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的論文
金融危機的原理如下: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區域的觀念開始模糊,世界是一個互相依賴的共同體,我依賴你生產的襪子,你可能依賴我生產的礦石。
在一個島上有一群人,島上除了幾樣產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麼也生產不了,島上的居民用一種叫RMB的貝殼,作為錢來花,就是椰子一個3貝殼,淡水一桶5貝殼等等。這時大家想生活的好一點,可是島上又生產不出這么多東東。於是就想用自己的勞動力和別人換。
這個島不遠處有一個大島,上面什麼都有,人家使用一種叫做USD的貝殼做交易,於是小島上的居民就到大島上的工廠游說,我們這里工資低,原料便宜,沒有土地使用費用,還免稅,到我們這里來投資吧。大島上的有錢人覺的有道理就試著在小島上開了一些工廠,可是馬上問題就出現了,小島上RMB和大島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說在小島賣2個貝殼的東東在大島也要賣1個貝殼。大島雖然有許多劣勢但是因為工廠多,上下游配套的運輸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練,成本和小島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價格差。這個時侯小島的酋長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島上的巫師忽悠大家,小島上的貝殼和大島上的不一樣,大島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錢,我們的貝殼和他們的貝殼要8:1才合理。大家一聽原來是醬紫呀,於是就用自己的8個貝殼換大島上的一個貝殼了。這樣小島上的物價和工資就是大島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島上的公司就紛紛到小島上來設廠,賺了大錢,他們把錢匯回大島上發展科技,然後再把發展好的產品在小島生產。這樣過了30年。。。。。。
慢慢的大島上的工廠就越來越少了,全變成了科研基地,同時出現了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務的行業,像剃頭呀餐館呀驢友呀醫院等等,當然還有HD區,呵呵。大島上的居民有好多錢,而且他們知道小島上的工廠可以為他們未來帶來更多的錢,於是他們就拚命的借錢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麼炒什麼!物價開始飛漲了!小島上的酋長一看呵呵賺錢的機會來了,趕快串通巫師,又把RMB和USD的價格定在了6:1,這樣小島的產品也普漲了25%。突然有一天大島的人們發現所有的東東都炒不上去了,因為沒有人接手呀,東西太貴,賣不掉了,於是趕快競相壓價,想把自己的東東賣掉,市場上一下全是東東沒有買主。小島上的工廠主一看自己生產的東東賣不掉了。只好關了工廠回大島去。這一下小島可炸了窩嘍!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惡的酋長和巫師搞的鬼,去找他們算賬!!!這時候酋長和巫師更著急,怎麼辦呢?眼看著自己舒適的生活不保了。這時候巫師出了個主意。。。第二天酋長宣布進行一個聰明絕頂瀟灑蓋世全無敵的4萬億貝殼救市計劃,就是讓所有島民都到島上搬石頭運到海邊,再從海邊把石頭搬回來,每人每天1000 RMB貝殼,工資由酋長出!!!小島的居民們馬上激動萬分統統流下了熱淚,在歌頌了英明的領導,並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後就回家了。總算是解了酋長和巫師的燃眉之急,可是長此以往酋長雖然FB,也沒有這么多貝殼往裡填呀!巫師這時候又想出了一招。。。又過了一天,巫師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來說:「哎呀!我昨天被驢踢了,在朦朧中來到了仙界,見到了神仙mm,神仙mm說我們的貝殼和大島的貝殼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災海嘯了!」大夥兒一聽可嚇壞了,趕緊按巫師說的做,這樣小島的貝殼和大島的貝殼就是20:1了。。。
話說大島的商人自從從小島撤資之後回到大島,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島的生活那是多麼愜意呀!每天XO喝著,鮑魚吃著,還有小島的美女陪著,何其快哉!現在又是何等凄慘!這一日收聽大島上的胡謅廣播電台的廣播,廣播里說小島為了預防海嘯,已經將貝殼的比值降到20:1了,東西賣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趕快算了算,咦!要是這么便宜的話,在小島設廠還是有賺的,於是他趕緊回去又在小島設廠了。這時候小島的居民聽說工廠又開了,紛紛回到工廠上班,那個大島的商人又賺到了,大島的科研機構也重開了,於是循環又開始了。。。。
希望採納
Ⅱ 美國留學金融碩士分析!
同學,你好!以下是美國TOP50的金融碩士項目,純金融碩士項目不多,只要招收國際學生的,並且你的軟硬體條件達到了要求,就可以申請,下文內容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哈佛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
2.普林斯頓大學,學期為一年;接受GRE和GMAT;兩份推薦信,70美金申請費;錄取比例5% ;
3.耶魯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4.加州理工學院,無純金融專業;
5.麻省理工大學,一年制項目;接受GRE和GMAT;托福91,IELTS 7.0;2-3封推薦信;100申請費;有小essay;錄取率:45%;至少一年半的工作經驗;(適合有工作經驗的人申請) ;
6.斯坦福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博士學位有金融;
7.賓夕法尼亞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學位有金融專業;
8.哥倫比亞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MBA方向下有Finance and Economics;
9.芝加哥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和金融分析;
10.杜克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1.達特茅斯學院,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2.西北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學士學位有金融專業;
13.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接受GRE和GMAT;兩封推薦信,錄取率:45%;建議有工作經驗 ;
14.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純金融專業,但是Part-time的
15.康奈爾大學,碩士沒有純金融,博士有;
16.布朗大學,碩士沒有純金融;
17.埃默里大學,碩士沒有純金融,博士有;
18.萊斯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但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9.范比爾特大學,學習9個月;接受GRE和GMAT;兩封推薦信,建議有0-2年的工作經驗;
20.聖母大學,沒有純金融,只有MBA-Corporate Finance ;
21.加州-伯克利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而是金融工程;學時為一年;接受GRE和GMAT;
22.卡耐基梅隆大學,沒有純金融,只有計算金融;
23.喬治城大學,沒有純金融 ;
24.加州-洛杉磯大學,沒有純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有金融工程;接受GRE和GMAT;要四年工作經驗 ;
25.弗吉尼亞大學,沒有純金融;MBA-Finance只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有金融專業;
26.南加州大學,沒有純金融;
27.密歇根安娜堡大學,沒有純金融;
28.塔夫斯大學,沒有商學院,即沒有商科專業;
29.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沒有純金融,有MBA方向下的公司金融;
30.維克森林大學,沒有純金融;
31.布蘭迪斯大學,學期為1年;接受GRE & GMAT;學費$37,566 ;(今年我們現在有3個浙大的同學收到了布蘭迪斯大學MSF無面試錄取)
32.紐約大學,沒有純金融,只有全球金融/全球財務;學期為一年;滾動式錄取;要GMAT;
33.威廉瑪麗學院,沒有純金融;
34.波士頓大學,一年時間;滾動式錄取;要GMAT;托福100;
35.喬治亞理工大學,沒有純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學位有純金融;
36.裏海大學,沒有純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37.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沒有純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風險管理;
38.羅切斯特大學,接受GRE和GMAT;兩封推薦信;建議有工作經驗;
39.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學時1年;GRE,GMAT兩個都可以;要工作經驗;
40.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沒有純金融;博士學位有金融專業;有計量金融;要GRE或GMAT;
41.凱斯西儲大學,管理金融;12-19個月的課程;接受GRE或GMAT;
42.倫斯勒理工學院,金融工程和金融風險分析;1年課程;接受GRE或GMAT;沒有資金補助;建議至少兩年工作經驗;要小essay;
43.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沒有純金融專業;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44.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沒有商科專業;
45.華盛頓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
46.加州大學-歐文校區,沒有純金融專業;博士學位有純金融專業
47.賓州州立大學,15個月的課程;T接受GRE或GMAT;托福80;要小essay;
48.佛羅里達大學,一年的課程;接受GRE或GMAT;
49.葉西瓦大學,沒有純金融專業
50.杜蘭大學 新奧爾良校區,11個月的課程;休斯頓校區:14個月課程,不對國際學生開放;
51.邁阿密大學-弗羅里達校區,沒有純金融專業,只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備註:前面的數字不是學校排名,只是列舉的學校序號)
Ⅲ 求2012年美國大學金融專業(Finance)排名(24名之後的)
2008美國大學商科排行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4.9
2.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 (Sloan) 4.7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 * 4.5
3.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4.5
5. 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4.3
5. U.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Kenan-Flagler) * 4.3
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4.2
7.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McCombs) * 4.2
9. Univ.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4.1
9.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cIntire) * 4.1
11.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Kelley) * 4.0
12. Cornell University (NY) 3.9
12. 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GA) 3.9
12.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Fisher) * 3.9
12. U.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 3.9
12. Univ. of Wisconsin–Madison * 3.9
12.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Olin) 3.9
18. Pennsylvania State U.–University Park (Smeal) * 3.8
18. Univ.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Carlson) * 3.8
18.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3.8
21. Georgetown University (McDonough) (DC) 3.7
21. Pure Univ.–West Lafayette (Krannert) (IN)* 3.7
21. University of Arizona (Eller) * 3.7
21. Univ.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Smith) * 3.7
2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arey) * 3.6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3.6
27. Babson College (MA) 3.5
27. Boston College (Carroll) 3.5
27.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oad) * 3.5
27. University of Florida (Warrington) * 3.5
27. University of Georgia (Terry) * 3.5
27. Wake Forest University (Calloway) (NC) 3.5
33.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Weatherhead) (OH) 3.4
3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3.4
33.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Cox) (TX) 3.4
33. Texas A&M Univ.–College Station (Mays) * 3.4
33. University of Iowa (Tippie) * 3.4
38. Boston University 3.3
38. Brigham Young Univ.–Provo (Marriott) (UT) 3.3
3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3.3
41. CUNY–Baruch College (Zicklin) * 3.2
41.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DC) 3.2
41. Syracuse University (Whitman) (NY) 3.2
41. University of Arkansas (Walton) * 3.2
41.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 3.2
41. Univ.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 (Moore) * 3.2
41. Virginia Tech (Pamplin) * 3.2
48. Auburn University (AL)* 3.1
48. Bentley College (MA) 3.1
48.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VA)* 3.1
48.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3.1
48.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Robinson) * 3.1
48. Miami University–Oxford (Farmer) (OH)* 3.1
48. Santa Clara University (Leavey) (CA) 3.1
48. Tulane University (Freeman) (LA) 3.1
48. University of Alabama (Culverhouse) * 3.1
48. Univ. of Missouri–Columbia * 3.1
58. Baylor University (Hankamer) (TX) 3.0
58. Pepperdine University (Graziadio) (CA) 3.0
5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 (Lally) (NY) 3.0
58.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3.0
58.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 3.0
58. University of Kansas * 3.0
58. University of Kentucky (Gatton) * 3.0
58. Univ.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Isenberg) * 3.0
58. Univ. of Nebraska–Lincoln * 3.0
58.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ice) * 3.0
58. University of Oregon (Lundquist) * 3.0
58.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3.0
58. University of Utah (Eccles) * 3.0
71. Clemson University (SC)* 2.9
71. Fordham University (NY) 2.9
71. Louisiana State U.–Baton Rouge (Ourso) * 2.9
71. North Carolina State U.–Raleigh * 2.9
7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A) 2.9
71.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 2.9
71. Temple University (Fox) (PA)* 2.9
71.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 2.9
71. University of Denver (Daniels) 2.9
71. University of Miami (FL) 2.9
71. University of Richmond (Robins) (VA) 2.9
71. Villanova University (PA) 2.9
83. American University (Kogod) (DC) 2.8
83. DePaul University (IL) 2.8
83. Iowa State University * 2.8
83. Lehigh University (PA) 2.8
83.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2.8
83. Marquette University (WI) 2.8
83.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2.8
83. Rochester Inst. of Technology (NY) 2.8
8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NJ)* 2.8
83.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Neeley) 2.8
83.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 (CO)* 2.8
83. 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 * 2.8
83. Univ. of California–Riverside
8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2.8
83.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KY)* 2.8
83.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2.8
99.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2.7
99.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VA)* 2.7
99.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VA)* 2.7
99.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 2.7
99.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CA) 2.7
99. Seton Hall University (Stillman) (NJ) 2.7
99. St. Louis University 2.7
99. Texas Tech University (Rawls) * 2.7
99.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 2.7
99. University of Houston (Bauer) * 2.7
99.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 2.7
99. U.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Belk) * 2.7
99.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McLaren) 2.7
99.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 2.7
99.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2.7
114. Ball State University (IN)* 2.6
114. Creighton University (NE) 2.6
114. Drexel University (LeBow) (PA) 2.6
114. Gonzaga University (WA) 2.6
114. Ohio University * 2.6
114.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 2.6
114.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ark (NJ)* 2.6
114. St. Joseph's University (Haub) (PA) 2.6
114. Univ. of Colo.–Colorado Springs * 2.6
114. University of Memphis (Fogelman) * 2.6
114.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nderson) * 2.6
114. Univ. of Wisconsin–Milwaukee * 2.6
126. California State U.–Los Angeles * 2.5
126. Cal Poly–San Luis Obispo * 2.5
126. Fairfield University (CT) 2.5
126. 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 (Coles) (GA)* 2.5
126. Loyola College in Maryland (Sellinger) 2.5
126.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2.5
126. Pace University (Lubin) (NY) 2.5
126.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 2.5
126. Seattle University (Albers) 2.5
126. Southern Illinois U.–Carbondale * 2.5
126. SUNY–Albany * 2.5
126. SUNY–Binghamton * 2.5
126.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 2.5
126.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2.5
126. U. of Colo.–Denver and Health Sci. Center * 2.5
126. University of Dayton (OH) 2.5
126. 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 2.5
126. U.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
126.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Monfort) * 2.5
126.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 2.5
126. University of Texas–Arlington * 2.5
126. University of Vermont * 2.5
126.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 2.5
126.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VA) 2.5
126.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 2.5
我是在別處看見的覺得還挺准確就貢獻一下,你參考一下吧
Ⅳ 美國金融工程碩士,推薦幾所頂尖的大學
2018年美國大學金融工程碩士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英文名 學校中文名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學
4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爾大學
5 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
6 University of Illinois(UIUC)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7 NYU Tand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紐約大學(坦登工學院)
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倫斯勒理工學院
9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0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11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喬治亞理工大學
1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學
13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14 Claremont Graate University 克萊蒙特研究大學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Charlotte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
17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伊利諾伊斯理工學院
18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
19 Baruch College 巴魯克學院
20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蘇達大學
21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喬治亞州立大學
22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聖母大學
23 Rutgers University 羅格斯大學
24 Fordham University 福特漢姆大學
25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大學
26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
27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28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學
29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羅徹斯特理工大學
30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31 Lehigh University 理海大學
32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伍斯特理工學院
33 DePaul University 德保羅大學
34 Hofstra University 霍夫斯特拉大學
35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石溪大學
36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農工大學
37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澤西理工學院
38 Temple University 天普大學
39 University of Dayton 代頓大學
40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
41 Pure University 普渡大學
42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
43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44 University at Buffalo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
45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華盛頓州立大學
46 Bradley University 布拉德利大學
Ⅳ 問下關於international parity condition
可以訪問下面的鏈接,請參考
網頁鏈接
Ⅵ 急求 關於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的經濟學論文 3000字 摘要英文
金融危機的國際經驗及現實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frequently broke out has brought great danger to economy of various countries. This text reviews financial crisis of various countries at first, and then summarize it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inally, combining potential factors in our economy which may cause financial crisis, the text carries on a helpful discussion to prevent our country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關鍵詞:金融危機 經驗與教訓 現實思考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我國逐步開放金融業,我國的金融體系越來越成為世界金融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20世紀以來頻繁發生的金融危機卻明白無誤地昭示著金融危機的危害性。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而言,金融危機在某種意義上可能就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雖然我國迄今還未曾在發生金融危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結構和金融體系有多麼健全,而更多地可歸結為我國先前所處的封閉狀態。事實上,國外近年來關於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論調幾乎就不曾停止過。比如尼古拉斯•拉迪就認為,中國的金融危機早已成熟,唯一缺乏的是引發危機全面爆發的導火索(吳傳俯,2003)。更有《遠東經濟評論》2002年發表文章認為「中國金融系統在走向毀滅」。雖然這些觀點各有其出發點,但是中國經濟體系內部存在著許多誘發金融危機的因素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金融開放已成為趨勢的當前,從其他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中汲取經驗,防範金融危機並且增強自身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就更顯得迫切而重要。
一、理論綜述
關於金融危機,比較權威的定義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給出的 ,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基於預期資產價格下降而大量拋出不動產或長期金融資產,換成貨幣。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而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一)馬克思的金融危機理論
馬克思關於金融危機的理論是在批判李嘉圖的「比例」理論、薩伊的「市場均衡法則」的基礎上建立的。馬克思指出,貨幣的出現使商品的買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出現分離的可能性,結果導致貨幣與商品的轉化過程出現不確定性,而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在客觀上又會產生債務支付危機的可能性;因此,導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的關鍵在於商品和貨幣各自不同的獨立運動價值特性。而只要商品、貨幣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並且會首先表現為金融危機。
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一旦勞動的社會性質表現為商品的貨幣存在,從而表現為一個處於現實生產之外的東西,獨立的貨幣危機或作為現實危機尖銳化的貨幣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 可見,馬克思是將貨幣金融危機分為兩種類型:伴隨經濟危機發生的貨幣金融危機和獨立的貨幣金融危機。伴隨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主要是以市場競爭、資本積累以及信用發展等因素為現實條件,而獨立的貨幣金融危機則是金融系統內部紊亂的結果。同時馬克思特別強調了銀行信用在緩和和加劇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總的來說,馬克思認為金融危機是以生產過剩和金融過剩為條件,表現為企業和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債務支付危機,但是其本質上是貨幣危機。
(二)西方的金融危機理論
早期比較有影響的金融危機理論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Fisher認為,在經濟擴張過程中,投資的增加主要是通過銀行信貸來實現。這會引起貨幣增加,從而物價上漲;而物價上漲又有利於債務人,因此信貸會進一步擴大,直到「過度負債」狀態,即流動資產不足以清償到期的債務,結果引起連鎖的債務-通貨緊縮過程,而這個過程則往往是以廣泛的破產而結束。在Fisher的理論基礎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穩定」理論,Tobin(1980)提出「銀行體系關鍵」理論,Kindleberger(1978)提出「過度交易」理論, M.H.Wolfson(1996)年提出「資產價格下降」理論,各自從不同方面發展了Fisher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
70年代以後的金融危機爆發得越來越頻繁,而且常常以獨立於實際經濟危機的形式而產生。在此基礎上,金融危機理論也逐漸趨於成熟化。從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金融危機模型是由P.Krugman(1979)提出的,並由R.Flood和P.Garber加以完善和發展,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和匯率制度之間的不協調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第二階段金融危機模型是由以M.Obstfeld(1994、1996)為代表,主要引入預期因素,對政府與私人之間進行動態博弈分析,強調金融危機由於預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質以及經濟基礎變數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重要作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金融危機理論發展至第三階段。許多學者跳出貨幣政策、匯率體制、財政政策、公共政策等傳統的宏觀經濟分析范圍,開始從金融中介、不對稱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機。其中有代表性的如Krugman(1998)提出的道德風險模型,強調金融中介的道德風險在導致過度風險投資既而形成資產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流動性危機模型(J.Sachs,1998),側重於從金融體系自身的不穩定性來解釋金融危機形成的機理;「孿生危機」( Kaminsky & Reinhart, 1998 ) ,從實證方面研究銀行業危機與貨幣危機之間固有的聯系。
二、金融危機的國際經驗與教訓
從歷史上看,早期比較典型的金融危機有荷蘭的「鬱金香狂熱」、英格蘭的南海泡沫、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等等。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僅回顧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發生的重大金融危機,並試圖從中找出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共同因素,以為我國預防金融危機提供借鑒。
(一)90年代一共發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機,根據時間順序如下:
1.1992-1993年的歐洲貨幣危機
90年代初,兩德合並。為了發展東部地區經濟,德國於1992年6月16日將其貼現率提高至8.75%。結果馬克匯率開始上升,從而引發歐洲匯率機制長達1年的動盪。金融風波接連爆發,英鎊和義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歐洲貨幣危機出現在歐洲經濟貨幣一體化進程中。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德國單獨提高貼現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層次原因是歐盟各成員國貨幣政策的不協調,從而從根本上違背了聯合浮動匯率制的要求,而宏觀經濟政策的不協調又與歐盟內部各成員國經濟發展的差異緊密相連。
2.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將被擴大到15%,由於經濟中的長期積累矛盾,此舉觸發市場信心危機,結果人們紛紛拋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貶值30%。隨後股市也應聲下跌。比索大幅貶值又引起輸入的通貨膨脹,這樣,為了穩定貨幣,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結果國內需求減少,企業大量倒閉,失業劇增。在國際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機在1995年以後開始緩解。墨西哥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債務規模龐大,結構失調;第二、經常項目持續逆差,結果儲備資產不足,清償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匯率機制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3.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是泰國貨幣急劇貶值在亞洲地區形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次金融危機所波及的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大都為歷史罕見,不僅造成了東南亞國家的匯市、股市動盪,大批金融機構倒閉,失業增加,經濟衰退,而且還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區,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亞洲金融危機涉及到許多不同的國家,各國爆發危機的原因也有所區別。然而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決不是偶然的,不同國家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誘發金融危機產生的因素,如宏觀經濟失衡,金融體系脆弱,資本市場開放與監控,貨幣可兌換與金融市場發育不協調等問題(李建軍、田光寧,1998)。
參考文獻:
[1] Demirg- Kunt, Asli and Detragiache, Enrica.「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1998.
[2] 貝內特•T•麥克勒姆,國際貨幣經濟學[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
[3] 李建軍、田光寧,九十年代三大國際金融危機比較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
[4] 陳學彬,當代金融危機的形成、擴散與防範機制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
[5] 王德祥,論馬克思的金融危機理論[J],《經濟評論》,2000年3期
[6] 劉明興、羅俊偉,金融危機理論綜述[J],《經濟科學》,2000年4期
Ⅶ 國際頂尖的經濟學會議都有哪些
(Z)關於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事件所謂的「金融工程」,最初是為了有效管理組合的風險,現在已變為利用金融、數學、物理等知識,處理金融產品的分解與合成。這種技術是洞悉金融商品內部風險的基礎,所以,組合的風險管理技術應是高明投資專家的有效工具。金融工程師可以處理的是技術活,但很多投資專家處理的卻是藝術活。藝術能否與技術完美的結合?並不取決於一些簡單的辨證規律,技術可以很美,藝術也可以很美,但成功卻還需要部分「運氣」。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故事應了中國一句老話:「常在水邊走,哪能不濕鞋」。一、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背景1994年2月,JohnMeriwether創了宏觀數量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當時的核心人物包括:DavidW.Mullins(前美聯儲副局長)、MyronScholes(1997年Noble經濟獎得主)、MertonMiller(1990年Noble經濟獎得主)。當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資者是歐洲最大的銀行瑞士聯合銀行(UBS)和美林證券(MerryLynch),成立時,總資產為13億美元,投資期限不少於為3年,就是說,客戶在三年內不能贖回。1994年到1997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42.8%40.8%17.1%到1997年底,資產增值為75億美元,在1997年12月,客戶贖回了27億美元,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底,實際管理資產為48億美元。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1.資金放大(高財務杠桿)投資人總希望用最少的資金,產生最大的投資報酬,故對於利率市場的投資品種而言,採用高財務杠桿戰術是達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於資產管理人的品牌聲赫加之往年的績效卓著,LTCM獲得各家銀行機構給予最高等級的貸款優惠,對於其所提出的擔保品,往往給以100%的融資額度。就是說LTCM在金融商品市場所取得的資產,可再進行的100%融資,這表示理論上LTCM的放大倍率可以是無窮大,或者說其融資額度幾乎是無限大。於是,雖然LTCM資產總值不到50億美元,卻向各銀行、券商機構借貸了將近1250億美元,負債與資產的比例高達20多倍,最後,LTCM的財務杠桿比率甚至高達26倍。2.投資品種與相對價值套利策略LTCM利用上述融資手段得到的龐大資金主要在利率互換市場(interest-rateswapmarket)做風險中性套利策略(marketneutralarbitrage),即買入低估的有價證券,賣空高估的有價證券。首先,我們看一下利率互換市場的特點與在該市場中的套利策略,假定某公司現在想發行一筆長期的浮動利率債券,由於現在利率處於低谷階段,如果預期未來市場利率可能會上升,將來該公司支付的利息將會增多,顯然未來該公司的利息成本將會加大,該公司如何規避其利率風險呢?如果該公司在發債時,同時買入一份利率互換和約(利率的衍生工具),就可以轉變為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不用擔心利率上漲的風險了)。(1)利率互換和約接上例,該公司通過利率互換和約轉嫁了利率上漲的風險,該和約把浮動利率掉換成固定利率,這種標準的利率互換和約是一種協議,協議一方為「固定利息支付方」,另一方為「浮動利息支付方」,雙方約定利息時,利息支付日和名義本金均約定好,特別是雙方只交換利息,而不進行本金交換。下圖1給出和約雙方的現金流量,圖中實線表示固定利息支付,虛線表示浮動利息支付,箭頭向上表示現金流入,箭頭向下表示現金流出。圖1:雙方典型的現金流量(2)風險中性套利策略上述標准互換協議的任一特徵可以發生變化,從而創造出非標準的互換協議。LTCM的互換協議就是典型的非標準的互換協議:LTCM與其交易對象簽約,如果發展中國家發行的債券與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yieldspread)在未來變大,就必須支付對方一筆金額。反之如果利率價差變小,對方必須支付LTCM一筆金額。LTCM認為在1998年初的時候,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流動性較低的債券(例如發展中國家發行的債券)與流動性較高的債券(如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過高。LTCM預期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將逐漸恢復穩定,市場會走向平穩,屆時二者的利率差距也就會縮小,LTCM的交易策略將因此而從中獲利。上述策略的本質就是賭收益率價差變小。關於收益率價差概念見圖2。三.市場不測與LTCM的投資風險分析1.市場不測在1998年初,LTCM從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買價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約70%是屬於利率互換。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差距些微的縮小,都會給LTCM帶來巨額的獲利。同樣的,利率差距些微的增加,也會讓LTCM立即破產。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盧布採用大區間浮動匯率(1美元兌換6.0~9.0盧布),直接導致盧布劇貶,葉利欽政府宣布無限期延緩債務清還,引發信用風險,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債券無人問津,收益率差距也急速增大。見圖3的信用風險變化示意圖。LTCM由於利差的快速擴大,導致投資損失呈幾何級數増加。到了1998年9月中旬,LTCM的損失超過40億美元,資產總值只剩下6億美元。圖2:信用價差(收益率差距)示意圖圖3:信用風險變化示意圖2.風險分析(1)組合倉位1998年初,LTCM管理的衍生商品達到約12000億美元,其中利率交換為6970億美元,其他期貨為4710億美元。(2)高杠桿風險分析資本市場是高風險的,但未必是高利潤,高杠桿是兩面刃,這正是LTCM失敗的主因。LTCM由於從創立以來持續的輝煌業績,以及擁有數位知名的人物,故能輕易的獲得貸款的援助。於是LTCM利用這些借來的資金,從事巨額的金融衍生商品的買賣。透過利率交換協議,使得LTCM可以利用少量的資金,從事大量的交易活動。*利率上升將會導致整體債券價值下降;*流動性降低造成債券價格下降。事實上,LTCM手中的俄羅斯政府債券因流動性的下降(債券市場最終因盧布貶值而停止交易),造成劇烈虧損。例1:俄羅斯政府債券的價值僅為原來市價的1/3。(3)流動性風險分析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的流動性風險,成為LTCM破產的導火線。源自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了1998年春,亞洲金融危機並沒有穩定。LTCM在此犯下更致命的錯誤,其持有的資產當中,有許多部位是流動性不大的金融商品,甚至LTCM本身就是該商品於市場中之最大的持有者。因此一旦LTCM必須變賣資產來償還損失時,LTCM本身的資產總值也會跟著急速縮水,亦即變現行風險。1998年8月,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引發信用風險,使得國際投資者對於發展中國家債券投資風險意識提升,要求更高的內部收益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發展中國家的債券無人問津。例2:LTCM持有10多億美元商業不動產抵押債券,1998年不動產行業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導致這種債券價格的大幅下跌。(4)817俄羅斯盧布事件對於套利策略影響LTCM早期觀察德國國債利率偏低,其他歐元國家利率偏高,兩者的收益率價差過大,LTCM賣空德國國債(因利率偏低,價格偏高),買入其他歐元國家國債。顯然過高的收益率價差將會走向回歸,LTCM預期德國利率回升,其他歐元國家利率下降。如果預期正確,過高的收益率價差將會回歸正常收益率價差,上述套利將會成功。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後,歐洲大量資金逃到安全性高的德國債券市場,導致德國國債價格上升(不是預期的下跌),內部收益率下跌(不是預期的回升)。例3:1998年8月17日前,義大利10年期國債利率比德國同期利率高30基點(basepoint),盧布貶值後,歐洲資金流到德國,導致德國利率下跌,義大利國債利率與德國國債利率差距擴大到50基點,導致LTCM的套利嚴重虧損。1998年8月,LTCM的基金共損失44%,其中82%是做利差套利造成的。(5)方向交易失誤交易,的是基於判斷,方向判斷失誤,將導致致命的錯誤。例4:LTCM預期歐元整合後,丹麥偏高的利率將會因之下降,預先買入丹麥的抵押貸款證券,如果預期正確,可以獲得價格上升的資本利得。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後,國際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內部收益率,導致丹麥的債券倉位損失很大。例5:LTCM預期美國利率將會上升,債券價格將下跌,所以採用了賣空美國債券的策略,但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美聯儲調低利率,債券上漲,結果LTCM放空債券,損失巨大。四.美聯儲的技術手法與警示1.美聯儲(FED)伸出援救之手LTCM的巨額虧損,嚴重影響了許多金融機構,所以美聯儲必需設法解決此問題。在資產管理的歷史幾乎沒有任何一支基金能像LTCM一樣,幾乎虧損了所有的資本,其欠下的債務,甚至比很多國家的債務還多。該公司積欠的債務,高達800億美元,並與銀行及券商間有訂立復雜合約,所以沒有人能准確計算出其衍生債務之規模,甚至有估計可能累積達一萬億美元的債務。因此,FED的副總裁PeterFisher,於1998年9月22日,在其紐約自由街的總部內召開會議,包括旅行家、UBS、MerrillLynch、J.P.Morgan等主要金融機構首腦均列席參加。結果最後大家同意出手拯救,由16家公司組成的銀行團,同意增資36.25億美元給LTCM,而避免其倒閉。以下為1998年9月事件流水記錄:(1)1998年9月初,(2)LTCM公司致電FED官員McDonough,(3)申述其公司困境。(4)1998年9月18日,(5)LTCM無法取得其所需資金;LTCM致電FED官員McDonough,請求其安排召開會議;McDonough聯繫上FED主席AlenGreenspan和美國財政部長RobertRubin。(6)1998年9月20日,(7)FED官員PeterFisher帶隊造訪LTCM總部,(8)考慮LTCM的潛在部位平倉對於市場的影響。(9)1998年9月22日早上?PeterFisher會晤GoldmanSachs、MerrillLynch、J.P.Morgan,?隨後UBS加入討論;?在評估了平倉對於市場的影響後,?各投資銀行被迫援救;1998年9月22日晚?四大券商在紐約FED開會討論援救方案;?13家券商隨後開會,?通知LTCM准備?文件。(10)1998年9月23日,(11)LTCM獲得增資36.25億美元,(12)McDonough宣稱這是為了避免基金破產及全球股市崩潰的唯一方法。2.LTCM的啟示啟示1:銀行與其說救人不如說是自救。若無人出面拯救LTCM,而放任其倒閉,會發生什麼狀況呢?首先,LTCM必須被迫變賣其資產以償還虧損,且擴展到所有與LTCM從事交易的對象。因此無可避免的,將導致這些資產價格劇跌。於是其他與LTCM持有相同資產組合的投資人(如銀行、避險基金等),則會因這些資產價值縮水而蒙受損失。最後,所有借錢LTCM的法人以及其交易對象,也會因為LTCM的倒閉而面臨破產威脅。拯救LTCM的行動,其實就是銀行機構不得已的自救方案。啟示2:計量化管理工具的缺陷LTCM的投資策略,還是非常傑出的,盧布事件導致的「運氣」上的問題,使其損失難以控制住。然而其戰術使用上,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杠桿操作同時,甚至買入流動性不好的金融商品。價格風險雖然可以利用軟體加以分析,但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卻很難評估。當整體市場出現流動性風險時,原先對應的避險策略,都被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所抹殺。從俄羅斯經濟崩潰到LTCM的衰亡從俄羅斯經濟崩潰到LTCM的衰亡,看似是兩樣毫不相乾的事情,近日當幾個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時候,卻發現了驚人的聯系,我們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這一令我們自己都驚訝的結論,結論之所以驚人並不是因為又一次揭露了美國為了維系霸權不惜動用一切力量打垮敵人的行為,而是這個陰謀確實太大太大了.LTCM全稱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gagement),曾經與量子基金(QuantumFund)、老虎基金(TigerFund)、歐米伽基金(OmegaFund)並稱當時國際四大"對沖基金".而他的管理層更是令人瞠目,也許你不認識這些名字,但僅僅是看見這寫頭銜,你會有什麼感覺: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梅里韋瑟(Meriwehte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Merton)和舒爾茨(MyronSchols),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及美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Mullis),還有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在這樣一芝"夢幻團隊"的領導下,LTCM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1994年成立之初,其資產凈值只有12.5億美元,而到1997年末,卻已經上升到48億美元,凈增長達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紅利達到2.82美元.但這個輝煌的金融帝國主義崩潰也只在一瞬間.1998年LTCM把一項賭注下在美國30年國庫券和29年國庫券的價格收斂上(賣空前者,買入後者),本以為可以不論價格升降都穩操勝卷。不料,亞洲和俄國的金融危機使驚恐的投資者一窩蜂地湧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國庫卷,結果造成30年國庫卷和29年國庫卷的價格發散,而非收斂。類似的其它幾個「收斂交易」,也都以發散而告終,故「長期資本」這家著名的對沖基金不得不求助於美聯儲的「軟預算約束」以免破產並引發全球金融危機。1998年秋,LTCM步入險境。LTCM原以為風險股票與低風險股票之間的差價會縮小,加大了豪賭的力度。但事與願違,受俄國債務危機影響,兩者間的差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類股票價值下跌44%,價值約20億美元。9月13日,LTCM的股本金43億美元幾乎全部賠光。9月23日,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以美林、摩根為首的15家國際性金融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了LTCM的90%股權,共同接管了該公司,從而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也許我們可以把一切歸咎於風險,歸咎於對沖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我甚至用巴林銀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們不難在LTCM的興衰過程中發現一些很細微的值得我們感興趣的東西。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個公式的基礎上的,這就是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從廣義上說,這個公式為整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來了基調,試圖將金融衍生品分析與交易系統化,計量化,理性化.這個看似優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創立者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一個問題立刻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質是什麼?是投機,是賭博,當賭博的結果可以預期的時候,賭博本身的價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話,令我猛醒:"格老(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什麼任憑他們胡鬧而不制止??"何止是一個不制止啊,當時波恩女士曾警告過櫃台外交易的風險,格林斯潘和萊維特(當時美國政權交易中心主席)卻一直以市場已經有了足夠的監管為理由要求波恩女士保持緘默,要知道這位波恩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除了身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會主席之外,她還和格林斯潘,萊維特,美國財政部長魯賓,都一起在總統的金融工作小組里任職,格老為什麼要這樣?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俄羅斯的經濟.蘇聯解體了,龐大的帝國噗哧一聲消失在地球上,漸漸演變成了歷史書上的一個"前"字.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曾經自豪的說,我們沒有使用一槍一彈就剝奪了一個大國的行動自由.是啊,俄羅斯的經濟經過了休克療法的陣痛,確實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烏克蘭的獨立使俄羅斯被挖去了歐洲左心,剩下的聖彼得堡到莫斯科這根脊柱和烏拉爾工業區這個右心支撐著俄羅斯這個歐洲病夫,在這個時候外匯成為了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相比東南亞國家能喊出:"犧牲一帶少女的青春,換取國家經濟的騰飛"的口號,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俄羅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經濟逐漸轉好之際,曾吸納巨額的外國投資,外國對俄羅斯持有債務和股票超過兩千億美元,其中主要債權人是德國,瑞士與美國的銀行,當時俄國政府所積欠的外債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億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資金就超過二百億美元.可是外匯,談何容易啊.據資料記載,當時的俄羅斯,80%的外匯來源來自於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屬於特殊產品,受制於顯而易見原因,其出口的規模受國際政治風雲變換的影響很大,而靠出賣資源也不是長久之計策.我們無法想像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艱難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羅斯石油開采成本也已經達到了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說俄羅斯現在的石油出口價格應該高於25美元每桶才能贏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平均價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該組織規定的每桶21美元的內部參考價低6美元以上.俄羅斯的工業完了,1996年,俄羅斯石油產量達到創記錄的最低點3.1億噸,即使相比於1991年的5.16億噸也是少的可憐的,但是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卻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羅斯的痛苦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另一條消息襲擊了俄羅斯,美國人宣稱,石油的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猶如晴天霹靂,然而彷彿美國人先知先覺,國際原油價格在1998年5月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權平均價格僅為717.58元/噸(不含稅),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價格俄羅斯當時連起碼的糧食進口都不能滿足了,只有中國處於人道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的考慮,當時緊急向俄羅斯輸出農產品.一個曾經如此橫行的帝國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讓親近者珊然淚下呢?何況也許這個帝國在1997年還看見過復興的火焰.從1997年到1998年,我們以俄羅斯經濟崩潰為目標,很清晰發現許多"巧合":當俄羅斯最需要外匯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1998年01月01日,俄羅斯新盧布開始流通,1月底,因為世界石油價格持續下跌造成俄羅斯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為彌補財政赤字,國家發債規模急劇膨脹,致使股市和債市引發又一輪下跌行情,繼爾就發生了貨幣大貶值.俄羅斯再度爆發金融危機。回首看看從94年LTCM成立到98年盧布崩盤,其間有多少千絲萬縷的聯系啊.俄羅斯缺少外匯,石油,武器掙不著錢,美國佬就把一個用"完美"公式建立起來的投機公司擺在他面前,本身是賭博,但是現在的賭博已經能穩操勝券了,誰不會動心呢,何況還是手上缺錢的人.但我想問,這個世界上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誰制定的?操縱金融危機的是些什麼人??能操縱石油價格的又是什麼人???請問,現在還有人懷疑這僅僅是一場巧合嗎?LTCM輸了,表面上,他輸在理論出現漏洞,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時候,也就是賭博預測失敗的時候.但是為什麼美國政府明知道理論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終有一天會衰亡,卻不制止.原因很簡單,可憐的LTCM從一開始就是吸引俄羅斯上鉤的誘餌,它用足夠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羅斯那可憐的為數不少的最後一點美元儲備.等到盧布崩潰,LTCM的存在價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終擺脫不了垂死的命運.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波恩女士的警告,因為作為陰謀,這套崩潰俄羅斯經濟的計劃太龐大了,作為美國總統金融顧問的波恩女士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證明美國政府的清白罷了.1998年09月30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在於今年9月30日結束的1998年財政年度里,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計將出現約700億美元的盈餘。這是美國政府自1969年以來首次實現財政盈餘。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是其他國家人民的血汗
Ⅷ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投資公司,世界范圍內的投資公司有哪些
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202 個投資事件
聯想投資有限公司 63 個投資事件
英特爾投資 62 個投資事件
集富創業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55 個投資事件
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54 個投資事件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54 個投資事件
北京軟銀賽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47 個投資事件
美國中經合集團 42 個投資事件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41 個投資事件
華登太平洋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40 個投資事件
智基創投股份有限公司 38 個投資事件
晨興科技投資公司 33 個投資事件
高盛亞洲 30 個投資事件
上海華盈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0 個投資事件
Susquehanna China 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 29 個投資事件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29 個投資事件
成為基金 29 個投資事件
凱雷投資集團 29 個投資事件
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28 個投資事件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 28 個投資事件
盈富泰克創業投資公司 24 個投資事件
招商局富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4 個投資事件
鼎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3 個投資事件
Doll資金管理公司 23 個投資事件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22 個投資事件
維眾創業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22 個投資事件
The Cathay Capital Group 22 個投資事件
聯創策源(CEYUAN VENTURES) 20 個投資事件
蘭馨亞洲投資集團 20 個投資事件
卓凡創業投資公司(Jovan Ventures) 19 個投資事件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Ventures) 19 個投資事件
富達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19 個投資事件
祥峰中國投資公司 18 個投資事件
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18 個投資事件
美國梧桐投資公司 16 個投資事件
Investor Growth Capital Asia 15 個投資事件
Tiger Management 15 個投資事件
3i集團 14 個投資事件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14 個投資事件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 14 個投資事件
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4 個投資事件
英聯投資有限公司 13 個投資事件
戈壁合夥人有限公司 13 個投資事件
廣州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13 個投資事件
H&Q Asia Pacific 12 個投資事件
霸菱投資(香港)有限公司(Baring) 12 個投資事件
Morgan Stanley 12 個投資事件
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12 個投資事件
北極光創業投資基金 12 個投資事件
摩托羅拉風險投資部 10 個投資事件
香港新世界基建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北京弘毅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啟明維創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永威投資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10 個投資事件
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 9 個投資事件
Mayfield 9 個投資事件
國際金融公司 9 個投資事件
Pacific Venture Partners 9 個投資事件
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 9 個投資事件
藍山中國資本 9 個投資事件
Redpoint Ventures 9 個投資事件
Dragonvest Partners(乾龍創投) 8 個投資事件
Advent International 8 個投資事件
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8 個投資事件
日本亞洲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8 個投資事件
信中利投資集團公司 7 個投資事件
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 7 個投資事件
清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7 個投資事件
Accel Partners 7 個投資事件
西門子通信投資公司 7 個投資事件
Oak Investment Partners 7 個投資事件
德同中國投資基金(DT Capital Partners) 7 個投資事件
普凱投資基金(Prax Capital) 6 個投資事件
Lightspeed Partners 6 個投資事件
德豐傑-龍脈中國基金 6 個投資事件
百奧維達(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InveStar Capital 6 個投資事件
Citigroup Venture Capital International(花旗創投) 6 個投資事件
華威科創投資管理顧問(北京)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美國高通公司投資部 6 個投資事件
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橡子園創業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北京科技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6 個投資事件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5 個投資事件
三星創業投資公司 5 個投資事件
BlueRun Ventures 5 個投資事件
大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UOB Venture Management) 5 個投資事件
光大控股創業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5 個投資事件
新宏遠創基金 5 個投資事件
Natexis 5 個投資事件
Harbinger Venture Management 5 個投資事件
Mitsui Ventures 5 個投資事件
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 5 個投資事件
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 4 個投資事件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德豐傑) 4 個投資事件
China Renaissance Capital Investment 4 個投資事件
美國國際集團 4 個投資事件
上海蝶龍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4 個投資事件
深圳市高新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4 個投資事件
麥頓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4 個投資事件
瑞士信貸集團 4 個投資事件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HK) Capital Ltd 4 個投資事件
今日資本 3 個投資事件
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 3 個投資事件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iGlobe Partners(通環創業投資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上海張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和通國際 3 個投資事件
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美國新橋投資 3 個投資事件
Manitou Ventures 3 個投資事件
TVG Capital Partners 3 個投資事件
Sutter Hill Ventures 3 個投資事件
MK Global Ventures 3 個投資事件
美國紐約國際集團 3 個投資事件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3 個投資事件
Matrix Partners 3 個投資事件
賽伯樂(中國)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3 個投資事件
華興資本 3 個投資事件
Steamboat Ventures(思偉投資) 3 個投資事件
Equity International 2 個投資事件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風險投資部 2 個投資事件
華禾投資 2 個投資事件
德意志銀行 2 個投資事件
BroadWebAsia 2 個投資事件
Bridger Capital Partners 2 個投資事件
浙江省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Scale Venture Partners 2 個投資事件
InterWest Partners 2 個投資事件
Sierra Ventures 2 個投資事件
杭州紅鼎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Charles River Ventures 2 個投資事件
Miven Venture Partners 2 個投資事件
加怡新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2 個投資事件
富通基金 2 個投資事件
新加坡毅鳴投資有限公司 2 個投資事件
亞洲開發銀行 2 個投資事件
Mobius VC 2 個投資事件
Nth Power 2 個投資事件
Technology Partners 2 個投資事件
Alpine Technology Ven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