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總部在中國上海的國際組織
我在網上查的是「上海合作組織」 不過。反正呢個老師也不可能一份份卷子批吧。。
Ⅱ 關於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成立的問題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布雷頓森林體系不行了
就有區域國際金融組織了
這是示範效應,第一個出現了解決了一系列問題所以更多的 成立
Ⅲ 中國人民銀行為何總部設在上海而不是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有四個總部,理法上總部在北京,其他三個都是地方區域性總部,其中上海(華東)總部早就已經運作,目前密籌的是深圳(南方)總部,第三個是重慶(西部)總部未有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是採取垂直管理體系的中央銀行,具有獨立制定貨幣規則並落實的權力。區域總部的建設,是完善央行制定規則,地方總部監管,各分支銀行落實的體系性健全的重要一環。該體系的建設完成有利於全部省份升分行,同時一些重要城市晉升中心支行,打破體制中心支行的束縛,兼顧了銀行業務的側重,鞏固了全國金融的穩定,為人民幣走出國門提供內部有力的支撐。
目前各省只有中心支行,不能滿足省份發展業務需要,提出另建支行不利於省內貨幣統一,只有中心支行升分行,才是解決一些目前非分行省份業務的發展問題。而央行管不過來這些分行,所以必須結合國情及自身業務的需要,才提出了總部方案。
除了北京總部是正部級外,上海總部,深圳總部及將來的重慶總部都是副部級配製。各分行依然是正廳級,不過中心支行屆時會修改為副廳級,其他支行依然是正處級編制。
中國國內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在西部實力連成都都未有超過。加上如今搞了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其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深圳金融地位,即只有深圳落實了南方總部建設之後,重慶才有可能被談及實力的提升相對成都而言,深圳落實人民銀行南方總部被譽為銀行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對中南乃至西南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上海總部根本不是北京總部的那麼回事,也不會只有兩個總部。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是非法設立的產物,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法並未授權國務院擁有在上海設立總部的許可權。根據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分支機構作為派出機關。根據國情就是設立分行和支行,並且確定為廳級和處級級別。
那麼合法的上海總部是如何設立的呢?規范的流程是,國務院授權深圳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的創新,有了國務院法規的專項創新政策,深圳根據經濟特區法就可以探索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以深圳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南方總部的經驗和措施報告國務院總結,國務院以經濟特區法與中國人民銀行法無法在國內統一為由向全國人大申請法律條紋修改。全國人大以同意設立深圳和上海設立總部的國務院申請修改法律條紋。國務院以新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依法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申請設立上海總部,這樣上海總部才是合法的產物,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Ⅳ 國際金融組織
國際金融組織是指從事國際金融管理和國際金融活動的超國家性質的,能夠在重版大的國際經濟權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組織機構。
國際金融組織有全球性與區域性之分,全球性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國際清算銀行等,區域性有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
Ⅳ 請問央行的總部在哪裡,怎麼有時說在上海呢
上海,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二總部,北京依然是老窩吧。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 進一步優化央行組織結構
www.XINHUANET.com 2005-08-10 10:29:12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第二總部在上海浦東掛牌,標示著中國央行在組織結構上的進一步優化,同時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搭乘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加大,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但目前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一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在改革開放中並沒有隨著企業產權結構的改革而得到應有的發展;二是中國金融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沒有形成相適應的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效應沒有得到發揮,所謂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也將受制約。
1991年2月,鄧小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時強調,「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浦東的改革開放,使得具有傳統金融文化底蘊的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再次顯現,本土金融業與國外金融機構地區總部開始逐步聚集於上海。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則意味著上海國際金融地位的雛形開始顯現。
目前,上海作為全國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已初現端倪,四大商業銀行都將與金融市場聯系緊密的中心設在上海。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票據運營中心先後落戶上海;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已經遷往上海,農行除了票據中心設在上海外,也准備將信用卡中心、數據中心設在上海,交通銀行也將在上海設立資金中心。近來,一些股份制銀行,例如興業銀行的資金運營中心等也陸續搬遷到上海。招商銀行的信用卡中心也在上海安家落戶。上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在上海的建立,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等金融市場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
上海國際資金運營中心的地位也開始孕育,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地區總部紛紛落戶上海,匯豐銀行、花旗銀行集團的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金融業以實業經濟發展為依託,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180多家。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地區合同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上海都市圈正在變成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1913年,美國國會建立了包括12個儲備銀行組成的聯邦儲備系統。其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主席由美聯儲主席兼任,因為紐約在美國金融業中的特殊地位,副主席一直由美聯儲紐約分行的行長擔任。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了聯邦資金利率的適當目標水平後,由美聯儲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交易台負責實現目標。為了推動這一過程,美聯儲要求紐約交易平台採取適當措施,實現隔夜借貸利率目標。另外,聯儲紐約分行金庫存放的黃金佔全球黃金存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搬遷到上海的總行機構主要為市場操作層面的部門,將市場層面的部門與負責貨幣政策決策的部門分開,不僅說明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經濟金融對央行的重要地位,也預示著央行的職能將進一步明晰。第二總部的設立,顯然有利於將貨幣政策與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分立開來。同時,「貼近市場」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經濟金融動態,也更有利於央行作出決策。
在「九五」和「十五」期間,中央給予了浦東部分金融功能開放政策,如允許外商投資經營金融服務業,允許外資金融機構經批准在浦東新區和上海市經營人民幣業務。無疑,這些政策使得上海為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以後的發展中,浦東新區有必要在更多的完善金融市場、服務全國的功能性政策方面有所進展,如率先進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探索資產證券化;試點具有示範效應或探索功能的新機構、新業務品種,如組建貨幣經紀公司、證券融資公司等。
在4月1日於上海舉行的國際金融合作會議上,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說,上海下一步將按照「5年打基礎、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的戰略部署,分階段、逐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成為首個國家級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其核心是政府轉型和金融創新。這表明上海以「先行先試」為抓手,上海金融業二次突破將再次上路。
央行第二總部落戶上海,無疑將進一步推進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使上海逐步成為全國金融要素的後台集聚地和信息的交流中心,這既是與中國金融結構的區域結構演變相適應,也將引起國內和國際金融業向上海的進一步集聚。
Ⅵ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在滬動工興建是真的嗎
首個落戶上海的國際金融組織——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2日在上海浦東世博園區破土動工,預計將在四年後投入使用。
據介紹,總部大樓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150米,建成後將滿足約2500人的辦公需求。其設計方案經面向全球范圍徵集形成,建築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和新開發銀行「創新、平等、透明、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將達到中國綠色建築三星標准、美國LEED鉑金級標准及中國健康建築三星標准。根據計劃,總部大樓力爭於2021年9月前完工並交付使用。
Ⅶ 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典型的國際組織有哪些
國際組織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或其他國際法主體)為實現共同的政治經濟目的,依據其締結的條約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設性機構。
國際組織的法律人格來源於組成國際組織的基本法律文件。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私法主體有其自身的特點: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受基本法律文件的嚴格限制,常常是不完整的;國際組織在其財產限度內直接承擔責任。
國際組織一般指政府間國際組織,是國際法主體之一.而廣義上說,國際組織還包括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20世紀以來若干年份政府間國際組織(IGOs)數量
年份 數量 年份 數量
1909年 37 1989年 4068
1951年 123 1992年 4878
1962年 163 1996年 5885
1970年 242 2000年 6556
1981年 1039 2005年 7350
數據來源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是由世界各國最高一級國家審計機關所組成的國際性組織。創立於1953年,1968年在東京召開的第六次會議上,通過了該組織的章程,正式宣布成立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領導。該組織總部設在維也納,由奧地利審計法院負責日常工作,該組織的會費由各成員國按聯合國繳納會費的比例分攤。目前該組織有成員186個。我國於1982年加入該組織。
該組織的宗旨:互相交流情況,交流經驗,推動和促進各國審計機關更好的完成本國的審計工作。
該組織每三年召開一次全體成員國會議,就審計的原則、方向、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以有助於各成員國研究、改進和加強政府審計工作。
政治類組織
歐 盟
獨聯體
上海合作組織
阿拉伯議會聯盟
阿 盟
西歐聯盟
拉丁美洲議會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非 盟
歐安組織
美洲國家組織
法語國家組織
東 盟
里約集團
國際移民組織
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
北 約
桑戈委員會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華 約
歐洲委員會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非 統
各國議會聯盟
維謝格拉德集團
政府間移民委員會
巴 統
亞洲議會論壇
海灣合作委員會
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
大赦國際
國際刑警組織
伊斯蘭會議組織
前政府首腦國際行動理事會
英聯邦
國際刑事法院
加勒比國家聯盟
南美國家共同體
社會黨國際
核供應國集團
葡語國家共同體
中歐倡議國組織
不結盟運動
澳新美理事會
自由進步黨國際
古阿姆民主與發展組織
巴黎俱樂部
七十七國集團
國際勞工組織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
經濟類組織
世貿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
石油輸出國組織
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
經合組織
亞洲開發銀行
世界銀行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
15國集團
非洲開發銀行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
20國集團
美洲開發銀行
加勒比開發銀行
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
24國集團
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國際展覽局
南方共同市場
比荷盧經濟聯盟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關貿總協定
安第斯共同體
太平洋島國論壇
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
博鰲亞洲論壇
太平洋共同體
東南非共同市場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
世界旅遊組織
東非共同體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國際能源機構
拉美經濟體系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世界能源理事會
拉美一體化協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科托努協定
黑海經合組織
發展中八國集團
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南方銀行
科技、文化、體育等專業類組織
世衛組織
第三世界科學院
世界民主青年聯盟
國際足聯
國際科學理事會
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
亞奧理事會
國際檔案理事會
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
國際奧委會
世界遺產委員會
國際交流發展計劃
萬國郵政聯盟
國際軍體理事會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世界盲人聯盟
國際音樂理事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世界廁所組織
國際世界語協會
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
國際新聞學會
國際戰略研究所
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
國際大學協會
國際奧比斯組織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世界穆斯林大會
無國界醫生組織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
世界土著人理事會
國際新聞電影協會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
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世界休閑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
世界醫護人員聯盟
國際反貪局聯合會
國際捕鯨委員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Ⅷ 有什麼世界重要的國際組織總部在上海
上海合作組織,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世界重要國際組織,有人說它就是華約,但是我認為有很大差別,還是看LZ怎麼想了。
其他貌似沒有啊!
Ⅸ 唯一一個總部在中國的國際組織
最早的一個把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是1997年成立的國際竹藤組織,目前有成員國31個,總部在中國北京。
聯合國亞太農業工程與機械中心(APCAEM)2002年總部遷址北京,是繼國際竹藤組織之後在我國設總部的第二個官方國際組織,首家在中國設立總部的聯合國官方機構。APCAEM原名亞太農業機械網路,成立於1977年,是UNESCAP下屬的四個中心之一,原總部設在位於曼谷的UNESCAP秘書處內,2002年初舉行的理事會決定遷址北京並在當年舉行的UNESCAP年會上獲得通過。
上海合作組織沒有總部這一說法,但它常設機構秘書處設在北京,也可以算是總部在中國。
另外,亞洲論壇的總部設立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但它是一個非官方的論壇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