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單點說,珍寶島之後蘇聯為什麼放棄了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蘇聯放棄對中國的核打擊與美國有很大關系,蘇聯的想法是拉著美國一起來對付和瓜分中國,但是美國卻更樂於看到中蘇之間關系惡化而坐收漁翁之利,更因為中蘇之間關系的惡化美國與中國的關系開始破冰,如果蘇聯開啟對中國的核打擊,難保美國不會在背後捅蘇聯一刀,彼時蘇聯必將陷於中美的夾攻之中,那麼蘇聯就真的是四面楚歌了,更兼有蘇聯內部已經開始出現裂痕,權衡到最後蘇共還是放棄了冒險。
② 民國軍閥大多都選擇英美日等列強扶持,為何很少有依靠蘇聯的呢
民國時期的軍閥時代很混亂,縱橫認為以1928年為分界線,之前為北洋軍閥主導的舊軍閥時代,之後為國民政府主導的新軍閥時代,較為容易理解一些。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一個軍閥的後方似乎都有外國列強勢力的支持,北洋軍閥時代主要有皖系、直系、奉系,他們的背後更多的是取得了日本的支持。
奉系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雖然在歷史上口碑不錯,並且被很多人打上愛國軍閥的標簽,然而從其性質上來說,張作霖本身就是日本扶持下的利益代理人。
由於蘇聯政權是完全不同於西方列強國家,遭到西方列強的敵視,甚至是經濟封鎖,1917年十月革命後,也是一戰後期,北洋政府也是協約國中的一員,因此同其他協約國持相同立場,就是拒絕承認十月革命後的蘇俄,並且召回駐俄公使。
當然,從十月革命開始,蘇聯的革命之火已經燒到中國,此後的中國革命明顯受到蘇聯的影響。
③ 考進耶魯,蘇一刀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蘇一刀和靳若草【梨花妖】在一起了
《壓倒優等生—內—考進耶魯》由金容金錦編著。
《壓倒優等生——考進耶魯》講述了:問題少女考耶魯?!十歲的蘇一刀由於成績差,加上她的頭型發色與旁人不同,被人們視為問題少女。一個偶然的機會,蘇一刀結識並喜歡上天才少年沈義元,可惜他對蘇一刀根本不屑一顧。學校里關於她是「太妹」的謠言越來越甚,連班主任也認為班級墊底的蘇一刀沒有資格待在精英一班。於是,十歲的蘇一刀帶著滿身傷痕,滿心沉重地離開了這個悲傷的地方。八年後,十八歲的蘇一刀卷土歸來。面對舊日欺凌她的同學,她坦然自若,力壓眾優等生,向美國耶魯大學發起沖鋒!當「太妹」一刀華麗蛻變為「女王」一刀,優等生們,靠邊站啦!
④ 一種侃侃和一刀蘇蘇是情侶嗎
他倆是搭檔,當初蘇蘇注冊時想填「蘇一刀」來著,結果名字有人用了,於是就填了一刀蘇蘇,填完才發現和一種侃侃的格式一樣,是巧合,而且侃侃有媳婦的,有一次侃侃直播時我好像聽到了娃娃的聲音。。。
⑤ 二戰蘇德戰爭期間,日本為什麼不在背後捅蘇聯一刀
其實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日本外交部長就提出了關東軍北上進攻蘇軍的建議。但是,最終日本並未向蘇聯開戰,而是選擇了在南線和東線與美英開戰,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沒有向蘇聯動武的必要:西伯利亞荒原對日本毫無吸引力。(海參崴除外)日軍之所以在東北和蒙古與蘇聯對峙,原因在於日本害怕蘇聯南下威脅他的在華利益。而蘇聯現在正與德國開戰,不可能有實力南下打擊日軍。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對於日本這一小國而言異常重要。而且英美對日本逐漸開始進行資源封鎖,使日本獨霸東亞的意圖更加強烈。
3 海軍意見:日本內部北上派主要是陸軍,而南下派則是海軍。而在日本,海軍的地位比陸軍高,所以其意見更被重視。
4 遏止美國:美國雖然中立,但是其利益決定了與日本的敵對位置。必須乘美國尚未進入狀態是徹底將其逐出亞洲。
5 關東軍實力不濟:諾門坎戰役給日本陸軍上了生動的一課。朱可夫將軍讓日本人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現代戰爭。在蘇德戰爭爆發的1941年,蘇聯從亞洲調了大批部隊到西線,但令日軍驚訝的是在東北與其對峙的蘇軍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而在坦克以及飛機數量上,蘇聯更佔有絕對優勢。在這種態勢下,一旦開戰,日軍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6 德國並不需要日本幫助:蘇德開戰前三個月的態勢極其明了,蘇軍一潰千里,德軍長驅直入。沒有必要讓日本人來插一腳。而到德國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已經身餡太平洋戰場而不能自拔了。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其他的暫時想不到了……
⑥ 蘇聯為什麼衰亡
被美國算計了。
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支持了本拉登這一夥人,讓蘇聯深陷戰爭泥潭,拖累經濟。
美國編造了一個「星球大戰的謊言」,逼著蘇聯走上了先軍政治路線,拖累經濟。『』
蘇聯財政緊張的時候,美國聯合沙特等盟友打壓石油價格,讓蘇聯財政陷入困境。
還有,中國也暗暗地捅了蘇聯一刀(改革經驗)
⑦ 女主蘇一刀穿越撿了男主取名陸棄是什麼小說
你所描述的人物內容出自作者小m愚所創作的小說(神醫農女買個相公來種田)..!!
女主蘇清歡穿越前是人稱蘇一刀的外科聖手..!!
男主陸棄是女主向衙役宋大山買來的丈夫..!!
⑧ 二戰蘇德戰爭期間,日本為什麼不在背後捅蘇聯一刀,反而要對美開戰
在德國和蘇聯開戰之前就打過
比如:諾門罕之戰,張鼓峰之戰
1、關東軍實力不濟:諾門坎戰役給日本陸軍上了生動的一課。朱可夫將軍讓日本人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現代戰爭。在蘇德戰爭爆發的1941年,蘇聯從亞洲調了大批部隊到西線,但令日軍驚訝的是在東北與其對峙的蘇軍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遠東軍司令違反斯大林的命令,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犯裡面徵兵數十萬)。而在坦克以及飛機數量上,蘇聯更佔有絕對優勢。在這種態勢下,一旦開戰,日軍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對於日本這一小國而言異常重要。而且英美對日本逐漸開始進行資源封鎖,使日本獨霸東亞的意圖更加強烈。而當時西伯利亞的石油等礦產資源還沒有探明(或者說探明了日本人不知道),對於日本來說,西伯利亞的資源就只有土地、草原、木頭。
3 海軍意見:日本內部北上派主要是陸軍,而南下派則是海軍。而日本是島國,海軍的對石油的需求遠遠比陸軍高,所以其意見更被重視。海軍的存油只有半年(9個月)的消耗量奪取荷蘭屬、英屬殖民地的石油資源成為了當務之急
4 遏止美國:美國雖然中立,但是其利益決定了與日本的敵對位置。必須乘美國尚未進入狀態是徹底將其逐出亞洲。
實際上,日本喜歡不宣而戰。
諾門罕之戰,張鼓峰之戰、珍珠港都是這樣。
而日本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相互之間都是牽製作用,蘇聯遠東軍即使在抽調最厲害的時候,也保障了百萬大軍,遠東軍就不必說了
1941年6月22日:703714人,炮10080門,坦克3188輛,飛機4140架,艦艇94艘。
1941年12月1日:1343307人,炮8777門,坦克2124輛,飛機3193架,艦艇96艘。
1942年7月1日:1446012人,炮11759門,坦克2589輛,飛機3178架,艦艇107艘。
1942年11月19日:1296822人,炮12728門,坦克2526輛,飛機3357架,艦艇98艘。
1943年7月1日:1156961人,炮13843門,坦克2367輛,飛機3949架,艦艇101艘。
1944年1月1日:1162991人,炮16827門,坦克2069輛,飛機4006架,艦艇102艘。
1945年5月9日:1185058人,炮20695門,坦克2338輛,飛機4314架,艦艇93艘。
1945年8月9日:1747465人,炮29835門,坦克5250輛,飛機5171架,艦艇11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