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與金融業得徵文。類似我與金融業得故事。或者和銀行得感情一類得。百度得也無所謂。求一篇。如果是原創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國有銀行、國有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因素。但三資企業及股份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未變;外資也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大,而且大多是長期投資,外商不會輕易放棄。因此推斷,中國在三五年內不會出現類似東亞其它國家那樣的金融危機。但是,真正的危險是在三五年之後,當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壓力,對他們的經濟及金融體制進行全面開放,徹底改革,建立起與國際完全接軌的先進體系以後,將會對中國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如在二戰之後,美國接管日本及德國,輸入美國的經濟體制,使日本和德國的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而將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漸漸拋在後面。 因此,中國必須抓住各國在金融風暴後進入調整期的有利時機,盡快改革金融和外匯管理體制,改善銀行服務,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紮根中國,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實際高質量的調整增長。因為要真正避免危機,就必須保證基本經濟因素的健康。 中國要維持一種實際高質量的高速增長,就必須打破過去的傳統發展模式,即:發展經濟—銀行增加貸款—國有企業—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大陸的經濟,已經形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個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部分;另一個則為三資企業、股份制企業部分。後者在近五六年內得益於先進制度與優惠的政策,發展相當迅速。由於外資進入中國後,在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引進最先進的技術、管理,建立了基本上與世界經濟相接軌的企業。三資企業與一些股份制企業成為中國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源泉。 現在中國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隨著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完成,中國投資環境的「硬體」部分逐漸完善起來,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外部條件越來越好。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勞動力最便宜、土地(用於發展製造業基地)最多、市場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麼,就是中國的政策。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沒效,不在於降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也不是看中國有沒有市場,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實物成本不一樣。實物成本,如勞動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資本的成本,都是可以根據一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但「交易成本」卻是一個人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時,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慮,但最終成功與否,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交易成本很高,主要體現在政府、會計、法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服務方面,整個都跟不上。政府部門有重重人為的障礙要打通,銀行和律師根本不能適應面向國際市場經濟的需要,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交易成本」。外國投資者很想來中國投資,但他們都感到來中國投資不容易,故爾採取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中國市場高額的「交易成本」主要存在於金融服務中。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金融業的問題。因此,建議中國在現階段採取一種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開放政策,包括向外國銀行開放貸款業務,允許三資企業運用美元進行交易等。一方面可以使外國投資者看到中國有決心開放金融業,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開放風險。
『貳』 金融有關一個中心兩個圍繞的徵文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叄』 我眼中的金融安全徵文
金融安全(financial security) 金融安全指貨幣資金融通的安全和整個金融體系專的穩定。金融安全是屬金融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金融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可用風險和危機狀況來解釋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樣也可以用安全來解釋和衡量風險與危機狀況。安全程度越高,風險就越小;反之,風險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機是風險大規模積聚爆發的結果,危機就是嚴重不安全,是金融安全的一種極端。
『肆』 以金融為題材的徵文600字
開啟低碳生態文明的經濟時代
無論是聚焦低碳經濟的全國政協「一號提案」,還是兩會討論中代表委員熱議的「低碳」話題,以及與濮存昕委員一同報到的那輛自行車……「低碳經濟」的熱度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
我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氣候變化問題可能很快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最大國際約束。發展低碳經濟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是我國今後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就此,我國政府已經對全世界作出承諾:到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減少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已經在多方展開努力,如大力發展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表示,低碳經濟說穿了就是能源政策的選擇,即國家用多少能源?選用什麼樣的能源?在能源結構上怎麼安排?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也對外界表示,今年中國將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致力於兌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作出的承諾。
當前,我國已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較快發展,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2009年3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布綠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綠色巨人中,中國內地佔17席;在這17人中,11人從事太陽能產業。此外,我國已有超過150台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在網運行,是採用此種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是世界上風力發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世界最大的光伏組件出口國、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太陽能熱水器佔世界總產量的50%和總安裝量的65%,約95%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核心技術為中國公司持有。目前,我國也是國際碳市場的重要一員,已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了環境交易所。
不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還存在綜合能效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一系列障礙。
目前,我國的綜合能源效率約為33%,比發達國家低近10%。電力、鋼鐵、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水泥、紙和紙板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45%和120%。在我國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間非常大。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產業結構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比重亟須提高;產能過剩這個問題,在目前多個行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低碳經濟指導產業布局,有利於解決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發展、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任務極為繁重,人均GDP需要保持持續的增長,而且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佔比重遠遠超過石油、天然氣等相對潔凈的能源,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度控制的難度大,加上我國能源技術相對較為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也比較大。對於我國而言,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
低碳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針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問題,兩會期間也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在提案中就指出,國家立法部門盡快健全與碳排放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環保部門在執法時有法可依,同時提高碳排放源的監測水平,加強碳排放量的監管水平並加大對超額碳排放的懲罰力度,做到執法必嚴;並且應該建立「低碳評估體系」,把碳排放指標完成情況與各級政府政績相掛鉤,成為今後10年考核各地經濟工作的關鍵指標。
九三學社則在其《關於推廣低碳生活提升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建議》(今年政協一號提案)中指出,應將低碳發展道路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並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同時考慮更長遠規劃,重新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布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台盟中央的提案(今年政協二號提案)中給出了具體建議:重點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城鄉安全飲水、新型能源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四大民心工程」;優化能源結構,鼓勵採用低碳能源,如地源、空氣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加快建立節能型產業體系等等。
此外,台盟中央還提出,應盡快建立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以改變我國在全球碳市場價值鏈中的低端位置,獲取國家戰略權益。
九三學社還在建議中特別指出,政府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消費體,「政府部門應當重視節能,率先垂範,建設低碳型政府。政府采購帶頭向低碳排放產品傾斜,限制高碳排放產品進入政府采購目錄」。
毫無疑問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可以預見,與低碳相關的產業未來將呈發展態勢,低碳經濟產業也將成為投資者熱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