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安全事件

互聯網金融安全事件

發布時間:2021-10-20 13:39:41

互聯網金融到底安全不安全

綠盟科技發布了2014年互聯網金融安全報告。報告收集了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134份安全漏洞,對互聯網金融常見的安全漏洞進行了統計及深入分析,並從業務設計角度給出了防護方案,包括越權漏洞代碼防護、任意用戶密碼修改、惡意注冊代碼防護、惡意簡訊代碼防護等。報告對於互聯網金融組織及從業人員具有參考價值。

報告中的主要觀點如下:
l 觀點1:互聯網金融安全敲詐事件攀升,利益驅動明顯。
l 觀點2:安全漏洞呈現部分集中化,個別漏洞非常普遍。
l 觀點3:互聯網金融行業入行門檻過低,安全開發重視不足。
l 觀點4:開發安全管理落後導致漏洞修復成本過高。

報告全文在:http://wenku..com/link?url=-zNTsaRP1usT2oCy5Num_ujfiqbIErJ7kVs4vC

❷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有哪些

總結起來,此次泡沫抄的生成機制主要包括:第一,風險投資放大股市「博傻」效應。風險投資是IT技術產業化應用的孵化器,但在上市過程中卻有製造股價泡沫的天然動力和內在要求,當新經濟成為圈錢利器的時候,股市的「博傻」法則就會愈演愈烈。
第二,企業並購熱潮哄抬股價效應。美國經濟特別是信息技術產業持續增長激發資本市場狂熱,美國及世界市場上大量股票被追高的企業掀起並購狂潮,強勢企業借機拓展業務范圍,弱勢企業藉此抬高股價,整體股價水平螺旋上漲。
第三,寬松資金環境引發資金追逐股票效應。IT應用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整體價格水平,提升美國經濟景氣指數,政府維持寬松貨幣政策,養老金、外資等資金大量湧入資本市場,導致過量資金追逐有限股票。
第四,輿論力量的推波助瀾效應。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輿論和報告大力推崇科技服務引導的「新經濟」,成為投機泡沫的重要參與者。正如耶魯大學Shiller教授所言:「一般來說,重要的市場事件只有在許多人形成同樣想法時才會發生,而新聞媒體是傳播想法的必要工具。」

❸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風險

目前已經明確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有三類: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專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屬收益率。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

綜上所述,充分考慮各種潛在風險,筆者認為像共投網這樣的藝術品眾籌理財產品值得我們學習,給了我們一種新思路。

❹ 互聯網金融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目前互聯網金融平台都在按國家政策要求進行整改和轉型。
1、要合法合規經專營,各大互聯網金融屬平台統一要對接銀行存管。
2、標的對應的借款人的金額要按規定執行,規定了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個平台的借款上限為20萬,同一個企業組織在同一個平台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同一借款人在不同網貸機構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同一個企業組織在不同網貸機構的借款上限為500萬。
3、互聯網金融平台要辦理ICP經營許可證。

❺ 互聯網金融風險有哪些

一是金融風險擴散速度較快。

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移動支付,包括P2P、大數據金融、眾籌平台、信息化金融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都具備高科技的網路技術所具有的快速遠程處理功能,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務提供了強大的IT技術支持,反過來看互聯網金融的高科技也可能會加快支付、清算及金融風險的擴散速度。

二是金融風險監管難度較高。

對應的較高的互聯網金融技術環境中存在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對於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控和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金融當中的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的交易和支付過程均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完成,交易的虛擬化使金融業務失去了時間和地理限制,交易對象變得模糊,交易過程更加不透明,金融風險形式更加多樣化。

三是金融風險交叉傳染的可能性增加。

傳統金融監管可以通過分業經營、設置市場屏障或特許經營等各種方式,將金融風險隔離在相對獨立的領域。而互聯網金融中的這種物理隔離的有效性相對減弱,尤其是防火牆作用可能因網路黑客等破壞而衰減,因此「防火牆」的建設更需要加強。

在以第三方支付、P2P、大數據金融、眾籌平台、信息化金融機構等為主要模式的互聯網金融中,一些超級金融集團利用國際互聯網金融交易網路平台進行大范圍的國際投資與投機活動,這些集團既了解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又能利用法規差異逃避金融監管,獲取監管套利。

❻ 有哪些有關於互聯網金融騙局的事件

隨著80、90後對網路的深度應用,互聯網投資越來越普遍。俗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一些非法、坑爹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為了吸引投資者啥招都往上用了。今天,作為研究員的一姐查了渣浪、度娘排出了目前為止史上最坑爹、最惡心的互聯網金融騙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1.e租寶事件非法融資500億,掀起P2P跑路大潮
號稱全宇宙最大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台e租寶,火爆時扛起了國內P2P發展的大旗,吸納資金額近500億,牽涉投資人近80萬人,客戶遍布全國,牛逼到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底因設立假標、非法集資被查封,案子震驚全國,80萬投資人的資金到現在也沒有著落。「臭肉壞了滿鍋湯」,e租寶事件掀起了P2P的跑路潮。
2.空中巴士騙局刺破互金泡沫
未來某天,可能你正在路上開著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從頭頂上飄來一片陰影。不要怕,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我們身邊有可能真實發生的事情——「神秘的空中巴士終於試運行啦」視頻。正當人們為空中巴鐵閃亮的科技創新亮瞎眼時,背後飽受爭議的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曾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公司中去,而年中卻以空中巴士項目融資為投資者設坑。
3.葉問3票房造假引發互聯網眾籌信任危機
2016年3月,電影業傳來《葉問3》票房造假的消息,而有意思的時候,《葉問3》背後居然是一個金融產品,投資方快鹿集團從一開始就預期票房為保證,發行了多支與之相關的基金,還通過蘇寧金融眾籌平台做了眾籌圍繞《葉問3》的金融產品還做了各種衍生交易,把P2P,眾籌,股市,基金聯繫到了一起。而一損俱損,票房造假引發連鎖效應,快鹿集團隨即陷入兌付危機。這件事情讓原本就有爭議的互聯網眾籌陷入現任危機。
4.一元購的無底洞騙局
「用一元錢,實現一個夢想」只需要花一元錢,就可以得到豐厚獎品,大到開走寶馬、搶購手機,小到百元充值卡加油票,這種好事您相信么?大量互聯網公司的一元奪寶游戲,邀請用戶一元起投,然後抽幸運者,抽到誰,手機、寶馬等大獎就歸誰。大量用戶越投越上癮,有的人不知不覺就投了四五十萬,還有的人傾家盪產也在所不辭。
專家表示:一元購這種商業模式,看似通過互聯網平台在銷售商品,而實際上卻是打著電商旗號銷售中獎機會,也就是類似網路售彩。而去年,國家就已經叫停了網路售彩業務,因而一元購是法律風險較大的商業模式,會破壞交易安全,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雲在指尖被查處,引發微商大地震
雲在指尖」是做什麼的?只聽名字很容易想到雲計算,其實這是一家微商分銷平台,名氣還不小。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湖北省咸寧市工商局發布公告稱,「雲在指尖」涉嫌傳銷一案已結案,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3950餘萬元,並處以150萬元罰款。微信方面也已將「雲在指尖」相關公眾賬號封號。what?不是說好了可以月入10萬、108天買賓士、6個月買房的嗎?! 微商套路深,輕易不要信 !
6.校園借貸逼男大學生吞農葯,逼女大學生援交
長春某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大一新生,通過校園內的借貸廣告,借了一萬塊錢,結果晚還6天,借貸公司讓其還4.2萬元,大學生被逼無奈喝農葯自殺。女大學生李麗借貸款500塊錢,周利息30%,利滾利目前已經欠款5.5萬元。李麗還不起拍裸照抵押,借貸公司隨後教唆李麗賣初夜、援交還款。
7.昆明泛亞空手套白狼
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產品「日金寶」,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不斷引誘「接盤俠」,「日金寶」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昆明泛亞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牆補西牆,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後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餘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8.3M互助金融社區金字塔騙局
MMM互助金融社區打著科技金融的幌子,投資貨幣可選擇人民幣與虛擬貨幣(比特幣、摩根幣、百川幣),這讓它看起來無與倫比的牛逼。不要以為被騙的都是老年人,MMM互助金融社區的受害人主要是熟練操作互聯網、網銀、第三方支付APP等移動網路設備的年輕人。
而MMM實際上是熟人傳銷、高返利游戲。它並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台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於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伺服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9.中晉340億元兌付危機
2016年4月6日,上海警方對因涉嫌非法吸儲和集資詐騙的「中晉系」相關聯公司進行查處。截至2016年4月1日,中晉一期基金共募集資金52.6億元,超計劃籌資2.6億元。而另一項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晉合夥人的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涉及總人次超過13萬。
10.鑫琦資產19億兌付危機
2016年2月,陝西鑫琦資產上海分公司被爆出兌付危機,遭投資人圍堵。2月18日,鑫琦資產在官網發布公告,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資產兌付;資產兌付,並協助限期變現;投資人可成立債權人委員會,負責兌付資產。據報道,此案涉及5000位投資人,涉及資金19億元。投資者反映,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❼ 互聯網金融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隱憂

審查不嚴、監管不到位
有些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低

❽ 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案例

四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騰訊推出的微信聯合人保財險的手機端支付,淘寶聯合天弘基金開發的余額寶,還有包括:易付寶、百付寶、快錢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3年全球私募股權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領域延續了過去幾年的火熱。僅5月份,Twitter宣布收購大數據創業公司Lucky Sort;IDG宣布兩宗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投資;微軟擬出資10億美元收購Nook Media公司數字資產。
2014年7月國內某P2P公司完成C輪融資,三年內累計融資金額超6億元。C輪融資主投資方是蘭亭投資,為新加坡主權投資公司淡馬錫子公司。此外,前兩輪投資方光速安振中國基金、紅杉資本、凱鵬華盈中國基金都追加了投資 微金融又稱微信金融 ,是2012年左右新興的一種金融模式。即藉助微信等典型的社交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相對理財,投資,貸款等規模較小的金融行為環境,一般情況下,指的是為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個體工商戶、小額投資者等提供的金融服務。日前有第三方平台發布了微信金融平台排名,以其中名列前位的「閃電借款」為例,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閃電借款平台7、8、9三個月撮合交易額分別有1.95億、2.28億、2.67億,增長極其迅猛。
隨著微金融信息服務體系的不斷壯大,微金融信息服務的概念也在擴大,現在其最為准確的定義是:專門向小型和微型企業及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的,小額度的、時間短的、可持續循環的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活動。」
微金融信息服務的特點有兩點:一是以中小微型企業以及貧困或中低收入群體為特定目標客戶;二是由於客戶有特殊性,它會有適合這樣一些特定目標階層客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以規模龐大的線下POS收單市場來說,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對線下收單市場的拓展,未來線下支付將給整個綜合支付市場格局帶來重要影響。

❾ 十大互聯網金融陷阱風險有哪些呢

一、龐氏來騙局:披著亮麗外衣的「自拆東牆補西牆」老牌金融陷阱
二、虛擬貨幣:比特幣引發各種緊跟風口的新潮騙局
三、消費返利:偽裝公益消費的網路傳銷陷阱
四、違法P2P平台:高利率誘惑的虛假標的
五、消費金融套現:網購平台的信用額度已成非法吸錢產業鏈集中地
六、借款傭金:「借款傭金」成最常見的網貸詐騙形式
七、「套路貸」:受害人債務成幾何式增長
八、網貸手續費:專盯急需貸款人群騙取手續費、傭金
九、釣魚網站:仿冒真實網站地址或頁面
十、網路外匯理財:高大上包裝之下的投資平台易設陷阱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安全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