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華市擺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金華市擺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6-0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蘭江街道李漁路11號二樓。
金華市擺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781MA29LW2B3E,企業法人許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金華市擺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軟硬體、計算機網路技術開發;計算機系統集成;游戲軟體開發;投資管理、投資咨詢、商務信息咨詢服務(除創業投資咨詢及證券、期貨等金融信息咨詢服務)(未經金融等行業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向社會公眾集(融)資等金融業務);票務代理;電子設備(除地面衛星接收設備)、安防設備及配件、針紡織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金華市擺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❷ 許傑的生平簡介
在浙江天台「清溪落雁」之畔的清溪村,有一位貧民之子,靠著刻苦自勵,從小學教員成為大學一級教授、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 載入劍橋《世界名人辭典》——他就是許傑先生。
許傑(1901一1993),我國當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文學理論家。原名世傑、字士仁,筆名張子山。浙江台州天台人。
許先生一生從事教育與寫作,成績斐然。早年曾在浙江台州、寧海等地任教。曾在南洋吉隆坡擔任《群益日報》主編。回國後,先後在中山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及華東師范大學等校任教授。
15歲考進縣立中學,不久因母故、家貧而輟學。後入半官費的(浙江)省立第六師范就讀,又因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反對舊的考試制度,鼓吹教育改革,被校方開除。
1921年春,入省立第五師范讀書,發起組織微光文藝社,借《越繹日報》版位,刊出《微光》副刊,開始發表小詩、散文和短篇小說;並組織龍山學會,創辦龍山夜校,以「為人生」的宗旨,邁出了他的文學創作和改造社會的第一步。畢業後,先在台州霞城小學任教,後在故鄉與好友王以仁發起成立「星星社」,提倡以教育改革推動社會改革。
1924一1926年許傑在寧波、上海任教時,在《民國日報》、《小說月報》上連續發表作品,其中1924年刊登在《小說月報》第15卷 第8號上的申篇小說《慘霧》,描寫兩個大家族為了「權力與財富」, 演出了一幕悲壯而又殘忍的聚兵械鬥的場景,引起文壇的矚目。茅盾譽之為「那時候一篇傑出的作品」,「結構很整密」,「全篇的氣魄是壯雄的」。加上《賭徒吉順》等佳作,使他成為當時「成績最多的描寫農民生活的作家」。
1925年被吸收為「文學研究會」會員。
1927年2月,北伐軍光復浙江,許傑被任命為天台文明小學校長兼省立第六中學小學部主任,在臨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許傑被捕,保釋後潛回上海,編輯《互濟》雜志,宣傳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理論。1928年春,奉命去黨的活動基地寧海中學任教務主任,5月底因亭旁農民暴動失敗,學校被解散, 一片白色恐怖,不得已避往馬來半島吉隆坡,從此與黨組織失去了 聯系。在那裡,他擔任華僑《益群日報》總編輯,利用副刊《枯島》和 《南洋青年》,宣傳中國新文學運動,團結和培養了一批華僑和土著 文學青年;並創作了以南洋華僑反帝斗爭為題材的小說和散文,被譽為國語之父。由於寫了上百篇揭露殖民主義的罪惡的社論,多次被華民政務司傳訊,遂於1929年11月辭職回國。此後幾年,執 教於上海建國中學、廣州中山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等校。
「八·一三」事變後,許傑應聘回故鄉任大公中學校長,並主持「縣政工人員訓練班」,培養抗日幹部。1939年8月以後,輾轉於廣西、福建、上海等地,教學之餘,繼續從事文學創作,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
建國初,許傑被聘為復旦大學教授,翌年秋調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先後被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常委,是師大民盟負責人和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
1949年6月,許傑先生赴京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同年,被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
1950年7月,被選為上海市文聯理事。翌年秋,調任新創辦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2年當選為華東作協(後改為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
1955年任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及上海市民盟副主委。
1957年秋,許傑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備受折磨。然而,真有「台州式硬氣」的許傑並不屈服,「瞳瞳日影轉,隱隱聽雞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的錯案得到徹底糾正。
80高齡的許傑,老當益壯,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勤奮筆耕不掇,陸續出版了散文選集、短篇小說集和文學論文集,研究魯迅散文詩的《<野草>詮釋》和回憶錄《坎坷道路上的足跡》也相繼問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許傑先生的錯案得到平反,恢復職稱和待遇,擔任培養研究生的工作。他以80高齡,赴各地參加學術活動,勤奮著述,於1981年出版了《許傑散文選集》(上海文藝出版社)、《許傑短篇小說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他的回憶錄《坎坷道路上的足跡》也開始在《新文學史料》上連載。
❸ 浙江省台州中學的知名校友
教育、科技界 馮德培生理學家,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朱洗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 聞邦椿機械動力學和工程機械專家,力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全德納米科技科學家,中國科學
院院士 池志強葯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世浙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洪淵分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迪生原蘭州大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金干原浙江醫科大學黨委
書記、副校長、教授 許傑文學評論家,原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上海市民盟原副主委 黨、政、軍界 尉健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周至柔國民革命軍空軍一級上將,空軍總司令王觀瀾 原農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張崇文原華東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少將柔石作家,革命家, 左聯五烈士之一林炯原中共滿洲省委書記 商界梁信軍復星集團創始人之一,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知名校友信息來源:
❹ 許傑的人物成就
筆石地層學
許傑在他畢生的研究活動中,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筆石動物群和含筆石地層的研究工作中。在地質界,一提起筆石,無人不知許傑;同樣,一談起許傑,也無人不知他在筆石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筆石是生存於古生代的一種已經絕滅的海生浮游動物,由於它的化石很像保存在岩石層面上的筆跡而得名。筆石動物群進化快,遷移廣,盛衰期分明,成為古生物學中一個重要門類,是鑒別古生代早、中期,特別是奧陶紀、志留紀及早泥盆世地層的十分重要的標准化石。許傑在筆石的系統分類、演化、生態,筆石體的構造,以及筆石帶的劃分與對比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中國筆石學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
許傑首先對中國南方筆石動物群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含筆石地層進行了劃分和對比,命名了若干古生代早期的地層;隨後,他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從研究筆石體的內部細微結構入手,探討了筆石的演化過程及其分類;他研究了不同筆石群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進而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探索筆石群的發育、演化和遷移等問題。他在研究對比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含筆石地層分布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球上筆石發源中心的問題。這些重要論斷對研究全球古生代地層及其劃分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30年代初期,他進入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以後,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以及湖北一帶進行地質調查。在調查中,他採集到不少筆石化石標本,同行們也向他提供了不同地區的筆石標本。這些為他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30—1931年他的第一批筆石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的年度總結報告上,報導了湖北房縣、遠安,江西武寧,安徽貴池、太平、寧國,浙江昌化以及江蘇侖山等地數十種志留紀和奧陶紀的筆石。
1934年,他的第一部專著《長江下游之筆石化石》問世。出版後立即引起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學界的重視。全書用英文發表,附中文摘要和大量圖表。詳細描述了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蘇4省一些地區的筆石19屬、91種,包括新種35個。建立了寧國頁岩3個筆石帶、胡樂頁岩3個筆石帶和高家邊頁岩2個筆石帶;並同國外的含筆石地層作了對比。該書附圖是許傑在顯微鏡下用拉普沃爾斯描繪儀手繪後照相縮放成的,圖象清晰醒目。該書無論從科學內容和研究水平,還是從精細的繪圖技藝上,都勝過路德曼的《北美筆石》一書,可以同當時的最佳經典著作——愛麗斯和伍德的《英國筆石》相媲美。他所建立的筆石帶序列,至今仍被廣泛作為地層劃分、對比的標准。該書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推崇,被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經典之作。
專著發表以後,他又來到安徽寧國縣胡樂司系統地測定了廟山至濫泥塢的地層剖面,又採集到大量筆石化石,描述了各層岩性和筆石層的層位,編寫了《長江下游之筆石》的第2冊文稿,除修改了部分原稿內容外,補充了不少新的材料。可惜文稿在抗日戰爭中散失了,未能保存下來。他對此一直深以為憾。直到1983年出版《許傑筆石論文集》時,才作了修改和補充。
此後,他又對華南一帶的含筆石地層進行了更廣泛和系統的研究。1936年他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在寧國頁岩之下的綠色頁岩中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與英國的筆石化石,對地層對比和筆石研究都十分珍貴。1937年他又在浙江西部的於潛塔山採集到奧陶繫上部和下志留統底部的筆石化石,這是中國華南區奧陶系和志留系分界處的第一次重大發現。1947年他通過對皖南、浙西及贛北的寧國頁岩中3個心筆石的中國新種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華南區筆石群與澳大利亞筆石群的密切關系。1948年他與馬振圖合作,通過對湖北宜都八字腦剖面的研究,首次在揚子區發現刺筆石,並建立了寒武、奧陶之間的宜昌期的3個化石帶,其中包括筆石2屬9種及亞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在擔任領導和繁忙的社會工作的同時,繼續對筆石進行研究。他在以後的著作中,已不局限於對屬種的描述,更多地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解釋和研究問題,使筆石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1959年他研究了湖北竹溪上奧陶五峰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和青海柴達木下奧陶統的1個新的筆石群。1964年他與陳培洛合作,對一個十分難得的、保存完好的筆石立體標本進行了精心的解剖,寫成《論三角筆石》一文。他們解剖了三角筆石的胞管,再造了四列攀合的筆石體,顯示了三角筆石體結構的原理,進一步證明了他1934年提出的將三角筆石歸入葉筆石科是正確的,為准確確定其分類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1965年許傑發表了關於筆石體的復雜化的重要論文,這是他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筆石演化的一篇重要代表作。他從分析內因和外因入手,對筆石體的演化趨向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筆石體由多枝變為少枝,易於漂浮,活動范圍大,有利於廣泛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這是正筆石總的演化趨向,也完全符合進化論的觀點。但是,有時由於外因和內因的變化,在某些時期,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即筆石枝由少增多,由簡單變為復雜,也就是說,出現筆石體復雜化的演變趨向。這種復雜化現象在古生代共觀察到7次3個階期:早奧陶世晚期1次,中、晚奧陶世3次,志留紀3次。
許傑認為,發生筆石體復雜化的內因是筆石內部的新陳代謝作用,即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變化,當作用旺盛,生物體增大,繁殖的個體數量增多;反之,作用衰退,則生物體萎縮變小,繁殖減少。作為筆石體的生活環境條件的外因也是有變化的。在較有利的生活環境下,如海水平靜,溫度和鹹度適當,食物豐富,芽生能力就加強,筆石枝增多。正是由於外界較為合適的生活條件而導致筆石體內部新陳代謝作用的加強,使筆石發生變異。但是生活環境優越的條件不是經常發生的,在地域上也不是普遍的,因而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又有其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它具體反映在筆石體的增枝方式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早奧陶世末期的筆石體復雜化表現在均分筆石動物群側枝增多,即以古老的分枝方式「同分枝」進行;從中奧陶世到晚奧陶世末,則表現在纖筆石動物群次枝的發生,即以新出現的「後分枝」方式進行;到志留紀發生的是單筆石動物群以從胞管口部或胎管口部生出的「幼枝」方式進行。這些正反映了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的特殊性,即個性。許傑的這些重要論點,對研究筆石動物群的系統分類、演化及筆石地層的劃分、對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1976年許傑和趙裕亭合作,對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們根據國內外資料,按照胞管變形和筆石枝遞減的情況,將中國筆石科分為3個演化系列,包括5個亞科,11個屬,45個種。
1978年許傑赴新疆霍城果子溝實地考察了奧陶紀地層,觀測到筆石分子相互混生的現象,提出了關於筆石動物群發源中心的重要假想。他與黃枝高合作發表了《新疆霍城縣果子溝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動物群》一文。除建立了3個筆石帶(組合帶),為天山地區奧陶系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據外,著重論述了這一地區帶中含有不同筆石的分子的相互混生的情景及其形成的原因。這個混生帶可與處於西半球的美國得克薩斯的帶對比,並認為兩者可能都是從華南和澳大利亞的同一個太平洋筆石動物群的發育中心遷移過來的。
1982年秋,許傑在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筆石專業組第2次學術會上作了題為《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特徵及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的學術報告。他與黃枝高、汪嘯風一起,詳細分析了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類型和分區特徵,指出在世界兩大區(太平洋區和大西洋區)之間,還廣泛分布有混合過渡型的筆石群,再一次對筆石動物群發育中心和分區的控制因素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探討。這一研究把中國筆石學科的研究,從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1983年11月,地質出版社把許傑有關筆石研究方面的重要論著11篇匯集成《許傑筆石論文集》正式出版,這是許傑半個世紀來筆石研究的綜合成果,不僅豐富了中國奧陶紀、志留紀筆石研究的內容,為中國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及筆石帶的建立作了開創性的工作,而且也為筆石分類學的發展和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做了重要貢獻,本書被評為1984年優秀科技書刊,並授予一等獎。
多能地質學家
許傑除了重點對筆石進行研究外,還對地質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進行了研究。30年代,他對腹足類、三葉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935年相繼發表了《廣西第三紀及第四紀淡水螺化石》和《下蜀層的腹足類化石》等專著。
1936年,他考察了鄱陽湖兩岸的湖口、彭澤、都昌一帶,研究了廬山至鄱陽湖畔的第四紀冰川遺跡。1937年他分別與馬振圖、李毓堯合作,發表了《皖南地史及造山運動》和《蘭田古冰磧層》等論文,為提高這些地區的地質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1937年他全程考察了三峽地區的地質剖面。他與喻德淵一起,租了一條小船,溯江而上,時宿船上,時住廟宇,途經石牌、南沱、黃陵廟、三斗坪、新灘、香溪、秭歸、泄灘等處,進行地質礦產考察,採集了大量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建立了三峽地區早奧陶世2個三葉蟲化石帶,為三峽地區的地層劃分、對比和化石帶的建立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對武昌附近的煤田和長陽地區的鐵礦進行了調查。在他任雲南大學礦冶系教授期間,還對東川、會澤等地的地質礦產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成果先後發表在地質研究所和雲南、湖北的有關刊物上。
科學管理專家
20年代末許傑參加了大革命,並加入了早年的中國共產黨。30年代初,他翻譯了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基礎的著作。40年代,他在昆明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活動。解放戰爭時期,他曾去皖南山區向新四軍游擊隊運送通訊器材、葯品和進步書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團結和說服中央研究院的同事,共同反對國民黨政府把人員和設備南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受黨的委託,擔任了中央研究院接管組組長,並受華東軍政委員會的委派,接管和改組了安徽大學。
1954年初,他調地質部任副部長,長期分管地質科技等方面的領導工作。在他的倡議和主持下,於1959年成立了地質科學研究院,並兼任院長,為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在他的倡導下,還先後組建了全國地質圖書館和全國地質博物館。
許傑在任地質部領導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北到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到東海,西至新疆,到處都有他的足跡。他曾去青海柴達木石油地質隊蹲過點,到過渤海檢查海洋物探工作。他多次到雲南、四川、內蒙、新疆等邊遠地區,參加過金礦、鈾礦、鉛鋅礦、鉀鹽和鎢礦等專業現場會。他積極倡導開展水資源、地熱資源和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困境中指導《中國地質圖集》 、 《中國地質圖》 、 《中國構造體系圖》和《亞洲地質圖》的編審和出版工作,積極支持《中國區域地層表及各大區古生物化石圖冊》的編纂工作。他編輯指導大型工具書《地質辭典》的出版。他協助李四光撰寫《天文地質古生物》一書,組織領導了李四光遺著的整理工作。
為了開展國際地質科技合作交流,推動中國地質科學技術進步,許傑多次率團出國考察、訪問和參加國際會議,接待外國地質科學家的來訪。1957年冬他作為中國赴蘇科學代表團地質組組長訪蘇2個月,參與制定中蘇兩國科技合作協定。1966年2月他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赴非洲參加桑給巴爾獨立節慶祝活動,並檢查中國地質援外組的工作。1976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恢復中國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許傑率中國地質代表團出席了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會上他作了《中國地質工作的發展》報告,系統介紹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成就,擴大了中國地質工作在國際地質界的影響。
許傑在地學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獲得國際上很大聲譽。1958年由於古生物學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他被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的稱號。1985年9月,聯邦德國地質學會為表彰他在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方面做出的成績,把當年該學會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授給了他。該獎自1946年建立以來,他是37名各國著名地質學家獲獎者中的第一位的中國地質學家。
許傑在從事地質事業的60多年中,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黨和人民也給了他崇高的榮譽。194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被派往北京,出席了全國科學會議的籌備會議。1954年9月起,他連續被當選為第1—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從1978年3月起,被選為第5、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起任中國民主同盟第2—5屆中央常務委員。1955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58年起,他當選為第1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2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6年6月被授予榮譽委員稱號。1957年起,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代理事長。1984年1月被授予第33屆理事會名譽理事稱號。
❺ 為什麼作家有許多都是浙江人
首先浙江有一個江南的地域特徵 有利於吟詩作對啊什麼的
其次浙江沿海地區,較富庶,有較好的物質基礎。你想想啊,倘若吃穿都是問題,作家又有什麼心思來風花雪月?
最後,浙江本身來說,就有比較好的文化底蘊,這是一代一代人流傳下來的底子。並且,浙江教育重視文化(例如在各地中高考中都會出現類似於地域文化的考題),學生寫作平均水品也高於其他地方(這是我們老師說的。。)
這樣一來,作家多出於浙江便不難理解了
❻ 浙江台州出過哪些名人
浙江台州出過的名人有:道濟(濟公)、方孝儒、葉文玲、王居安、葉如棠等。
1、道濟(濟公)
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他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凈慈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
❼ 許傑人物成就的介紹
筆石地層學 許傑在他畢生的研究活動中,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筆石動物群和含筆石地層的研究工作中。在地質界,一提起筆石,無人不知許傑;同樣,一談起許傑,也無人不知他在筆石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筆石是生存於古生代的一種已經絕滅的海生浮游動物,由於它的化石很像保存在岩石層面上的筆跡而得名。筆石動物群進化快,遷移廣,盛衰期分明,成為古生物學中一個重要門類,是鑒別古生代早、中期,特別是奧陶紀、志留紀及早泥盆世地層的十分重要的標准化石。許傑在筆石的系統分類、演化、生態,筆石體的構造,以及筆石帶的劃分與對比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中國筆石學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 許傑首先對中國南方筆石動物群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含筆石地層進行了劃分和對比,命名了若干古生代早期的地層;隨後,他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從研究筆石體的內部細微結構入手,探討了筆石的演化過程及其分類;他研究了不同筆石群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進而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探索筆石群的發育、演化和遷移等問題。他在研究對比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含筆石地層分布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球上筆石發源中心的問題。這些重要論斷對研究全球古生代地層及其劃分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30年代初期,他進入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以後,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以及湖北一帶進行地質調查。在調查中,他採集到不少筆石化石標本,同行們也向他提供了不同地區的筆石標本。這些為他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30—1931年他的第一批筆石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的年度總結報告上,報導了湖北房縣、遠安,江西武寧,安徽貴池、太平、寧國,浙江昌化以及江蘇侖山等地數十種志留紀和奧陶紀的筆石。 1934年,他的第一部專著《長江下游之筆石化石》問世。出版後立即引起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學界的重視。全書用英文發表,附中文摘要和大量圖表。詳細描述了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蘇4省一些地區的筆石19屬、91種,包括新種35個。建立了寧國頁岩3個筆石帶、胡樂頁岩3個筆石帶和高家邊頁岩2個筆石帶;並同國外的含筆石地層作了對比。該書附圖是許傑在顯微鏡下用拉普沃爾斯描繪儀手繪後照相縮放成的,圖象清晰醒目。該書無論從科學內容和研究水平,還是從精細的繪圖技藝上,都勝過路德曼的《北美筆石》一書,可以同當時的最佳經典著作——愛麗斯和伍德的《英國筆石》相媲美。他所建立的筆石帶序列,至今仍被廣泛作為地層劃分、對比的標准。該書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推崇,被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經典之作。 專著發表以後,他又來到安徽寧國縣胡樂司系統地測定了廟山至濫泥塢的地層剖面,又採集到大量筆石化石,描述了各層岩性和筆石層的層位,編寫了《長江下游之筆石》的第2冊文稿,除修改了部分原稿內容外,補充了不少新的材料。可惜文稿在抗日戰爭中散失了,未能保存下來。他對此一直深以為憾。直到1983年出版《許傑筆石論文集》時,才作了修改和補充。 此後,他又對華南一帶的含筆石地層進行了更廣泛和系統的研究。1936年他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在寧國頁岩之下的綠色頁岩中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與英國的筆石化石,對地層對比和筆石研究都十分珍貴。1937年他又在浙江西部的於潛塔山採集到奧陶繫上部和下志留統底部的筆石化石,這是中國華南區奧陶系和志留系分界處的第一次重大發現。1947年他通過對皖南、浙西及贛北的寧國頁岩中3個心筆石的中國新種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華南區筆石群與澳大利亞筆石群的密切關系。1948年他與馬振圖合作,通過對湖北宜都八字腦剖面的研究,首次在揚子區發現刺筆石,並建立了寒武、奧陶之間的宜昌期的3個化石帶,其中包括筆石2屬9種及亞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在擔任領導和繁忙的社會工作的同時,繼續對筆石進行研究。他在以後的著作中,已不局限於對屬種的描述,更多地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解釋和研究問題,使筆石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1959年他研究了湖北竹溪上奧陶五峰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和青海柴達木下奧陶統的1個新的筆石群。1964年他與陳培洛合作,對一個十分難得的、保存完好的筆石立體標本進行了精心的解剖,寫成《論三角筆石》一文。他們解剖了三角筆石的胞管,再造了四列攀合的筆石體,顯示了三角筆石體結構的原理,進一步證明了他1934年提出的將三角筆石歸入葉筆石科是正確的,為准確確定其分類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1965年許傑發表了關於筆石體的復雜化的重要論文,這是他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筆石演化的一篇重要代表作。他從分析內因和外因入手,對筆石體的演化趨向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筆石體由多枝變為少枝,易於漂浮,活動范圍大,有利於廣泛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這是正筆石總的演化趨向,也完全符合進化論的觀點。但是,有時由於外因和內因的變化,在某些時期,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即筆石枝由少增多,由簡單變為復雜,也就是說,出現筆石體復雜化的演變趨向。這種復雜化現象在古生代共觀察到7次3個階期:早奧陶世晚期1次,中、晚奧陶世3次,志留紀3次。 許傑認為,發生筆石體復雜化的內因是筆石內部的新陳代謝作用,即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變化,當作用旺盛,生物體增大,繁殖的個體數量增多;反之,作用衰退,則生物體萎縮變小,繁殖減少。作為筆石體的生活環境條件的外因也是有變化的。在較有利的生活環境下,如海水平靜,溫度和鹹度適當,食物豐富,芽生能力就加強,筆石枝增多。正是由於外界較為合適的生活條件而導致筆石體內部新陳代謝作用的加強,使筆石發生變異。但是生活環境優越的條件不是經常發生的,在地域上也不是普遍的,因而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又有其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它具體反映在筆石體的增枝方式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早奧陶世末期的筆石體復雜化表現在均分筆石動物群側枝增多,即以古老的分枝方式「同分枝」進行;從中奧陶世到晚奧陶世末,則表現在纖筆石動物群次枝的發生,即以新出現的「後分枝」方式進行;到志留紀發生的是單筆石動物群以從胞管口部或胎管口部生出的「幼枝」方式進行。這些正反映了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的特殊性,即個性。許傑的這些重要論點,對研究筆石動物群的系統分類、演化及筆石地層的劃分、對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1976年許傑和趙裕亭合作,對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們根據國內外資料,按照胞管變形和筆石枝遞減的情況,將中國筆石科分為3個演化系列,包括5個亞科,11個屬,45個種。 1978年許傑赴新疆霍城果子溝實地考察了奧陶紀地層,觀測到筆石分子相互混生的現象,提出了關於筆石動物群發源中心的重要假想。他與黃枝高合作發表了《新疆霍城縣果子溝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動物群》一文。除建立了3個筆石帶(組合帶),為天山地區奧陶系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據外,著重論述了這一地區帶中含有不同筆石的分子的相互混生的情景及其形成的原因。這個混生帶可與處於西半球的美國得克薩斯的帶對比,並認為兩者可能都是從華南和澳大利亞的同一個太平洋筆石動物群的發育中心遷移過來的。 1982年秋,許傑在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筆石專業組第2次學術會上作了題為《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特徵及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的學術報告。他與黃枝高、汪嘯風一起,詳細分析了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類型和分區特徵,指出在世界兩大區(太平洋區和大西洋區)之間,還廣泛分布有混合過渡型的筆石群,再一次對筆石動物群發育中心和分區的控制因素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探討。這一研究把中國筆石學科的研究,從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1983年11月,地質出版社把許傑有關筆石研究方面的重要論著11篇匯集成《許傑筆石論文集》正式出版,這是許傑半個世紀來筆石研究的綜合成果,不僅豐富了中國奧陶紀、志留紀筆石研究的內容,為中國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及筆石帶的建立作了開創性的工作,而且也為筆石分類學的發展和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做了重要貢獻,本書被評為1984年優秀科技書刊,並授予一等獎。 多能地質學家 許傑除了重點對筆石進行研究外,還對地質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進行了研究。30年代,他對腹足類、三葉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935年相繼發表了《廣西第三紀及第四紀淡水螺化石》和《下蜀層的腹足類化石》等專著。 1936年,他考察了鄱陽湖兩岸的湖口、彭澤、都昌一帶,研究了廬山至鄱陽湖畔的第四紀冰川遺跡。1937年他分別與馬振圖、李毓堯合作,發表了《皖南地史及造山運動》和《蘭田古冰磧層》等論文,為提高這些地區的地質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1937年他全程考察了三峽地區的地質剖面。他與喻德淵一起,租了一條小船,溯江而上,時宿船上,時住廟宇,途經石牌、南沱、黃陵廟、三斗坪、新灘、香溪、秭歸、泄灘等處,進行地質礦產考察,採集了大量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建立了三峽地區早奧陶世2個三葉蟲化石帶,為三峽地區的地層劃分、對比和化石帶的建立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對武昌附近的煤田和長陽地區的鐵礦進行了調查。在他任雲南大學礦冶系教授期間,還對東川、會澤等地的地質礦產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成果先後發表在地質研究所和雲南、湖北的有關刊物上。 科學管理專家 20年代末許傑參加了大革命,並加入了早年的中國共產黨。30年代初,他翻譯了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基礎的著作。40年代,他在昆明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活動。解放戰爭時期,他曾去皖南山區向新四軍游擊隊運送通訊器材、葯品和進步書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團結和說服中央研究院的同事,共同反對國民黨政府把人員和設備南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受黨的委託,擔任了中央研究院接管組組長,並受華東軍政委員會的委派,接管和改組了安徽大學。 1954年初,他調地質部任副部長,長期分管地質科技等方面的領導工作。在他的倡議和主持下,於1959年成立了地質科學研究院,並兼任院長,為中國地質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在他的倡導下,還先後組建了全國地質圖書館和全國地質博物館。 許傑在任地質部領導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北到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到東海,西至新疆,到處都有他的足跡。他曾去青海柴達木石油地質隊蹲過點,到過渤海檢查海洋物探工作。他多次到雲南、四川、內蒙、新疆等邊遠地區,參加過金礦、鈾礦、鉛鋅礦、鉀鹽和鎢礦等專業現場會。他積極倡導開展水資源、地熱資源和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困境中指導《中國地質圖集》 、 《中國地質圖》 、 《中國構造體系圖》和《亞洲地質圖》的編審和出版工作,積極支持《中國區域地層表及各大區古生物化石圖冊》的編纂工作。他編輯指導大型工具書《地質辭典》的出版。他協助李四光撰寫《天文地質古生物》一書,組織領導了李四光遺著的整理工作。 為了開展國際地質科技合作交流,推動中國地質科學技術進步,許傑多次率團出國考察、訪問和參加國際會議,接待外國地質科學家的來訪。1957年冬他作為中國赴蘇科學代表團地質組組長訪蘇2個月,參與制定中蘇兩國科技合作協定。1966年2月他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赴非洲參加桑給巴爾獨立節慶祝活動,並檢查中國地質援外組的工作。1976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恢復中國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許傑率中國地質代表團出席了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會上他作了《中國地質工作的發展》報告,系統介紹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成就,擴大了中國地質工作在國際地質界的影響。 許傑在地學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獲得國際上很大聲譽。1958年由於古生物學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他被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的稱號。1985年9月,聯邦德國地質學會為表彰他在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方面做出的成績,把當年該學會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授給了他。該獎自1946年建立以來,他是37名各國著名地質學家獲獎者中的第一位的中國地質學家。 許傑在從事地質事業的60多年中,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黨和人民也給了他崇高的榮譽。194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被派往北京,出席了全國科學會議的籌備會議。1954年9月起,他連續被當選為第1—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從1978年3月起,被選為第5、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起任中國民主同盟第2—5屆中央常務委員。1955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58年起,他當選為第1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2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6年6月被授予榮譽委員稱號。1957年起,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代理事長。1984年1月被授予第33屆理事會名譽理事稱號。
❽ 許傑人生履歷的介紹
許傑7歲上學,小學畢業後,赴湖州浙江省立三中就讀。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轉入該校地質系,受業於李四光教授等名師。此間,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 1925年大學畢業後,許傑在安慶建華中學和安慶一中等校任教。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懷寧中心縣委委員。北伐軍抵武漢後,他奔波於安慶和武漢之間做聯絡工作。大革命失敗後,黨組織通知他轉移隱蔽。他輾轉回到家鄉,受聘在廣德縣立初中任教務主任兼教員,半年後辭去教職前往上海。1930年,由李四光舉薦,進入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此開始致力於地質礦產調查和地質研究事業。抗日戰爭爆發,許傑隨研究所到內地,1943年任雲南大學礦冶系教授。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從事愛國民主活動。抗戰勝利後,許傑隨研究所遷回南京。1946年他曾以地質調查為掩護,去皖南山區給新四軍送過葯品和通訊器材。在迎接南京解放中,許傑團結和說服中央研究院的同事,抵制了國民黨當局南撤研究院的企圖。 南京解放後,許傑被委任為中央研究院接管組組長。1949年底,他奉命接管和改組了安徽大學,先後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和校長。1953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員會主任委員。1954年調任地質部副部長,長期分管地質科技等方面的工作。1959年兼任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第一任院長,並領導組建了全國地質圖書館和地質博物館。 「文革」動亂時期,在受到迫害的情況下,許傑仍承擔了地質圖表和地質辭典的編輯指導工作。 許傑在其畢生的科研活動中,對中國地質找礦、地質教育、地質實驗、地質編圖和水文地質工程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為中國的筆石學研究做了奠基性的工作。1949年建國前夕,許傑應召赴北京,出席全國科學會議的籌備會議,共商發展中國科技事業的大計。1957年冬,他參加我國赴蘇科學代表團,參與制訂中蘇兩國科技合作協定和我國發展科技的12年長遠規劃。1976年,當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之後,他又率領中國地質代表團前往澳大利亞悉尼,出席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提高和擴大了我國地質工作在國際地質界的地位和影響。1958年許傑被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1985年榮獲聯邦德國地質學會授予的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1983年出版的《許傑筆石論文集》是他50餘年筆石研究成果的結晶,標志著我國筆石學科的研究水平,榮獲國家科委頒發的1984年優秀科技書刊一等獎。 1954年9月起,許傑連續當選為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後又被選為五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56年2月起,任中國民主同盟二至五屆中央常委、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1950年上半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1957年起,歷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代理事長、名譽理事。 1959年當選為中國地層委員會常務委員,1979年當選為該會副主任委員。同時,他還是中國科協榮譽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 1979年起,他改任地質礦產部顧問。1980年7月兼任該部科技委員會主任。 198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❾ 許傑的個人簡歷
2010年與深圳、廣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區各有所長的SEO高手共同組建SEO末日團隊,長期深入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開展SEO培訓,主講各種網路營銷中初期的定位思想,旨在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和中小型企業打下堅實、穩定的基礎。
❿ 許傑然的甜果樂園演員
性格:低調內斂、幽默、開朗、沉穩、大方可愛
特長:DJ混音、RAP、吉他、演戲、唱歌、跳舞
收藏:帽子、眼鏡、吉他
嗜好:健身、駕車、音樂
粉絲名稱:漢堡
粉絲口號:張顯魅力,翰動我心。張揚魅力,翰耀星空。張翰不紅,天理難容。
粉絲代表色:綠色
粉絲幸運物:綠色翰水晶(見右圖) 幸運色:綠色
喜歡的運動:籃球、排球、網球、騎馬、檯球、高爾夫
喜歡的顏色:黑色、白色、藍色、綠色(特殊含義)
喜歡的水果:葡萄
喜歡的飲料:脈動、可樂、檸檬紅茶、檸檬綠茶
喜歡的食物:五香味牛肉乾、炸茄子
喜歡的雜志:《看電影》、《時尚先生》、《環球銀幕》
喜歡的電影:《梅蘭芳》、《血鑽》
喜歡的演員:梁朝偉、Sean Connery、Al Pacino
喜歡的歌手:王力宏、潘瑋柏
喜歡的曲風:Hip Hop、R & B、Rap、JAZZ、流行音樂
喜歡的國度:中國、義大利、加拿大
喜歡的季節:夏季、冬季
討厭的事情:被別人欺騙。
最重要的人:父母及親人,所有關心我的人。
最大的願望:成為一個好演員,詮釋好每一個角色
小時候夢想:成為一名歌手。
圈中好友:鄭爽、魏晨、朱梓驍、俞灝明、陸虎、肖涵、趙又廷、何炅、謝娜、李維嘉、杜海濤、唐笑、楊冪、唐嫣、金莎、王櫟鑫、江映蓉、宋鍾基、高以翔、談莉娜 、天娛群星等。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學歷:本科
畢業時間:2007年6月
學習經歷:新加坡海蝶音樂森林演藝學校聲樂專科
小學:齊齊哈爾市永安小學
初中:齊齊哈爾市第三中學
高中:齊齊哈爾實驗中學
身體狀況:有輕微恐高症
經紀公司:天娛傳媒
曾簽約公司:華影盛視 2008年被評為「最具衣著品位男人」
搜狐電視劇季評09第三季 最受歡迎男演員
2009年新京報「中國最美50人」之一
CRI國際在線娛樂「2009內地最紅人」冠軍
2009年騰訊網星光大典 年度潛力演藝新人
2009年第二屆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年度最佳跨界新人
2009新浪網路盛典年度最具潛力演員 上好佳
康師傅冰紅茶
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康龍休閑鞋
李寧2009冬裝&一起來看流星雨的主演 中戲在校期間:
《家》飾演:三少爺
《伊凡諾夫》飾演:里沃夫
《傻子》
現代形體戲劇《蛛網》(2005年韓國公演) 2007 《精舞門》飾演:MC哈哈 導演:傅華陽(合作:范冰冰 陳小春)
2008 《狂暴》又名《Turbulent Times》飾演:王小兵 導演:陳思雨(合作:秦麗 楊爍 高川)
2009 《心心歷險記2》 飾演:韓國留學生(中國人):趙明
中韓合資投拍,全韓語對白(合作:宋鍾基 成東日 金正泰)
2009《第36個故事》飾演 : 群青 合作:桂綸鎂,林辰唏
2010 《夜幕驚魂》(合作:吳佩慈、閔春曉) 2008 《仰角》飾演:童自學導演:陳家林
2008 《大風歌》飾演:張釋之導演:黃健中(合作:王姬)
2009 《一起來看流星雨》飾演:慕容雲海 導演:沈怡 丁仰國 宋洋
2010 《一起又看流星雨》飾演:慕容雲海 導演:沈怡 丁仰國 宋洋
(已殺青,將於2010年8月9日晚22:00,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全國首映)
2010 中國版《藍色生死戀》(一不小心愛上你) 飾演:男一號 導演:麥大傑(2010年8月初開機)
2011《愛情果凍》飾 孫翰
2010 《甜果樂園》 飾演:許傑然 (預計在2010年11月開拍,在2011年6月基本播放。) 2007 胡靈《不愛拉倒》
2008 徐立《金木水火土》
2009 張翰 俞灝明 朱梓驍 魏晨《讓我為你唱首歌》
2009 張翰 俞灝明 朱梓驍 魏晨《星空物語》
2009 張翰《拾憶》
2009 天娛群星《快樂出發》
2010 許飛《左半邊翅膀》張翰&鄭爽 2009 《一起來看流星雨》插曲《拾憶》
歌詞
演唱:張翰
翻開日記整理破碎的心情
不知怎麼你什麼都已記不清
但我相信只要相愛就有魔力
但是換來一次又一次失意
你我的愛像融化的冰淇凌
雖然很甜卻沒有了那種晶瑩
我會每天反反復復給你溫習
找回那份遺失的專屬甜蜜
怎麼會忘了情
讓我丟了你
傻傻的
還以為能夠在一起
劃過了流星
身邊沒有你
就算夢實現也沒意義
你我的愛像融化的冰淇凌
雖然很甜卻沒有了那種晶瑩
我會每天反反復復給你溫習
找回那份遺失的專屬甜蜜
怎麼會忘了情
讓我丟了你 2009年
2009.07.16 湖南衛視《漢語橋》
2009.08.07 湖南衛視《2009快樂女聲》全國七進六
2009.08.10 湖南娛樂《流星雨見面會》
2009.08.14 湖南衛視《零點鋒雲》
2009.08.15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
2009.08.16 浙江衛視《愛唱才會贏》
2009.08.16 安徽衛視《周日我最大》
2009.08.16 湖南衛視《背後的故事》上篇
2009.08.17 旅遊衛視《美麗俏佳人》
2009.08.22 東南衛視《兩岸一家親賑災晚會》
2009.08.22 湖南衛視《天下女人》
2009.08.23 湖南衛視《背後的故事》下篇
2009.08.28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2009.09.02 BTV文藝《最佳現場》
2009.09.06 湖南娛樂《星姐總決賽》
2009.09.06 吉林衛視《超級樂八點》
2009.09.20 遼寧衛視《我是主角》
2009.09.24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上篇
2009.09.25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下篇
2009.09.25 旅遊衛視《夢想2009》
2009.09.27 遼寧衛視《到底是誰》
2009.09.28 湖南衛視《湘江頌》
2009.10.01 安徽文體頻道《MTV天籟村》
2009.10.03 湖北衛視《音樂集結號》
2009.10.11 湖南衛視《一呼百應》
2009.10.24 遼寧衛視《唱遊中國》
2009.12.31 湖南衛視《快樂中國跨年演唱會》
2010年
2010.01.01湖南衛視《金芒果粉絲節》
2010.01.10騰訊網《2009星光大典》
2010.01.17雲南衛視《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
2010.01.17江蘇衛視《騰訊星光大典》
2010.01.21新浪網《2009新浪網路盛典》
2010.01.23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
2010.01.28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
2010.01.31五棵松籃球館《網路娛樂沸點》
2010.02.07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
2010.02.18湖南衛視《網路娛樂沸點》
2010.02.27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電話連線)
2010.03.22一起又看流星雨見面會
2010.03.22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2的片花)
2010.03.29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3.30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3.31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4.01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4.19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4.20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4.26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4.27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5.11湖南衛視 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探班)
2010.05.11一起又看流星雨殺青儀式
2010.05.14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流星雨2爆料)
2010.05.31湖南衛視《和未來有約》
2010.06.08《心心歷險記2》發布會
2010.06.10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
2010.06.15湖南衛視《華盛影視青春萬歲爆潮夜》
2010.07.02湖南衛視《鋒尚之王》
2010.07.21 魏晨新專輯發布會
2010.08.01參加電影《未世錄》的開機儀式
2010.08.05湖南衛視《一不小心愛上你》發布會
2010.08.06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嘉賓)
2010.08.07天涯娛樂八卦圖文直播《一起又看流星雨》
2010.08.07湖南娛樂頻道《娛樂急先鋒》(媒體采訪)
2010.08.07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播報多看點》(媒體采訪與錄制)
2010.08.09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
2010.08.12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與鄭爽一起)
2010.08.14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一起又看流星雨劇組)IME 拒絕女生被混混「痛扁」
少年時留給張翰的記憶,幾乎全是深夜耳機里黃安、小虎隊、張學友的歌,他總是在一覺醒來時,發現錄音機里的磁帶依然吱吱作響,少年的夢想中,他一直希望有個表演的舞台。
上初中時,張翰的個子躥到了1.78米,他背著書包走在校園里,總會有女生停下,偷偷議論這個帥氣安靜的男孩。課外,張翰的大部分時光消磨在學校的足球場上,他是班裡的足球隊長,穿上球衣帥氣逼人,只要賽場上有他,場邊總會有一群女生不停尖叫。但是,靦腆的張翰,目光鮮於觸及女生,他只會專注於腳下的足球,並掀起上衣擦掉額頭的汗水。
張翰從來不主動和陌生女生搭訕,偶爾還會有調皮女生把他逗到面紅耳赤。每一次班級合影,張翰總是站在最邊上,臉上帶著安靜的微笑。盡管靦腆,可他仍然是校園里最受女孩歡迎的男生。有一次,一個女生公開表示想跟張翰交往,他拒絕了,對方竟然找了一群小混混,痛扁了他一頓。
為拍短片蹲守火車站一周
在中央戲劇學院,張翰度過了記憶中最快樂的時光。其實,高中時張翰並沒選擇藝術,畢業後卻考入了藝校。因此,開始進入藝校時張翰並不太順。在表演課上,由於放不開,他鬧過不少笑話,有時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是否適合表演,但這門藝術強烈地吸引著張翰,他下決心一定要攻克心理防線。
此後,張翰的夜生活從聽音樂變成了看電影,一有時間,他就會從音像店淘回一堆一堆的碟,貓在卧室看,摸索表演技巧。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布置一個作業,讓編一個短片。之後的一個星期里,張翰每天晃悠在北京火車站,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奇人」:「他穿得很破爛,看見誰都會傻乎乎地笑,嘴裡還不時蹦出Hello、Very good之類的英語。張翰發現他對火車站旁邊一個守報刊亭的女孩特殷勤,一大早就守在亭邊,看見女孩拖地,他就搶過拖把幫忙。」張翰根據這兩個人物,編排了一個美麗的愛情短片,在校內的比賽上還拿了獎,這讓張翰堅定了學藝的決心。
醫生老媽是造型顧問
因為努力,張翰從大二開始就接拍廣告、電影,由於經常出席一些活動,張翰開始重視自己的著裝。
2008年,張翰被評為「最具衣著品位男人」,令人驚訝的是,他的造型「顧問」竟然是自己那做醫生的老媽。
張翰的媽媽歷來時髦,兒子長大後,她把打扮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了打扮高大帥氣的兒子身上。一旦有空,母子倆就會一起去逛商場,常出現的場景就是:老媽利索地挑選出一大堆衣服配飾,張翰一趟又一趟地穿梭於更衣室,直到兩人都豎起大拇指,才拎著沉沉的購物袋回家。
不過,除了拍戲和出席公共活動需要精心裝扮,張翰私底下盡量穿得簡單舒適,他還建議學弟學妹:「不必追求名牌,穿得干凈整齊就OK。」
對乖巧溫柔的女孩來電
張翰擁有東北漢子的粗獷和大男子情懷。問起張翰的戀情,以及喜歡的女孩類型,原以為他會找借口推辭,沒想他坦誠地透露對乖巧溫柔的女孩子特別有感覺:「她要有一頭柔順的長發,很安靜,這樣的女孩讓我有想要保護的沖動。」
一個笑容拿下慕容雲海一角
《一起來看流星雨》試鏡那天,張翰在健身房跑步,他穿著一身運動裝,劇組辦公室導演開玩笑地說:「你是來應征《士兵突擊》的吧?」張翰忍不住笑了,而正是這個笑容讓他順利拿下了慕容雲海這個角色。雖然在此之前,張翰已經參演過《精舞門》等影視劇,但是張翰說,《流星雨》給他帶來了最多的驚喜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