業選擇、區位抉擇、投資趨向、合作方式,並制定主要行業的「走出去」規劃,包括高鐵、石油、裝備製造等。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無論政策性金融支持,還是商業性金融支持,都需要不斷改善,切實起到應有作用。在自貿區層面,自貿區要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中發揮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1.從簡化自貿區內企業境外投資的審批程序入手,逐步推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為企業的跨境資本流通提供便利。2.通過政策鼓勵境外金融機構落戶自貿區,為企業提供走出去的並購貸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強並購融資工具的創新,鼓勵信貸融資向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及債券融資的多元化轉變,並積極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3.在自貿區內實行境外投資所得稅分期繳納,也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現金支持。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是中國由經濟大國發展為經濟強國的核心環節之一。可以預期,在以建設自由貿易區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標志的新一輪開放,以及中國政府一系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舉措的推動下,今後一個時期,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還將爆發式增長,由此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Ⅷ 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中國與海外合作的頻繁開展,我國的境外投資也得到快速發展,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境外投資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一五」期間,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速達到34.3%。初步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823億美元,當年共對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投資651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2012年8月30日,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流量)實現了自數據發布以來連續十年的增長,達到746.5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其中非金融類投資達到6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
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范圍內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這是對有關「外商投資企業從中國大規模撤資」說法的有力回擊。事實上,外商對華投資熱情未減,結構更優化,含金量更高。今後,我國資本大規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外資「引進來」仍是重要著力點——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稱,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1.26萬億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196億美元(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同比增長1.7%,外資流入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再次證明了中國仍是全球范圍內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外商對華投資增長動力未減,有關外商投資企業從中國大規模撤資的說法不實。
截至5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5萬億元人民幣(摺合7267億美元)。其中,股權和債務工具投資2354.5億元人民幣(摺合384.1億美元),佔84.6%,收益再投資429.1億元人民幣(摺合70億美元),佔15.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年9月17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有關情況。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會上表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12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2%,連續12年實現增長,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創下1231.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同比增長14.2%。自2003年中國發布年度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以來,連續12年實現增長,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7.5%。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吸引外資僅差53.8億美元,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
同時,2014年對外投資的存量規模不斷擴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2014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8826.4億美元,較上年末增加2221.6億美元,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國家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排名中較上年前進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Ⅸ 2013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總額是多少

有抄700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副襲部長高燕23日在北京透露,東盟已成為繼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之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共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近2500家,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高燕是在當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數據顯示,2002年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為301億美元。十年來,雙向投資新增額超過700億美元,累計達1007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來華投資771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四大外資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

據介紹,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對東盟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近300億美元,約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5.1%,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商務服務、批發零售、製造、采礦、金融等領域。東盟已經超過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東盟共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閱讀全文

與2013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