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說國際金融協會考試管理委員會發的證書含金量很高,我該怎麼報名怎麼考
學校有教考站的就在學校報名,沒有的話就去網站咨詢吧,會給你劃分考區
2.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投資協會的精品活動
1、模擬股票期貨交易大賽:
協會的模擬股票期貨交易大賽始於2002年,是社團延續十餘年的傳統精品活動。每年發放數萬元的獎金和知名金融機構實習帶來的獎勵機制和金投人的不斷努力和改良,保證了大賽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證券與期貨市場的風貌。截至2013年12月,我們已經舉辦了第十二屆模擬股票期貨交易大賽,每屆千餘人參與的龐大規模毫無爭議的名列財大模擬交易類大賽的頭名。
2、GIC全球投資大獎賽:
GIC全球投資大獎賽起源於哥倫比亞大學,由全美華人金融協會主辦。在2013年,由校金融學院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將該項國際性大賽引入中國西南地區,並由金融投資協會全程辦理大賽事宜。在我們的努力下,中國西南賽區成為了全世界報名人數最多的賽區,交易成績也名列世界前茅,金投的組織工作得到了各方高度贊揚。
3、博弈論游戲挑戰賽:
博弈論游戲挑戰賽是由金融投資協會原創的游戲挑戰賽。比賽以博弈論為基礎,充分加入了博弈的邏輯思維與游戲趣味,推出兩年,深受好評,並獲得「金色之秋」校園文化藝術節優勝獎。
4、名家講座與財經沙龍:
金融投資協會與校內外的諸多大型組織保持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並會定期邀請知名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和專家顧問與校內知名的教授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並傳授金融知識。同時,我們每周舉辦財經沙龍,分享並交流金融市場的新聞與心得。
5、校內組織股權交易:
金投與多家學校學生自主創業的機構如學超和蜀綉有著多年的緊密合作,並為多家未進行股權交易的校內創業組織提供顧問服務。多年來一直是西南財經大學的「證券交易所」的我們,用最專業的分析報告和電子化的股權交易,為成員在學校提供一個將投資理論用於實踐的機會和平台。
3. BRB國際金融怎樣才能提現獎金呢有什麼要求嗎
不管怎樣,BRB從2016年1月2日開盤到現在的BFI品牌運營中心,至少我看到的是平台在切切實實的做事情,沒有關網沒有跑路。而今年跑路的互助平台數不勝數,我看挺靠譜。
4. 國際金融作業題
1.銀行買入美元 肯定是用低價 這里是 直接標價法 應選 7.8057
2.本行賣出美元價格為 高價 選 7.8067
再平倉買入美元價格應該低於我的賣出價
人家的美元賣出價分別為 7.8065 7.8070 7.8061 7.8069
符合條件的只 A 和 C 且C最低 應選C
5. 國際金融題目
題目1:在紐約的交易市場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即銀行買入價為.59usd,賣出價1.60usd,投機者如果要買入英鎊,應按照銀行的賣出價即1.60usd進行交易。也就是用1/1.60*100000=62500gbp。
投機者的下一個動作是在倫敦市場賣出外匯,由於在倫敦市場採用的是間接標價法,前一個價格是銀行的賣出價,即銀行賣出1.62usd,投機者需要支付1gbp,所以,投資者在倫敦買入美元,應按照倫敦銀行的賣出價計算,即62500*1.62=101250usd.
簡單地說:投機者在紐約以美元買入英鎊,在倫敦賣出英鎊換回美元,結果套匯盈利1250美元。
題目2:首先,我們看到6個月外匯掉期55/45,如果用加法算,其遠期匯率小於即期匯率,因此不正確,如果用減法算,也就是買入價-0.0055,賣出價-0.0045,得到的結果是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高,結論正確,因此,6個月遠期匯率應當變為usd1=sgd4.7170/4.7190
現在投機者在新加坡,以直接標價法買入美元,將得到:1/4.7225*1000000=211752.25usd。
利用這些美元在美國市場投資。6個月後得到收入如下:
211752.25*(1+8%/12)^6=220364.77
6個月後,將美元按照遠期匯率賣出價換回新加坡元:
220364.77*4.7190=sgd 1039901.35
現在算如果投機者不進行拋補套匯的投資收入:
1000000*(1+6%/12)^6=sgd 1030377.5
綜上所述,投機者利用拋補套利獲得的收益比在本國獲得收益多盈利了9529.85新加坡元。
希望這兩個答案能讓您滿意。同時千萬別忘了把分加給我,別讓我的勞動白付出哦。
6.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內幣炒家阻擊馬幣容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7. <回答好了我給80分!!!!!!!>關於核心刊物
核心刊物查詢網站: http://index.sdjtu.e.cn/xbzy/kjc/kyc/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這可以找到中國所有核心刊物~~
在給你點::
從嚴格意義上說,期刊雜志並無國家級、省級的區分標准。因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早就聲明:中國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沒有所謂國家級、省級等的等級區分。
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通常將某刊物說成是國家級的,某刊物是省級的或市級的。這種劃分,在實際生活中還有一些用處。這種劃分的標准,大致是:
所謂「國家級」期刊,一般即指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的會刊;
所謂「省級」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與本科院校的學報;
另外,刊物上明確標有「全國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樣的,也可視為國家級。
國家級刊物和重點刊物名稱目錄
(此刊物級別目錄執行時間為2001年1月起)
國家級學術刊物
1、《哲學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學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國語文》
16、《中國圖書館學報》
19、《歷史研究》
22、《新聞與傳播研究》
25、《高校理論戰線》
28、《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經濟研究》
5、《經濟管理》
8、《社會學研究》
11、《心理學報》
14、《外國文學評論》
17、《音樂研究》
20、《中國史研究》
23、《中國社會科學》
26、《光明日報》
29、《世界古典文明史雜志》英文版 3、《財貿經濟》
6、《法學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學評論》
15、《外語教學與研究》
18、《美術》
21、《世界歷史》
24、《求是》
27、《人民日報》
30、《體育科學》
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理論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刊物目錄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重 點 刊 物
出 版 單 位
1、哲學
1、哲學
1
《自然辯證法研究》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2
《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學會
3
《哲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
4
《自然辯證法通訊》
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社
5
《科學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6
《科學學與科技管理》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7
《宗教學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1
《宏觀經濟管理》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
3
《經濟法制》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4
《中國勞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5
《會計研究》
中國會計學會
6
《統計研究》
中國統計學會 國家統計局
7
《保險研究》
中國保險學會
8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9
《國際金融研究》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10
《宏觀經濟研究》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11
《財政研究》
中國財政學會與財政部主辦
12
《審計研究》
中國審計學學會
13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14
《稅務研究》
中國稅務學會與國家稅務總局主辦
應用經濟學
1
《國際貿易》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
2
《當代經濟研究》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
3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出版社
4
《數量經濟與計量經濟》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5
《世界經濟》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6
《價格理論與實踐》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中國價格學會
7
《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社科院
8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9
《國有資產管理》
經濟科學出版社
10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業管理》
國家經貿委
12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展研究所
13
《市場營銷導刊》
中國市場學會與國家經貿委主辦
3、法學
法學
1
《法律科學》
西北政法學院
2
《中國法學》
中國法學會
3
《中外法學》
北京大學中外法雜志
4
《比較法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所
政治學
1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馬克思主義研究》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中共中央黨校
4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中共中央編譯局 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5
《科學社會主義》
中共中央黨校和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
6
《中共黨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會
社會學
1
《中國青年研究》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國青年雜志社
2
《道德與文明》
中國倫理學會、天津社科院
3
《婦女研究論叢》
中國婦女理論研究會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中華書局
6
《現代國際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7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究》
中共中央編譯局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 國際共運史學會
民族學
1
《東歐中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學刊》
中國社科院
4、教育學
教育學
1
《中國教育學刊》
教育部 中國教育學會
2
《高等師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學前教育研究》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
4
《課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較教育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
6
《高等教育研究》
華中理工大學 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
7
《教育研究與實驗》
教育部 華中師范大學
8
《中國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國高教研究所
12
《外國教育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
13
《教學與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
心理學
1
《心理科學》
中國心理學會
2
《心理發展與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學探新》
中國心理學會
5、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1
《當代語言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
《古漢語研究》
湖南大學
3
《古文字研究》
中華書局
4
《方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5
《世界漢語教學》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6
《語言文字應用》
國家語委
7
《中華文史論叢》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學遺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9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10
《文學評論叢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11
《讀書》
三聯書店
12
《語文建設》
文字改革委員會
13
《辭書研究》
上海辭書出版社
14
《文藝研究》
中國藝術研究所
15
《文藝理論研究》
中國文字理論研究會
16
《民族文學研究》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
17
《明清小說研究》
江蘇社科院文學研究所
18
《新文學史料》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
《中國典籍與文化》
國家教育部
20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國語言文學
1
《外國語》
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
《外語界》
上海外國語大學
3
《現代外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
《外語學刊》
黑龍江大學
5
《中國翻譯》
中國外文局編譯研究中心
6
《中國俄語教學》
中國俄羅斯研究學會
7
《日語學習與研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8
《外語與外語教學》
大連外語學院
9
《外語研究》
解放軍外語學院
10
《中國英語教學》
中國英語研究會
11
《外國文學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12
《當代外國文學》
南京大學
新聞傳播學
1
《新聞戰線》
人民日報
2
《中國記者》
新華社
3
《現代廣告》
中國廣告協會
4
《國際廣告》
中國對外經貿企業協會
5
《中國廣告》
《中國廣告》雜志社
6
《編輯學刊》
學林出版社
7
《中國出版》
國家新聞出版署
8
《中國圖書評論》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學出版》
教育部
10
《圖書發行研究》
中國發行協會
11
《編輯學報》
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12
《出版發行研究》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辦
藝術學
1
《音樂創作》
中國音樂家協會
2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上海音樂學院
3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中央學院
4
《中國音樂》
中國音樂學院
5
《鋼琴藝術》
人民音樂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雜志社
7
《藝術教育》
文化部
8
《美術研究》
中央美術學院
9
《美術觀察》
美術觀察編輯部
10
《中國美術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師大
11
《裝飾》
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出版:中國裝飾雜志社
12
《中國油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
13
《水彩藝術》
人民美術出版社
14
《中國版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
15
《國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
16
《連環畫報》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17
《雕塑》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
18
《藝術與設計》
出版總署
19
《中國音樂學》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20
《人民音樂》
中國音樂家協會
21
《中國音樂教育》
教育部
6、歷史學
歷史學
1
《史學理論研究》
歷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中國社科院
4
《考古》
中國社科院
5
《軍事歷史》
軍事科學院
6
《民國檔案》
中國第二檔案館
7
《抗日戰爭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國地方誌》
北京 中國地方誌辦
9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
10
《當代中國史研究》
國史學會
11
《歐洲》
中國社科院
12
《當代亞太》
中國社科院
13
《美國研究》
中國社科院
14
《考古學報》
考古雜志社
15
《歷史檔案》
中國第一檔案館
16
《台灣研究》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亞研究》
中國社科院
19
《西亞非洲 》
中國社科院
20
《社會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
7、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1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教育部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
2
《管理現代化》
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公共管理
3
《中國行政管理》
人事部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4
《大學圖書館學報》
北京大學、國家圖書館
5
《圖書情報工作》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6
《國家圖書館館刊》
中國國家圖書館
7
《圖書館雜志》
上海圖書館
8
《情報學報》
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會刊
9
《情報資料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信息學會、中國人民大學
10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11
《中國信息導報》
國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報科學》
中國科技情報學會
8博物館學
圖書情報文獻學
1
《中國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學會
9、綜合類
1
《文獻》
國家圖書館
2
《文物》
國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華書局
4
《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
論點摘編
5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
全文轉載
6
《黨的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8. 國際金融協會的中資會員
目前的470多個機構會員,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金融協會中資銀行會內員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容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浦東發展銀行、富滇銀行等;另外中信證券、銀河證券、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國銀聯、中國投資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等是其中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會員。其中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和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是該協會的董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