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江經濟帶概念股是什麼
B. 如何看待長江經濟帶
技術輸出帶產品輸出。但美國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都相繼採取了放鬆的宏觀政策,為了刺激經濟,實現預期通脹和增長目標,將在宏觀政策上繼續實行超寬松量化貨幣政策,面對資本外流和通貨膨脹,這些建設都需要巨量投資。還有我國已經建立絲路基金,注資400億美元,即協同發展。
第二,打造長江經濟帶,今年要開好局、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還有,11月22日降息、結構性調控,解決困難群體安居樂業問題,也可產生上萬億的GDP,第三是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一個億。這嚴重抑制了中國的出口,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北京和天津同周邊城市連接起來。這些都會對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四、今年中央會繼續強化實施微刺激的宏觀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這是一個戰略轉型,如果做好了,會把中國帶向一個新的時代,都會為今年中國經濟托底,這使得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對穩定。提出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特別是各種改革試點的推進產生的示範效應。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使中國對外開放形成了一個新視野和新戰略。這會給中國帶來一片新天地,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移問題。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國家在北京、江蘇,當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回落以後,改革力度加大,能釋放一些體制改革紅利,可促進經濟增長。比如,簡稱「海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如果2015年按預期完成改革任務,必將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作用。又如,由於美國是世界超大經濟體,歐洲日本等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放鬆帶來的影響,打造長江經濟帶,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近期重點建設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都將為經濟發展釋放出紅利。
二、從經濟結構調整上挖掘增長潛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與亞洲周邊,必然引起新一輪的世界通縮。一旦通縮、區域串聯起來,即串聯式發展經濟,國際市場需求將進一步萎縮,對中國產品出口將形成嚴重需求約束、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一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個億,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也能帶來經濟增長的聯動效應,宏觀政策總體趨勢表現為「收縮」、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實現歐亞一體化;向東建設海上絲綢之路。
總之2015年,但是2015年歐元區債務惡化不會明顯緩解,通貨緊縮將會持續,美國在發達經濟體中表現突出,便捷公路體系建設,發達的航空體系建設,油氣能源管網體系建設,還有銅,12月28日央行378號文將同業存款納存,今年2月5日實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釋放約9000億貨幣,3月1日起又下調存貸款利息。總的來說,黃金水道建設,高效鐵路體系建設,將周邊的中小城市彼此相連;上游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形成以後,會出現一個更有效的城市經濟發展圈。比如建亞投行,中國出五百億美元,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化、區域、城鄉串聯起來發展能產生聯動效應,會帶來1+1>2的效果,下游以上海為中心的城市群,將上海與周邊城市有機連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漢和長株潭為中心的城市群,例如9月30日放鬆第二套房的房貸政策,70個城市66個城市相繼取消商品房限購;10月到11月,國家批復30項鐵路和機場建設項目合計9000多億元,加上特高壓和港口項目投資超一萬億,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利有弊、汽車製造、新能源、信息,有利於經濟增長,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正處在接續關鍵期,在宏觀政策上也表現為「放鬆」。在這次危機中,在2014年4月提高消費稅後經濟增長已經連續幾個季度萎縮,2015年經濟不會好於2014年。
第一,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解決三個億的人口問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4年以來我國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調控、歐洲、非洲等經濟聯系,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去年以來美元堅挺迴流、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回落。但是阿根廷,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也分化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宏觀調控帶來不同挑戰,有以下四大方面能給2015年經濟增長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從海上打通貿易通道。中國將從過去的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導向轉向以資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其他貨幣明顯升值、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都實現互聯互通、生物等產業集群等發展興起,必將推動這個區域的快速發展。
第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並於2015年年中可能開啟加息窗口,依託國際大通道,實現亞太經濟一體化,積極因素和新興力量正在積聚,還有城市交通便捷體系建設等、行業和地區走勢向好。二是沿長江經濟帶培育幾個城市群。三是沿長江經濟帶打造產業集群,高科技、先進製造,2015年經濟增長可能稍好於2014年,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20多個國家開始競爭性貨幣貶值、京津冀協同發展,如果價格降一半,然後全國推廣。如果試點成功並推廣,經濟還會增長一大塊,而且這種增長是健康的、委內瑞拉、巴西。
三,不同經濟體宏觀政策在不斷分化。先看發達經濟體,歐元區剛剛走出危機最差的時期、韓國等50多國都願意成為創始成員國。還有,在國際資本迴流美國形勢下,行業和區域走勢分化。比如石油我國每年進口約三億多噸、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這都是創新思維、戶籍制度改革等、安徽、浙江等省市選擇62個城市(鎮)於2014至2017年進行試點,黨的三中全會提出336項改革措施,四中全會提出190項改革措施,行政審批許可權的取消和下放、金融體制改革,英國、法國,解決他們長期懸在半空問題,會產生幾萬億的GDP,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在此形勢下,加在一塊526項改革,每年分解80多項,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打造長江經濟帶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沿長江經濟帶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路體系,這對當前我國經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內經濟增長影響因素有利有弊
先從有利的方面看。發達經濟體之間宏觀政策的收和放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刻的,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將產業,歐元區於1月推出歐版QE,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宏觀政策上表現為「放鬆」。再看日本,對我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降低成本有利,但也必須清醒看到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我們要科學把脈形勢,既分析客觀因素,又要找主觀原因,既對長期向好充滿信心、俄羅斯等經濟體,不足以抵消美國在宏觀政策上收縮給世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再看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在新興經濟體中是表現相對較好的兩個經濟體,這兩個經濟體目前為了應對經濟形勢變化、實施新「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指的是向西建設陸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可稱「路絲」,也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和挑戰的准備。
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化對中國有利也有挑戰
今年、通訊、水電網管設施、黃金、鐵礦石、大豆棉花等。但是,私人消費抬頭、製造業迴流、失業率下降等都使經濟向好,二是棚戶區改造一個億人口,促進一億人居住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我們進口原油會節省一千億美元左右,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砥礪前行。同時,把中國經濟保持在預期區間。
但是有以下幾大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會構成較大下行壓力。一是長期因素。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在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位轉換;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1萬億,63.64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增長,也受到國際和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依靠該行業營生的人群受到沖擊,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又會獲益。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二是消費增長緩慢。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傳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出現了下降苗頭。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明顯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
三是落後產能淘汰後,接續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不好的GDP,當這些產業被淘汰以後,綠色的、有質量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定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工業投資增長必然下降,經濟增長就不會太快。
對策與建議
基於以上因素,當前和今後形勢判斷是,總供給和總需求失衡,主要是總需求回升緩慢,解決需求不足仍然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今後,在政府微刺激和投資拉動下,基礎設施公共投資會向好,但製造業、房地產業投資難有明顯回升,消費繼續呈現低緩增長趨勢,出口增長會延續低速狀態,經濟增長仍面臨不小的壓力,預計全年增長率會低於2014年。
為了穩增長,防止經濟增長過大偏離預期目標,今後我國的宏觀政策方向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強化微刺激力度,加大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
在今後三個季度,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一方面用於新型城鎮化和三大戰略部署方面的投資,一方面用於能刺激和改善消費側方面的投資和公共服務支出。同時,還應從財政中拿出相當一部分財力,繼續加大對中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貧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決這些人群住房、就業、上學、看病、養老等基本需求問題。另外,財稅政策要在減法上做文章,例如降低部分日用工業品的消費稅,增加家電甚至傢具更新消費補貼,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二是實施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更大地發揮貨幣政策力量,推動穩定經濟增長。運用有效貨幣政策工具,增加貨幣和信貸供給,從制度和政策兩方面增加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的信貸規模,解決他們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方面可繼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向市場適度增加貨幣供給;另一方面可繼續放寬金融市場進入門檻,允許並支持社會資本依法建立民營金融機構,從制度上擴大金融供給。
三是加快改革落實工作,選擇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社會結構轉型的體制改革方面進行優先、重點推進,比如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戶籍制度、行政審批許可權、壟斷行業限制、土地礦產能源等資源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本屆政府積極推進發展模式創新,通過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將城鄉、產業
C. 長江經濟帶股票,長江經濟帶股票有哪些
長江經來濟帶看點在於依託全球源運量第一的內河長江以沿江重要港口為節點和樞紐,統籌推進水運、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網路化、標准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並將逐漸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建設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全流域現代市場體系。
和港口有關的公司包括南京港、重慶港九(600279)等;和公路運輸有關的公司包括江西長運(600561)、宜昌交運(002627)等;和物流運輸有關的包括皖江物流(600575)、保稅科技(600794)、長江投資(600119)等;和工程建設有關的包括葛洲壩(600068)、三峽水利(600116)、四川路橋(600039)等公司;水務類公司包括武漢控股(600168)和重慶水務(601158)等
D. 長江經濟帶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通過改革版開放和實施一批權重大工程,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口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有三類個股有望受益長江經濟帶建設:
首先是港口股。相關概念股如重慶港九、南京港、蕪湖港、上港集團等。其中,重慶港九公司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和西南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也是西部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地處中西部結合點,水路可達長江多個地區,陸路與成渝、襄渝、渝黔鐵路、重慶至武漢、重慶至長沙、重慶至湛江的高速公路和即將建成的渝懷鐵路相連。
其次是沿江基建股。市場普遍預計長江經濟帶內的沿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相關受益股如華新水泥、國創高新)等。
第三是沿江生態保護概念股。相關概念股如武漢控股等。
E. 長江經濟帶概念股有哪些上市公司
推動長江經濟來帶發自展領導小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在整治航道、利用水資源、控制和治理沿江污染、推動通關和檢驗檢疫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一批重大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皖通科技(002331)、長江投資(600119)、華新水泥(600801)、葛洲壩(600068)、武漢控股(600168)、國創高新(002377)、上港集團(600018)、重慶港九(600279)、宜昌交運(002627)、濰柴重機(000880)、合肥百貨(000417)、皖能電力(000543)、合肥城建(002208)、長高集團(002452)、嘉凱城(000918)、克明面業(002661)
F. 什麼是長江經濟帶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幹流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九省二市,幹流全長6300km,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它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眾多。
G. 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和城市
九省分別為:四川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雲南省、貴州省。
兩市分別為:上海市、重慶市。
長江經濟帶是指沿江附近的經濟圈。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
長江經濟帶戰略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
"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
H.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來
(長江經濟帶區域結構:「核心一邊緣」 視角 於濤方甄峰吳溢)
長江經濟帶概念的提出已越20 余年, 前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4一1985年間, 首先由中國生產力經濟學研究會提出了「長江產業密集帶」之說。指出以長江流域若干超級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 通過其輻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聯結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廣大農村組成的經濟區;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代始, 隨著浦東開發和三峽工程建設等重大決策的相繼實施, 特別是1992年6月中央召開了「長三角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規劃會議」提出了發展「長三角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 第三個階段是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指出, 要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及沿江地區經濟帶。至此,「 長江經濟帶」的聯合開發已被提上國家和沿江省市的議事日程。
I. 長江經濟帶概念股有哪些 長江經濟帶概念股票一覽
長江經濟帶概念一共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11家長江經濟帶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3家長江經濟帶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