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教孩子理財 五個小技巧
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都說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個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節儉的父母親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理財。
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財務計劃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錢財,無論掙多少錢,都應該讓錢財為生命中的每一階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適的生活方式。由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第三,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讓孩子知道家裡近期、中期、長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學費要多少錢?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餘?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第四,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中國的父母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最後,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給孩子提供親身體驗理財的實踐過程,正確對待金錢,形成正確的理財觀,道德觀和勞動觀。
2. 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先說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
我們有句古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漸長大,會接觸到壓歲錢、會需要零花錢、會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這都或多或少地和錢有一點兒關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錢甩給孩子、壓歲錢全部「充公」、或者給錢讓孩子與同學應酬攀比,其實都是不正確、更不負責任的做法。早早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學習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學習之外,當代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必要教育。
還有,要教孩子樹立財富管理,和適當的理財方法,要怎樣做?
1. 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財富目標,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把家庭資產在各類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中進行均衡配置,讓家庭財務處於良性運轉,必然能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
2. 帶孩子閱讀適合年齡段的書籍,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比如出版近20年的歐洲著名理財童話《小狗錢錢》,這本書10年前就買來,一直躺在書櫃里。最近讀書的時候翻出來,發現其中關於制定財富目標、執行財富目標、處理負債和正確投資的觀點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淺出,孩子也能看懂,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3. 中國家長如何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中國家長怎樣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嫑忘
中國大部分家長一般會很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卻忘記培養他們獨立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習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後者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有理財方面的能力。
現在大多數城市家庭孩子從小沒有體會過拮據的滋味,缺什麼父母就給什麼,而且父母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買了一大堆衣服、玩具等。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有新奇的玩具,自己也一定要。在他們的概念里,錢似乎是憑空生成的一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更需要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理財教育這個話題。
一、英國父母的理財教育有哪些特色
最近,妙資金融理財師在某門戶網站閱讀了一位在英國定居的華裔爸爸寫的文章,這位中國爸爸李先生在英國的生活經歷和感觸,他們一家從2009年移民到英國,今年孩子已經快8歲了。和英國人接觸以後,才發現英國不僅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和中國不一樣,教育觀念尤其是理財教育更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多數中國父母的觀念中,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至於賺錢那都是大人的事情,也很少主動和孩子談錢,更不要說進行金錢教育了。
來英國後,李先生發現英國家庭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理財意識,他們會根據孩子成長特點,每個階段要求他們掌握的內容也不一樣。英國消費比較理性,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灌輸這樣的理念,孩子們要學會用紙幣買麵包牛奶,並學會找零錢。
上小學後,父母和老師會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學會「省著花」。比如是去超市買瓶裝水還是自帶水壺。
大部分英國家長都會鼓勵孩子做家務、打工賺錢,小到洗碗掃地、大到幫助鄰居除草、做臨時保姆、送報紙,只要能賺錢的活都會鼓勵孩子去做。雖然我們很多人會對英國父母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教育方法感到反感,但是通過勞動去實現願望的體驗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也更早地認識社會現實。同時,他們從賺錢的不易中更珍惜勞動所獲得的回報。通常來說,孩子會把錢花到有用的地方,也不會大手大腳不知節制。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父母會幫助孩子開設屬於他本人的銀行賬戶,將孩子從親朋好友所得的饋贈、孩子勞動所得、每個月零花錢存到銀行,甚至為孩子購買股票以便積累未來上大學的學費。很多10幾歲的學生在學校會學習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包括怎樣進行預算和儲蓄。不少中學開設理財課程,教育孩子學習社會生存技能、商業管理、貿易的本質、理財等知識。
二、中國家長應該如何進行理財教育
中國家長一般都會主動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零花錢和理財教育結合起來豈不是更好。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做家務,通過勞動培養他們的金錢意識。比如說,每項家務明碼標價,做多少活,給多少錢。讓孩子主動發現「賺錢的機會」並學會和家長談判「我可以做什麼,你要給我多少錢」,讓他們從小就認識到:努力勞動才有零花錢,只有依靠自己不斷努力,才能不斷賺取零花錢。
如果想要孩子學會理財,那麼應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錢相關的細節。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幫忙他們建立基本的理財意識。玩「大富翁」類游戲可以讓孩子建立起投資的初步印象,對投資知識有初步了解。家長平時有意識地和孩子玩一些買賣物品的小游戲,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還能建立起金錢概念、對東西的價格高低有初步認識。
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是國外優秀的理財教育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家長們可以從小讓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錢,幫忙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培養為自己負責的態度,這樣等他們長大以後更好地應對生活和財富挑戰。
4. 如何做好金融服務工作
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優質服務已成為農村信用社贏專得社會信譽的主要條屬件、爭取客戶的主要方式、對外競爭的主要手段、取得盈利的主要途徑我認為,在日常工作中營業人員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服務紀律。每位營業人員應著裝整齊,佩戴好胸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做好為客戶服務。
二是服務態度。顧客走到櫃台前營業人員應站立接待,主動招呼,把「您好、歡迎光臨、請、謝謝、再見、走好」等禮貌用語常掛嘴邊,以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會給顧客一種親切之感,更帶有幾分人情味。
三是業務介紹。營業人員要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主動、熱情、耐心地介紹本機構開辦的金融業務品種,在向顧客介紹業務時語言簡單清楚,避免使用專業名詞,令客戶不易理解,講解時語氣要肯定、准確、突出業務的性質和特點。
四是服務准確。員工在辦理業務時,嫻熟、准確、高效的業務技能,不僅能增強顧客對信用社的信賴感,更重要地是能夠反映農村信用社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信用社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地位。
5. 怎樣讓孩子弄懂一些金融知識
腦袋真的是大的,要做這么多事82
6. 想要讓小孩早點接觸理財 有那種金融平台比較好
不用找什麼平台。 小孩子學理財,先從利率,銀行存款教起。 打好基礎最重要。 先學習無風險的理財方式,從基本的利息利率,存款學習。
7. 如何讓孩子學會合作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只有懂得與人合作才能獲得生存的空間,贏得發展機會,僅靠單打獨斗很難有大的作為,當前的教育主要側重於孩子智力方面的培養,如何讓孩子學會合作,善於合作,也是家長們關注的一個話題。
3.培養孩子合作的能力,學會與人愉快合作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孩子習慣一個人獨處,很難有機會與別的小夥伴經常溝通和交流,體會不到與人交流的樂趣,家長應該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學會與人協商和交流,尊重對方,不能唯我獨尊,只顧自己,要充分考慮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必要的時候需要做出合理的讓步,具有大局觀。
8.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