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UR/HKD=7.7980*1.0910=8.5076
2.(1)美元對瑞士法郎的三個月遠期匯率
美元/瑞士法郎=(1.7250+0.0030)-(1.7280+0.0040)=1.7280-1.7320
(2)客戶10萬瑞士法郎按遠期匯率能兌換的美元數:
100000/1.7320=5.7737萬元
3.EUR/USD=1.1325/35,USD/HKD=7.7757/85
EUR/HKD=(1.1325*7.7757)/(1.1335*7.7785)=8.8060/8.8169(匯率相乘,同邊相乘),買入價8.8060,賣出價8.8169
4. 即期匯率GBP/USD=1.5630/40,6個月差價318/315
遠期匯率:GBP/USD=(1.5630-0.0318)/(1.5640-0.0315)=1.5312/1.5325
即期匯率AUD/USD=0.6870/80,6個月差價157/154
遠期匯率:AUD/USD=(0.6870-0.0157)/(0.6880-0.0154)=0.6713/0.6726
GBP/AUD6個月的雙向匯率:
GBP/AUD=(1.5312/0.6726)/(1.5326/0.6713)=2.2765/2.2830(交叉相除)
② 求國際金融匯率計算題答案(有計算過程的),急!!!!!
EUR/USD=銀行歐元買入價/銀行歐元賣出價,1.3875是客戶從銀行購入歐元的價格,100*1.3875=138.75萬美元,客戶支付.75萬美元才能購得100萬歐元;
F=S*(1+i)/(1+I)=[1.4010*(1+2.5%)/(1+4.5%)]/[1.4020*(1+2.5%)/(1+4.5%)]=1.3742/1.3752,3M EUR/USD遠期匯率=1.3742/1.3752;
3M USD/JPY=[103.00*(1+2%)/(1+5%)]/[104.00*(1+2%)/(1+5%)]=100.06/101.03。
3個月遠期價格低於即期價格,客戶可辦理一筆近端買入JPY、遠端買入USD的掉期進行套利,近端100萬USD買入(100*103.00)=10,300萬JPY,遠端用10,300萬JPY買入(10,300/101.03)=101.95萬USD,從中套利=101.95-100.00=1.95萬美元。
若市場三個月後USD/JPY=108.00/109.00,109.00大於掉期遠端價格101.03,客戶盈利,潛在利潤=101.95-(10,300/109.00)=7.45萬美元;
每份合約保證金需要3,000美元,購買兩份合約需要6,000美元保證金。
若某日市場報價GBP/USD=1.5800,則每份合約損失=62,500*0.0200=1,250 USD,兩份合約共損失2,500 USD。
按照要求兩份期貨合約需維持最低保證金4,000 USD,目前剩餘保證金金額為6,000-2,500=3,500 USD,需要求追繳保證金,追繳金額=4,000-3,500=500 USD;
客戶期權費=100*3%=3萬 USD=3/1.2500=2.4萬EUR.
6個月後即期EUR/USD=1.2200低於約定期權價格1.3500,客戶到期行權,按1.3500的價格購入美元,需要EUR=100/1.3500=74.07萬 EUR,
如未辦理期權業務,客戶6個月後即期購入USD,需要EUR=100/1.2200=81.97萬 EUR
客戶盈虧=81.97-(74.07+2.4)=5.50萬 EUR,則本次買賣盈利5.5萬 EUR。
③ 什麼是金融中的超調模型它是怎麼調的調的是什麼對於它的評價是什麼呢
1、 黏性價格貨幣貨幣分析法:簡稱「超調模型」,與貨幣模型相比,最大回特點是:它認為商品市場答與資產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價格的特點,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著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
2、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准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機會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會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④ 國際金融的匯率問題
可以來套匯,在倫敦買入美元賣出源英鎊,在紐約買入英鎊賣出美元
100萬英鎊的套匯利潤是(2.2020-2.2015)*100=0.05萬英鎊=500英鎊
1.4288*1.6610 - 1.4298*1.6631
3個月遠期歐元報價是1.272-1.2722,這個有點奇怪,從報價上看應該是升水,貼水的話應該是前大後小?
三個月後需要賣出歐元,買入美元,如果歐元報價為x,則1.272x=4000
歐元報價x=4000/1.272=3144.65
⑤ 《國際金融》誰能給我講講本國貨幣供給增加時匯率超調過程。
增加之後,匯率的最初貶值會大於匯率的長期貶值,即本幣會「超跌」。這種匯率對於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應超過了長期反應的現象,稱為「匯率超調」。
匯率超調是一種重要現象,因為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匯率的日常波動可以有如此之大。匯率超調的經濟解釋來自於貨幣平價條件。
如果我們假定在貨幣供給增加之前,人們沒有預期到美元/歐元匯率的變動,匯率超調現象將比較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利率與某一給定的歐元利率相等。
美國貨幣供給的永久性增加對歐元的利率不產生影響,但會使美元利率下降,並低於歐元利率。貨幣供給增加後的美元利率會一直低於歐元利率,直到美國的價格水平完成長期調整。
但是為了使外匯市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保持均衡,歐元存款的利率優勢必須被美元相對於歐元的預期升值所抵消。
簡單說,在美國貨幣供給增加以後,利率和匯率會立即下跌,但是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並不會立即下跌,而是緩慢的下跌。商品價格的下跌會使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匯率有上升趨勢。
所以從長期來看,美元對歐元的匯率應該是先跌後升。
而只有當美元/歐元匯率過度時,市場參與者才會預期到美元相對於歐元將出現升值。
匯率超調是短期價格水平剛性的直接後果。如果假設當貨幣供給增加之後,價格水平能夠立即調整到新的長期水平並使得實際貨幣供給並不增加,那麼,美元利率就不會下降。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以匯率超調來維持外匯市場的均衡。只要匯率立即跳到新的長期水平,市場就會繼續保持均衡狀態。
(5)國際金融論述匯率超調的主要過程擴展閱讀:
匯率決定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所謂超調通常是指一個變數對給定擾動做出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並因而被一個相反的調節所跟隨。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起因在於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存在「粘性」或者「滯後」的特點。 所謂粘性價格是指短期內商品價格粘住不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水平會逐漸發生變化直至達到其新的長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
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
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⑥ 國際金融題目,求過程
1.簡單地判斷是否有利可圖,並確定套匯方向
換算成同一標價法(直接標價法)
香港市場:USD/HKD7.8123/514
紐約市場:GBP/USD1.3320/87
倫敦市場:HKD/GBP(1/10.7211)/(1/10.6146)
匯率相乘(中間價)
[(7.8123+7.8514)/2]*[(1.3320+1.3387)/2]*[(1/10.7211+1/10.6146)/2]=0.9804,不等於1,說明有利可圖
所計算的乘積小於1,所以1000萬港元套匯香港市場開始
2.做法:將1000萬港元在香港市場兌換成美元(價格為7.8514),再將兌換到的美元在紐約市場兌換成英鎊(價格1.3287),再將兌換到的英鎊在倫敦市場兌換成港幣(價格1/10.6146),減去1000萬港元成本,即為獲利:
10000000/(7.8514*1.3287*1/10.6146)-10000000=174886.99港幣
⑦ 論述及評價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演變歷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協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主要內容包括:
(1)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特別是對各國的匯率政策實行監督;
(2)實行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中心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3)在成員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IMF可提供短期信貸,以補充其國際流動性。在最初的近20年裡,該體系運行比較順利,有效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重建、發展和繁榮。但由於該體系的基礎是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並要求其他各國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因此,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時,它的繼續存在便受到明顯挑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停止向各國政府兌回美元後,各國紛紛放棄本幣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趨於崩潰。1976年在IMF的提議和組織下,國際社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宣布黃金非貨幣化,同時承認各國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受全球性多邊協定約束的動盪的時代。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充分說明了國際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乏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弊端:首先是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其發行不受任何限制,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本位,美國幾乎可以無約束地向世界傾銷其貨幣,但其償還卻因為匯率的「浮動」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仍是建立在少數發達國家利益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構建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