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首家 吉利宣布全面布局商業衛星領域 2020年將發雙顆低軌衛星
從小轎車到飛行汽車,吉利汽車對於出行領域的探索,早已不再局限於陸地。
3月3日,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該項目是吉利科技集團在浙江台州打造的國內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中心,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台等,可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
此外,該項目還將賦能吉利控股旗下的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領域。過去的幾年時間內,吉利通過曹操出行、耀出行已經充分完成了對共享出行領域的布局。低空出行方面,吉利全資收購了城際低空出行公司太力飛行汽車,並與戴姆勒共同投資低空出行領軍企業Volocopter。
未來,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領域均將實現高度自動駕駛,而衛星項目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其邁向高度自動化的進程。
據悉,吉利方面計劃將該衛星系統開放給生態合作夥伴,以實現共贏合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中國將重點實施哪五大商業航天工程
據報道,早在2016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集團提出重點實施五大商業航天工程。
希望中國的商業航天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Ⅲ 商業航天概念股票有哪些
航天晨光 航天科工航天發射地面設備約30%
航天電器(002025) 航天科工軍用連接器繼電器接近版100%
中信海直(000099) 中信集團直升權機運輸和維修100%
中航光電(002179) 中航工業電子元器件、通信終端設備約 50%
成發科技(600391) 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63%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科工導彈武器系統總裝 15%
高德紅外(002414) 民營紅外熱像儀 45%
Ⅳ 現實版馬斯克「殖民太陽系」將實現,如何看待spaceX的商業航天
美國成功將SpaceX載人龍飛船的成功發射,而這一成功無疑不是開通了新紀元。此次飛行任務成功還是在美國2011年之後,歷經9年才又自主重返太空,之前的9年裡,一直依靠俄羅斯國家,需要花費的價格也是十分昂貴的。所以SpaceX載人龍飛船雖然是為了驗證SpaceX的各個系統是否符合美國載人航天各項指標,航天員也需要在軌道上對龍飛船的各項指標進行驗證,但是實際上一旦成功,對未來航空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Ⅳ 一箭9星!我國成功發射齊魯一號等9顆商業衛星,這有何價值意義
2018年是航空航天行業的熱點。隨著國內國防和民用技術一體化的提出,航天工業逐漸進入政策密集型時期,火箭和衛星領域開始向民間資本開放。國內許多商業航天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迅速崛起。“馬風牛一號”從應用層探索衛星應用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將衛星應用到教育、媒體、公益等方面,成為一次有益的探索。相對於美國已經出現的搭載或觀測星座的成熟商業航天項目,我國的相關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
採用“拼車”發射,是因為一枚火箭不管是按最大運載能力裝個大衛星發射,還是裝幾顆小衛星發射,它的發射成本和費用是一樣的。比如一家商業航天還在起步階段,只能研製一些微小衛星,如果讓它單獨承擔一枚火箭的發射費用可能負擔不起,而且對於火箭製造商來說也會浪費火箭運載能力。所以把幾家商業航天公司湊在一起“組個團”,讓大家平攤一枚火箭的發射成本,根據各自衛星的重量大小各掏各的錢,然後裝在一個火箭里一起發射是最合理的。還能把火箭運載能力最大化,充分發揮火箭性能。
Ⅵ 商業航天市場有什麼發展機遇嗎
看過一篇報道,吉林進取空間的董事長說過商業航天市場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在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國航天人長期以來所積淀的大量研究成果正在轉化落地,這一動能必將推動中國航天事業走上新的高地
Ⅶ 我們國家的商業航天企業距離 SpaceX 還有多遠
11月20日,國內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宣布完成B+輪3億人民幣融資,這也是藍箭自2015年成立以來完成的第五輪融資。
反觀國內,民營商業航天領域只有一條「軍民融合」的大指導思路,來自政府的源動力遠不及國外。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研發和設計成本,持續存在的技術和人才瓶頸,國內民營商業航天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政策指導下裹足前行
1986年,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發生後,美國政府決定推進火箭發射的商業化。2006年前後,美國政府、NASA開始支持包括SpaceX、軌道科學(ATK)等公司進入商業市場。
在隨後的10多年裡,NASA同SpaceX、ATK以及其他私營公司簽訂了一系列激勵協議和商業服務合同。2010年,美國政府還頒布了《美國國家航天政策》致力於鼓勵和推動商業航天發展計劃。
事實上,縱觀美國商業發射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美國政府一手推動了美國民營商業航天的發展,成為所有參與者中最重要的角色。
反觀國內市場,來自政府的源動力明顯不足。
2015年,軍民融合政策第一次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此基礎上,以零壹空間、藍箭航天為代表的第一批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開始出現。2017年,隨著軍民融合政策的進一步推進,以及體制內政策的轉變,國內開始出現第二批民營商業航天公司。
三年多的時間里,國內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中,出現了以星際榮耀、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為代表民營火箭公司,也有以天儀研究院、長光衛星、九天微星、微納星空等微小衛星研發與製造公司。
Ⅷ 吉林進取空間的商業航天市場有什麼發展機遇嗎
肯定有的,看過一篇報道,吉林進取空間的董事長說過商業航天市場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在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國航天人長期以來所積淀的大量研究成果正在轉化落地,這一動能必將推動中國航天事業走上新的高地
Ⅸ 我國航天事業除了千年夢圓在今朝里所寫的以外你還知道哪些
2020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載荷質量103.06噸,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Ⅹ 中國商業航天將走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嗎
據報道,針對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問題,日前有航天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商業航天應該走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
在實踐中,混合所有制有兩種,一種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吸收了十幾億元的社會資本,是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第二種是社會資本為主並引入國有資本(包括地方政府資金)的混合所有制公司,零壹空間就屬於後者。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