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是誰
現年51歲的張建國,2004年5月至今擔任交通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完) 張建國個人資料:資料圖:張建國 張建國,1954年生。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1982年7月天津財經學院金融系金融專業畢業。1997年6月任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1998年9月任工商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2001年9月任交通銀行副行長,分管國際部、海外部、電子銀行部、外事部、科技部。2004年5月任交通銀行副董事長、行長、黨委副書記。 相關新聞鏈接: 張建國辭去行長職務 交通銀行新行長仍是懸念 張建國辭去交通銀行行長職務的消息昨天得到證實。交通銀行昨日發布公告宣布,張建國已正式向交行董事會提出辭職。在「突然而至」的中信、建行、交行連環人事變動中,張建國接替常振明出任建行行長之職已幾無懸念,現在留下的最大懸念是——誰會接替張建國出掌這家中國第五大銀行。 交行行長張建國可能接棒常振明 出任建行行長 當張建國上周出現在上海金茂大廈,為交行劉翔雙幣信用卡首發進行造勢時,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意識到,這是他最後一次以交行行長身份的公開場合活動。 記者昨日了解到,繼常振明辭去建行行長後,交通銀行(3328.HK)行長張建國也已提交辭呈。知情人士透露,張建國擬接替常振明出任新一任建行行長。 交行、建行、中信集團高層上演連環人事變動 張建國可能擔任建行行長 建行行長常振明將執掌中信 中信集團主席王軍或將引退 交行、建行、中信集團高層大換崗—— 國內第五大商業銀行的交通銀行董事會昨日正式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張建國已經向董事會提出辭呈。 業界傳言,辭去交行行長職務的張建國,有可能接替常振明,擔任建行行長。而前日,建設銀行剛發布消息稱:常振明辭去建行行長職務,將被調回中信集團。 市場消息指,銀行金融體系領導層的這一輪大換崗源於中信集團主席王軍即將引退
❷ 太原市從龍康街怎樣進濱河濕地公園
像這種公園的話還是很好的,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鍛煉身體。
❸ 建設銀行什麼時候推動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的關鍵是"+",而不是簡單的顛覆。它的內涵是互聯網與傳統實業相結合,形成新的產業形態,以此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進而升級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建設銀行的「互聯網+」戰略,既不是顛覆金融的本質,也不是打造一個孤立於集團主業、渠道與體系之外的網路銀行,而是牢牢把握以客戶為中心,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來改造整個建設銀行。
據悉,「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建設銀行已低調布局了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該行圍繞「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經營戰略,構建了全渠道產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全方位互聯網金融體系。
搶占互聯網金融「制高點」的同時,建設銀行的綜合化經營平台優勢也得到進一步鞏固。2014年,建信期貨正式開業,建設銀行將期貨「牌照」收入囊中。在香港舉行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還透露,該行已獲得國務院批准,成為首家試點成立養老金公司的銀行,預計養老金公司最快於4、5月份就能掛牌。
值得關注的是,建設銀行近年來在海外業務的布局方面也加速推進。最新數據顯示,建設銀行已在全球設立了22家(一級)境外機構,網路布局覆蓋20個國家和地區。
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表示,「我們國家經濟對外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更何況新的重大戰略都跟外面有密切聯系,繼續深化擴展我們在海外的發展是新一年的重要任務。預計到今年底,全行海外發展的布局能夠初步完成,今年估計會有至少5、6個,多則7、8個的機構在海外創建起來」。
❹ 杭州秒點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秒針理財是國內專注於通訊基礎建設產業鏈的安全、透明、便捷的互聯網金融信息居間服務平台。為浙江乃至全國多地區的通訊基礎建設產業鏈上下游個人和企業提供專業投融資服務,成功幫助他們通過申請獲得融資借款,解決他們個人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助力國家通訊行業基礎建設有序發展。
法定代表人:張建國
成立時間:2017-05-08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8100069972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人民中路152號嘉熙中心A座42樓4203號
❺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是誰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27日下午召開臨時會議,宣布委任張建國擔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該委任需待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
張建國,1954年生。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1982年7月天津財經學院金融系金融專業畢業。1997年6月任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1998年9月任工商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2001年9月任交通銀行副行長,分管國際部、海外部、電子銀行部、外事部、科技部。2004年5月任交通銀行副董事長、行長、黨委副書記。
中國建設銀行(簡稱建設銀行或建行,最初行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 是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之一。中國建設銀行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中國內地設有分支機構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灣,墨爾本等地設有分行,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建行亞洲、建行倫敦、建行俄羅斯、建行迪拜、建銀國際等多家子公司,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與多個大型企業集團及中國經濟戰略性行業的主導企業保持銀行業務聯系,營銷網路覆蓋全國的主要地區,於2013年6月末,市值為1,767 億美元,居全球上市銀行第五位。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出爐,建行蟬聯全球第二大企業 。
❻ 張建國說銀行是弱勢群體是什麼意思
「銀行是弱勢群體」並非新鮮提法,但卻一直較難被接受。因為在多數人看來,擁有雄厚資產且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銀行實在與「弱勢群體」畫不上等號。
當前銀行遇到巨大挑戰——存款者要求高收益,但這會間接推高全社會融資成本;需要資金的則批評貸款難、貸款貴。多重壓力之下,銀行也成了「弱勢群體」。
隨著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銀行金融機構不得不面對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等多重挑戰。
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會伴生三個問題:
① 一是銀行存款成本上升,進而推動全社會融資成本上升或居高不下;
② 二是銀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
③ 三是風險偏好變化與信用風險爆發的幾率增加。
為了保證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利進行以及更好地保護銀行業自身發展:
① 首先應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防範系統性風險。
② 其次,強化融資主體自我約束,增強利率敏感性。要強化國有企業預算約束,增強利率敏感性。要弘揚契約精神,營造誠信環境,強化民營企業信用約束和社會責任,對惡意逃債、賴債行為加強法律制裁。要強化居民風險意識,使其認識到追求高收益必須承擔相應的高風險。
③ 再次,提高商業銀行風險定價能力,創新利率風險對沖工具。
❼ 銀行真的是「弱勢群體」嗎
這是一個事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行行長張建國4日下午在發言時說到「銀行是弱勢群體」時,引得包括總理在內的人員鬨堂大笑。難道銀行真的是弱勢群體么?
從傳統認知以利潤論勢力的角度來看,銀行顯然不是。去年銀監會發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凈利潤超過萬億大關。從數據上來看,銀行不僅不是弱勢群體,而且還是相當強勢的一個巨頭企業。那麼為什麼銀行行長會說自己是弱勢群體么?
自余額寶的橫空出現,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在大陸各地綻放開來。一時間互聯網金融、P2P、眾籌等模式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不僅蠶食了以銀行為首的傳統金融企業的利益,同時也給銀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在移動支付端的運用,越來越多的人倒向客戶體驗度更好的互聯網金融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以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貨幣基金總數量達165隻,總規模達19623.22億份,凈值達19642.20億元。這一快速的增長趨勢,對於銀行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
蠶食銀行的不僅僅有餘額寶,還有P2P。P2P的出現可以說是對我國傳統金融領域的有效補充,同樣也搶佔了銀行未來的客戶資源。隨著國家經濟從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到消費拉動增長的轉變,金融市場也將從地產等重資產為中心轉化為以加工類企業為中心的轉變。這就意味著現有的銀行固定思維無法持續下去,為適應國情的發展以及市場的變動,他們的服務重心不得不進行轉移。但P2P的出現卻給銀行轉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以阿里小貸、錢多多、銀湖網為首的P2P企業已經提前在該領域完成相應的布局,與此同時也建立了一套不可復制的金融體系,這就意味著銀行在該方面未戰先輸的局面。
❽ 兩會上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熱議有哪些值得關注
首先,互聯網金融產業激增,存在潛在真空地帶,影響力滲透社會民生。經歷野蠻生長的互金行業,如今已枝繁葉茂,移動支付已經伸展至人們生活的各個場景,覆蓋面相當廣,網路理財成為普遍投資行為,而消費金融和網貸交易規模亦非常可觀,逐步取代著傳統金融行業。如全國政協委員、原建行行長張建國所說,「新金融的平台有多少個,分多少類,恐怕沒有人能說清楚。」如此大的影響,若不加規范,必成大患。
其次,一些機構行為漸成風險源頭,交叉傳染可能性加大,不利於金融穩健與社會穩定。大到網貸平台和支付領域的詐騙、跑路與洗錢,以及之前震驚一時的「校園裸貸」,小到壞賬,一些利慾熏心的理財平台不顧政策、市場風險以及人性的弱點,混業經營,將高風險金融資產包裝後推薦給普通用戶以擴大資產,不同程度上累積金融風險,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如影隨形。
最後,政府推行普惠金融,但互聯網金融定位有些跑偏。政府一直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顯而易見,進入迷茫期的互金行業有一部分行為已不在是普惠金融,而是給非范疇內人群提供金融服務,並非適當、有效,需要政府加強監管。
另外,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美聯儲加息周期啟動後,全球流動性整體收緊給中國人民幣匯率、外匯占款投放帶來壓力;隨去產能、去庫存力度加大,「僵屍」企業出清將出現的銀行信用風險壓力,以及前期房地產過熱也蘊藏風險等問題也是需警惕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