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博民基金

博民基金

發布時間:2022-04-10 15:50:12

Ⅰ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實驗室

心理學系有一系列設施服務於教學、科研各個領域,現有實驗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4個教學實驗室,包括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各種錄音錄象設備,實驗動物中心。心理學系擁有一幢獨立的用於神經生理心理學與動物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樓,一個專設的用於發展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室,一個獨立的綜合研究實驗區,及一個行政辦公區,並與校醫院合建有心理診所。總面積約3000平米,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如:多導事件相關電位系統、TMS系統、雙眼競爭實驗系統、多媒體電腦、眼動儀、多導儀、液相色譜、攝錄像編播系統和語音分析系統等。
1)生物心理學實驗室
A.生理心理學教學實驗室
生物心理實驗室以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是高校中唯一一個靈長類實驗室。目前正在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動物行為、動物認知、心理行為發生發展機制比較研究,精神分裂症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機制研究。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子課題等。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從1981年起開設「生理心理學實驗課」。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和實驗教材經過了數次革新,並研製開發了適合教學的實驗設備,如動物行為訓練操作系統等,為同學們從事此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課程已成為心理系的特色課程之一。
B.電生理實驗室
該實驗室的研究領域為聽覺認知的心理物理學和神經科學、言語加工的聽覺機制、言語的信息掩蔽與能量掩蔽的理論模型以及神經機制、情緒學習的神經生物學、精神分裂症的動物模型。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李量教授。
2)認知心理學實驗室
A.實驗心理學教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著名心理學家陳舒永教授和楊博民教授於1978年北京大學恢復重建心理學系時成立的,他們率先在國內開設了實驗心理學課程。目前該實驗室主要用於本科生實驗心理學實驗課的教學。所承擔的課程「實驗心理學」於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該實驗室研製的 「PES心理實驗系統(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System)」於1994年獲得國家教委委級鑒定(鑒定號:94教儀鑒16號),是目前國內心理學界唯一通過鑒定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實驗心理學是目前心理學系本科生主幹基礎課程中學分最多、實驗數量最多、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最多的一門課程,具有整齊的教學隊伍、豐富的教學手段、完善的教材建設。該實驗室負責人為耿海燕副教授。
B.ERP&TMS實驗室
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工程」學科建設項目支持下,認知腦成像實驗室於2001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主要的實驗設備包括事件相關電位(ERP)系統和穿顱磁刺激系統(TMS)。該實驗室用於支持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由韓世輝教授負責。
C.心理與行為實驗室
在北京大學「校級本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支持下,心理與行為實驗室於2007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實驗室用於支持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由吳艷紅教授負責。
D.認知心理實驗室
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有三個:語言加工、注意與執行控制、以及社會神經科學,試圖以多種研究手段、從行為和神經機制兩個層面上闡述人類認知和社會活動的本質。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周曉林教授。
E.視知覺研究實驗室
視知覺實驗室由北京大學「985」工程支持建設。主要的實驗設備包括劍橋視覺研究系統 (Cambridge Research System), SMI 500Hz 高速雙眼眼動儀,立體鏡,以及附屬的頭托和額托,該實驗室負責人為方方教授。
3)應用心理學實驗室
多媒體行為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經由學校社科部支持、學校有關機構批准建立,由211計劃資助,於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專用於應用心理與行為研究的教學與研究實驗室。從事社會心理學、工業與組織管理心理學、領導心理學、消費與廣告心理學,經濟心理學等綜合性研究。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施俊琦博士。
4)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室
兒童發展心理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由著名心理學家孫國華先生於1955年9月創建,著名心理學家吳天敏、許政援教授曾在此工作,並承擔完成國家教委「八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兒童語言和閱讀性發展,社會性發展,數學認知能力發展。該實驗室負責人為王莉副教授。
5)神經經濟學實驗室
周曉林教授領導的神經經濟學實驗室致力於決策、社會性決策、和社會認知神經基礎方面的研究。神經經濟學關注人類大腦如何進行經濟和社會性比較、如何計算效益和價值、如何評價決策的結果、如何加工社會信息、如何決定是背叛還是合作等等問題。我們採用神經科學的技術方法,從認知、情感、行為與神經系統等層面,研究趣味橫陳的社會現象與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既包括對社會認知的假設驗證,也包括對古老問題的重新詮釋。

Ⅱ 2009年【 】讓我感動

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的發展速度

摘 要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關鍵詞:金融危機;挑戰;機遇;應對策略;國家政策

1.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挑戰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國際金融風暴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

2.我國在金融風暴中得到的機遇
海外投資國際股資的縮水,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進出口貿易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金融證券保險業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房地產業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旅遊業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
勞動就業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
經濟增長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
經濟地位。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
3.我國在此次經濟危機中應對的策略和國家政策
世界金融危機在各方面將會對我國影響深遠,在經濟上也將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加速調整。但我們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從國家發展戰略結構上來應付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特別是從經濟金融戰略、科技教育戰略、國防軍事戰略、外交戰略和自主創新戰略方面來思考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實現我國和平發展之路不應是自發和隨機的,要明確國家發展戰略和激勵可行的目標。這樣才能科學地認識和把握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們必須加強外交戰略和國際合作。保障國家利益和以經濟金融為基礎的務實合作外交可部分地消除國際上遏制我們中國發展的輿論。現在是個加強國際間特別是與西方大國溝通和理解的良機;既是向國際社會說明不應把我們中國的發展視為威脅和挑戰的最好理由和時機;也是建立多邊主義,實現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不同意識形態間相互依存和而不同的時機。
從國家發展戰略來看待國際金融危機與單純從經濟財富的角度來考量還不同。象我們這樣有獨立意識形態和人口眾多的大國,要和平崛起不是僅靠外匯財富的積累能建立起來的,應該靠我們的經濟、國防及文化等全面的軟硬綜合實力。我們國家在發展中的自然基礎資源、經濟和軍事力量、人口和國土等硬體部分並沒有較大優勢;要果斷抓住資本和創新、科技和政策、國內外經濟金融制度的有利安排,利用這些發展中軟體方面的優勢來實現我國經濟、國防和社會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直來,國際經濟關系和世界金融格局也影響和制約我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各種貿易糾紛。金融危機也有利於我們加入國際經濟金融新體系中。這將體現在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變革中,產生在對主導世界經濟多邊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八國集團等機構的改革中。抓住百年一遇金融危機中的世界經濟組織結構調整的改革機遇,在國際合作中提出我們的合理訴求,實現我們中國在國際地位的逐步改變。
我國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採取的政策措施和國際合作策略的標准就是看是否有利於上述三大矛盾的解決、調整和提高,以及看是否符合我們國家發展的戰略更求。國際合作的方式很多,除了股權介入的「抄底」、國債有限度投入的「救市」,還有貸款和成立共同基金等方式。同時我們也可提出在高科技項目、能源和軍事裝備技術等多方面的合作要求,以及我們國家市場經濟地位的國際承認等。世界金融危機中有限度和力所能及的國際合作是改革開放中的中國必然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又好又快勵精圖治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由之路。

4.總結
制定和掌握政策就是尋求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我們需要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經濟的影響,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振興股市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議,要嚴格區分好過度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場保值工具,防止因咽廢食,用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博民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