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外目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top10是哪些
2016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平台top10:
①中國平安:陸金所;
②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專;
③騰訊:財付通、理財通;屬
④蘇寧雲商:蘇寧金融;
⑤網路:網路金融;
⑥京東集團:京東金融;
⑦萬達集團:萬達金融;
⑧樂視網:樂視金融;
⑨國美集團:國美金融;小米:小米金融。
⑩炎黃財經
國外就不知道了
㈡ 互聯網金融 504125 有哪些股票
互聯網金融股票有:
1:邦訊技術
2:高偉達
3:兆日科技
4:騰邦國際
5:贏時勝
6:銀之傑
7:海南瑞澤
8:久其軟體
9:金字火腿
10:巢東股份
11:綿世股份
12:羅萊家紡
13:安碩信息
14:秋林集團
15:天沃科技
16:生意寶
17:蘇寧雲商
18:禾盛新材
19:熊貓金控
20:報喜鳥
21:順網科技
22:拓日新能
23:浦發銀行
24:大連控股
25:諾普信
26:浙富控股
27:焦點科技
28:廣電網路
29:升華拜克
30:三聯虹普
31:中科金財
32:中化岩土
33:奧馬電器
34:二三四五
35:恆寶股份
36:長亮科技
37:萬家文化
38:奧拓電子
39:漢鼎股份
40:金一文化
41:用友網路
42:桐昆股份
43:恆生電子
44:天成控股
45:匹凸匹
46:賽為智能
47:南天信息
48:證通電子
49:深圳華強
50:沃爾核材
簡介: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㈢ 互聯網金融發展意見對蘇寧雲商有好處嗎,明天會漲停
蘇寧雲商就是屬於互聯網金融的。那你說有沒有好處,你持有這支股票嗎?那恭喜你嘍,明天肯定要賺錢了。
㈣ 中國互聯網金融百強排行榜是怎樣的呢
互聯網金融(ITFIN)就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於網路平台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並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於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
2016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合規管理元年」,隨著網貸平台管理辦法落地,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全面推進,國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現了「全覆蓋」「穿透式」的監管,「野蠻生長」近3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自此告一段落。
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6)》,目前我國涵蓋了互聯網金融支付、個體網路借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消費、互聯網股權融資等七個主要業態。自2015年,國內互聯網支付業務、個體網路借貸、互聯網保險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發展,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
就在近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在京召開,會議上不僅公布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100強企業,各路互聯網大神也齊聚北京參與了高峰論壇討論。而此次榜單的出爐,也讓我們看到了來自互聯網界的些許變化。
1)BAT地位牢不可破,新創公司追趕迅猛
阿里巴巴、騰訊以及網路,仍然占據了榜單前三。而4-10位則分別由京東、奇虎360、搜狐、網易、攜程、唯品會、蘇寧雲商占據。雖然2016年許多互聯網企業間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但可以看到,BAT的地位依舊牢不可破。
2)互聯網金融平台勢頭強勁,占據榜單10%席位
與2015年不同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在此次榜單中占據了10%的席位,這也顯示了這一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強勁勢頭。排位高的為第33位的宜人貸和第34位的人人貸。而包括拍拍貸、中金在線等在內的近10家平台都有上榜。
截止2016年,中國「互聯網百強」評選已經連續舉辦四屆,目前已成為國內互聯網領域權威、具影響力的官方評選。榜單的評比採用綜合分析方法,設置代表企業業務規模、社會影響、盈利能力、成長速度、技術創新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的8個指標,加權平均計算生成綜合得分作為企業的終得分。從而幫助企業和大眾更好地了解自身所處行業地位,合理樹立發展方向和目標。而通過這一年的迅猛發展,眾多國內優秀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用不俗的表現,為大家展示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成果。
㈤ 來電說自己申請了蘇寧易購網貸,是不是騙人的而自己並沒有申請什麼網貸
P2P
做過P2P平台,並且已經於一年半前離開。江蘇境內號稱民營第一的平台。這里不點名了。前段時間也出事情了,會不會雷不清楚。
我這里主要說的是關於P2P平台的整個運營的事情。到底什麼平台好?
我的回答是,沒有平台是好的,除了是直接國資背景的,超級龐大的那種。利息都低的接近銀行存款的。
為什麼會雷這么多平台?
因為p2p本身的盈利是有問題的。說的比較現實一點,正經運營的P2P在超過年化6個點以上的利息,其實都是很難盈利的。在互聯網金融的早期,也就是15年和16年的時候,個人以及企業會通過民間渠道借款,融資。但據我了解的,優質的標的不是企業借款,而是房屋抵押借款。
18年不少互聯網金融平台陷入絕境,其實在17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多個大型平台謀求上市都沒有成功。
1、企業並不願意借15個點左右的貸款。去年到今年多個地方企業陷入微利,製造業本身的利潤能夠達到10%凈利潤的少之又少。有那個企業會動輒上千萬的去借15個點左右的利息?p2p平台給投資人12-15個點,平台自身的運營(按照我之前的經驗演算法)最優的狀態下需要3個點的成本。當這筆錢放貸給企業時候,你自己算算在多少個點?
2、企業固定置產抵押變現極慢,且估值難度大。這點有經營企業的多少都有了解。除了地皮值錢外,產線以及機器並不值錢。但工業用地轉讓難度較大。
為何上市公司會入股或者收購P2P平台?
1、新產業的互聯網金融是新的產業。如果能造就一個上市平台,那麼以前虧多少都可以在一夜之間賺回來。然而,沒有人算到國家管控的如此嚴格。國內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都在國外上市的。
2、現金流的誘惑力。互聯網金融平台是一個龐大的現金流。對於一個上市公司而言,強悍的現金流極具誘惑力。在大把的資金面前,你就會覺得你投資任何項目都可以成功。
16-17年,手機貸被當做P2P平台翻身的唯一機會。
在大量宣傳拉取投資人的時候,曾經一個有效投資客戶獲客成本達到300元左右。一天1000萬-3000萬的平台,也就是當下的那些成交額達到幾百億的平台。他們如何能夠將這些資金,安全且具有高利潤的放出去?
他們發現了一個最理想的辦法,所謂的小額分散,也就是手機貸。手機貸的利潤額度非常的高。按照1000元一天3元的服務費計算。一年就是108點的利息。即使更低的費率,支付寶借唄,以及微粒貸也高達15個點。這還是國家管控後的結果。之前都高達18個點左右。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們投資的同時,罵那些裸貸放款者傷心病狂,罵那些校園貸的放款人不得好死。事實上,你們的資金也只有流到這些地方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就是通過高收益獲取搞安全。
上不了市,手機貸市場出現瓶頸,企業不再願意借錢,房產市場壓抑。你看到的這一切都是金融的細枝末節,而這恰恰是相互勾連的整體。金融本身就是一個脆弱且覆蓋范圍及其廣的存在。
沒有人不想發財,誰都有賭性,在睡醒一覺身價就翻倍的環境里。可能我說再多,都被當成SB。然而,P2P按照金融中介的磋商形式就是不掙錢的,這個你不用懷疑。
這也是小的平台雷了,是因為非法集資,老闆把錢拿去投資其他項目虧了。大的平台雷了,是因為經營不善,資不抵債。
㈥ 浮虧60億 馬雲被蘇寧雲商忽悠了嗎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資本市場一直在追尋其投資和並購的標的。近日,阿里戰略投資三江購物的消息一經確認,零售業也成為當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投資板塊。
2016年11月21日復牌以來,三江購物股價已從停牌前的12.71元漲至40.69元(12月9日收盤價),13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達220%。如果計算阿里入股三江的平均成本(入股價格11.2元,持有1.75億股),馬雲已賬面浮盈52億元。
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阿里系就不斷加大對傳統零售企業的投資,先後投資銀泰商業(持股37.89%)、新加坡郵政(10.18%)、亞博科技(31.36%)、蘇寧雲商(19.99%)、中國擎天軟體(13.32%)和三江購物(25%)。
而這其中,又以蘇寧雲商的戰略入股涉及金額最大。2015年8月,阿里與蘇寧雲商共同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阿里集團投資280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阿里入股蘇寧的價格是每股15.17元,而截至2016年12月9日,蘇寧雲商的收盤價格為12.11元,以阿里持股18.6億股計算,馬雲這筆投資賬面浮虧56億元。
雄厚阿里系在資本市場有「點石成金」之術,被其看中的公司都是身價倍增,而唯獨蘇寧是個例外。280億入股一家經營虧損的公司,賬面浮虧最高時多達90億元,馬雲與蘇寧的戰略合作或許並非「有錢任性」那麼單純。
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表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大變革將至,而作為一家年營業額有1500億元的傳統零售企業,蘇寧在未來的阿里新零售格局中必定會扮演重要角色,而它也正在積極轉型。
2016年10月29日公布的蘇寧財報,給投資者展示出「一好一壞」兩個信息:壞消息是公司依然虧損,1—9月蘇寧營業收入1038.63億元,凈利潤-3.04億元;好消息是第四季度有望由虧轉盈:公司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為351.48億元,凈利潤-1.82億元,同比減少虧扣1.13億元。同時公司預告,四季度凈利潤將有望達到0~5000萬元。
盡管蘇寧2016年全年凈利依然是虧損狀態,但如果第四季度能夠實現由虧轉盈,其在2017年度或將實現全面盈利。
在持續了近三年的深度調整後,蘇寧將重回盈利軌道,這對所有的蘇寧投資者都是個大利好。這一次,除了其零售業務外,物流和金融兩大業務的發展,也為蘇寧注入了新活力。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蘇寧線下渠道結構化調整已基本完成,虧損店面也在大比例縮減。2014年蘇寧總店面1638家,虧損店442家,虧損率27%;2015年總店數1513家,虧損290家,虧損率19%;而到2016年截止3季末總店數1501家,虧損店僅有150家,虧損率10%。到年末,蘇寧虧損店數還將繼續下降至不足百家。
一方面減少虧損店面,全面清理四線城市的連鎖店;另一方面,蘇寧將投入重金在四線城市建設大量的農村電商服務站。目前,蘇寧連鎖店面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線城市,而在四線城市,蘇寧將不斷關閉原有連鎖店,改造成蘇寧易購服務站。蘇寧線下未來著力點將在農村服務站建設上面,預計2020年門店服務站數量將達到7000家,其中自營5000家,加盟店2000家。根據市場調研,當前這類門店的日均銷售額約在2~3萬元,如果7000家的網路覆蓋完成,其年營業額預計將接近800億元。
在改造和重構線下渠道的同時,蘇寧還與阿里共同成立貓寧電商,作為蘇寧旗艦店。旗艦店接入阿里平台入口,享受天貓與蘇寧雙重品牌疊加效應,2016年「雙十一」蘇寧旗艦店經營額位列第一位。同時,阿里還與蘇寧設立貓寧超市,布局購物新業態。
線上業務背靠阿里,線下業務深耕四線城市,傳統零售業態下再結合蘇寧在金融、物流等方面的優勢,未來新零售模式已雛形初現。
目前,蘇寧金融手握11張金融牌照,業務涉及支付業務、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投資理財、保險和眾籌,牌照數量僅次於螞蟻金服,已躋身國內互聯網金融第一陣營,是公司最具發展潛力的業務板塊。
2015年底,蘇寧金服實現營收4.2億元,同比增長250%,凈利潤6800萬元,首次由虧轉盈。目前,蘇寧擁有海量用戶資源(2.7億會員+5萬供應商)、龐大消費場景和豐富生態圈(零售+置業+體育+視頻),如果能將這些大量寶貴的客戶資源轉化為金融用戶,蘇寧金融也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幾何級增長。
再說物流,蘇寧雖不是專業物流公司,但其所擁有的倉儲面積和土地儲備卻讓國內很多的物流公司眼熱。
2015年蘇寧倉儲面積約為455萬平方米,2016年第三季度增至478萬平方米,倉儲面積遠高於順豐(300萬平方米)、申通(150萬平方米)、圓通(140萬平方米)和韻達(100萬平方米)快遞。特別是高標倉庫面積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普洛斯。普洛斯是世界領先的物流配送設施和服務的投資開發商,亞洲最大的工業和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與服務商,管理300億美金物業資產。
與其他零售商相比,蘇寧物流能力遠超對手,管理水平市場領先。在阿里系入股之後,蘇寧物流還可承接菜鳥網路訂單,其資產利用效率也有望大幅提升。預計2017年蘇寧日均有望承接阿里訂單量為約為80~100萬單,年業務量約為3億單。
同時,蘇寧目前工業土地儲備約為1萬畝,可按照150~200萬平方米的年推進速度自建倉儲。預計2017年蘇寧自有倉儲面積將達到550萬平方米。
標准排名認為,在電商沖擊放緩的同時,蘇寧的線下業務架構和戰略方向已調整完畢,線上與阿里在各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公司整體開始步入收入快速增長和虧損額收窄並逐步扭虧的正常經營軌道。同時,蘇寧金融開始進入爆發性增長階段,物流也可承接菜鳥訂單,蘇寧將在2017年迎來業績拐點,扭虧為贏。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投資被忽視了,在阿里入股蘇寧的時候,蘇寧也用140億換來2780萬股阿里股份,蘇寧入股的價格約為77美元,入股後阿里股價最高漲至110美元,目前股價是93美元,蘇寧這筆投資賬面已浮盈30億元。如此看來,阿蘇合盟,蘇寧佔了一個大便宜。
㈦ 蘇寧互聯網轉型事件發生在哪一年
「2009年3月16日,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在北京參加完『兩會』回到南京,一陣急電,把全國各大區的高層召回總部,集中在南京紫金山上的索菲特鍾山高爾夫酒店。只有重要的會,張近東才會敲定在五星級的索菲特鍾山高爾夫酒店召開。但大家沒有料到的是,這是一場連續召開了三天三夜的閉門會。」
這是在剛剛出版的《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蘇寧為什麼贏》一書,對當年處於十字路口的蘇寧轉折時期的重要描述,也是蘇寧從傳統零售商轉型電商的序幕。
正是這72小時的會議,改變了中國電商的版圖,也驅動蘇寧在電商平台建設加速度。
2015年,蘇寧迎來了進入電商之後的巔峰。零售CPU、雲平台、信息化建設等等,這些都是蘇寧被推至台前的秘密武器。
不善於做秀的蘇寧,在2009年受到了質疑。比京東、天貓進入電商都晚幾年,蘇寧的「遲緩」還有後發優勢嗎?
還是在2009年,當日本樂購仕山窮水盡面臨破產之窘時,蘇寧卻成為第一大股東,蘇寧這場「賭局」會有什麼結果?
在實體連鎖成為業界標桿時,對蘇寧的質疑並不多見。反而是其宣布正式進入電商之後,伴隨市場的喧囂、觀望和競爭,給蘇寧帶來了很多壓力。
沒有與生俱來的非凡。《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蘇寧為什麼贏》一書,正是蘇寧從2009年到2015年的心路歷程。從對手到握手、從零售CPU到雲共享平台,蘇寧轉型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三個秘密。
秘密之一:轉型是為建立服務生態鏈
「在2009年之前,當蘇寧線下業務蓬勃發展的時候,蘇寧也在考慮未來到底朝什麼方向走。這實際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回過頭來反思和復盤那時候走過的路程。現在概括為+互聯網到互聯網+,互聯網零售到O2O的模式,當時在這樣做,並沒有非常清晰的路徑。」
1月9號,剛剛從美國CES(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覽會)到北京的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馬不停蹄來到清華大學。在當晚舉行的「從+互聯網到互聯網+」蘇寧案例研討會上,孫為民如是回憶。
早在1999年,在傳統零售中占據頭把交椅的蘇寧開始關注電商。受限於當時互聯網運用和物流業基礎設施不健全,用戶上網條件不成熟、網購習慣未養成,蘇寧作為實體零售業巨頭,認為進入互聯網做電商的時候未到。
此後,以蘇寧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與中國電商的發展,形成中國商業零售市場的兩個引擎。市場檢驗證明,電商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深刻影響並改變著商業的本質。
2009年是蘇寧的一道分水嶺。當年,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再創歷史新高,較2008年底增長8600萬人,年增長率為28.9%;手機網民一年增加1.2億,手機上網已成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新增長點。
2009年的蘇寧,憑借1170億元的銷售額,941家遍布全國的連鎖門店的絕對實力,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但蘇寧恰恰在這一年,站在行業之巔,深入市場第一線,基於商業敏感的深刻洞察,開始了轉型。
「2009年實際環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消費者已經被互聯網進行格式化,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主要的銷售模式,這是因為互聯網確實給了消費者很大的自由、便捷。 當互聯網賦予這些東西以後,企業就會面臨一個趨勢變化。在趨勢面前,原有的優勢都盪然無存,蘇寧洞察到這種商業的變局,於是開始轉型。蘇寧轉型唯一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市場、適應消費者。」孫為民說。
在傳統零售時代,蘇寧的發展是資源驅動型,並不是真正的價值成長,而新的電商時代要求蘇寧必須要有掌握商品、操控供應鏈的能力。營銷要實現市場導向,為客戶為用戶服務,構建一個完整的服務生態鏈條,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秘密之二:用IT技術搶占制高點
「蘇寧還不是互聯網+,實際是+互聯網。在嫁接互聯網元素的時候,不要把這個看得很復雜。其實任何企業在現代化規模化的發展期間,都在做互聯網的工作,只不過一開始在部門,企業內部,再到外部,再到社會供應價值,我覺得這個過程就是+互聯網的過程。在企業+互聯網的過程中,講得是蘇寧的+互聯網過程,可以照著蘇寧的思路來做事情,但是不能照搬蘇寧的路來走。為什麼這么說?在+互聯網中間就是打造一個平台型的企業,為什麼對於蘇寧來說是打造平台型?因為蘇寧的起點不一樣。蘇寧對IT技術的儲備、掌握雖然不敢說在全球第一,但在中國的零售業里絕對是第一,在零售和人才技術儲備戰斗裡面是最領先的,所以蘇寧敢做這種平台。」
面對蘇寧的平台戰略,孫為民如是解釋。
於蘇寧而言,IT建設是其最重要的支點。從早期的PC端、移動端到大數據後台,再到後期與京東PK的「平京雷達」,這一切,是蘇寧IT建設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
以3C家電零售起家的蘇寧,有對互聯網的敏銳感知和技術基礎。早在2000年,蘇寧就奠定了電商化的技術基礎。蘇寧從2000年以前就設計定製了自己的ERP信息化系統,這在整個零售界都是超前的,信息化是商品電商化的第一步,也為蘇寧電商化轉型打下了技術基礎。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蘇寧為什麼贏》一書,記載了2013年11月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的內容。其中談到:
比如零售業從本質上講是從事商品流通服務,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轉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滿足顧客個性需求。在轉型過程中,過去我們談顧客是群體概念,現在有了互聯網工具,我們可以把握每一個消費者的行為數據,挖掘到每個人的個性需求;過去我們講服務局限於人與人、面對面的服務,而在互聯網上,企業是全方位對消費者開放的,消費者即使不和企業的員工接觸,通過參與企業的購物、支付、配送等流程,便能更深切地體驗到企業的服務內容和品質。
事實上,這段話已傳遞出蘇寧運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不喜歡自我標榜,並不代表不去做。盡管轉型期間的蘇寧遇到了陣痛和投資者的質疑,但堅守執著於IT建設,終於成為蘇寧轉型成功的重要推手。
秘密之三:線下互聯網化曙光初現
2014年開始,蘇寧悄然進入「互聯網+零售」。依託IT技術,通過與互聯網的嫁接、疊加、改造,優化線下的業務流程及零售資源;O2O則圍繞用戶、商品和場景,利用數據實現線上線下的融會貫通。企業由此實現了由內而外的互聯網化,從而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的購物需求。
「蘇寧在轉型第一步以後,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即推進線下的互聯網化。雖然大家說未來的發展是在線下,但是不是就是今天這些線下呢?絕對不是的,今天的線下不敢說100%都會死,但是80%都會死。如果物流分流了30%你還會活嗎?絕對活不了。大部分的線下企業都要死,我指的是傳統零售企業都要死,但是傳統零售跟互聯網嫁接的同時,其優勢也是更加明顯的。」孫為民說。
依託於遍布全國的1600多家實體店,線上線下打通融合,這是蘇寧轉型最為成功的環節之一。
數據顯示,在2015年「雙11」當天,蘇寧不僅雙線訂單量同比大漲358%,線下更是迎來了銷售同比增長153%的逆勢突圍。當天,蘇寧門店首次嘗試大規模的0點試營業活動,30家蘇寧易購雲店在開業1小時內客流量達到10萬人次。在四五級市場,蘇寧1000多家蘇寧易購服務站在1個小時內,賣出了4.8萬台50英寸智能彩電。
「雙11」捷報頻傳,對蘇寧線下互聯網化,線上線下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線下體驗,蘇寧在打造個性消費時,更向品質和品牌消費邁進。
「蘇寧在做線下變革。如果線下的企業一旦進行了互聯網的變革,為什麼能夠贏?首先它是一個趨勢的問題,就是我們未來的消費群體是品質消費人群,在品質消費、個性消費、品牌消費的前提下,如果沒有場景的體驗,永遠不可能有品質和品牌的在線。」孫為民說。
六年時間,蘇寧已經完成商業模式轉型,同時也在構築商業模式的引領平台。從傳統零售企業到互聯網企業,蘇寧的互聯網在改變著自己,也在改變著商業環境。
「蘇寧已經完成從轉型、成型到定型的階段,但是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做一個互聯網零售企業,一定是超出體制外,一定是變成一個社會化、公眾化的服務平台。現在我們也把企業的一些資源,尤其在金融、物流、數據這些方面開始對社會進行開放。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實現更加徹底的互聯網化。」孫為民說。
㈧ 蘇寧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之間,有什麼區別
蘇寧金融是蘇寧消費金融旗下的一款產品。
對於蘇寧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來說,這兩類產品都可以理解為網貸系列的相關產品。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不建議任何人主動申請網貸,因為網貸產品不但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反而會讓你陷入到債務的負擔當中,甚至會讓你資不抵債。多數人在申請網貸的時候,根本就意識不到網貸的利息有多高,進而導致自己陷入到了惡性循環的境地當中。
一、蘇寧金融是蘇寧消費金融的旗下產品。
正如我在上面所提到的那樣,蘇寧金融本來就屬於蘇寧消費金融,而蘇寧消費金融主要是應用於網貸的一種產品。你可以把蘇寧消費金融理解為網貸整合的一種平台,這是一種貸款超市的工作模式。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很多人會通過互聯網來申請貸款,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網路貸款。
㈨ 蘇寧易購和蘇寧金融有關系嗎
一家公司的,就像淘寶和支付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