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眾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非中國的公司,而是德國的汽車製造企業。
之所以有人認為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的公司,我想原因就在於很多人可能把德國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其在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混淆了。
德國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國有兩家合資企業,即與一汽合資建立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及與上汽合資建立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其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公司共同合資經營的大型轎車生產企業,一汽集團公司佔60%的股份,德國大眾康采恩集團佔40%的股份。其中,德國大眾公司佔20%的股份,奧迪公司佔10%的股份,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佔10%的股份。
一汽-大眾公司成立於1991年,當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轎車在一汽轎車廠下線。1996年一汽-大眾公司全面建成投產;1997年通過國家15萬輛工程的驗收;1998年4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02年11月1日,公司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眾公司轎車二廠正式建成投產,標志著一汽-大眾公司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綜合競爭實力得到加強,產品構成將滿足個性化需求,表明了一個既有德國汽車工業同步質量標准,又符合中國國情的轎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及國內最大的銷售服務網路體系,緊跟世界先進汽車製造技術,擁有高效管理理念的現代企業已成規模。
一汽-大眾公司總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34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78.12億元人民幣。
目前,一汽-大眾公司由轎車一廠沖壓、焊裝、塗狀、總裝車間和轎車二廠沖壓、焊裝、塗裝、總裝車間.發動機傳動器廠及生產控制中心、產品研發中心、質量控制中心、培訓中心、計算機中心、發展規劃中心、銷售公司等有關部門組成。其產品由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構成,有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速騰和奧迪A6、新奧迪A4、全新奧迪A6L系列產品,形成了年產66萬輛整車、36萬台發動機、18萬台傳動器的生產規模及能力。
一汽-大眾公司擁有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PQ35平台和一大批世界先進的前沿技術,其中產品的總裝配採用了可實現不同車型共線裝配的滑橇、EHB、自動運行的電動小車、全新的車門密封條粘接工藝等輸送技術與柔性化生產方式;產品塗裝採用了世界一流的電泳、超濾液沖洗、浸洗、瀝水和世界最先進的PVC系列材料及機械手、加杯式自動靜電噴塗方式;產品焊裝採用了目前世界最為先進的Schottplatt激光檢測、激光焊接、大面積機器人焊接、中頻焊接三層板、沖聯等車身製造技術;產品的沖壓採用了高速機械臂全自動生產線、KUKA拆垛機器人、光學攝像板料對中定位、及800噸三坐標式多工位自動壓力機等.
一汽-大眾公司的生產管理應用了德國先進的大型R3管理軟體,生產全過程採用計算機全程跟綜管理,生產節拍96秒。物流管理應用了世界前沿的物流管理理論和FIS——JIP網路管理系統。整車裝配在實現模塊化的基礎上,已由准時化供貨向大規模定單制的平準化過渡。定單制的平準化生產對實物的驗收誤差率為零,准確率為100%,不僅可滿足市場的定貨單制,還能滿足任何的多品種混流生產.可按用戶定單的個性化需求、時間、品種要求,按生產順序完成。
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中德合資的轎車生產企業, 成立於1985年3月。 公司中德雙方的投資比例各佔50%, 合同期限為25年。2002年4月12日, 中德投資雙方修訂和延長了上海大眾合營合同簽訂協議, 合營期延長至2030年。 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資雙方簽訂了新增15億人民幣注冊資本的合同。經過六次增資, 上海大眾的注冊資本將達到78億人民幣。
上海大眾位於上海西北郊安亭國際汽車城, 佔地面積 321.8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81.8萬平方米, 現有職工15000多人。 上海大眾是中國目前生產規模最大、市場保有量最多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 年產量超過45萬輛, 產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納系列發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納3000、帕薩特、POLO、GOL在內的四大平台幾十個品種。
上海大眾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 八年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 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 憑借質量、經濟效益等方面的顯著績效, 上海大眾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中首家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的企業, 連續三次被評為《財富》組織評選的 「中國最受贊賞的外商投資企業」, 其中兩次榮登榜首。
走過的路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 上海大眾形成了四大生產區域和一大技術中心的生產格局。 從普通型桑塔納的全盤引進, 到桑塔納2000型的聯合開發, 從上海帕薩特的創新研製, 到第四代POLO的同步投產, 從GOL系列產品在短時期內的先後上市, 到今天桑塔納3000型在上海大眾技術中心的孕育誕生, 上海大眾一次次為中國的轎車工業譜寫了新的樂章。
追求
「追求卓越,永爭第一」是我們上海大眾恪守的核心理念,它融合了我們始終力爭上游的進取精神和德國大眾精益求精的文化內涵。 這一理念在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面貫徹, 構成了上海大眾不斷發展的原動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對完美品質的不懈追求,上海大眾車在廣大用戶的眼裡始終是「安全、可靠、價值」 的代名詞。
上海大眾的目標不僅僅成為全國一流的企業, 更要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躋身為世界一流的轎車企業。
2. 上海大眾簡介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現在是由上汽集團和回大眾汽車集團答合資一起來經營,公司於1984年10月簽約奠基是國內歷史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
現在的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安亭,並先後在南京、儀征、烏魯木齊、寧波 、長沙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
上海大眾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之一。從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自批示,正式拉開了轎車中外合資經營洽談的序幕。在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上汽大眾應運而生。
上海大眾為中國汽車工業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的實踐模式。
上海大眾一直在保持SKODA汽車原有品牌理念的基礎上,合理的充分利用雙方的技術能力,進行本土化的創新開發,聯合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現在從經濟型轎車到中高端產品的全系列車型。
3. 上海大眾的歷史
上海大眾的歷史:
1978年11月,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自批示,正式拉開了轎車中外合資經營洽談的序幕。經過六年縝密的談判,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上海大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
在探索中國轎車工業合資經營的道路上,上海大眾迎難而上,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滾動發展的道路,為中國汽車工業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轎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的實踐模式。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國內轎車工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奠基石作用。
1991年4月16日,斯柯達公司成為德國大眾集團公司的一個子公司,大眾集團購買了斯柯達公司70%的股份,其餘30%股份在2000年收購,斯柯達進而成為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Volkswagen)、奧迪(AUDI)、西雅特(SEAT)後的第四大品牌。
2004年,上海大眾首款自主開發產品桑塔納3000型成功上市。
2004年,上海大眾喜迎20周年華誕。同年6月,大眾汽車成為北京奧運會汽車合作夥伴。上海大眾作為大眾汽車集團2008年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之一。
2005年4月11日,上海大眾與SKODA汽車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歐洲享譽百年的SKODA汽車品牌正式落戶上海大眾。上海大眾將在保持SKODA汽車原有品牌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雙方的技術能力,進行本土化的創新開發,聯合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從經濟型轎車到中高端產品的全系列車型。
2007年7月,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簽署聯合聲明,雙方將合作開發一款基於德國大眾新一代B級平台、面向全球市場的全新轎車NMS。這是中國轎車企業首次直接參與國際一流汽車製造商的全新產品開發,也標志著上海大眾的研發工作正逐步納入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開發體系。
2008年,由上海大眾自主設計和研發的A級車LAVIDA朗逸成功上市;
2009年4月,PASSAT新領馭正式推出,其設計和研發具備了國際水準,標志著上海大眾的開發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上海大眾對市場的准確把握力也得到廣泛認可。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上海大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過各方多次追加投資,公司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1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由9.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69.4億元人民幣。經過一、二、三期技術改造工程和資產收購,上海大眾形成了五大生產區域和一個技術開發中心的布局;截至2009年年末,累計產銷各類轎車518萬輛,是國內保有量最大的轎車企業。鑒於上海大眾在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中的出色表現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資雙方已於2002年提前續簽了延長合營合同,將合作期限延展至2030年。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外雙方精誠合作,開拓進取。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上海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個中外合作成功的典範,上海大眾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4. 上海大眾,為什麼叫上海大眾
上海大眾成立於1985年3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轎車合資企業,中德雙方投資比例各佔50%,合同期限為25年;2002年4月12日,投資雙方將合營合同延長20年至2030年。 上海大眾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汽車工業「閉門造車」低水平徘徊的歷史,開辟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發展的道路。二十多年來,上海大眾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創下了我國轎車工業發展的新模式。經過合資各方多次追加投資,上海大眾的注冊資本已從1985年的1.6億元達到目前的10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由9.8億元增長到359.7億元人民幣。 上海大眾的成功大大推進了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上海大眾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目前為上海大眾配套的400多家零部件企業,更廣泛地被其他汽車生產企業選作供應商,有的還被列入國際采購的行列。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德雙方精誠合作,開拓前進,被稱為「中德兩國成功合作的典範」。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憑借質量、經濟效益等方面的顯著績效,上海大眾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中首家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的企業。在發展里程中,上海大眾創下中國轎車工業多項第一。 2005年7月5日,上海大眾累計生產的第300萬輛轎車下線,成為國內首家也是惟一一家累計生產達到300萬輛的轎車企業。
5. 上海大眾公司的簡介
成立於1985年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雙方投資比例各為50%。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安亭國際汽車城,佔地面積333萬平方米。新成立的上海大眾南京分公司為第四個整車生產基地,位於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63.5萬平方米。 上海大眾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之一。基於大眾、斯柯達兩大品牌,公司目前擁有帕薩特、波羅、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觀和Octavia明銳、Fabia晶銳、Superb昊銳等十大系列產品,覆蓋A0級、A級、B級、SUV等不同細分市場。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見證了改革開放的30年。 1978年11月,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自批示,正式拉開了轎車中外合資經營洽談的序幕。經過六年縝密的談判,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上海大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
在探索中國轎車工業合資經營的道路上,上海大眾迎難而上,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滾動發展的道路,為中國汽車工業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轎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的實踐模式。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國內轎車工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奠基石作用。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上海大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過各方多次追加投資,公司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1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由9.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69.4億元人民幣。經過一、二、三期技術改造工程和資產收購,上海大眾目前形成了五大生產區域和一個技術開發中心的布局;截至2009年年末,累計產銷各類轎車518萬輛,是國內保有量最大的轎車企業。鑒於上海大眾在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中的出色表現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資雙方已於2002年提前續簽了延長合營合同,將合作期限延展至2030年。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外雙方精誠合作,開拓進取。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上海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個中外合作成功的典範,上海大眾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6. 上汽如今在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中各佔多少股份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6月12日,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版、通用汽車公司各出資50%組建而權成。從誕生之日起,上海通用汽車就胸懷「國內領先並具國際競爭力」的遠景目標,建構起基礎堅實、有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級企業。上海通用汽車2005、2006、2007年連續三年銷量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排名第一。上海通用汽車也是唯一一家連續6年當選「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的汽車企業,堪稱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力量。
成立於1985年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中德合資企業,雙方投資比例各為50%。上海大眾總公司位於上海西北郊安亭國際汽車城,佔地面積 333萬平方米。新成立的南京分公司為第四個整車生產基地,位於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63.5萬平方米。
另外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有說明:
第一類,第5條:汽車、摩托車整車製造:外資比例不超過50%
因此目前,國內的合資汽車公司,中外雙方都是50:50的股比。
7. 上海大眾汽車總部在上海的詳細地址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位於上海西北郊安亭國際汽車城,佔地面積 3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是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之一,年生產能力50萬輛。基於大眾、斯柯達兩大品牌,上海大眾目前擁有桑塔納、桑塔納3000型、帕薩特、波羅、途安和Octavia明銳五大系列產品。
上海大眾成立於1985年3月,是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之一。中德雙方投資比例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集團40%、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合營合同期限為45年,即至2030年。
上海大眾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汽車工業「閉門造車」低水平徘徊的歷史,開辟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發展的道路。二十多年來,上海大眾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創下了我國轎車工業發展的新模式。經過合資各方多次追加投資,注冊資本已從1985年的1.6億元達到目前的106億元人民幣。
上海大眾的成功大大推進了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還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目前為上海大眾配套的400多家零部件企業,已經廣泛地被其他汽車生產企業選作供應商,有的還被列入國際采購的行列。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外雙方精誠合作,開拓前進,被稱為「中德兩國成功合作的典範」。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上海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
截至2007年9月,上海大眾已累計產銷量達到380萬輛,是國內保有量最大的轎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