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中英對照論文

金融機構中英對照論文

發布時間:2021-10-01 20:28:34

『壹』 以金融機構功能寫一篇英文作文

I am a College student from a farmer's family in a mountaineous area.A year ago,I was admitted to a famous university.Before entering the university,I was told that the necessary expenses ring my four years' study would cost nearly fifty thousand yuan.My parents had collected all the money there was to collect,including the money borrowed from their relatives,but it was hardly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Then,good news came that I could resort to the bank for a loan.I thought it was a good idea and so I did it.
My decision wa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siderations:
First,with the loan I can pay the tuition and support my life on the campus.
Secondly,I don't have to depend on my parents who are always worrying about the enormous family expenditure.

『貳』 次貸危機金融業3000字英文文獻翻印帶中英求好心大大幫忙很著急

美國次貸危機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影響,不僅擾動了金融市場,而且影響了實體經濟。本文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進行了深入探究。成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第一,美國中產階級的超前消費方式埋下了危機的種子;第二,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違規操作成為危機的禍根;第三,美聯儲的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危機的催化劑;第四,對金融機構放鬆監管是導致危機的重要因素。通過對美國次貸危機成因的探討,了解了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理,豐富了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從而引出了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警示:首先,我們應該居安思危,增強防範意識;其次,對我國房貸市場敲響警鍾;再次加強對銀行和金融業的監管;最後,對於美國振興經濟措施中的經驗進行學習借鑒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2007年夏季,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已經引發了全球性金融風波,對世界經濟運行造成重大負面影響。世界經濟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已經對中國鋁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鋁生產和消費國,市場鋁價格的暴跌,不僅對中國鋁行業的生產經營造成重要影響,也將影響到相關產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產生影響。從目前形勢分析,中國的鋁行業是受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領域,生產經營已經陷入困境,處於全行業虧損狀態。
本文分析了次貸危機對我國鋁行業的影響,並以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陽泉礦為例通過對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特點及方法的分析,對其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了評價,提出了在次貸危機下改進企業財務分析的建議,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全文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論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選題的意義、國內研究現狀以及本文的研究內容及方法;第二部分是我國鋁行業發展現狀的闡述,並且通過對宏觀政策、供給需求的分析我國鋁行業的影響因素;第三部分是在前兩部分研究的基礎上主要闡述了次貸危機對鋁行業的傳導及影響分析;第四部分在結合真實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分析陽泉礦在次貸危機中財務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對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了評價。並且實地研究分析結合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陽泉礦在次貸危機下的財務計劃,分析次貸危機對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陽泉礦的影響;第五部分在綜合考慮了次貸危機的影響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鋁業山東分公司陽泉礦在次貸危機下的改進措施。
商業銀行危機是對銀行價值或目標造成的一種威脅和危害,不僅威脅帶商業銀行基本目標的實現,而且會造成商業銀行組織體系紊亂,給商業銀行帶來經濟、財產上的巨大損失。進一步地,由於商業銀行危機具有巨大的傳遞效應,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速度高速化的情形下,商業銀行一旦發生危機會迅速公開,會引起公眾恐慌和社會動盪。
2007年2月,美國第二大次貸機構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宣布2006年第四季度業績將出現虧損,美國次貸危機浮出水面。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里,次貸風險全面暴露,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瀕臨破產,對沖基金被迫清盤,投資銀行宣布虧損,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也遭受了重大損失,全球股市應聲下跌,次貸引發的信用風險最終演變成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探究本輪次貸危機的成因可以使我們從危機中吸取教訓,在我國積極發展金融市場的同時,理性而審慎的對待發展過程中積累的風險,加強風險防範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保證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文章對美國次貸危機進行定性分析,首先論述次貸危機是美國政府監管缺失和銀行內控機制的缺陷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然後結合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加強我國商業銀行危機管理機制的一些對策性建議。

The United States sub-loan crisi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had an impact, not only the financial market disturbance, but also affected the re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sub-loan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uses an in-depth inquiry. The main causes include the four major areas: First, the United States ahead of the middle class consumption patterns planted the seeds of the crisis; Secondly, the United States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perating irregularities become the bane of the crisis; Third, the Fed's accommodative monetary policy are a catalyst for the crisis; Fourth, de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crisis. Through the United States sub-loan crisis of the cause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crisis, has enrich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leads to the sub-loan crisis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lert: First of all, we should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and enhance prevention awareness; followed by on the mortgage market our country to sound the alarm; once again to strengthen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ry regulation; Finally, for measures to revive the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and learn from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The summer of 2007, the U.S. sub-loan crisis has been triggered the global financial turmoil on the world economy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operation. The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the major changes has been on China's aluminum instr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procer and consumer of aluminum, the market's sharp fall in aluminum prices, not only for the aluminum instry in China resulted in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roction and opera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 related instries, and to some extent, the entir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ve an impact .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ina's aluminum instry is affected by sub-loan crisis in the area of greatest impact, proction and management has been in trouble, losing money in the entire in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loan crisis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aluminum instry, and the Shandong branch of China's aluminum Yangquan mine as an example of the main elements of financial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its overall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made evaluation of proposed sub-loan crisis in corporate financial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full text of a total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oice, the domestic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method of stud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luminum instry of the status quo, and by macroeconomic policy, demand supply analysis of China's aluminum instry fac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first of two par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al on the loan crisis of the times of the conction of the aluminum instry and impact analysis; fourth part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al financial dat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Yangquan Coal Mine in the sub-loan crisis in the financi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overall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made. Field research and analysis branch of Shandong Aluminum Instry in China Yangquan mine in the sub-loan crisis of the financial plans, analysis of sub-loan crisis Chalco Shandong branch of the impact of Yangquan mine; the fifth part of the meet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credit crisi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handong branch of China's aluminum ore Yangquan in the sub-loan crisis of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nking crisis was caused by goal value or a threat and danger, not only a threat to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basic obje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but will also cause commercial banking organization system disorders, give commercial banks the economy, on the great loss of property. Furthermor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crisis because of huge transmission has effect, in particula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oday's diversified, the speed of high-speed cases, the commercial bank crisis will happen quickly once open, will cause public panic and social unrest.
In February 2007, the United States's second-largest credit institutions at New Century Financial (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 announced fourth quarter 2006 results will be a loss, the United States sub-loan crisis surfaced. More than a year in subsequent years, the risk of overall loan exposure times, mortgage companies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forced liquidation of hedge funds, investment banks, announced losse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insurance agencies have also suffered heavy losses, global stock markets drop, sub - loan-inced credit risk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current round of meeting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credit crisis can make us draw a lesson from the crisis in our country to actively develop the financial markets at the same time, rational and pruden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risk,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awareness,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ensure that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Sub-articl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arry out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risis, the first sub-loan crisis on the United States are lack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deficiencies in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the banks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results, then combin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banking instry, the las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some of th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叄』 求一篇關於銀行信息披露方面的中英文對照文章(2000漢字!)

證券是資本經營的最高境界。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證券市場運行相對完善而成熟,其完備、靈活、有效的證券法律體系功不可沒,具有典範作用。研究美國證券法律體系對發展中國傢具有重大意義。本文簡要回顧美國聯邦證券立法的演進過程,並說明我國在出版引進美國證券法中文翻譯文本方面的成果。

一、美國聯邦證券基本大法

1929年證券市場崩潰使人們認識到,要建立一個統一、高效、公平、有序的證券市場,必須要有統一的聯邦立法。聯邦證券法尋求通過確保投資者擁有進行投資決策時所需的信息,來保護投資者免受證券市場欺詐的巨大風險。證券法還防止經紀商和自營商在各種復雜證券市場的過火行為,並履行執法職能,對違法行為給予處罰。聯邦層面的證券成文法主要有《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193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現為《200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取代)、《1939年信託契約法》、《1940年投資公司法》、《1940年投資顧問法》、《1970年證券投資者保護法》、《2002年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公司責任法》(「《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等八部大法。

《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是美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基本依據。《1933年證券法》(簡稱「《證券法》」)共28條,是第一部真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聯邦立法,也是美國第一部有效的公司融資監管法,包含了州藍天法的許多特色。《證券法》對證券首次公開發行(一級市場)進行監管,最引人注目的是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並在附件A中詳細列舉了發行人必須披露的具體內容。如果發現注冊申報材料在重要事項方面披露不完整或不準確,證券交易委員會有權發布停止令,以暫停證券的公開發行;在注冊申報材料生效後,如果其中存在虛假陳述或重大遺漏,發行人的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會計師、承銷商除能證明已盡勤勉謹慎之責外,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934年證券交易法》(簡稱「《證券交易法》」)則具有混合性質,共36條,對二級市場上的證券交易和證券業參與者進行監管,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根據該法成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具有準司法權,並授權該委員會管理與證券有關的制定法,該委員會是美國證券法律實施和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有力保證。就對投資者的保護范圍而言,《證券交易法》比《證券法》廣泛得多,致力於證券市場和證券交易的各個方面。《證券交易法》對特定證券的發行人施加了登記和報告等披露要求;同時,該法還監管證券交易商和其他市場專業人員、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等自律組織以及市政證券自營商和政府證券自營商。《證券交易法》有關證券和發行人的登記和報告要求會觸發該法的其他報告和救濟條款。例如,對操縱行為、持有重要未公開信息時進行的不適當交易、內幕人員短線交易、委託代理權和收購要約等均有詳細規定。《證券交易法》還致力於證券市場的結構,包括對證券市場本身以及參與市場的中介機構的監管。各國金融市場不斷出現的重大丑聞顯示,「一仆不事二主」的古老專業誠信原則(ficiary principle)在證券市場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是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監管的首要原則。

《193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對電力公用事業和天然氣控股公司進行監管;根據《2005年能源政策法》,新頒布的《200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取代了《1935年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減輕了對電力行業的監管負擔,將有關監管權從證券交易委員會轉移到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及州相關委員會。

《1939年信託契約法》,對契約所涉之債券的持有人進行保護。

《1940年投資公司法》,對從事其他公司所發行證券之投資和交易的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資公司進行監管。

《1940年投資顧問法》,規定投資顧問需進行登記並對其進行監管。

《1970年證券投資者保護法》,依法成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以監督對陷入財務困境的證券公司進行的清算,並安排就個人投資者對倒閉經紀商交易商享有的索賠請求進行支付。

《2002年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公司責任法》(「《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該法對《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進行了大幅修改,並頒布了各種新的規定,包括建立獨立的會計監察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制定審計准則、對公眾會計事務所進行調查並給予紀律處罰。

二、聯邦證券法的立法演進

美國證券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社會認同感,得益於其具有協調法律與市場之間矛盾的有效機制。首先,利用聯邦法院判決來解釋法律,使法律制度最大程度地適應證券市場發展的要求。其次,是證券法律的自我完善機制。立法機關能夠適時通過立、改、廢來完善法律,以適應證券市場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

聯邦的各種證券制定法是聯邦證券法律的主要淵源,但是,國會授權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頒布規則和條例來補充證券法的權力。鑒於《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大體上構成了整個聯邦證券監管制度,以下簡要說明這兩部法及相關規則的修訂歷程。

1938年,為了將自律監管體系擴展到櫃台交易系統(OTC),美國國會通過了《瑪隆尼法》(Maloney Act),依據這一法案,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注冊成立,扮演與交易所相似的自律角色,對其會員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規范。

國會1968年制定了《威廉姆斯法》, 美國的「威廉姆斯法」實際上是美國會1968年提出並通過的對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修正案,由第13(d)條和第13(e)條及第14(d)條至第14(f)條補充條款組成。其立法背景是起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日益增多的「敵意收購」。其立法目的首先是為了規制要約收購,提出收購的程序及披露的要求,也是為了給股東提供充裕的時間作明了情況的決策,增強證券市場的信心。威廉姆斯法的主要框架包括四個部分:預警制度(第13(d)條至於第13(f)條)、披露制度(第14(d)(1)條)、要約的實質性條款要求(第14(d)(4)條至第14(d)(7)條)、反欺詐(第14(e)條)。整個收購接管期包括兩個階段:試收購(toehold acquisition)和要約收購 (tender offers)。《威廉姆斯法》是一個中立性法律。它不存在對收購的任何價值評判,正是由於《威廉姆斯法》在調整公司收購上的巨大成功,美國各州也是紛紛效仿,對於《威廉姆斯法》沒有規定的地方則由州立法加以補充,如反收購問題。

1975年,國會修正了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極大地擴大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權力,要求所有自律組織制定的新規則都必須經有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才能得以實施。現在證券交易委員會可以對自律組織頒布的任何規則進行修訂、補充和廢止,並可根據自己的判斷,要求自律組織制定新的規章。這一修訂使得自律組織的活動完全處於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控之下。

1980年,國會通過《小企業投資激勵法》,增加了《證券法》第19(c)條(現在的第19(d)條),規定聯邦/州進行更大程度的合作,實現聯邦和州證券監管標準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性,並使對資本形成造成的「干預」最小化,同時,明確規定州法在某些領域的管轄權。

1984年,國會通過了《內幕交易制裁法》,規定對於證券交易委員會內幕交易所執行的案例採取三倍的民事賠償責任。1988年,國會發布了《內幕交易和證券欺詐執行法》,發展了1984年法的救濟措施,明確指出雇員和控制人的責任,參見《證券交易法》第20A條。

1990年,證券交易委員會在證券法項下制訂了S條例,來澄清證券法是否適用於在美國境外的發行證券。S條例規定,在美國境外發行證券通常無須按照證券法第5條的規定進行注冊。S條例還專門就境外發行證券提供了兩個安全港:即適用於發行人的安全港和適用於轉賣證券的股東的安全港這兩個安全港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證券的買賣必須是「境外交易」、在美國沒有為境外證券交易進行「直接推銷」。1990年,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了144A規則,允許向投資機構轉賣受限制的證券,從而在投資機構之間建立了一個不受限制的二級交易市場。此外,144A規則還為未經登記的外國證券提供了交易的途徑。

證券交易委員會在證券管理上注重公開原則,對證券市場的監管主要以法律手段為主。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已開始重視行政手段的運用,1990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證券執行救濟和小額股票改革法》,1991年3月布希總統簽署生效,其主要內容是加強證券市場管理部門的權力。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以行政手段創造一個較公平的投資環境,增強中小投資者的信心。

《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對《證券交易法》第20條進行修訂,規定對於違反《證券交易法》任何一條或其項下規則或條例的任何內容的幫助或教唆行為,證券交易委員會均有權提起訴訟;並對第21條進行修改,對損害賠償的責任分擔做出規定。

通過《1996年全國證券市場促進法》,國會在《證券交易法》中加入了第36條,進一步擴大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權力,賦予其實施對1934年法條款的一般豁免權,並對該法進行了其他相關修改。1998年,依據這一新權力,證券交易委員會豁免了電子交易系統(ECN)不必遵守傳統交易所應當遵守的規章。

為了避免1995年證券訴訟改革法中的限制,許多律師開始在州法院提起集體訴訟。對此,國會頒布了《1998年證券訴訟標准法》,該法構成《證券交易法》第28條(f)款,涵蓋了涉及大多數公眾公司證券的欺詐或披露問題的大多數集體訴訟,並要求這些訴訟要根據聯邦法律在聯邦法院提起。

使美國證券市場不同於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證券立法是1933年銀行法,也被稱為《格拉斯-斯蒂格爾法》。該法禁止商業銀行參與投資銀行業務,其法理基礎是:既從事商業銀行又從事投資銀行將產生固有的利益沖突。1999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了國會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該法律取消了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期實行的限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跨界經營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從而將使美國金融業邁入一個新的時代。橫在美國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格拉斯-斯蒂格爾牆」已被全面拆除,而集銀行、保險和證券等全部金融業務於一身的「超級銀行」在美國取得了正式的合法地位。該法對《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的有關條款進行了相應修改。

2000年,作為《商品期貨現代化法》的一部分,國會在《證券法》中加入了第2A條,就互換合同(swap contract)的地位問題賦予法律上的確定性,規定任何互換合同,無論其是否以證券為基礎,均排除在《證券法》中有關證券概念范疇之外。

在安然事件後,為了拯救「華爾街」,確立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本誠信,2002年7月30日,美國出台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是繼2000年到2002年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紛紛暴出驚世丑聞後,為強化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和增強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而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該法均是在《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基礎上,根據證券市場的發展以及現實需要,對公司治理和會計審計進行的新的調整和規范。布希總統在簽署法案時,稱「它是美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而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它是繼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圍最廣、處罰措施最嚴厲且最具影響力的公司法律。

我國學者在學習、研究美國證券聯邦立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我本人也不辭艱辛,組織各方力量編譯了《美國1933年證券法》、《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中英文對照版本)和《美國上市公司最新立法與內部控制實務》(內含《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中英文對照本),翻譯精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預期在我國研究美國證券法的許多方面將發揮正本清源的作用。以上三部美國證券基本大法由法律出版社同時出版,值得稱道的是其中第三部作品還得到LexisNexis出版公司中國公司(律商聯訊)作為合作出版者所給予的大力支持,是我國各方人士研究、學習美國證券法的最好途徑,也是廣大法律、金融英語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學習參考書。

另外,我主持的《1940年投資公司法》和《1940年投資顧問法》翻譯工作也在進行之中,預期這本有關中美英三國基金立法的中英文編譯作品將於2007年出版。

有關上述翻譯圖書的詳情,請參見翻譯圖書網www.elloi.com。我領導的翻譯團隊有豐富的翻譯經驗和深厚的法律、金融理論功底,參加並主持過中國一家保險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平安保險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及一家房地產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IPO招股說明書翻譯。我們對美國證券法理解精確,翻譯精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期在證券法的許多方面發揮正本清源的作用。

另外,我本人正在主持翻譯路易斯·羅斯教授和賽利格曼教授的2007年版《證券法基礎》(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該書中文本計劃於2007年早些時候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經典證券法教科書的翻譯引進方面,托馬斯·李·哈森教授的《證券法》(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第三版(1995年)已由張學安教授主持翻譯成中文並於2003年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雖然該翻譯作品版本較舊,但卻是目前了解美國證券法篇幅最大的一本中文譯本;而萊瑞·D·索德賴斯特教授的《證券法解讀》(Understanding the Securities Laws)也已由胡之軒等翻譯並於2004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很快又於2005年重新印刷,市場反映良好。屆時,等我主持翻譯的最新版《證券法基礎》於2007年面世,有關美國證券法的三大經典教科書將全部以中文形式與讀者見面。而早在2000年由高如星等所著的《美國證券法》也是一本較好地了解美國證券法的簡易中文讀本,此外,國內還出現了一些有關美國證券法的簡易注釋讀本和案例選讀。
希望對你有用

『肆』 急需一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的中英文文章

作為銀行的一項主要資產業務,貸款資產的運動是一種以「兩權分離、按期償還」為本質特徵的特殊價值運動。在現實經濟活動中,銀行的信貸活動,會受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例如使銀行貸款資金有可能遭受損失事件發生。主要表現為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收回和貸款的貶值等,這樣就產生了貸款風險。從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資產質量的現狀看,形勢較為嚴峻。
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

政府行政干預帶來的風險。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國有銀行是資金配置的主體,政府職能只限於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中,作為國有商業銀行,雖然在人事、行政、業務上不受政府直接管控,但並不等於不受政府影響。作為資金配置的主體,政府並未從實際運作的干預中退出,中心地位並未淡化,往往造成部份項目投資效益不高,形成貸款沉澱。

社會保障機制滯後帶來的風險。由於企業破產失業救濟制度不完善,國有銀行貸款風險無法直接分散和轉移。企業與社會的問題沒有解決,企業把生產所需資金缺口留給銀行貸款解決,形成貸款風險壓力;企業保險制度不健全,使銀行無法保全貸款資產的安全性,增加了損失的概率。

法制不健全帶來的風險。盡管我國陸續出台了銀行法、票據法等許多法律,但是這些法律大多內容比較簡單,有些內容有待於重新修訂,並且有些法律與國家的某些政策相悖,銀行在保全債權方面將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加大了銀行的信貸經營風險。

缺乏科學經營管理帶來的風險。國有商業銀行缺乏科學規范的經營管理方式主要表現在:在經營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視安全隱患;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責權對等的管理機制,一旦貸款出現問題,很難分清責任,更談不上追究責任。

借款人(企業)還貸意願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借款人(企業)還貸意願與其(法定代表)的信用相關,還貸能力強的借款人(企業)還貸意願不一定強;還貸能力弱的借款人(企業)還貸意願不一定差。並且,信用度很難進行比較准確的考查、判斷。所以,借款人還貸意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必然帶來一定的風險。

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對策

為有效防止和化解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避免由此帶來的金融震盪和經濟風險,通過上述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信貸風險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治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進一步加強政府監督職能。政企不分一直嚴重困擾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我國信用的深層次問題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政府行為和地方保護主義。由於政府尚未完成由市場的參與者向市場的管理者的轉變,為了政績需要而急功近利,期望短期內地方經濟有較大起色,過分干預銀行貸款,削弱了市場功能作用和市場法則權威。因此,必須重新界定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政府職能是彌補市場缺陷、維護社會公平,著力為企業經營提供必要的經濟環境,同時支持並配合銀行防範和制止企業逃廢債務,確保金融資產的安全運行。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形成全社會信用是提高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保證。惡意逃避銀行債務、惡意欠款的單位必須受經濟和法律制裁。作為政府部門,央行應對企業改制中兼並、重組、破產等跟蹤監督,協助金融機構依法維護金融債權;應健全企業信息披露制度,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嚴格規范企業會計信息和信息處理標准化,並提高信息公開程度,以降低銀行系統風險。

『伍』 以金融機構寫一篇3000字論文

是小作文吧,能寫的

『陸』 關於金融的英語文章

經濟學人:加拿大的住宅市場
Finance and Economics; 財經;
Canada's housing market; 加拿大的住宅市場;
Time for a bigger needle; 該出手時就出手;
The latest attempt to prick a bubble;戳破泡沫的最新舉措;
經濟學人:
Canada's reputation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starry. Its banksgot through the crisis unscathed. According to Moody's, a ratings agency, Royal Bank of Canadasits alongside HSBC and JPMorgan Chase in the top tier of global banks. And Canadianpolicymakers are old hands at pulling 「macroprudential」 levers of the sort now in vogue amongrich-world central banks.
加拿大的金融監管一向廣受贊譽。它的銀行業在這場危機中做到了獨善其身。根據評級機構穆迪的報告,加拿大皇家銀行與匯豐銀行以及摩根大通同列,躋身全球銀行界的第一梯隊。同時,加拿大的政策制定者也是運用宏觀審慎政策的老手,這一政策如今也常被其他富國的央行使用。
But questions still nag. Some say that Canada's banks are flattered by a huge indemnity offeredby 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 (CMHC), a public institution that insures mortgages witha loan-to-value ratio of more than 80%. CHMC's book grew to 567 billion Canadian Dollar(557 billion Dollar) in 2011, up from 345 billion Canadian Dollar four years earlier. And Canada'shousing market looks very frothy on some measures: The Economist's analysis of price-to-rentratios suggests that Canadian properties were about 75% above their long-run 「fair value」 in thefirst quarter of 2012 (see chart). Although less than 0.5% of CHMC's mortgages are in arrears, such exuberance is a worry. The central bank recently labelled hous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domestic risk to financial stability in Canada」.
但是,仍有問題纏身。部分人士認為,加拿大的銀行被加拿大抵押和住房公司(CMHC)提供的巨額補償金美化了,CMHC是一家為貸款估值比率超過80%的抵押貸款提供保險的公共機構。在2011年,CHMC的抵押貸款額從四年前的3450億增長到了5670億加元(合5570億美元)。並且,從一些指標來看,加拿大的房地產充斥著泡沫:《經濟學人》以房價租金比所做的分析顯示,在2012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的物業價格高出它們的長期公允價值75%。縱然僅有低於0.5%的CHMC抵押貸款存在拖欠的情況,但這樣的繁榮仍讓人憂慮。最近,央行也冠以樓市 「危及加拿大金融穩定性的最大國內隱患」。
Repeated efforts by policymakers to take the heat out of housing have not had a noticeableeffect. So on June 21st Jim Flaherty, the finance minister, had another go, his fourth in fouryears. Some of the new measures were cosmetic. Buyers of homes worth more than 1m Dollarhave been able to get mortgage-default insurance from CMHC with a downpayment of only 5%. In practice, it is hard to find buyers in this bracket who do not have lots of equity in their homes. But after July 9th mortgages for homes of this value will not be eligible for CMHC coverage.
政策制定者們給樓市降溫的不斷嘗試並無明顯成效。於是,在6月21日,加拿大財長吉姆·費拉逖,在四年來第四次出台了一些新舉措。新措施中的一些不過是表面功夫。價值過百萬美元住宅的買主能得到由CMHC擔保的債務違約保險以及首付僅付5%的優惠待遇。而事實上,很少有這類購房者在購房時不以大量自有資金支付價款的。不過,在6月9日之後,這類住宅將不再適用於CMHC的保險范圍。
Other measures have more teeth. The maximum amortisation period for a mortgage will now be25 years, down from 30. That should hurt demand: last year about 40% of new mortgages werefor terms longer than that. Refinancing a home will be allowed only up to 80% of its value, downfrom 85%. Homebuyers will have to demonstrate their housing costs are no more than 39% oftheir gross household income. On top of Mr Flaherty's measures, the Office of theSuperintend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ada's banking regulator, slapped a loan-to-value limitof 65% on borrowing against home equity.
其他那些則更為有力。抵押貸款最長還貸期限如今將從30年降低至25年。這勢必將減少需求:去年約有40%的新貸款的期限是超過25年的。允許的房屋再融資的上限從房屋價值的85%降至只有80%。購房者還須證明他們的住房支出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39%。費拉逖的舉措中,緊隨其後的是,加拿大的銀行監管部門,聯邦金融機構監督辦公室,將貸款和自有資金間的貸款估值比率的限制猛降至65%。
Craig Alexander, the chief economist for TD Financial Group, estimates all this will be theequivalent of about a 1% rise in mortgage rates for most homebuyers. He believes that willproce a slow unwinding of the housing market. If he is right, and Mr Flaherty's variousinterventions avoid the collateral damage that would be caused by an actual interest-rate rise, Canada's admirers will have another thing to swoon over.
多倫多道明銀行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雷格·亞歷山大估計,所有這些措施對於購房者而言將等同於抵押貸款利率上升1%。他認為這將促使房產市場緩慢回歸。如果他的觀點正確,並且費拉逖的各種干預手段能夠避免可能引發實際利率上升的附帶傷害,那麼如此一來,加拿大的崇拜者們又將有一個可以津津樂道的話題了。

『柒』 求一篇中英雙語的財經類文章(直接給我,註明出處,不要給我一個網站。謝謝!)

Obama to renominate Bernanke as Fed chief 奧巴馬再次任命伯南克為美聯儲主席 OAK BLUFFS, Massachusetts (Reuters) -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ill nominate Ben Bernanke to a second term as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on Tuesday, seeking to keep him in place to steer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out of its deepest downturn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馬薩諸賽州(路透社)--在周二,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提名本·伯南克擔任第二屆美國聯邦 儲備銀行主席,他將力圖帶領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危機擺脫自大蕭條以來的低迷時期。 Obama will interrupt his vacation on the Massachusetts island of Martha's Vineyard to make the announcement with Bernanke at his side at 9 a.m. (1300 GMT), a senior White House official said on Monday. 一名白宮專員在周一表示,奧巴馬將中斷他在馬薩諸賽州島上的瑪莎的休假,伯南克在早 上9點的葡萄園發表這份公告的 "Ben approached a financial system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with calm and wisdom; with bold action and outside-the-box thinking that has helped put the brakes on our economic freefall," Obama will say. 「本走進一個金融體系崩潰的邊緣這需要足夠的鎮靜和智慧;以大膽的行動和思維方式, 阻止經濟崩盤,」奧巴馬說。 Bernanke, whose appointment to a new four year term must be confirmed by the enate, has pushed U.S. interest rates to near zero and flooded financial markets with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to stem a credit crisis and turn back recession. 伯南克接任一個新的四年任期許參議院的確認,需要面對的是美國的利率接近為零,數百 億美元注入到經濟危機中,以阻止信貸危機和經濟衰退。 By casting his lot with Bernanke, Obama is counting on the form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to successfully nurse the economy back to health at a time when unemployment, home foreclosures and bank failures are still mounting. 重起伯南克,當失業率、房貸、銀行倒閉逐漸增加時奧巴馬期望前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能夠 成功扭轉危機使之返回到健康時期。 While many analysts think the long U.S. downturn has finally ended, they expect a sluggish recovery and some worry the economy could easily tip back into recession. 雖然許多分析學者認為美國將長期低迷最終會結束,他們期望經濟復甦和一些易出現衰退 跡象的進行提示。 Obama's Democrats control the Senate, but Bernanke has faced criticism from lawmakers of both parties who say he has gone too far in extending Fed support that will be difficult to unwind, threatening future inflation. 主黨領袖奧巴馬控制參議院,但是伯南克所面臨的批評是兩黨立法者說他以走的太遠, 要得到美聯儲的支持將很難展開工作,未來的威脅將是通貨膨脹。 "While I have had serious differences with the Federal Reserve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 think reappointing Chairman Bernanke is probably the right choice,"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Chairman Christopher Dodd said in a statement. 「在過去的幾年中,當我與美聯儲的意見相左時,我認為重起伯南克作為領導者是最佳的 選擇」美國國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多德說到 Dodd, a Connecticut Democrat, vowed a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hearing to consider the nomination. 多德,一名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位民主黨人士,發誓是經過深入而全面的考慮而任命的 HIGH MARKS FROM MARKETS 從市場中得高分 Investors have given Bernanke, whose current term expires on January 31, 2010, high marks and had widely anticipated his reappointment, although an announcement was not expected until later this year. 伯南克這屆期滿是2010年1月31號,在投資者中早有預期他會繼續連任,雖然聲明出乎意料,在今年晚些時候。 Analysts said the early move by Obama would aid financial markets by ending any lingering worries about who might lead the Fed. They suggested Obama was aiming for stability in the decision, which was taken in stride by overseas markets. 分家家指出:較早前奧巴馬援助經濟危機時就提前考慮誰會接任美聯儲主席職位。他們建議奧巴馬保持海外金融市場的穩定。 Bernanke, 55, was appointed by Obama's Republican predecesso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to succeed Alan Greenspan, who stepped down in January 2006.Widely respected as a top scholar on the Great Depression, Bernanke essentially rewrote the rule book of central banking by creating a host of innovative lending programs to unfreeze credit markets. Now, the Fed faces the challenge of unwinding its extraordinary support for the economy. 伯南克,55歲,是由奧巴馬的前任共和黨任命,總統是喬治·布希。2006年繼任退下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大蕭條時期這名頂級學者被人廣泛尊重,伯南克再次書寫中央銀行業務體系規則,解凍信用市場創建貸款項目。現在,美聯儲所面臨的挑戰是其特殊的經濟支持。 The Fed stepped in aggressively to rescue fail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investment bank Bear Stearns and insurer AIG, but Bear Stearns still collapsed. 美聯儲正積極的解救失敗的金融機構。諸如貝爾投資銀行和AIG保險公司,但是貝爾倒了。 It also let Lehman Brothers go under, touching off the worst pha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ernanke has said the Fed had no choice given Lehman's lack of adequate collateral for a loan. 這也讓雷曼兄弟破產,使其金融危機處於最嚴重的時期。伯南克表示美聯儲沒有選擇給與雷曼足夠的抵押貸款。 In his announcement on Tuesday, Obama will hit back at Bernanke's critics, defending the central bank chief's actions -- and policies put in place by his own administration -- as "steps of necessity, not choice." 在星期二,奧巴馬宣布他將回擊了抨擊伯南克的批評者,保護美國中央銀行行長的行動--他是一位稱職的決策者--像「沒有選擇,只有成功。」 "Taken together, all of these steps have brought our economy back from the brink. They are steps that are working," Obama will say, according to prepared remarks. 「團結起來,他們所做的工作是讓我們攜起手共同走出經濟危機的邊緣。」奧巴馬根據提前准備好的文稿中所說。 The announcement could deflect attention from other less market-friendly news. The White House is set to raise its 10-year budget deficit projection by $2 trillion to approximately $9 trillion, and the non-partisan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will release new forecasts as well. 這項聲明向市場投放出的友善的新聞是轉移其注意力。白宮將提高它的10年預算赤字從2萬億美元提高至9萬億美元,這是無黨派預算辦公室發布的最新預測。 你好特意為你找的 請查收

『捌』 求物流金融相關的英文版論文。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報告名稱]: 2009-2012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行業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咨詢報告 [出版日期]: 2008年11月15日 [報告頁碼]: 400頁,圖表150個 [交付方式]: EMAIL電子版或特快專遞 [[價 格]: 印刷版:7500元 電子版:7500元 印刷+電子:7800元 [英 文 版]: 印刷版:元 電子版:元 [傳真訂購]: 0755-28275109 [咨詢電話]: 0755-28275109 報告簡介 內容介紹 進入2008年9月以來,美國金融市場風雲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產、美洲銀行收購美林集團、AIG集團陷入危機,強烈震撼了美國金融市場,並在國際金融市場掀起滔天巨浪,曠日持久的美國次貸危機轉化為嚴峻的世紀性金融危機。由於這場金融危機仍處於持續發展中,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危機將走向何方並止於何處?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全球。同樣,這場危機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仍是未解之謎。 正是基於對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過渡的擔憂,全球各國政府相繼或聯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支持,除直接對金融機構的接管以及通過貨幣政策大量注入流動性以外,還涉及一些制度調整方面的內容,將可能給全球未來的金融發展造成一些長遠的影響。目前,金融危機已對全球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2008年世界經濟已明顯放緩,下行風險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確定。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2%,發達經濟體經濟2009年將下降0.3%,其中,美國經濟將負增長0.7%,歐元區兩個主要經濟體德國和法國將分別負增長0.8%和 0.5%。 從宏觀環境來看,目前正值中國物流行業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局勢下認識局勢掌控方向,對物流行業所受到的影響和未來的發展態勢予以翔實的剖析,無論是對於中國物流行業的長遠發展,還是對物流行業在具體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那麼,在當前金融危機爆發形勢下,我國物流行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而我國物流企業又該如何分析當前發展形勢、制定應對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獲得更大的發展呢? 本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中國海關、行業相關協會、國內外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物流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查資料,立足於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整體發展局勢,總結出金融危機的一般規律,進而分析了當前金融危機對全球及中國經濟、政策、主要行業的影響,然後重點分析了當前金融危機對物流行業的影響,並對未來物流行業發展的整體環境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和研判,最後在前面大量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物流行業今後的應對策略,為物流企業在當前環境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行業環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註:本報告將保持時實更新,為企業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提供最新資訊,使企業能及時把握局勢的發展,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報告目錄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次貸金融危機分析 第一章 從次貸危機到世紀性金融危機 第一節 美國金融危機的新發展:從次貸危機到世紀性金融危機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世紀性」特徵 二、美國金融管理當局危機干預措施 三、7000億美元拯救經濟計劃 四、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 五、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 第二節 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及發展階段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 二、美國金融危機原因的深層剖析 三、美國金融危機的發展階段 第三節 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 一、次貸危機的觸發 二、危機從信貸市場傳導至資本市場 三、危機從資本市場傳導至信貸市場 四、危機從金融市場傳導至實體經濟 五、結論 第四節 美國次貸危機的前景展望 第二章 金融危機基本規律與研究 第一節 金融危機定義 第二節 金融危機的分類 一、貨幣危機 二、銀行危機 三、債務危機 三、資本市場危機 四、混合型危機 第三節 危機發生前的典型特徵與規律總結 一、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 二、外部資金大量流入 三、國內信貸快速增長 四、普遍的過度投資 五、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 六、貿易持續逆差並不斷惡化 七、貨幣普遍被高估 八、危機的發生機制和規律總結 第四節 歷次金融危機分析 一、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與政策簡述 二、20世紀90年代北歐三國銀行危機 二、日本1990年危機與政策簡述 三、次貸危機下的中國經濟與政策選擇 第五節 亞洲金融危機分析 一、爆發的原因 二、發展階段 三、影響 四、教訓 五、亞洲金融危機十年 第六節 國際市場面對金融危機應對經驗 一、美國證券市場幾次著名危機的應對 二、日本金融市場危機的應對 三、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應對 四、香港金融危機的應對 第二部分 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 第三章 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政策影響分析 第一節 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沖擊多國實體經濟 二、國際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及其國際影響研判 三、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第二節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形勢及全年展望 一、今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變化的主要特點 二、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三、七大對策應對國際經濟變化 四、世界經濟形勢展望 第三節 金融危機對各地區經濟的影響 一、北美 二、歐盟 三、亞洲 四、拉美 第四節 各地區應對次貸危機的措施 一、北美 二、歐盟 三、亞洲 四、拉美 第四章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政策影響分析 第一節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運行分析 一、金融危機下的經濟運行 二、2008年第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 三、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分析 四、2008-2010年中國經濟預測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政策選擇 一、如何把握金融危機提供的機遇 二、我國應對金融危機各項措施 三、求解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 四、趨勢預測 第三節 國際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應對策略 一、調整經濟結構 二、擴大內需 三、保持政策的及時、靈活與有效 第五章 金融危機對主要行業的影響分析 第一節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一、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出口的傳導機制 二、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出口的未來趨勢判斷 三、應對次貸危機的策略建議 第二節 次貸危機對中國主要行業的影響分析 一、證券 二、銀行 三、保險 四、紡織 五、房產 六、鋼鐵 七、機械 八、汽車 九、能源 十、航運 十一、家電 十二、旅遊 第三部分 當前金融危機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第六章 當前金融危機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第一節 金融業與物流行業的關系 一、全球金融業與物流行業的關系 二、我國金融業與物流行業的關系 第二節 當前金融危機對全球物流行業的影響 一、對物流行業本身影響 二、對物流行業相關行業影響 第三節 次貸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行業的影響 一、對國內物流市場的影響 二、對物流出口市場的影響 第四節 次貸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影響 一、大型企業 二、中小企業 第五節 我國物流行業當前政策與金融危機的關系 第七章 當前金融危機對物流行業主要領域的影響 第一節 對物流產量的影響 第二節 對物流需求的影響 第三節 對物流企業並購整合的影響 第四節 對物流行業政策穩定性的影響 第五節 對國內物流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 第八章 當前金融危機下對我國物流行業運行情況分析及預測 第一節 當前金融危機下對我國物流行業運行情況分析 一、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2008年我國物流行業運行情況分析 三、2008年我國物流行業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第二節 當前金融危機下對我國物流行業未來發展預測 第九章 當前金融危機對主要物流企業的影響 第一節 企業一 一、企業介紹 二、2008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三、公司最新發展動態及策略分析 四、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優劣勢分析 五、當前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第二節 企業二 一、企業介紹 二、2008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三、公司最新發展動態及策略分析 四、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優劣勢分析 五、當前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第三節 企業三 一、企業介紹 二、2008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三、公司最新發展動態及策略分析 四、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優劣勢分析 五、當前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第四節 企業四 一、企業介紹 二、2008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三、公司最新發展動態及策略分析 四、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優劣勢分析 五、當前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第五節 企業五 一、企業介紹 二、2008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三、公司最新發展動態及策略分析 四、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優劣勢分析 五、當前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 第四部分 應對策略 第十章 我國物流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策略 第一節 政策角度 一、國家經濟、金融政策調整 二、物流行業政策調整 第二節 上游市場角度 第三節 下游市場角度 一、國內物流銷售市場應對策略 二、國外物流出口市場應對策略 第四節 企業管理角度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價策略 三、競爭策略 四、並購重組策略 第五節 我國物流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策略評價 第六節 物流行業應對危機策略 第十一章 當前金融危機給我國物流企業帶來的機遇 第一節 金融危機對國外物流企業的影響 第二節 我國物流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競爭優勢 第三節 金融危機為我國物流企業提供了並購國外企業的機會 第四節 金融危機導致部分經營不善的物流企業退出市場 第五節 金融危機給我國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帶來機遇 第六節 物流企業如何從危機中把握市場機遇 圖表目錄 圖表:主要金融機構報告的次按相關業務虧損 圖表:美國抵押貸款信用等級劃分標准 圖表:美國的S&P Case ShiHer房價指數 圖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主要購買方 圖表:次貸危機中金融機構資產減記前10位 圖表:4家著名投資銀行過去3個月內日均在險價值指數的變動情況 圖表:次貸危機爆發後主權財富基金對跨國金融機構的注資 圖表:TED息差的走勢 圖表:2006-2008年美國ABCP市場余額 圖表:2006-2008年美國的季度GDP增速以及各部分的貢獻 圖表:2004-2008年美國商業銀行壞帳率 圖表:2004-2008年美國商業銀行逾期率 圖表:金融危機經濟傳導圖 圖表:美國1929年之前的貿易順差累計額 圖表:美國大蕭條前後貨幣供給與商業銀行信貸變動狀況 圖表:美國大蕭條前後的工業生產與零售物價指數 圖表:大蕭條前後美國經濟增長與股市表現 圖表:大蕭條前後道瓊斯工業指數 圖表:大蕭條期間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走勢 圖表:美國大蕭條期間的主要經濟政策及其效果 圖表:日本1990年前後經濟增長情況 圖表:日本1990年前後資本流入與股市表現 圖表:日本1990年之前信用出現了快速大幅增長 圖表:日本1990年前後股指與東京地價指數 圖表:日本1990年前後零售物價指數 圖表:日經225指數 圖表:日本通脹狀況與趨勢線 圖表:美國經濟增長在2001年出現大幅下滑 圖表:美國2001年後的貨幣擴張 圖表:美國廣義貨幣佔比不斷創出1995年以來的新高 圖表:2007年之前中國的貨幣供給增長率長期維持高位 圖表:1998年之後中國零售物價指數長期走低 圖表:中國經濟與日本(1990)、美國(1929)經濟危機之前的相同點 圖表:2007年10月-2008年11月節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圖 圖表:1998年Ⅰ季度-2008年Ⅲ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季度同比增長率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長率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 圖表:1999年1-8月—2008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月度累計同比增長率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出口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與進口總額月度同比增長率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同月=100)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年同月=100) 圖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貨幣供應量月度同比增長率 圖表:2008年1-8月我國對外貿易情況 圖表:2008年1-8月房屋銷售情況 圖表:2008年M2與M1增速「剪刀差」達到06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 圖表:2008年固定投資貸款資金來源情況 圖表:2008年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來源 圖表:2008年1-8月主要行業累計虧損總額同比增長顯著上升 圖表:2008年1-8月主要行業累計從業人員同比增長回落 圖表:2008年中國經濟預測 圖表:2008年1-6月中國對世界各大洲出口增速對比

『玖』 求~  各種金融機構的中、英文(還有英文縮寫)

中國人民銀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中國銀行
bank
of
china
中國工商銀行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中國建設銀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CB)
中國農業銀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BC)
招商銀行
China
Merchants
Bank
民生銀回行答
china
minsheng
bank
國家開發銀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
北京市商業銀行
beijingcity
commercial
bank

『拾』 幫忙寫一篇有關,金融機構與金融體系的論文!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帳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及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看,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rage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管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中英對照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