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上海沒有一個像樣的金融機構總部

上海沒有一個像樣的金融機構總部

發布時間:2021-01-01 22:45:02

Ⅰ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爐,北上擠入前十,卻沒有廣,這三個城市有多大差距

金融實力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近日,第25屆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5)公布,中國大陸共有9個城市入圍,加上香港和台北,中國共有11個城市入圍。GFCI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數。其衡量指標包括商業環境、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城市聲譽。作為財務實力的重要指標,其公正性和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金融中心一直是軍事戰略家的戰場。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以紐約、倫敦和香港為主體的「紐約港」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陣營,而上海、北京和深圳則是大陸第一陣營,都屬於國家金融中心城市,而廣州只能是第二陣營,屬於區域金融中心,而其他城市基本上屬於第三陣營。北京是一個金融管理和決策中心。上海是輻射全國、影響全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內地與世界的超級紐帶,承擔著亞洲金融中心的重要責任。至於深圳和香港,預計將成為華南乃至亞洲最大的科學和金融的中心。

Ⅱ 請問央行的總部在哪裡,怎麼有時說在上海呢

上海,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二總部,北京依然是老窩吧。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 進一步優化央行組織結構
www.XINHUANET.com 2005-08-10 10:29:12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第二總部在上海浦東掛牌,標示著中國央行在組織結構上的進一步優化,同時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搭乘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加大,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但目前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一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在改革開放中並沒有隨著企業產權結構的改革而得到應有的發展;二是中國金融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沒有形成相適應的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效應沒有得到發揮,所謂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也將受制約。

1991年2月,鄧小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時強調,「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浦東的改革開放,使得具有傳統金融文化底蘊的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再次顯現,本土金融業與國外金融機構地區總部開始逐步聚集於上海。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則意味著上海國際金融地位的雛形開始顯現。

目前,上海作為全國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已初現端倪,四大商業銀行都將與金融市場聯系緊密的中心設在上海。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票據運營中心先後落戶上海;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已經遷往上海,農行除了票據中心設在上海外,也准備將信用卡中心、數據中心設在上海,交通銀行也將在上海設立資金中心。近來,一些股份制銀行,例如興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等也陸續搬遷到上海。招商銀行的信用卡中心也在上海安家落戶。上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在上海的建立,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等金融市場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

上海國際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也開始孕育,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地區總部紛紛落戶上海,匯豐銀行、花旗銀行集團的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金融業以實業經濟發展為依託,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180多家。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地區合同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上海都市圈正在變成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1913年,美國國會建立了包括12個儲備銀行組成的聯邦儲備系統。其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主席由美聯儲主席兼任,因為紐約在美國金融業中的特殊地位,副主席一直由美聯儲紐約分行的行長擔任。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了聯邦資金利率的適當目標水平後,由美聯儲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交易台負責實現目標。為了推動這一過程,美聯儲要求紐約交易平台採取適當措施,實現隔夜借貸利率目標。另外,聯儲紐約分行金庫存放的黃金佔全球黃金存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搬遷到上海的總行機構主要為市場操作層面的部門,將市場層面的部門與負責貨幣政策決策的部門分開,不僅說明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經濟金融對央行的重要地位,也預示著央行的職能將進一步明晰。第二總部的設立,顯然有利於將貨幣政策與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分立開來。同時,「貼近市場」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經濟金融動態,也更有利於央行作出決策。

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中央給予了浦東部分金融功能開放政策,如允許外商投資經營金融服務業,允許外資金融機構經批准在浦東新區和上海市經營人民幣業務。無疑,這些政策使得上海為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以後的發展中,浦東新區有必要在更多的完善金融市場、服務全國的功能性政策方面有所進展,如率先進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探索資產證券化;試點具有示範效應或探索功能的新機構、新業務品種,如組建貨幣經紀公司、證券融資公司等。

在4月1日於上海舉行的國際金融合作會議上,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說,上海下一步將按照「5年打基礎、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的戰略部署,分階段、逐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成為首個國家級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其核心是政府轉型和金融創新。這表明上海以「先行先試」為抓手,上海金融業二次突破將再次上路。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無疑將進一步推進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使上海逐步成為全國金融要素的後台集聚地和信息的交流中心,這既是與中國金融結構的區域結構演變相適應,也將引起國內和國際金融業向上海的進一步集聚。

Ⅲ 我想知道有哪些機構的總部設立在上海

達能,富士,三菱,三得利,統一,艾默森電器,米其林,羅氏,博世、麥當勞、福特專、英飛凌,在上海屬是地區總部
另外象國際造紙,阿爾卡特,通用,柯達,霍尼維爾,百安居,現代重工,百加得,百思買等在上海也建立了亞太總部

Ⅳ 有沒有這樣的公司總部在上海 分部在北京天津等等地

有 例如:上海是總公司、北京和天津是分公司

Ⅳ 央行上海總部和央行上海分行是一個單位嗎

央行上海總部和央行上海分行不是一個單位

一、央行上海總部

央行上海總部是行政管理機構

成立上海總部,主要是圍繞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的建設來加強中央銀行的調節職能和服務職能。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組織形式順從客觀規律,圍繞金融市場的發展開展各項業務,圍繞金融中心的建設改進各種功能,並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總行提出的操作目標,組織實施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承辦在滬商業銀行及票據專營機構再貼現業務等。
(二)管理銀行間市場,跟蹤金融市場發展,研究並引導金融產品的創新;分析市場工具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負責對區域金融穩定和涉外金融安全的評估。
(三)負責有關金融市場數據的採集、匯總和分析;圍繞貨幣政策操作、金融市場發展、金融中心建設等開展專題研究。
(四)負責有關區域金融交流與合作工作,承辦有關國際金融事務。
(五)承擔上海地區的人民銀行有關業務。
(六)根據管理許可權,負責上海總部及轄區的人事、黨建、內審、紀檢監察工作。
(七)負責在上海的人民銀行有關機構的管理及相關機構的協助管理工作。
(八)承辦總行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上海分行

上海分行是業務機構,辦理上海市銀行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建立後,根據總行「邊接管、邊建行」的方針,接管官僚資本銀行,取消外商銀行在華特權,迅速建立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並在穩定物價、整頓金融秩序,支持工農業生產地恢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接管官僚資本銀行,取消在滬外商銀行特權。上海解放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關於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的規定,按照「依照系統,原封不動,從上到下,整套接收」的接管方針,對四類官僚資本金融機構進行接管;一是國民政府辦的所謂國家銀行,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合作金庫等;二是官僚資本的省市銀行,有上海市銀行、江蘇省銀行、江蘇省農民銀行、浙江省銀行、台灣省銀行等;三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成員辦的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如廣東銀行、山西裕華銀行、亞東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公司等;四是官商合辦的銀行,如新華銀行、中國實業銀行、四明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和中國國貨銀行等。除此以外,接管的其他官僚資本金融機構還有聯合徵信所、票據交換所和6家鈔票印刷工廠、19家保險公司等。上海解放時,共有外資銀行15家,其中英國4家(匯豐、麥加利、有利、沙遜);美國5家(花旗、大通、友邦、美國商業、美國運通);法國2家(東方匯理、中法工商);荷蘭2家(荷蘭、安達);比利時1家(華比);俄國1家(莫斯科國民銀行,僑英的原俄國商人開辦)。這些銀行解放前依持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特權,在中國發行貨幣、壟斷國際匯兌、操縱金銀外匯行市,形成業務經營上的壟斷地位。解放後,人民政府取消了它們的一切特權,允許其在規定的范圍內合法經營,不得從事未經核準的業務。由於外資銀行的業務活動置於中國政府的監督和管理之下,他們過去因特權而產生的巨額利潤消失,因而多數外資銀行相繼申請歇業,到1954年,在上海繼續經營的外資銀行只剩下匯豐和麥加利2家。

(2)建立各級分支機構,形成上海分行的組織體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在接管官僚資本銀行的同時,迅速建立各級分支機構。建行之初,分行只設業務、公庫兩個部,秘書、人事、會計3個室,至11月底,又增設合作儲蓄部、信託部和公用事業部等3個部。在基層組織體系方面,至1949年底,市區設有22個辦事處、127個服務處和44個收款處,辦事處最初以數字順序命名,1951年11月起改為以街道名稱命名(全市共有街道辦事處36個)。1952年「三反」運動以後,全市辦事處由改按當時行政區設置,全市共有20個區辦事處,作為分行的派出機構,負責管理區內多項銀行業務,其下還設有48個分理處。

(3)穩定物價,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上海解放時,由於國民黨政權時期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及國內外敵人的肆意破壞和搗亂,投機猖獗,金銀外幣仍然計價流通,市場物價極不穩定。面對這種情況,人民銀行在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穩定金融物價,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用人民幣佔領市場,嚴禁金銀外幣計價流通,嚴厲打擊金融投機,開辦折實儲蓄,很快穩定了金融物價。二是貫徹執行統一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實施現金管理,大力開展儲蓄,全面開展國內匯兌,迅速建立金庫,很快實現人民銀行總行提出的「收存款、建金庫、靈活調撥」的中心工作目標。三是積極支持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活躍城鄉物資交流,1952年上海當地銀行放款總額比1949年底增加34.1倍,其中對公放款佔全部放款的79.25%,在對公放款中國營貿易放款佔69.30%,支持了國營商業掌握糧食、紗布等主要物資以保證人民基本生活品的供應。

源中行上海部官方

Ⅵ 中國人民銀行為何總部設在上海而不是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有四個總部,理法上總部在北京,其他三個都是地方區域性總部,其中上海(華東)總部早就已經運作,目前密籌的是深圳(南方)總部,第三個是重慶(西部)總部未有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是採取垂直管理體系的中央銀行,具有獨立制定貨幣規則並落實的權力。區域總部的建設,是完善央行制定規則,地方總部監管,各分支銀行落實的體系性健全的重要一環。該體系的建設完成有利於全部省份升分行,同時一些重要城市晉升中心支行,打破體制中心支行的束縛,兼顧了銀行業務的側重,鞏固了全國金融的穩定,為人民幣走出國門提供內部有力的支撐。
目前各省只有中心支行,不能滿足省份發展業務需要,提出另建支行不利於省內貨幣統一,只有中心支行升分行,才是解決一些目前非分行省份業務的發展問題。而央行管不過來這些分行,所以必須結合國情及自身業務的需要,才提出了總部方案。
除了北京總部是正部級外,上海總部,深圳總部及將來的重慶總部都是副部級配製。各分行依然是正廳級,不過中心支行屆時會修改為副廳級,其他支行依然是正處級編制。
中國國內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在西部實力連成都都未有超過。加上如今搞了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其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深圳金融地位,即只有深圳落實了南方總部建設之後,重慶才有可能被談及實力的提升相對成都而言,深圳落實人民銀行南方總部被譽為銀行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對中南乃至西南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上海總部根本不是北京總部的那麼回事,也不會只有兩個總部。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是非法設立的產物,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法並未授權國務院擁有在上海設立總部的許可權。根據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分支機構作為派出機關。根據國情就是設立分行和支行,並且確定為廳級和處級級別。
那麼合法的上海總部是如何設立的呢?規范的流程是,國務院授權深圳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的創新,有了國務院法規的專項創新政策,深圳根據經濟特區法就可以探索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以深圳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的經驗和措施報告國務院總結,國務院以經濟特區法與中國人民銀行法無法在國內統一為由向全國人大申請法律條紋修改。全國人大以同意設立深圳和上海設立總部的國務院申請修改法律條紋。國務院以新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依法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申請設立上海總部,這樣上海總部才是合法的產物,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Ⅶ 中國人民銀行現在總行在哪是搬到上海了嗎

上海,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二總部,北京依然是老窩吧。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 進一步優化央行組織結構
www.XINHUANET.com 2005-08-10 10:29:12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第二總部在上海浦東掛牌,標示著中國央行在組織結構上的進一步優化,同時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搭乘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加大,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但目前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一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在改革開放中並沒有隨著企業產權結構的改革而得到應有的發展;二是中國金融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沒有形成相適應的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效應沒有得到發揮,所謂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也將受制約。

1991年2月,鄧小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時強調,「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浦東的改革開放,使得具有傳統金融文化底蘊的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再次顯現,本土金融業與國外金融機構地區總部開始逐步聚集於上海。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則意味著上海國際金融地位的雛形開始顯現。

目前,上海作為全國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已初現端倪,四大商業銀行都將與金融市場聯系緊密的中心設在上海。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票據運營中心先後落戶上海;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已經遷往上海,農行除了票據中心設在上海外,也准備將信用卡中心、數據中心設在上海,交通銀行也將在上海設立資金中心。近來,一些股份制銀行,例如興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等也陸續搬遷到上海。招商銀行的信用卡中心也在上海安家落戶。上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在上海的建立,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等金融市場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

上海國際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也開始孕育,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地區總部紛紛落戶上海,匯豐銀行、花旗銀行集團的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金融業以實業經濟發展為依託,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180多家。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地區合同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上海都市圈正在變成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1913年,美國國會建立了包括12個儲備銀行組成的聯邦儲備系統。其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主席由美聯儲主席兼任,因為紐約在美國金融業中的特殊地位,副主席一直由美聯儲紐約分行的行長擔任。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了聯邦資金利率的適當目標水平後,由美聯儲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交易台負責實現目標。為了推動這一過程,美聯儲要求紐約交易平台採取適當措施,實現隔夜借貸利率目標。另外,聯儲紐約分行金庫存放的黃金佔全球黃金存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搬遷到上海的總行機構主要為市場操作層面的部門,將市場層面的部門與負責貨幣政策決策的部門分開,不僅說明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經濟金融對央行的重要地位,也預示著央行的職能將進一步明晰。第二總部的設立,顯然有利於將貨幣政策與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分立開來。同時,「貼近市場」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經濟金融動態,也更有利於央行作出決策。

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中央給予了浦東部分金融功能開放政策,如允許外商投資經營金融服務業,允許外資金融機構經批准在浦東新區和上海市經營人民幣業務。無疑,這些政策使得上海為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以後的發展中,浦東新區有必要在更多的完善金融市場、服務全國的功能性政策方面有所進展,如率先進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探索資產證券化;試點具有示範效應或探索功能的新機構、新業務品種,如組建貨幣經紀公司、證券融資公司等。

在4月1日於上海舉行的國際金融合作會議上,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說,上海下一步將按照「5年打基礎、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的戰略部署,分階段、逐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成為首個國家級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其核心是政府轉型和金融創新。這表明上海以「先行先試」為抓手,上海金融業二次突破將再次上路。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無疑將進一步推進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使上海逐步成為全國金融要素的後台集聚地和信息的交流中心,這既是與中國金融結構的區域結構演變相適應,也將引起國內和國際金融業向上海的進一步集聚。

Ⅷ 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分部在北京天津等地

這樣的公司太多了

Ⅸ 哪個金融機構是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區域性國際金融組織

哪個金融機構是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是上海的。金融結構。總部。

Ⅹ 上海金融機構是哪家公司的或者是哪個網貸平台

不是屬於那家公司,只是一個統稱。

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是指從事金融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行業。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10)上海沒有一個像樣的金融機構總部擴展閱讀

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最齊備的城市之一,集聚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託等各類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年成交總額突破1900萬億元,直接融資額超過12萬億元。

上海已成為我國金融產品最為豐富、金融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自由貿易賬戶功能不斷拓展,原油期貨、「滬港通」、「滬倫通」、「債券通」、黃金國際板、國債期貨等重大金融產品成功推出,跨境人民幣業務、投貸聯動、跨境ETF等業務創新層出不窮。

上海已成為我國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在全國率先設立金融法院,頒布《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

信用與消費者保護體系建設不斷健全,在滬金融從業人員已超過47萬,金融集聚區建設成效明顯,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名列第四。

閱讀全文

與上海沒有一個像樣的金融機構總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