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契約型金融機構與存款型金融機構的區別
你所說的契約型金容機構 應該是指基金公司 信託公司 這些是有合約形式存在的。你放多少資金,我能給你帶來多少的收益。參與投資,不參與管理
而存款型的機構指的就是銀行。
② 金融經濟學名詞解釋
所謂金融經濟學,它就是一門研究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科學。雖然,金融資源(也稱金融工具)的形態有多種多樣,有貨幣、債券、股票,也有它們的衍生產品,它們所帶來的收益和風險也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人們擁有它們不再是像經濟學原理所描述的那樣是為了想從使用這些「商品」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滿足,而是希望通過它們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從而在這種能夠直接提高自身物質購買力的「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得到最大的滿足。
分類
傳統金融理論
傳統金融理論對經濟主體的偏好和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狀況都有著嚴格約束的假設。這些嚴格的約束導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框架,即經濟主體對金融資產的選擇主要依據資產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由這個理論框架所直接推導出來的理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資產組合選擇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論(the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現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馬克維茨(M·Markowitz)最先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進行了探索。按照該理論,由於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故通常用概率函數來刻畫投資收益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用資產的實際收益率對預期收益率的背離程度來測度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即風險。基於這種收益與風險的理念,投資者運用效用最大化的決策准則,在所有可能的投資方案中集中求出投資決策的最優解。
套利定價理論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揭示出了在資本市場達到均衡時資產收益(資產定價)的決定機制。但是,該模型基於眾多的假定,其中一些假設與現實不甚吻合,並且一些經驗結果與模型相悖。這就促使人們去建立新的金融經濟學理論。
斯蒂芬·偌斯(Stephen·A·Ross)於197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資本資產均衡理論。這就是金融經濟學的第二種研究方式,被稱為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該理論認為風險可由幾個因子產生,而不像CAPM那樣基於一個風險因子,這與許多經驗結果相吻合。並且,CAPM是APT的一個特例,後者的假定又大大少於前者的假定。因此,普遍認為,APT是CAPM的一個較好的替代理論。
公司融資結構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三個方面的文獻集中於討論公司的融資結構問題(TheFinancialStructure)。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6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共同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融資和投資理論」(MM定理),標志著現代公司融資結構理論的形成。它所揭示出來的無關性結果與我們的常規性思維相矛盾。我們甚至可以斷定,在公司融資結構理論方面將不再會有其他類似的與常規思維相差程度如此之大的理論結論。因此,MM定理居然認為,公司的融資結構及其股息政策對公司的價值毫無影響。畢竟,我們通常都認為,融資結構對一個公司的成功來說很關鍵,並且股票市場對一個公司的股息政策相當敏感。
MM定理發現的重要性曾經被廣泛地誤解了。MM定理固然指出了公司融資結構的無關性,然而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含蓄地引導了人們開始去認識所有建立在完全金融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的模型的不足。它不僅驅使人們不去接受公司融資人員的有關建議,而且指出了這些建議所賴以成立的理論基礎的不足之處。
金融市場不完全性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四個方面的發展就是關於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的研究。進入90年代以來,信息經濟學正式被引入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研究,標志著現代金融經濟學進入了——個最新的發展階段,也是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成果。這方面的文獻都試圖放棄完全市場難題中的某——條件,比如條件之一——存在可供單個的金融索償權交易的一系列市場。而關於市場不完善的假設與完全市場難題的一個根本性的分歧在於關於信息不對稱的假設之上。由於允許經濟主體擁有不同的信息,他們相關的行為改變了,由此市場交易難題的基本方面也隨之改變了。當經濟主體不能夠觀察到貿易的標的物或者不能觀察到市場上所有其他人的行為時,市場交易就變得相當困難了。有關不對稱信息的文獻已經研究出了在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之間所存在的最優制度安排。在這里,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並不是一樣的。
不對稱信息的介紹為激勵問題的研究開辟了道路。一旦契約雙方不能以相同的成本獨立地觀察到金融市場上的信息,那麼,其中的一方就會有假裝的傾向。他通過假裝,從而誘導另外一方去作出與其自身利益相反的決策。這種類型的激勵問題破壞了金融市場上契約的原本內在運行機理,進而使得建立在對相互利益的期待基礎上的市場交易無法成立。簡言之,激勵問題可能導致市場的關閉。同時,激勵問題又會刺激其他類型的制度安排的發展,這些制度安排主要功能將是充分吸收和控制信息問題。
③ 什麼是金融契約
金融契約是資本供求雙方有關資本交易的約定,它是企業融資行為的基礎.由於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傾向,金融契約不可能是一個完全契約.在金融契約不完全的情況下,融資行為是融資雙方之間的博弈過程;管理者根據投資者的行為來選擇努力水平和私人福利,而投資者則根據對管理者的預期來決定是否投資.,經濟行為的契約化,契約完備程度以及社會履約環境與保障機制,對交易的規模和效率有著重要影響.
④ 金融學的名詞解釋
1.高度集中來的金融機構體自系: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形成於1985-1978年.其特徵:(1)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2)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雙重職能(3)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體制。
2.信用風險:指借款人違背承諾、不能按期還錢的風險,或者說借款人還不起錢的可能性。一般的,信用風險主要用在對債券的分析當中。由於借款人的還錢能力差異較大,債券的信用風險也很不同。
3.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存款貨幣創造的基礎.
⑤ 金融學的有關名詞解釋
1.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版國家銀行體系。權形成於1985-1978年.其特徵:(1)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2)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雙重職能(3)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體制。
2.信用風險:指借款人違背承諾、不能按期還錢的風險,或者說借款人還不起錢的可能性。一般的,信用風險主要用在對債券的分析當中。由於借款人的還錢能力差異較大,債券的信用風險也很不同。
3.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存款貨幣創造的基礎.
⑥ 什麼是存款型金融機構什麼是契約型金融機構
契約型金融機構指與投資者簽訂契約,並根據契約進行風險和利潤分配的金融機構。主內要有養老容基金和保險公司。
存款性金融機構的英文名稱是deposit financial institution,其是指通過吸收各種存款而獲得可利用資金,並將之貸給需要資金的各經濟主體及投資於證券等以獲取收益的金融機構。存款性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的重要中介,也是套期保值和套利的重要主體。其主要類型包括:儲蓄機構、信用合作社和商業銀行。
⑦ 什麼是契約性金融機構
契約性金融機構就是以契約方式吸收持約人的資金,而後按契約規定承擔向持約人履行賠付或資金返還義務的金融機構。這類機構的特點是資金來源可靠穩定,資金運用主要是投資,資金的流動性較弱。1.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是主要依靠投保人繳納保險費的形式建立起保險基金,對那些因發生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投保人予以經濟補償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所籌集的資金除保留一部分應付賠償所需外,其餘部分則作為長期性資金主要投資於政府債券和公司股票、債券,以及發放不動產抵押貸款、保單貸款等。2.養老基金和退休基金養老基金和退休基金是以契約形式組織預交資金,再以年金形式向參加養老金計劃者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組織形式。這類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勞資雙方的積聚,即僱主的繳款和雇員工資中的扣除或雇員的自願繳納,以及運用積聚資金的收益,如投資於公司債券、股票以及政府債券的收益等。
⑧ 什麼是契約型金融機構
契約型金融機構指與投資者簽訂契約,並根據契約進行風險和利潤分配的專金融機構。主要有養老基金屬和保險公司。契約性金融機構就是以契約方式吸收持約人的資金,而後按契約規定承擔向持約人履行賠付或資金返還義務的金融機構。
契約型金融機構的特點是資金來源可靠穩定,資金運用主要是投資,資金的流動性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