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廣德投資環境

廣德投資環境

發布時間:2021-01-06 18:26:11

Ⅰ 廣德民風民俗

廣德
開放分類: 中國竹子之鄉、廣德、中國板栗之鄉

一、年號

1、廣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計2年。

2、廣德(?-967年)是大理國皇帝段思聰的年號。

二、地名

廣德縣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2165平方公里,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即位於此。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318國道和3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盪,帝德廣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物產資源豐富多樣

廣德區域面積216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42萬畝,林地171萬畝。廣德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板栗之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境內竹林面積70餘萬畝,毛竹蓄積量1.4億株,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板栗面積、產量居全省前列。廣德是「長三角」地區少有的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礦藏資源極其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現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就有:金、鐵、鈾、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螢石等30多個品種,尤其是品位較高的黃砂,暢銷長三角市場,年運銷量達200萬噸。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電力供應充沛可靠,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伏變電所4座, 35千伏供電主網覆蓋全縣,是安徽省唯一擁有2座220千伏變電所的縣級城市。道路運輸四通八達,全縣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縣城供水日產已達2.5萬噸,日產10萬噸的新水廠已動工興建。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廣德縣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廣德縣城2007年目標為建成區12平方公里、15萬人口。特別是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吸引長三角投資者創業的腹地。按照建設長江三角洲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開發區位於縣城東郊,規劃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區內設有外貿加工、特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綜合服務等多個功能區。區內主幹道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准設計,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

投資成本相對低廉

各項工作的規范完善和配套產業的建立健全,使廣德的投資成本相對低廉。辦公、生產用水1.3元/噸,經營門面及賓館用水1.5元/噸;居民生活用電0.5元/度,大工業用電0.49元/度,普通工業用電0.57元/度,工業用電實行峰谷電價,谷電價格下調40%。工業用地價格優惠,其中,開發區對國家鼓勵類項目用地給予再優惠和扶持。「廣德縣擴大開放、促進發展20條」、「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鼓勵引薦外來投資興辦工業項目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開承諾讓利於商、取信於商。

投資環境日趨優化

廣德縣委、縣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進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著力解決體制問題。目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全部完成,民營企業全面湧入,改革先行帶來的體制優勢日益顯現。打造高效、務實、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標。「三大中心」的設立是廣德與外商之間架起的三座橋梁。縣行政服務中心提供的「一站式」全程服務,始終體現出快捷、高效和方便;廣德縣外來投資者服務中心和廣德縣優化環境投訴中心是外商在廣德的忠實代表,他們以維護外商的權益為已任,實行企業「綠卡」保護制度,及時幫助外商開展全程代理服務和投訴受理服務,堅決為外商在廣德發展保駕護航。一年一度的公開評議機關活動,徹底扭轉了機關作風。 2005年6月份,廣德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十大潛力城市之一。

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廣德縣充分依託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勇當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的排頭兵,積極實施「工業興縣、竹業富民」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縣域經濟運行綜合考評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自2001年以來,全縣GDP增幅分別達6.2%、7.1%、13.0%、15.1%,財政收入增幅分別達2.3%、14.1%、18.1%、39.5%。尤其是我縣在全市率先評審通過了《全縣工業發展規劃》,通過合理布局、產業定位,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由1998年的約2億元,發展到2000年的4.6億,2003年10億,2004年20.1億元,6年之間翻了三番。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縣域工業逐步形成了以機電、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裝、竹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六大產業。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轉載自廣德縣政府網(www.guangde.gov.cn)
2.松橋達良,《元號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
3.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4.所功,《年號の歴史―元號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閣,1998年3月,ISBN 4639007116

Ⅱ 廣德縣的人口密度與消費狀況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區域面積 2165 平方公里,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 「 兩個半小時經濟圈 」 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 4 個省會城市和 16 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 318 國道和 3 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 「 三省通衢 」 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

廣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 「 皇恩浩盪,帝德廣大 」 ,迄今已有 1800 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廣德,厚德廣行,七善之城。
「厚德廣行七善之城」是對廣德城市理念形象的定位語。「七善之城」,雖源自古典,然實在是對今日廣德和明日廣德的准確定位,是對廣德一千八百年的歷史積淀、多元融匯的文化內涵、開拓進取的時代風姿和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美好前景的高度概括。因此,對「七善之城」,我們既可以總體上理解為:廣德就是一個至善之城,至美之城;也可以具體地解釋為:廣德,是七種善的城市理念形象。
這七種善的城市形象分別是:(一)「居善地」,即「生態廣德」的形象。廣德青山綠水,田園秀美,「山披竹林,林藏古城,城繞碧水,水過奇洞。」今天,廣德人更注重保護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更著力構建科學循環的發展環境。廣德,真正是泛長三角地區的後花園,宜居宜游的「生態之城」。(二)「心善淵」,即「包容廣德」的形象。廣德人像水那樣自然平實而深沉包容;廣德文化資源豐富,「吳越」文化、「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徽」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匯,形成了今日廣德多元包容的七善文化。廣德,是寬厚、坦盪的「包容之城」。(三)「與善仁」,即「禮儀廣德」的形象。廣德人,大都是全國各地移民,從而形成與人為善、真誠仁愛的民風。當此市場經濟大潮競相奔涌的時代,廣德更敞開博大的胸懷,禮貌待人,友善處事,注重形象,文明發展。廣德,是一座親和助人、熱情大方的「禮儀之城」。(四)「言善信」,即「誠信廣德」的形象。廣德人,講誠信,講道義,祠山文化就體現著廣德先民對真誠為民、言而有信等誠信品德的呼喚、敬仰和崇拜。今天的廣德,更以誠信立縣,誠信創業,誠信招商,誠信發展,發揚光大著誠信的精神特質,也贏得了廣大市民的自信和外地、外商的贊譽。廣德,是以真誠立根本、以信義求發展的「誠信之城」。(五)「政善治」,即「民本廣德」的形象。行政和處事持正平衡、公平正義,體現在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廣德,歷來厚德載物,以民生為根本。近年來,工業興縣,竹業富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同步跟進。廣德,是一個政治進步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的「民本之城」。(六)「事善能」,即「務實廣德」的形象。廣德的移民文化積淀,鑄就了她善於學習他人所長、善於調劑融和各方的務實品格。近年來,廣德充分發揮地處蘇浙皖三省交匯處、能近距離承接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輻射的優勢,率先行動,東向發展,舉賢聚能,真抓實干,又好又快地建設著富裕文明新廣德。廣德,愈益顯現為求真求實、穩健發展的「務實之城」。(七)「動善時」,即「創新廣德」的形象。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動力,一項事業,一個地方要發展,要興盛,就必須創造並把握機遇,開拓創新。今日廣德的工業興縣、東向發展、開發區建設,招商引資、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等等,無不是審時度勢,創造機會,搶抓機遇,及時而動,奮發進取,創新發展的結果。廣德,真正是一個思想解放、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

廣德,資源豐富、旅遊發達。
廣德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 42 萬畝,林地 171 萬畝。廣德是 「 中國竹子之鄉 」 、 「 中國板栗之鄉 」 ,被國務院列為 「 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 」 和 「 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 」 ,境內竹林面積 75 余萬畝,毛竹蓄積量 1.5 億株,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板栗面積、產量居全省前列。廣德是 「 長三角 」 地區的礦產資源大縣,礦藏資源極其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現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有金、鐵、鈾、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螢石等 30 多個品種,尤其是品位較高的黃砂,暢銷長三角市場,年運銷量達 200 萬噸。廣德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 15.4℃ ,年均降水量 1328 毫米,無霜期近 300 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 AAAA 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 「 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 」 齊稱 「 天下四絕 」 ,素有 「 桂林山水、廣德石洞 」 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 979 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2008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2億元。被評為全國最佳休閑旅遊縣、中國生態旅遊經濟百強縣。

廣德,基礎完善、設施齊備。
電力設施完善,供應充沛可靠,現有 220 千伏變電所 2 座, 110 千伏變電所 4 座, 35 千伏供電主網覆蓋全縣,是安徽省唯一擁有 2 座 220 千伏變電所的縣級城市。道路運輸四通八達,全縣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縣城供水日產已達 2.5 萬噸,日產 10 萬噸的新水廠已投入使用。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廣德縣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廣德縣城 2007 年目標為建成區 12 平方公里、 15 萬人口。廣德經濟開發區位於縣城東郊,規劃總面積 43 平方公里, 2006 年 2 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按照建設長江三角洲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開發區區內設有外貿加工、特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綜合服務等多個功能區,區內主幹道按省級經濟開發區標准設計,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目前開發區已成為吸引長三角投資者創業的腹地。 2006 年 10 月廣德經濟開發區在「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上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2007年第二屆長三角發展投資論壇上,廣德縣被評選為 「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 2008年再次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

廣德,投資熱土、創業搖籃。
廣德投資環境日趨優化,出台了 「 鼓勵引薦外來投資興辦工業項目獎勵辦法 」 、「全民創業」 「 廣德縣加快發展 20 條 」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開承諾讓利於商、取信於商。開發區對國家鼓勵類項目用地給予再優惠和扶持。打造高效、務實、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標。高質量、快速度完成全縣電子政務工程,在全省縣市區率先實現辦公自動化,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年一度的公開評議機關活動,徹底扭轉了機關作風。縣行政服務中心建成行政審批辦證、照投標交易、縣長熱線投訴受理「三個平台」,提供快捷、高效和方便的 「 一站式 」 全程服務,幫助外商開展全程代理服務和投訴受理服務,堅決為外商在廣德發展保駕護航。 2005 年 6 月份,廣德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十大潛力城市之一。 2008年全年實際到位內資40億元、外資5017萬美元。廣德縣委、縣政府早在 1998 年就在全省率先推進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著力解決體制問題。目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全部完成,民營企業全面湧入,改革先行帶來的體制優勢日益顯現,「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氛圍空前濃烈。

廣德,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近幾年來,廣德縣充分依託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勇當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的排頭兵,積極實施 「 工業興縣、竹業富民 」 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增長20%;實現財政收入8.3億元、增長3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增長35.4%;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0元、增長24.5%。累計完成工業投入33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80億元。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0億元、利稅3.5億元。

Ⅲ 廣德怎麼樣

一、年號1、廣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計2年。2、廣德(?-967年)是大理國皇帝段思聰的年號。二、地名廣德縣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2165平方公里,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即位於此。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318國道和3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盪,帝德廣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物產資源豐富多樣 廣德區域面積216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42萬畝,林地171萬畝。廣德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板栗之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境內竹林面積70餘萬畝,毛竹蓄積量1.4億株,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板栗面積、產量居全省前列。廣德是「長三角」地區少有的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礦藏資源極其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現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就有:金、鐵、鈾、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螢石等30多個品種,尤其是品位較高的黃砂,暢銷長三角市場,年運銷量達200萬噸。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電力供應充沛可靠,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伏變電所4座, 35千伏供電主網覆蓋全縣,是安徽省唯一擁有2座220千伏變電所的縣級城市。道路運輸四通八達,全縣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縣城供水日產已達2.5萬噸,日產10萬噸的新水廠已動工興建。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廣德縣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廣德縣城2007年目標為建成區12平方公里、15萬人口。特別是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吸引長三角投資者創業的腹地。按照建設長江三角洲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開發區位於縣城東郊,規劃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區內設有外貿加工、特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綜合服務等多個功能區。區內主幹道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准設計,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 投資成本相對低廉 各項工作的規范完善和配套產業的建立健全,使廣德的投資成本相對低廉。辦公、生產用水1.3元/噸,經營門面及賓館用水1.5元/噸;居民生活用電0.5元/度,大工業用電0.49元/度,普通工業用電0.57元/度,工業用電實行峰谷電價,谷電價格下調40%。工業用地價格優惠,其中,開發區對國家鼓勵類項目用地給予再優惠和扶持。「廣德縣擴大開放、促進發展20條」、「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鼓勵引薦外來投資興辦工業項目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開承諾讓利於商、取信於商。 投資環境日趨優化 廣德縣委、縣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進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著力解決體制問題。目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全部完成,民營企業全面湧入,改革先行帶來的體制優勢日益顯現。打造高效、務實、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孜孜追求

Ⅳ 浙江省安吉縣和安徽廣德縣經濟條件相比怎麼樣

浙江省安吉縣廣德縣的經濟條件相比,起來還是那肯定是浙江安吉好安吉是旅遊勝地生態環境,多可很好。

Ⅳ 安徽廣德怎麼樣

一、年號1、廣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計2年。2、廣德(?-967年)是大理國皇帝段思聰的年號。二、地名廣德縣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2165平方公里,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即位於此。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318國道和3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盪,帝德廣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物產資源豐富多樣 廣德區域面積216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42萬畝,林地171萬畝。廣德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板栗之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境內竹林面積70餘萬畝,毛竹蓄積量1.4億株,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板栗面積、產量居全省前列。廣德是「長三角」地區少有的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礦藏資源極其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現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就有:金、鐵、鈾、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螢石等30多個品種,尤其是品位較高的黃砂,暢銷長三角市場,年運銷量達200萬噸。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電力供應充沛可靠,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伏變電所4座, 35千伏供電主網覆蓋全縣,是安徽省唯一擁有2座220千伏變電所的縣級城市。道路運輸四通八達,全縣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縣城供水日產已達2.5萬噸,日產10萬噸的新水廠已動工興建。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廣德縣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廣德縣城2007年目標為建成區12平方公里、15萬人口。特別是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吸引長三角投資者創業的腹地。按照建設長江三角洲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開發區位於縣城東郊,規劃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區內設有外貿加工、特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綜合服務等多個功能區。區內主幹道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准設計,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 投資成本相對低廉 各項工作的規范完善和配套產業的建立健全,使廣德的投資成本相對低廉。辦公、生產用水1.3元/噸,經營門面及賓館用水1.5元/噸;居民生活用電0.5元/度,大工業用電0.49元/度,普通工業用電0.57元/度,工業用電實行峰谷電價,谷電價格下調40%。工業用地價格優惠,其中,開發區對國家鼓勵類項目用地給予再優惠和扶持。「廣德縣擴大開放、促進發展20條」、「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鼓勵引薦外來投資興辦工業項目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開承諾讓利於商、取信於商。 投資環境日趨優化 廣德縣委、縣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進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著力解決體制問題。目前,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全部完成,民營企業全面湧入,改革先行帶來的體制優勢日益顯現。打造高效、務實、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標。「三大中心」的設立是廣德與外商之間架起的三座橋梁。縣行政服務中心提供的「一站式」全程服務,始終體現出快捷、高效和方便;廣德縣外來投資者服務中心和廣德縣優化環境投訴中心是外商在廣德的忠實代表,他們以維護外商的權益為已任,實行企業「綠卡」保護制度,及時幫助外商開展全程代理服務和投訴受理服務,堅決為外商在廣德發展保駕護航。一年一度的公開評議機關活動,徹底扭轉了機關作風。 2005年6月份,廣德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十大潛力城市之一。 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廣德縣充分依託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勇當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的排頭兵,積極實施「工業興縣、竹業富民」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縣域經濟運行綜合考評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自2001年以來,全縣GDP增幅分別達6.2%、7.1%、13.0%、15.1%,財政收入增幅分別達2.3%、14.1%、18.1%、39.5%。尤其是我縣在全市率先評審通過了《全縣工業發展規劃》,通過合理布局、產業定位,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由1998年的約2億元,發展到2000年的4.6億,2003年10億,2004年20.1億元,6年之間翻了三番。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縣域工業逐步形成了以機電、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裝、竹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六大產業。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中國竹子之鄉、廣德、中國板栗之鄉 參考資料: 1.轉載自廣德縣政府網( www.guangde.gov.cn) 2.松橋達良,《元號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 3.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4.所功,《年號の歴史―元號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閣,1998年3月,ISBN 4639007116

Ⅵ 安徽廣德家鄉與環境資料

岳飛廣德大捷,南宋初年,金兀術率軍十萬渡過長江南下,宋高宗逃奔內海上。岳飛率軍在容臨安以北的廣德聯營十里,六戰六捷,金軍被迫北撤,史稱廣德大捷。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空軍第二轟炸機大隊自廣德機場起飛,對停泊與上海外海的日本海軍進行了猛烈轟炸,重創日軍鳳翔號航空母艦。

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五個師在廣德、泗安阻擊日軍,傷亡三萬餘人。第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上將殉國。

1964年,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在廣德發射,火箭將4隻大白鼠、4隻小白鼠和12支生物試管送上太空並成功回收。

Ⅶ 廣德近幾年的發展

廣德縣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2165平方公里,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即位於此。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318國道和3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盪,帝德廣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竹 海
風景區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於廣德南部山區,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餘畝,四周青山環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雲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盪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餘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壩高30餘米,長千餘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卧,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於石碑,詩雲:「迥與泉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於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並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聖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後因工程浩大,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台」。台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於亭中邀人結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遊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獨特之處。

Ⅷ 宣城廣德縣的發展現狀

在廣德抄長大,廣德挺不襲錯餓,尤其是這兩年發展的是相當的好,發展潛力也是相當的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物產資源豐富.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尤其值得矚目.省里也挺出了個"廣德速度的說法".和省內比是相當可以,不過和周遍比浙江和江蘇比距離還是比較的大.
廣德市總人口在六十多萬吧.市區不是很清楚.人均不是很清楚,不過廣德人應該還是比較有錢的,捨得吃,捨得花.肯消費.比較喜歡做表面文章,愛面子.縣城裡面初中有六七所,高中有四所,一所是私立的!
好象是這么一個狀況,現在不在廣德了,了解的也不是太清楚.不過那地方的確還是很可以,是個值得投資的好地方.

閱讀全文

與廣德投資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