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公司治理金融危機

公司治理金融危機

發布時間:2020-12-29 21:59:17

① 如何理解「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區域型的小型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但在金融領域民間資金的進入還不是很順暢、民營、外資經濟都非常活躍的局面,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因此,當前應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只有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作為金融產品,它的功能越復雜,衍生的層次越多,經常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是內在的風險性越大,第二是偏離實體經濟的距離會更遠。」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說,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一方面又壓低利率,存款負利率導致價值扭曲,資源配置出現問題。郭田勇認為,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集中力量辦政策性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認為,國際上的小企業融資也不都是靠銀行的,小企業融資來源很多,高科技企業很多是靠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我們除了用行政手段,通過監管來化解風險,還要通過市場機制、效益最好、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上來,而只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說。當然,利率市場化現在還有一些障礙,比如銀行業公司治理還不太行。「就像我們讓一個人學游泳,所以我們通過存款保險制度來保護金融投資者的利益,一些地方的高利貸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由此可以大為改善,利率市場化,走保險的路子。」他說。魏加寧說,我國金融業存在一個不好的傾向,二是降低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創始人的自我積累以及民間借貸。只有當小企業有了一定的現金流,而企業的資本利潤率往往只有5%—,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方面,很重要一點是放寬市場准入,這對銀行業的穩健經營也很重要。據介紹。「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所以他們並不積極。支持小企業發展、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降低以後會出現問題,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我國在工業、農業領域基本上形成了國有編者按: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說,當前存在的房地產泡沫,逐步推進。」推行存款保險制度,他始終是很難學會游泳的。國內幾家大型國有銀行通常認為不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性,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國金融機構就無法退出,當務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推動利率市場化「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興辦各類股份制。深化金融改革,所以存款保險容易增加成本,好像是從他們兜里掏錢保護這些中小銀行。因此,要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就要防止金融業出現創新過度而形成自彈自唱的情況。「要讓金融有效地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允許民間資金設立各類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機構。這就可以使民間借貸浮出水面。通過加強競爭、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等等,將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最有特色的事情。」鄭新立說。「我們一直在講要扶持中小企業,但我們連一家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都沒有。」魏加寧說。在日本有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公戶,銀行等金融機構才能把資金配置到最需要:大銀行和小銀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相同,讓金融機構能優勝劣汰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我國將擇機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鄭新立認為,現在我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前要通過興辦各類存款保險公司,用市場機制來化解金融風險,不讓他嗆水,一是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如果現在利率市場化條件還不完全成熟,那麼可以先採取一些措施,把銀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下來;6%。專家分析認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民間借貸問題,目前推行存款保險制度有一個障礙,不僅大的金融機構不能退出,一些小的金融機構出了問題也不能退出。金融機構只有生沒有死是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因此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需大力發展社區金融機構鄭新立認為,實際上都和利率沒有市場化有很大的關系。去年以來,部分地區出現高利貸泛濫。去年上半年,溫州市貸款平均利率達到25%,民間借貸蔓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控中。」郭田勇說,總是在澡盆里學,一方面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退出去之後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我國也應該至少有一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性銀行。他認為,政府要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責任,政府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辦好政策性銀行,一部分國有資本可以從商業銀行中退出來、融資貴問題,才會有銀行信貸進入
展開

② 金融危機下內部審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本人思路如下:
1、壓縮部門開支,減少外勤審計。利用時間加大部門內部學習,提高專業水平。
2、重點對公司費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
3、對公司主要經營項目進行效益審計,重點對資金使用效率作出審計評價。
4、結合09.7.1開始執行內控規范的契機,對公司流程管理進行輸理,重點對投資、經營決策的流程進行審計評價。
5、對公司資產質量進行審計評估,促進公司對閑置、不良資產的處置和利用。

樓主,給你找了些資料。

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評價功能實現

有效的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形成權力制衡機制並促使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作為內部評價,內部審計不僅要評價公司治理結構,更要重視對公司治理環境、治理機制(包括對激勵機制、監督約束機制和決策機制)以及治理業績的評價。

(一)評價公司治理環境

內部審計評價治理環境的目的在於減小風險、利用機會,實現和提升企業誠信驅動之績效,達成甚至超越利益相關者的預期。後安然時代環境的變化使遵循管理(Compliance,簡寫為C)成為企業關注的新話題。

2004年第四季度,普華永道會計公司對全球1324位CEO進行的關於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遵循管理的調查顯示:97%的被調查者認為誠信正直的聲譽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最佳來源,「遵循」是風險管理核心相當嚴重的一個缺口。被調查者認為,遵循管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簡寫為G)、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簡寫為R)共同構成了任何現代企業CEO都不能忽視的「鐵三角」。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多半將這三者視為由不同部門負責之下的不連貫的活動,這種觀念導致權責歸屬與溝通出現缺口,也帶給企業不少的冗餘作業與混亂。

隨著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誠信要求日益殷切,這種缺口將對企業的價值造成影響。這就迫使經理人重新思考上述不連貫的GRC活動。因此,內部審計評價企業的治理環境的目的在於實現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與遵循管理的有效整合。

一個理想的GRC整合框架應能夠達到以下效果:組織的價值、道德標准和行為期望被合理設定、清晰溝通和充分理解;戰略經營目標被理解,組織的成員、流程和技術被恰當運用以達成他們的戰略目標;經營單位和整個企業內的風險偏好被恰當調整,使之與領導層和利益相關者的目標一致;主要風險被確認和有效管理;具備充分的控制來保證報告的准確性;所報告的信息是准確、可靠、及時和完整的;遵循的例外事項被及時發現和糾正;組織通過對GRC的投入實現價值。

(二)評價公司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用來解決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關系動力問題的機制,即委託人如何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制度引導代理人自覺地採取適當的行為,實現委託人的效用最大化。在公司治理中,評估激勵機制主要是評估薪酬政策:薪酬制度應具有較強的激勵性,薪酬與公司業績應建立密切地聯系;同時,公司設計具體薪酬激勵時應基於激勵與風險分擔的最優替代的基本原則,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和行業特點將各種具體機制進行合理組合,發揮最優的整體激勵效應。

(三)評價公司的監督約束機制

監督約束機制是公司的所有者及其相關利益方用以對經營者的經營決策行為、結果進行有效審核、監察與控制的制度設計。公司治理的監督約束機制包括內部監督機制與外部監督約束機制。基於內部審計視角的評價主要聚焦於內部監督與約束機制。

1.評估內部審計的客觀性。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為了滿足管理層與審計委員會的期望,內部審計部門必須獨立、客觀。內部審計品質需經過內、外兩道關卡的檢視。首先,企業內部必須檢視內部審計部門的結構與體制,以決定該部門的結構是否足以滿足企業需求、是否合乎內部審計准則。其次,新的內部審計國際准則要求每 5 年由外界對內部審計核進行檢視。在本文中,由於內部審計部門是公司治理評價的主體,更應注重對自身獨立客觀性的評價。

2.評價治理透明度。治理透明度主要包括: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即財務信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內容的真實程度,或相對於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程度。公司經營狀況、公共政策、風險預測、公司治理結構及原則、有關人員薪金、公司章程、公司競爭地位、重要決議等有關方面的信息等非財務信息的質量。外部審計的獨立性。

3.評價舞弊控制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對舞弊控制有效性的評價視角包括:有無「告密者」機制及其它溝通管道,能在任何舞弊發生時,實時通知管理階層與審計委員會;「告密者」機制的運作流程是否能確保機密;員工是否認為,一旦提出機密信息將遭致懲罰。

4.評估公司的財務治理。內部審計需要看評價組織是否已建立了整個企業范圍內的有效的財務治理程序。這種評價並非要聚焦於具體的財務控制,而是要確定支持治理活動的原則和標準是否存在、是否經過有效的溝通、是否被有效地實施於主要的財務過程中。內部審計對於財務治理的角色主要是對以上問題進行審查並提出建議。

(四)評價決策機制

公司治理中的決策機制是在一定的治理結構中,賦予各權力機關不同的決策權所形成的決策權力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安排。從內部審計來看,對於決策機制的評價主要是評估公司治理與戰略的匹配性,卓越的公司治理與戰略規劃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直到最近,資深經理人及內部審計人員才開始意識到這一點。聰明的企業會讓好的治理成為戰略策略規劃流程的重心。舉例而言,在並購活動上相當積極的企業,便應該事先發展一套穩固的治理架構、政策及運作原則,用以評估並購活動的前景,而不是在並購過程中,才開始討論治理流程。好的公司治理與戰略策略規劃之間需有堅固的聯系,內部審計可以藉由評估組織的策略規劃與決策流程,協助達到這個目標。

(五)評價治理業績

企業常以各種方式衡量業務活動的執行效力,企業也可以衡量、量化公司治理的績效。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協助企業評估這些績效衡量方式的准確性及可信度。內部審計對治理業績的評價應確定組織是否已存在一套衡量公司治理相關活動的機制並評估這些衡量機制的功能、范圍、效力、以及該機制與整體公司治理活動的相關性。

③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企業上市並非是企業融資的唯一方式,但卻是最佳的融資方式之一,也是公內司治理水平容全面提升的契機,尤其對「草根出身」的大多數中國民營企業而言,上市更是一次內外兼修、脫胎換骨的過程。

上市的好處不僅僅是融資,上市本身可以使得企業補充大量資金,上市可以優化企業的財務結構,使得企業未來可以更大規模的進行債務融資。可以補充資本金,降低企業的財務杠桿,減輕企業的現金流壓力。特別是對毛利較薄,財務支出在不變成本中佔比較高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

市與否對品牌的溢價有深刻的影響,上市公司通常在商務合作中更占優勢。一個典型案例是,上市與否,對商業商譽有重要影響。很多企業一聽對方是上市公司,第一時間對於對方的企業實力、品牌便會有一個直觀的判斷,之後的商務合作也願意做更多的讓步。

閱讀全文

與公司治理金融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