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灣上市公司的公告怎麼查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官方網站
www.tse.com.tw
里頭可以查到各家上市公司的資料年報等等
Ⅱ 台資企業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謝謝你。我也又找到了一些內容。供大家參考。2、成霖股份(002047)於2005年5月31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外資控股72.80%,其中台資成霖企業控股57.45%(通過在維京群島注冊的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廚房及衛生間的水龍頭、衛浴掛具及花灑等。3、海鷗衛浴(002084)於2006年11月24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52%(通過在香港注冊的公司),主營水龍頭零組件等衛浴五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控股股東除投資於發行人以外,不從事其他事具體產品的製造和銷售。4、信隆實業(002105)於2007年1月12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79.9%(通過在香港和薩摩亞注冊的公司),主營自行車零配件的生產和銷售。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台灣信隆資產規模及盈利能力小於發行人。5、晉億實業(601002)於2007年1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98.62%以上(通過維京群島注冊公司及個人持股),主營緊固件產成品,屬於其他通用零部件製造業。除晉億實業外,公司實際控制人還先後在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分別設立了晉禾企業、晉緯控股兩家緊固件生產企業,三家企業均在全球市場進行緊固件銷售,且在部分市場的銷售存在交叉。6、漢鍾精機(002158)於2007年8月17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98.5%(通過在巴拿馬及維京群島注冊的公司),主營螺桿式壓縮機,屬於普通機械製造業。公司與間接控制股東台灣漢鍾存在較多的關聯交易,業務上存在部分重合,但銷售地域不同。7、斯米克(002162)於2007年8月23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96.36%(通過在維京群島及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主營玻化磚和釉面磚的生產和銷售,屬於建築陶瓷行業。8、羅普斯金(002333)於2010年1月12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前台資控股93.80%(通過在開曼群島及維京群島注冊的公司),主營鋁型材的生產和銷售。發行人的關聯企業台灣羅普斯金僅在台灣地區保留對已售產品的維修及保養業務。
Ⅲ 台灣上市公司名單
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簡單說幾個
宏基、台塑、台積電、台糖、中油、裕隆、東森、7-11、國泰金、鴻海、富邦金、中華電信、世界、茂德、華碩、聯發科、宏達電、台達電、中鋼等等
Ⅳ 大陸企業在台灣上市
股價高低還是要看企業的獲利能力的,有大陸市場概念的股價,一般表現不錯!!
Ⅳ 請問收購台灣的上市公司股權,國內和台灣有哪些審批程序如果收購方是在中國的台資企業是不是會方便些
用私募基金的方式,像凱雷集團,或是有含香港公司的資本
如在中國的台資企業應該本身在台灣就有公司了,可以像用旺旺或潤泰集團的模式去做
私募基金設定一家公司成立基金,向投資人募集資本,連同本身的資本和借貸所得進行投資。私募基金選擇價值被低估或表現落後的企業,協助管理者促進業務長期成長,避免企業受到公眾股東要求每季盈利增長的短期壓力所干擾。私募基金若投資成功,企業體質便會更強健、盈利能力及競爭力也會同時提高,公司的價值自然大幅提升,這時私募基金便可將投資脫手獲利,而通常所花費的時間會在五年左右。若投資失敗,私募基金便會損失投資人所投入的資本,也?有盈利可言。
Ⅵ 公司准備在台灣上市
都不知道你這是什麼公司,怎麼判斷5.5貴不貴呢。股價是你們老闆(大股東)定的,上市後漲跌都可能,看業績了
Ⅶ 請問下有沒有人知道有哪些台灣公司在香港上市的
找相關網站及傳媒搜集資料。
還有香港交易所及一些台灣經紀行在內的市場參與者。
已知,08年在香港上市就有54家,有39家是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有14家在百慕達注冊成立,一家在香港注冊成立。
詳細資料可能要在相關網站才能查到。
Ⅷ 大陸企業台灣上市
一台單價新台幣五百元的電扇,竟能創造出六十億元的營收。 <BR><BR>走進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的偏僻小鎮,兩座佔地相當於二十一座足球場面積的廠房矗立眼前,全球產值最大的電扇工廠——艾美特電器坐落於此(編按:產量第一為大陸家電廠——美的電器)。全球有將近兩成的電扇來自這里,包括日本三洋(Sanyo)、東芝(Toshiba)、韓國三星(Samsung)與法國HEV等品牌的電扇都由艾美特代工。 <BR><BR>這間從台灣台南發跡的工廠,隨著總部撤離台灣,國內已少有人知道。但「艾美特」這個品牌在中國卻是赫赫有名,三月上旬,剛獲得中國商務部評選為「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之一,與海爾電器、五糧液與蒙牛乳業等一百多家中資企業齊名。 <BR><BR>艾美特現有員工近八千人,每年生產超過一千萬台電扇,加計電暖扇、電磁爐等產品,去年合並營業額近六十億元。這個數字,讓艾美特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電扇霸王。 <BR><BR><STRONG>草創期台南黑手老闆,十六年前搶進中國</STRONG><BR><BR>盡管在台灣沒沒無聞,但這個在中國擁有品牌價值的小家電業者,二○○五年,還被外資相中,入股投資。管理資產超過一千億美元的英國Henderson資金管理公司,在走訪兩百家中國企業後,將第一筆對中國的投資,投進艾美特,金額達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九千萬元),握有艾美特二一%股權,Henderson為何挑中艾美特? <BR><BR>時間拉回三十四年前,艾美特電器前身——東富電器在台南安平工業區內成立(編按:艾美特於一九九八年與東富完全切割),黑手出身的創辦人史鴻堯,因為具備自製馬達的能力,很快在電扇行業竄起。一九九一年,公司營收達到一億元時,開始前進大陸設廠。當時,中國剛開放外資設廠,艾美特算是先鋒者,坐享搶得先機的好處。 </div>
電扇屬於季節性商品,一年只有半年生意好做,風險極大。不過,這種只有半年可做的生意,當時在史鴻堯心中,卻已是不折不扣的好生意。因為在大陸生產一台電扇,成本比台灣便宜二○%,更只有日本的二分之一,靠著生產成本低廉,旺季不斷加班,不過六年時間,艾美特的營收規模就成長超過十倍。 <BR><BR>公司業績雖然持續成長,但因進入門檻不高,大陸工廠相繼崛起,這批成本壓得比台灣廠商更低的螞蟻雄兵,開始蠶食原本屬於台商的市場佔有率。 <BR><BR>危機早已浮現,艾美特卻因沉醉於業績飛快成長而沒發現。一九九六年,一個重大危機突然降臨,這才一棒打醒了這個醉心產能擴張的電扇工廠。艾美特的第一位專業經理人,也是現任董事長鄭立平,接手扮演起這家企業轉型的靈魂人物。 <BR><BR><STRONG>危機期聖嬰現象後拚命擴產,導致供過於求</STRONG><BR><BR>之前一年,占艾美特八成營業額的歐洲市場,因為氣候出現二十世紀以來罕見的「聖嬰現象」,夏季平均氣溫逼近攝氏四十度,造成當年度電扇供不應求。「當時,連電扇目錄都能賣錢。」鄭立平回憶,排隊上門的歐洲客戶多到十五分鍾接待一批,得從早上八點一路排到晚上。 <BR><BR>產品不夠賣的盛況當然不只發生在艾美特。因為擔心「聖嬰現象」會持續蔓延,電扇客戶紛紛調高隔年訂單需求。當時,廣東已是全球最重要的電扇生產基地,佔全球產量超過七成,這個假性需求讓已經顯得擁擠的電扇聚落更出現爆發性的成長,一九九六年,廣東電扇工廠數竟然再增一倍,超過一千家。 <BR><BR>然而,物極必反,「聖嬰現象」過後,連續兩年,全球跟著出現罕見的涼夏,擴產的電扇工廠全都得到報應,艾美特營收在一九九七年衰退近四成,獲利更縮水到接近虧損邊緣。 <BR><BR>電扇的核心技術在馬達,想進入這個行業,縱使不具備馬達生產能力,但由於市場上的馬達供應商多如繁星,因此在大陸,四、五個人組成的家庭工廠比比皆是
Ⅸ 公司股票在哪裡上市有什麼區別經常聽說某某公司在紐約上市了,某某在台灣上市了,是有什麼區別啊
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僅有10隻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 720隻,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22.7%。1997年A股年成交量為4471億股,年成交金額為30 295億元人民幣,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日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自1991年底第一隻日股――上海電真空日股發行上中以來,經過6年的發展,中國的日股市場已由地方性市場發展到由中國證監會統管理的全同性市場。到1997年底,我國日股股票有101隻,總股本為125億股,總市值為375億兒人民幣3股市場規模與A股市場相比要小得多。近幾年來,我國還在日股衍生產品及其他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發行了日股可轉換債券,蛇口招商港務在新加坡進行了第二上市試點,滬,深兩地的4家公司還進行了將日股轉為一級ADR在美國櫃合市場交易的試點等。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H股。依此類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S紐約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別叫做N股和S股。
自1993年在港發行青島啤酒H股以來,我網先後挑選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這些企業部處於各行業領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廠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增長潛力。到1997年底。已經有42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經過改制在境外上市,包括上海石化、鎮海化工、慶鈴汽車、北京大唐電力、南方航空等。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紐約同時上市,2家在香港和倫敦同時上中,2家單獨在紐約k市(N股),1家單獨在新加坡上市s股)。42家境外上市企業累計籌集外資95.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