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原消費金融怎麼樣靠譜嗎
我用過中原消費金融貸款,中原消費金融貸款非常靠譜。申請很方便,直接在線申請,通過審核就能放款了。他們是正規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受銀保監會監管,還是可信靠譜的
2.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正式提出發展消費金融,中國人民銀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繼放開了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促進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這也是發展消費金融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消費金融成為熱點詞彙。據了解,2016年3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 《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政策利好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技術優勢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不同之處在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打造「線上互聯網+線下實體」的運行模式。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構在資金來源上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探索信用消費+場景布局,進而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的樣本,通過場景的建立,增強客戶粘性,不斷擴張消費金融市場,實現盈利。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確的進行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客戶、評估客戶信用等級,從而降低資金配置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3、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後超前消費意識逐漸增強,接受新型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強,因此使用消費信貸手段來緩解預算不足的觀念逐漸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消費金融已經具備相應的社會基礎。而作為解決資金問題之一的消費金融系統必將迎來發展商機,像迪蒙自主研發的消費金融系統是一款集消費貸款、消費分期為一體的業務管理系統,有效幫助企業迅速開拓消費市場,推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實現業務模式的「互聯網+」轉型。系統通過規則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動徵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實現借款業務的快速審批、智能風控、借款流程自定義等功能,滿足消費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業務需求。
3. 中原消費金融靠譜嗎誰用過啊
我之前用過
4. 淺談國內金融行業趨勢,從業者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消費金融市場高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版析報告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從2013 年到2016年,其交易規模從60億元增長到436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17.5%。截止到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已接近萬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將達到19428.9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將超33萬億元。
從需求層面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隨著90後、00後等青年群體步入社會,居民消費的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提前消費的理念日益普及,消費金融需求快速增長。「90後」已然占據著消費貸款用戶群的半壁江山,佔比高達49.31%。
自2009年我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以來,網貸監管就決定了消費貸款的發展速度,特別是近五年來,消費金融兼顧放開與監管兩個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政策從寬松進入到規范階段,從而帶動互聯網消費金融從蓬勃興起階段,進入到到規范成長階段。
5. 消費金融未來有哪幾類發展趨勢
第一類: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進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電子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但是這種模式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運營成本較高,對於自動化審批要求高。同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成本高,風控難度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過自有的數據積累建立風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蓋高風險等方式進行經營。
第二類: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消費金融。相比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這種直接發放現金貸款的消費金融風險把控更難,一方面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採用大量人力進行推廣,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在加上國內的機構在實收資本的基礎上放大杠桿來吸引投資人,這樣造成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較高,通過放大資金杠桿進行放貸,同時也放大了經營風險。而且顧客的貸款意圖難以掌控,從而造成壞賬率過高。
第三類:校園市場分期。校園市場分期基本可以定位為校園電商平台,因為給學生放貸存在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學生並無收入來源,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而且學生放貸學生一旦出現壞賬基本都要父母進行代償,如果一旦出現集體事件,國家肯定會立馬禁止,這樣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為電商平台的消費賒賬服務,這樣避免法律風險,通過低利率和商品差價來維持企業發展,通過獲取用戶數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6. 金融科技成為行業的風口,行業內的消費金融系統商需要提供什麼
今天,小米金融正式上線旗下互聯網金融產品「小米活期寶」,易方達的天天理財基金也成為了首個與小米金融合作的產品。 按照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的說法,小米金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多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小米金融致力於打造平台和建立徵信系統。一方面利用小米智能手機所搜集到的數據來做徵信,一方面打造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平台,結合小米的電商屬性,來做金融服務。 其實,小米涉足金融的事情由來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資本為5000萬元,小米公司CEO雷軍任董事長及法人代表,洪鋒擔任了經理一職。在互聯網P2P領域,小米和順為基金也都曾投資過互聯網P2P平台積木盒子。 如今,上線「小米活期寶」,小米金融進軍互聯網金融服務業的號角正式吹響。 一、小米的短板 傳統上,金融行業是隨著商業出現的,隨著人類貿易的產生。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就有已經有了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 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當時的貿易中心,而交易的需求產生了貨幣保管和信用的需求,近代銀行隨之誕生。 近幾年,阿里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重復了人類幾千年來的過程。先是有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有了交易,而交易就產生了支付的需求,有了支付寶。 因為交易的時差,支付寶有了固定的沉澱余額,這些沉澱余額投資於貨幣基金,就有了余額寶。進而有了囊括大部分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阿里隨之崛起。 小米本來是一家手機廠商,但是小米的模式以自營為主。小米網站作為電商銷售小米手機,僅僅是一個米粉節就是15.7億的銷售額,但是,米粉在購買小米的時候支付的途徑是支付寶,網上銀行,而非小米自家的支付渠道,小米只有硬體銷售的利潤,而不能像阿里一樣從銷售到支付,再到沉澱資金,金融服務。 雷軍在2015年新年賀詞裡面說:「小米已從MIUI ROM開發者、智能手機製造商,走向了消費電子國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態的建立者,和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分發平台。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從未有過的公司形態,小米已經來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前列。」 既然是服務分發平台,那錯過蛋糕最大的金融服務就太可惜了,小米需要補上缺失的短板。 二、逆向也是個好主意 阿里是從淘寶,到支付寶,再到余額寶,而小米是先從「小米活期寶」入手,這個順序與阿里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作為後來者和相對弱勢的電商平台(小米商城相對於淘寶天貓),難以吸引消費者在它的平台設立賬戶,存入資金。那麼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設立「小米活期寶」,用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把米粉的資金吸引進來。 我們知道,阿里的余額寶是可以直接用來在淘寶買東西的,相信小米這個活期寶也不會有什麼差別。 這樣一來,米粉在小米活期寶存入用來生息的資金就變成了小米商城的支付資金,這樣小米就可以反向把商品交易、支付手段、理財增值這個渠道建立起來。 小米讓小米支付的經理洪峰來負責小米金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而且洪峰自己說,小米用戶群在各種手機使用的場景中,能夠給他們提供非常多的金融使用場景,加上小米的電商屬性,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都能夠把金融服務充分的代入。 消費需要支付,需要消費信貸,而電商銷售的商品本身就可以包括貨幣基金、股票基金、理財產品。 用逆向手段打通從消費到金融服務的通道,完善小米的體系,這是「小米活期寶」的推出的深層目的。 三、前景廣闊,時機需商榷 按照雷軍「風口上的豬」理論,零售理財本身就是廣闊的市場,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做得最好的招商銀行來自於零售的收入只佔整個收入的35%,而美國同類銀行的個人零售業務的收入佔比遠遠超過招行,零售金融業務前景廣闊。 從洪鋒的發言來看,小米金融服務現階段首先要做一個金融百貨公司,通過小米手裡的大數據幫助用戶篩選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小米還可以基於MIUI本身擁有的1億用戶,以及小米生態鏈上的多個產品獲取手機中的位置信息、用戶行為信息、消費信息。給徵信奠定基礎,為未來的消費貸款和小額貸款探路,這幾乎是阿里旗下螞蟻金服的翻版。 和阿里不同的時候,小米手裡有硬體和ROM入口,如果發展起來,體系會比阿里更完整。小米金融的遠期前景不錯,雷軍很有成為下一個馬雲的勢頭。 不過,小米金融選在2015年5月推出,時機卻不是很好。目前中國股市正在一輪瘋狂的牛市之中,各種資金都殺入股市,利潤不高的貨幣基金本身就處於低潮期,此時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能聚攏多少資金很值得懷疑。資金聚集不到,後續的各種效應就無從談起,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的時機有待商榷。 小米布局互聯網金融其實由來已久,但是因為弱勢地位難以做成像阿里一樣的體系。「小米活期寶」從理財服務入手,反向建立金融服務體系,這是小米涉足互聯網金融的目的。 2015年由於股市火爆對資金的分流,這個舉措不會有太大效果,但是未來幾年,小米金融有機會成長為阿里旗下螞蟻金服一樣的巨頭。 有關於互聯網的問題和SEO推廣優化可以找我們重慶華坤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