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旱改水金融機構

旱改水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1-08-30 10:46:12

A. 雲南德欽縣地理位置

德欽縣位於東經98°3』56"—99°32』20",北緯27°33』44"—29°15』2"之間,地處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地段,青藏高原南緣滇、川、藏三省(區)結合部,北靠西藏芒康縣,西連西藏左貢縣、察隅縣及我省怒江州的貢山縣,南接維西縣,東臨四川巴塘縣、德榮縣。總面積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縣城昇平鎮,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距省會昆明889公里。素稱「歌舞之鄉」。德欽又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貴的滇金絲猴的故鄉。
德欽縣總面積7596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昇平鎮,德欽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它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在全縣75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雪山、冰川、峽谷、草甸、湖泊和多樣性生物構成綺麗的自然景觀,以神秘奇異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別開生面的習俗禮儀,優美和諧的音樂舞蹈,獨特的飲食風味等,繪成了一幅幅異彩紛呈的藏民族風情畫。是雲南省旅遊資源最豐富,品位最高的地區之一,成為旅遊潛力最大的市場。1997年9月14日,省政府向全世界鄭重宣布,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苦苦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雲南迪慶!而位於滇西北「三江並流」腹地的德欽,是迪慶「香格里拉」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相當一新分景觀就在德欽境內,那金字塔形的雪山,「月亮」峽谷與「香格里拉」的寺廟等等所組成的「梅里雪山景區」,已成為雲南旅遊皇冠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德欽漢譯為「極樂太平」,境內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漢澤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為雲南省第一高峰)北連西藏自治區阿東格尼山,南與碧樂雪山相連接,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稱「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從卡瓦格博腳下6000多米的極寒冰雪線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處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全長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現代冰川。加上在遠古時代喜馬拉雅山地質活動中形成的無數崇山峻嶺,使這塊聖地成為一片奇妙無比的風景線。

B. 5月份了,怎樣快速用杏核培育杏樹苗還來得急育苗嗎

杏樹很容易發芽生長。如果想快一些,那麼應該仔細敲開外殼,不能傷到杏核,埋到土裡,深度3——4厘米,澆足水,多曬太陽,就可以很快發芽。育苗還不晚。

C. 通河縣的經濟發展

1945年9月3日前,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束縛下,農業生產很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廣大農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1946--1956年,經過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1980年糧豆畝產已達290斤。比1949年畝產196斤,增加94斤,增長了48%,年遞增1.17%。糧豆總產量為15258.5億斤,比1949年總產量的8286.6萬斤增加6971.9萬斤,增長率為84.13%,年遞增為1.64%。農業總產值為2995.3萬元,比1949年的871萬元增加了2124.3萬元。增長2.44倍,年遞增為4.1%。
1983年,糧豆總產量比1982年增產81.4%,超過了歷史的最高水平。
1985年糧豆總產量達16601.1萬斤。平均畝產302斤。總產值為5451.7萬元。農民所得3569.3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66.5%,人均收入338.40元。
2011年,耕地面積達180.2萬畝,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總產達到15.5億斤;新建櫻桃谷肉鴨養殖棚舍153棟,年養殖規模超過千萬只;新增旱改水面積10萬畝,有機水稻發展到5000畝,食用菌發展到1億袋,蘆筍發展到870畝;投資600萬元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5萬畝。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通縣設治後,民間自行開辦的油坊、磨坊、皮庄首飾鋪和手工業作坊,在崇古爾庫站和岔林河口興辦。
民國18年,1929年,通河縣有制粉、制麻、鐵器、木器、印刷等工業作坊64戶。新興的手工業開始發展。民國20年,1934年9月,由范惠民等人投資開辦寶興源油米加工廠。
偽康德元年,1934年,三合米廠開始擁有一些糧米加工機械,職工人數達到30餘人。同年10月又興辦了益豐米廠,有糧米加工機器3台、工人20餘人1935年,縣內主要工業48戶,其中勉為支持的4戶,稍有微利的35戶,尚可維持的9戶。
1947年,縣人民政府對52戶私營工業進行整頓,保留23戶,為地方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2年,通河縣工業企業發展到373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14個,個體工業356個,私營工業2個,生產合作社1個。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214.7萬元。
1965年後逐年辦了一些新興工業企業,特別是電力工業有很大發展,從而改變了以往僅能生產鐵木農具、油、酒、米面的落後產業結構,逐步建立起建材、輕工、機械製造、糧油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門類。由於十年動亂,工業生產增長速度緩慢。
1985年通河縣全民所有制工業24個,集體工業29個,鄉鎮工業45個,實現工業總產值4 604.0萬元。全民所有制工業總產值3 202.0萬元,縣屬集體工業總產值786萬元,鄉鎮工業總產值616萬元。主要工業品有水泵、交流電動機、皮鞋、白酒、鋅皮、水泥、紅磚、機制紙及紙板、人造板、麵粉、干電池、機動脫粒機、飼料粉碎機等,產品大量銷往省內外。
2011年投資1億元的存明木製品深加工項目完成投資9400萬元,老廠區完工投產,新廠區完成車間、庫房建設和設備訂購;投資1.4億元的百家得冷飲項目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600萬元;投資5000萬元的聖通硅業項目完成投資3000萬元,一期工程預計年末投產;投資1.5億元的興潤櫻桃谷肉鴨孵化、養殖、加工項目和投資5000萬元的崇古爾河有機食品生產項目啟動建設;投資5億元、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龍源岔林河風力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石油開發項目已打勘探井21眼,其中油井8眼、油氣井9眼、氣井4眼。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通河縣設治,地方財政由縣衙門戶股管理。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捐稅,上級機關定期撥給行政補助費。地方財政定期上繳捐稅提成,入不敷出。
民國初期,縣公署第一科掌財政、內務,後設地方捐務處專管地方財務,民國18年,1929年改為財政局。民國時期,通河縣連年發生自然災害,地方財政收入減少,支出不斷增加,造成地方財政連年赤字。
偽滿初期,縣公署設財務局,實行財政預算制度。1939年,合並到行政科,改設財政股。偽滿時期,地方財政支出,特別是警費支出連年驟增,地方財政收支不平,只有靠上級補助和行政借款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
1946年縣人民政府成立,設立財糧科。1950年財政、糧食分設,成立財政科。1968年與稅務局合並成立財稅革命委員會,1970年改稱財政金融科,1973年恢復稱財政科,1984年改稱財政局,至1985年下設預算、農財、工財、商財、糧財、省企管理、會計管理、預算外和秘書九個股、控購和國庫券兩個辦公室。
建國後,縣財政經濟工作認真貫徹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和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使財政工作穩步發展。從建國初至1985年的37年中,有32年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2006年,通河縣財政總收入完成6,204萬元,同比增長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212萬元,同比增長11%。財政總支出實現32,682萬元,同比增長16.5 %,其中:地方一般財政支出實現27,180萬元,同比增長11.2%,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年通河縣始有私人錢庄。民國5年,1916年官商創辦通河縣農商錢局,辦理存款、貸款及托匯業務,發行地方紙幣。
民國期間,縣地方金融機構、商會、捐務處等多次發行地方紙幣,受到省政府通報禁行,殃及通河縣。
1948年東北銀行在通河設立辦事處,1949年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通河支行。
1955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通河支行,此後,兩行時分時合,1979年7月1日兩行分設。
1962年成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通河辦事處,1965年升格為支行,後合並到縣財政科,1975年重設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通河支行。
1984年10月成中國工商銀行通河支行。
2006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實現14.1億元,同比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360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731元,同比增長6.3%。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促進和拉動了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2億元,同比增長5.9%。

D. 2012年哈爾濱房價還會下降嗎大概會達到多少錢一平米

會降但不會降的太多,
好地點的降了那點也照樣買不起,松北群力有4000多一平的太遠也不願意買,
現在政府剛出政策,怎麼也得兩三年以後房價才會有質的改變,
現在還是平均一萬一平。。。

E. 德欽縣的經濟

1998年,德欽縣國民生產總值達8636萬元,比1994年增長8%;工農業總產值達4181萬元,比1994年減少6%。其中,工業總產值佔13%,農業總產值佔87%,1998年農業總產值比1994年減少10.2%,比1949年是8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增加24倍。
2007年末,德欽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14931萬元增加到60555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5.5%;三次產業比例由2003年的37:8:55調整為2007年的15:43:42。德欽縣固定資產投資從14641萬元增加到88343萬元,2003年-2007年累計完成267147萬元,年均實現遞增47.5%。地方財政總收入從1114萬元增加到4152萬元,2003年-2007年累計完成10426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812萬元增加到2008萬元,年均實現遞增2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172萬元增加到17113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5.7%。德欽縣金融機構2007年末各項存款余額從27818萬元增加到53072萬元,年均實現遞增18.8%;貸款余額從16077萬元增加到19148萬元,年均實現遞增6.3%。 1998年,德欽縣推廣包穀、水稻、小麥等良種32471畝,良種生產607畝,推廣玉米育苗、濕籽播及雙行條栽3.2萬畝,推廣大小春規格化間套種,高原春青稞規范化種植、配方、施肥共610畝,病蟲害綜合防治203畝,施用化肥900噸。
1998年,德欽縣完成新開農田361畝,坡改梯308畝,客土改良6024畝,旱改水2447畝。
2006年,德欽縣葡萄掛果面積達1975畝,總產量為813.89噸,比上年增長264%,總產值為352.13萬元,比上年增長227%。進一步密切與香格里拉藏秘公司的合作關系,確保產品營銷渠道的穩定和暢通,全年藏秘公司共收購葡萄592.44噸,產值為200.79萬元。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繼續做好我縣優質核桃、紅豆杉等經濟林木種植基地的建設工作。畜牧業穩步發展,總產值預計達到3100萬元,比上年增長6.5%;有效控制牲畜存欄數,出欄率明顯提高,2006年大小牲畜存欄數為16萬頭(只),大小牲畜出欄數為3.1萬頭(只),比上年增長0.1%。野生菌類和野生葯材市場行情穩中有升,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種植優質核桃和花椒32800畝,改良低產林核桃11400畝,規范種植大棚蔬菜1178畝,種植葯材13113畝,養殖野生蜜蜂1745筐。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343萬元,完成水利工程350件,解決16500人的飲水問題;累計投入農田建設資金233萬元,完成高穩產田建設11311畝,新建和改造農田7914畝。2003年-2007年德欽縣順利完成退牧還草工程183萬畝,成功實施氂牛凍精改良4542例;德欽縣大小牲畜累計出欄161224頭(只),畜牧業總收入五年累計完成7580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7%。
截至2007年,德欽縣葡萄規范化種植面積達3750畝,葡萄產量從2003年的5噸增加到2007年的1045噸,總產值從2萬元增加到366萬元。 德欽縣建國前沒有現代工業,建國後,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1998年有工業企業6個,職工171人。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有:農具廠、縣車隊、要材綜合聯營公司、德園木製品廠、縣發電廠、梅里酒廠。工業企業中,礦業開發穩步民展,全年礦業總產值820萬元,比1997年增長1倍多,實現利稅100萬元左右,勘控開發羊拉里農銅礦的地質工作。1998年工業總產值達2059萬元。德欽縣梅里牌「蟲草青稞酒」系列產品,曾榮獲中國第四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中國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德欽縣發電量從2003年的2759萬度增加到2007年的8010萬度,年均實現遞增30.8%。2003年-2007年德欽縣累計投入開發建設資金87696萬元,礦業產值從126萬元增加到34203萬元,年均實現遞增305.9%。 由於德欽縣地處滇藏要道,四方客人雲集。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因南線國際線路遭到封鎖,德欽一度成了中印交通要道,商賈雲集,商號林立,成為滇西北商業重鎮之一。建國後經過近50年的發展,德欽的供銷商業更加壯大。1998年,工有商業網點64個,197人,其中國營網點4個,供銷社網點60個,110人,集成產業60個,110人。德欽縣商品購進總額2826萬元,其中農副產品購進額為1605萬元。產品銷售總額436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0萬元,其中國有經濟消費零售總額2260萬元,集體經濟零售總額252萬元,個體經濟零售總額380萬元,其它零售總額778萬元,年末產品庫存總額2386萬元。
2003年-2007年德欽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98.51萬人次,年均實現遞增32.4%;旅遊社會總收入從2003年的13998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33922萬元,年均實現遞增62.6%。

閱讀全文

與旱改水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