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何頻頻被查
對於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富貴與凶險可謂一步之遙。
當然,對於p2p平台來說,不形成資金池,就需要把資金託管出去,需要強調的是,這里說的「託管」,而不是「存管」。
依據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法》,託管有著非常明確的信託法律關系,其中的管理人,託管人,持有人承擔不同的權利義務,比如作為管理人的受託金融機構需要監督資金的投向和用途,如果違反需要上報監管機構中國證監會。同時,對於受託的金融機構來說,如果對方違反資金用途,那麼可以拒絕撥付。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都有託管資質,只有一部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拿到了銀監會頒發的託管資質,因此,p2p企業需要找到那些有託管資質的機構才能辦理託管。
不過,由於p2p平台託管的金額普遍偏低,單筆交易金額不大,交易頻繁且駁雜,託管成本高,責任重,所以銀行一般不願意做p2p的生意,目前大部分平台的資金「託管」都給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而他們與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間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託管關系仍然存疑。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就表示:「這些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資金,名義上是託管,實際上的法律關系就是存管,第三方支付公司並不負責對資金的投向和用途進行監管,雙方之間也沒有簽訂正式的託管協議。當然也有些第三方公司根本就不具備託管資質。」
不過,伴隨p2p平台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債權眾籌的實質需要,目前很多有託管資質的銀行已經開始了布局這一領域的業務,比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等都在開發專門針對p2p平台進行託管的系統。
法律雙刃劍
盡管隱患重重,但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依然「鋌而走險」,原因可能就在於互聯網金融的具體規范一直在「鼓勵創新」和「風險防範」之間進行探索,遲遲未能出台,導致一些機構要麼魚目混珠,趁機撈一把,要麼由於缺少對於法律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創新的路徑上缺少了對風險的防範。
實際上,對於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說,其從事的業務規范散見於各種現存的法律條文之中,如果不熟知這些對應的「規則」,則有可能踩中監管的地雷。
有律師就指出:「一些股權眾籌平台上的參與者認為我國當前沒有股權眾籌的法律法規,缺乏監管的辦法和制度,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公司法》《合同法》《證券法》《私募基金融資管理辦法》《廣告法》《侵權責任法》《刑法》以及最高院的諸多司法解釋,其中都有很多規定可以適用。2014年12月18日,《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的推出則不過是既有法規的進一步清晰化地闡釋和完善。」
舉例來說,當前股權眾籌最大的風險就是非法集資,即是否涉嫌向不特定人群公開募集資金,根據我國證券法第十條的規定,「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的、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的,都算是公開發行證券,而公開發行證券則必須通過證監會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准,需要在交易所,遵循一系列規則去交易。」
與此同時,對於融資項目及其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必要的審核,直接關繫到平台所承擔的責任。如果說在公開發行中在保薦人和承銷人的責任認定上,保薦人承擔的還僅僅是過錯連帶責任,那麼,根據《私募融資管理辦法》以及2014年3月25日最高院關於「非法集資」的司法解釋,對於非法集資,平台無論有無過失,都是共犯。
該司法解釋規定,「為他人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提供幫助,從中收取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傭金、提成等費用,構成非法集資共同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淘汰率挺大的,君雅珠寶為什麼還"長盛不衰"呢
縱觀這幾年行業的發展,這不是只針對互金行業的倒閉潮,而每一個新興行業都會有一個自我淘汰與凈化的過程,才會走向發展與成熟。這是自我凈化、正本清源,必不可少的過程。
③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
這是未來來的趨勢。在世界范源圍來看,這個也逐漸在興起。在中國,特別是我們金融環境不健全的情況下,互聯網讓大家更懂得了如何去跟金融結合。像這兩年興起的一些P2P網站,如海吉星金融網,陸金所,都是大家喜歡的投資理財互聯網平台。互聯網金融大大地方便了投融資雙方的交易,也節省了成本,以後大有可為。
④ 互聯網金融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編者按
3000家P2P,倒了1000家。互聯網金融監管薄弱,准入門檻過低,自然會出現大量的倒閉潮。有人說中國在語言上的「雙創」能力是全世界第一名,因為地球上本無互聯網金融這個名詞。現在將眾多互聯網金融納入普惠金融的監管體系,的確要講一講,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其實「互聯網金融」一詞不算是中國人憑空捏造出來的,因為這種形式的小微金融是起源於美國的。美國最著名的互聯網小微融資企業就是LendingClub,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融資平台。據說宜信的創始人就是Lending Club創始人的大弟子。這些企業都標榜自己的志向是要讓普通大眾有更豐富的融資渠道,讓人人都能夠借得到錢,理得了財。因此,中國人就在這個基礎上搞「嫁接「和」雜交」,並且由於行業缺乏監管,導致准入門檻很低,什麼」牛鬼蛇神」都想要披上互聯網金融的外衣。
⑤ 2015年互聯網金融企業發生了哪些危機事件
倒閉潮
公眾信任危機
政策傾向風險
融資難
這些危機年年都在發生 並不是說2015年特有的哦
⑥ 下一波暴富機會將誕生於這6個產業,看看怎麼預測互聯網金融
簡單的先從發展開始,p2p在外國興起的時候,已經被定性為信息中介平台,鑒於國外的完善信用體制與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使得國外投資人能夠盡量的獲得真實信息,自己選擇項目進行投資。
而當p2p進入國內,從最早的宜信模式開始,加入了十足的「中國式」智慧。不得不說唐總的厲害,宜信的四方債權模式,使得宜信的資金池越做越大,成為業界龍頭。什麼是四方債權模式,不方便講太多,說一個誇張的舉例,宜信所有的債權都在唐總一個人身上。錢是滾雪球是擴大,沉澱資金越來越大,壞賬也是頻出。具體風控應該怎麼做,後面再說。線下的p2p從06年蓬勃發展,滿大街都是賣理財的。民間借貸正在悄然興起。
第一家線上p2p從什麼時候開設,我還真無從考究,但是在14年,絕對是達到了頂峰,並且同時14年被稱為p2p的倒閉元年(15年被稱為政策元年)。倒閉熱潮的背後,首先排除純粹開平台騙錢的,那個沒有討論的必要性。具體怎麼研究一個平台的好壞,帖子有很多,等我有時間也寫一寫。真正的倒閉,是民間借貸的瘋狂擴張。北方我知道的最高有月15分,你沒看錯,沒有小數點,不是月1.5。後面還有沒有更高的我就不知道了。也是從14年開始,隨處可見的民間借貸的糾紛開始增多,成本也開始上升。所有有錢的沒錢的都摻乎進來,其實早在10年前後,鄂爾多斯,溫州,很多地方都有了泡沫,在互聯網的助理下,越來越多的地方泡沫開始增速破裂。
正如@煙鬼所說,p2p就是高利貸+o2o,以我的觀察到的大部分平台,資金池明顯的簡直過分,連最基本的修飾都不會去做。就這么赤裸裸的欺騙投資人(當然大部分投資人教育真心太差,不懂的東西麻煩你們可以先自學一點再投資好不好,就跟股票一樣,看平台就是選股,不要看到高利息就去投,不害人也要不被人騙)。好一點的拿資料做假標,然後繼續資金池。更好一點的,就是之前提的宜信的四方債權模式,有真有假,需要具體分析,還有就是做大之後,和渠道合作,比如找我們這種小額貸款公司。我們提供項目,他們給投資人,爭取差價。這個行為我不做評價。
有時間有人看再寫。
前面講了點p2p的起源和模式,如果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朋友不吝賜教。
今天說幾句關於項目和風控的內容。
首先就是融資項目類型,中國融資項目類型千千萬,下面闡述的是我自己的分類方式。
首先是上億級別資金需求,多是國企央企,大企業。他們年頭長,有背景,資金用途多是擴大生產或者資金流通,這種企業一般是銀行的vip客戶。他們的資金需求銀行基本都滿足了。
第二種是千萬級別,一般是大中型企業,我接觸的多是生產製造型,還有農林牧漁,政府基建,他們的資金一般由銀行,信託,擔保,租賃,企業債滿足。周期一般是1到3年。
第三種是百萬級別,這個時候銀行對於這些項目的興趣就會小很多,而且這些小企業多在銀行有負債,對於小貸、典當行或者民間借貸來說,多是過橋項目。周期短,利潤高,風險相對上面來說,可控的非常可控,不可控的風險非常大。
第四種是信用貸,多是十幾萬到幾十萬,內容種類繁多,並且我接觸的比較少,不多做評價。
有一種是單獨列出來,市面上有很大投資公司,會有很多項目經他們之手,大多是股權質押,這是投資范疇,投資公司是看得企業成長。需要單獨講,這里暫時不表。
前面說過,項目最重要的就是風控,那麼什麼是風控呢(下面還是我個人總結)?
我認為分控首先分幾個大問題。
首先,借錢幹嘛用?
借錢的名目繁多,企業生產經營、分發工資、完成項目、交付貨款,資金周轉、個人買房買車娶媳婦,都是借款的名目。那麼,風控就是要確認你借款的用途是不是真實,是不是如你所說。擴大企業生產,你擴大的原因,你的廠房,你的采購合同;交付貨款,相應的合同,上下游是否有逾期情況發生;大項目最基本的企業5證,3年財報。小項目銀行流水等到一系列,需要的材料清單就有幾十條,只是為了證明你借款用途的真實性,以及一定程度上控制項目風險。
第二,怎麼還?
借錢了,企業最看重的就是本息的歸還。還款來源是什麼,是相應的擴大生產利潤,還是上下游貨款,抑或是銀行的過橋,跟剛才說的一樣,確定了還款來源的真實性,然後就是確認還款來源的穩定性。
第三,風險控制。
這個風險控制,就是在一切借款用途與還款來源真實可靠的情況下,加的最後一個保障。一般情況下分為動產與不動產抵押。不動產多是房子土地,動產多是設備,汽車,股權等。抵押物是否足值,抵押物是否干凈(典當行的朋友就碰到過,老闆抵押房產,之後老闆消失了,去處理房產時被外地兩個法院查封),以及抵押手續是否齊全。
簡單的說了下風控與項目,接下來回到正文說點p2p的現狀,我盡量不直接說出平台名稱,講幾個逸聞,表達一下對這個行業的無奈。
某低息著名大平台,在帝都的出款端,業務員在人民銀行打徵信處「要貸款么,有房么,有房就做,1.8」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某老牌年輕化平台,主做個人信用貸,給投資人的收益最高年13%左右,對外批發成本是16%到18%,但是批發端是做抵押貸的。
某有老牌門戶網站背景平台業務員小姑娘發言:「啊,你們做貸款還看人家還不還吶?不是有房子就好了么。」
某中型平台,常有8天投資標,借款內容多是「qwqwqeqrqwr」等無意義英文字母。
講幾個故事,表達一下我接觸到的p2p行業現狀,各位明公請自行判斷。
強調一下,這個行業有好好做的,並且我認識很多,但是為什麼我講的都是這種情況呢,因為這是大多數,並且了解了不好的,才能甄別出好的。最後爆料不是能吸引眼球么。
今天先寫到這,有時間再謝謝。一隻還沒有回答正題。
——————————原答案——————————————————
在排除資金池得情況下,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信息以及互聯網的傳播,真的跟金融不沾任何邊。
剩下最靠近的應該就是風控了,普惠金融的浪潮下,所有互聯網金融平台都有些「完善」的風控體系,可是我真心想問下,你們的人真的懂風控么?風控這件事要說太復雜,利益相關一家三年沒有壞賬的正規小貸貸款公司業務員。
剩下還有債權模式以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有時間再寫。
⑦ 借錢難嗎看互聯網金融如何通過大數據超越銀行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已經從一個新生事物變成了人人都已經習慣的生活必需品,互聯網金融伴隨著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互聯網金融離馬雲說的:「銀行不去改變,我們就去改變銀行」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裡面,互聯網金融依然會扮演著銀行有益補充的角色,而獲客難題也成為了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障礙,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金融科技如何破解互聯網金融的獲客難題,如何真正實現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除了我們上面論述的反羊毛、風險控制、反欺詐等領域之外,在互聯網金融的失聯修復、賬款催收、身份識別等等領域,大數據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數據時代,困擾互聯網金融的問題正在被大數據一點點解決掉,如何用好大數據的武器將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核心,相信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互聯網金融將會向著更好地方向發展。
經濟視角觀天下 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ID:jianghanview
⑧ 互聯網金融理財為什麼會出現倒閉潮
首先來隨著國家對於互金行業源的監管趨嚴,互金行業難免會進行一次大洗牌,之前魚龍混雜的一些不規范平台將逐漸被淘汰調,所以現在關閉的P2P平台會比之前更多更猛一些;剩下的平台要麼是擁抱國家強監管政策,比如像叮咚錢包積極擁抱國家政策上線銀行存管系統,把用戶資金和平台自有資金完全隔離,保障用戶投資安全;要麼就是優勝劣汰,逐漸被淘汰掉。
不過「倒閉潮」這個詞也值得商榷,任何一個行業從興起到成熟發展都會產生優勝劣汰,主動退出和被動淘汰一部分企業,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行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⑨ 互聯網金融有沒有可能消失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業務模式還不成熟,容易突破非法集資等監管底線。」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周期,互聯網金融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導致去中間化和去中心化,容易被洗錢等犯罪行為所利用。
行業高速發展但問題頻生,對於不斷上演的P2P倒閉跑路潮,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屬於成長期的「煩惱」。破除這些「煩惱」,及時快速監管大有可為。
1、必須加強監管,防患於未然;2、對捲款逃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應加大處理力度,追繳其非法所得。
⑩ 互聯網金融公司倒閉了、捲款逃跑、一夜間消失怎麼辦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業務模式還不成熟,容易突破版非法權集資等監管底線。」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周期,互聯網金融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導致去中間化和去中心化,容易被洗錢等犯罪行為所利用。
行業高速發展但問題頻生,對於不斷上演的P2P倒閉跑路潮,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屬於成長期的「煩惱」。破除這些「煩惱」,及時快速監管大有可為。
1、必須加強監管,防患於未然;2、對捲款逃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應加大處理力度,追繳其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