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工智慧如何保護用戶隱私與安全
人工智慧在對傳統行業造成沖擊與變革的同時,也讓人們擔憂數據隱私、網路安全甚至是道德版問題。與會人士權對此也高度關注。專家李德毅表示,科學技術是「雙刃劍」,人工智慧要被善用,要趨利避害,為人類謀求福祉。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黎江表示,「人工智慧一旦帶來負面影響,它的放大作用也會來得更猛烈,對我們的沖擊和影響會更壞。」他表示,微軟在和很多國際上的機構一起建立人工智慧信任框架,要讓人工智慧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好地保護隱私和安全。
在金融行業,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推進金融與人工智慧融合發展必須堅守金融的本質和初心,把是否有利於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是否有利於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作為評價標准。來源:中國新聞網
㈡ 請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李東榮 是哪裡人。謝謝
中國廣東人啊
㈢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在哪裡
1月2日,支付寶發布2017年全民賬單顯示,支付寶用戶已達5.2億,其中,移動支付佔比為82%,創下新高。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變:不帶錢包出門已成為中國人的新習慣,並成為世界的新時尚。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正在促進金融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12月27日,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等通知,央行明確規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
銀聯是合法的清算機構,然而作為商業銀行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網路支付大都不走銀聯轉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聯銀行,如支付寶,或通過接入銀行或合法清算機構,實現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規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網聯成立以來,各家支付機構都進入了斷直聯的過程,但從進度上來講,並未達到預期。備付金集中人存管進度提速,使得備付金失去了作為存款的談判價值,也失去了獲取通道的籌碼。」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稱。
無數據,不金融。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信息的重要性正在凸顯,然而,一方面央行徵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客戶金融信用數據納入,構建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刻不容緩, 另一方面,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首批8家試點個人徵信機構均未能獲取牌照,「信聯」的成立或能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金融。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由於數據不科學、不安全,國家正在開始規范,下一步升級版的互聯網金融是什麼?毫無疑問,需要新巨資驅動,需要新數據推動,離開這兩點,新金融無從談起。」中潤普達(集團)公司聯合創始人稱。
信聯呼之欲出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規模更大,在一些技術領域比如支付處置能力等也更領先。這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市場空白大、技術發展快和監管相對寬容。」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大數據分析技術在美國FinTech 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FICO分雖然明確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滿足信用評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 公司沒有大數據可分析,受「公平信貸」條款的約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視嫌疑的數據用於分析信用, 比如年齡、性別、種族、大學等等。而沒有大數據分析做支撐,一些FinTech公司的競爭優勢就僅限於運營流程或者市場定位。
相對於美國金融科技公司謹慎地抓取對大數據信息,中國的公司相對大膽。12月28日,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顯示,在歷次測評中,平台隱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極少,透明度低超過總數的80%,互聯網金融類和購物類的佔比甚至高於90%。並特別指出,互聯網巨頭生態圈建設帶來用戶數據共享安全問題,也非常值得關注。隨著互聯網巨頭不斷並購和布局上下游周邊業務,勢必涉及到與第三方或者關聯公司進行數據共享。而過程中,企業是否徵得用戶同意?用戶是否充分知情?數據是否去標識化?
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滿足了實體經濟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顯。 同樣,如果對數據管制過嚴,大數據分析就無從談起,但如果聽任商業機構任意侵犯個人隱私,也會釀成嚴重後果。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在創新和監管的追趕游戲中,金融創新似乎永遠總是跑在前面。但我認為監管不能落後太久,也不能落後太遠。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適度平衡,實現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動態博弈和良性循環。
「信貸領域。其中包括了徵信,甚至是說大數據徵信,中國現在這塊能夠有的徵信數據不是很多,而且之前是比較隔離的,比如說阿里、京東、騰訊他們之間的徵信數據存在一些隔閡,不能夠像美國一樣無縫隙的互相交換數據。」2017年12月20日,北京財鯨信息技術聯合創始人王蓁在中譯語通年度峰會上表示,徵信能夠直接帶來的大數據的收益是可見的,降低預期率,個性化利率,中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做得很好。
正是由於徵信市場的「數據孤島」現象嚴峻,構建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並實現行業的信息共享變得很有必要。
去年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2017年第四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協會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徵信機構(簡稱「信聯」)的事項,已經確定名稱為「百行徵信」,並將於近期正式成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方面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具體消息由金融監管機構對外發布,而監管部門反饋目前尚沒有最新消息。
據此前消息,「信聯」的組建參與機構,包括了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等具有強大數據源的機構,具有非常豐富、穩定並可持續獲得數據的入口,通過這些豐富的數據,「信聯」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的定位。一旦形成這種定位,就會對用戶行為形成一定的約束,進一步控制「老賴」行為的發生。
「歐美的數據有70%是結構化數據,金融數據與結構化數據聯系非常緊密,而中國金融市場中70%的風控數據來自於非結構化數據,這成為整個金融大數據和金融人工智慧方面最為根本性的問題,只有突破這個技術,才可能實現中國金融市場、機構的成功。」杜小軍稱,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由於數據不科學、不安全,國家正在開始規范,下一步升級版的互聯網金融需要新巨資驅動,需要新數據推動,否則,新金融無從談起。
㈣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相關新聞
一、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發布新CIS系統
2010年8月4日,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在北京舉行了集團新CIS系統發布儀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馬德倫、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董事長敖惠誠、總經理賀林、黨委書記張解東共同為新LOGO的啟動儀式揭幕。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將堅持優質安全保發行、科學高效謀發展的集團宗旨,發揚「厚德廣行、敬業報國」的企業精神,牢固樹立以「責任、創新、效益」為關鍵因素的核心價值觀念,敏銳把握貨幣發展趨勢和企業現狀,以全球化的視角謀劃集團「十二五」戰略規劃,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印鈔造幣集團而不斷努力。
二、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精彩亮相2010金融展
2010年9月9日上午,2010年中國國際金融(銀行)技術暨設備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應邀參展。
一年一度的金融展素有「中國金融第一展」之稱,力圖通過展覽展示和論壇會議兩大平台,推動中國金融業現代化發展。此次以「融合創新、穩健運營」為主題的金融展為期四天,包括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IBM、惠普等在內的近2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應邀參加其中的「銀行技術暨設備展」。
展期首日,位於2號館的總公司展台就以其大氣的設計、豐富的展品、富有底蘊的「印文化」特色和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吸引了各級領導、媒體和社會各界參觀者的目光。展台展出了中鈔長城金融設備控股有限公司的防偽點鈔機、紙幣清分機、硬幣成品表面質量檢查機、反假貨幣宣傳站、存取款循環一體機等10餘種產品,以及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票務終端等產品,集中展示了印製行業在紙幣機具、硬幣機具、銀行自助設備、印製檢測設備、信用卡機具等領域的科技成果和服務貨幣流通、服務防偽反假的綜合實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等領導在總公司董事王樹新、副總經理王志強等領導的陪同下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總公司展台,對印製行業立足自主研發、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探索和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寄予樹立民族品牌和實現產業升級的厚望。
三、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展示「北京奧運金」金條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展示「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第二組金條,此組將於2010年12月18日首發。「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將分5次連續發行,5根金條上的圖案拼合後可組成「2008」完整圖形,第一組已於今年2月發行。金條規格分為1000克、500克、100克和50克四種。
㈤ 警惕資本和輿論過度炒作什麼技術
「要避免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應用誤區。」6月7日,在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就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指出。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金融科技在業務、技術、網路、數據等方面正面臨著一些風險和安全挑戰,李東榮指出,這些問題需要業界、學界清醒認識,高度重視。
最後,在數據安全方面。隨著電子商務條件下購物、支付、理財等網路金融系統的不斷豐富,一些機構也積累了海量的客戶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但因其信息系統管理水平和應對網路攻擊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其數據安全保衛能力存在不足,存在數據被集中泄露的風險。來源:央廣網
㈥ 中央財經大學走出過哪些厲害的人
說實話,中財走出去的優秀校友真的是數不勝數呀!不過作為屆即將畢業的學姐,我還是跟大家介紹幾個我比較了解的傑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㈦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批會員名單有哪些
愛凱科技有限公司、愛千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安徽德中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安徽徵信有限公司、安徽新安銀行有限公司、安徽新安友達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安潤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安投金融(北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和安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鞍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百航資信調查有限公司、百榮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寶航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市包陰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寶富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安榮匯眾資信調查有限公司、北京白城科技有限公司等約400家企業。
1、百行徵信有限公司
百興信用調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3月19日,公司法定代表人朱煥琦董事長、鄭憲兵董事長。
收集和利用企業信息開展企業信用評估、評級、咨詢、培訓、市場調查研究、資料庫服務和技術服務;計算機軟體和網路技術開發、銷售、培訓、轉讓、系統運行維護;計算機軟硬體銷售;會議策劃等。
2、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4年3月19日。百融雲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融雲創」)是一家運用人工智慧、風險控制雲和大數據技術,為客戶提供金融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產品和服務的智能科技公司。
百榮雲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客觀中立的第三方立場和開放互補的數據聯盟戰略,致力於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構建中國金融業大數據應用基礎設施平台。
3、鞍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鞍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立足中小企業發展,立足零售業務發展,立足客戶需求」的市場定位。
積極支持鞍山市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衛生事業、民營企業和再創業企業,投入流動獎金、項目貸款、個人消費貸款700多億元,已成為支撐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4、寶付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寶富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滿道金富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1年底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寶福致力於為個人和企業提供靈活、自助、安全的互聯網支付產品和服務,寶富產品種類繁多,受眾廣泛,價格優惠,提供365天不間斷的結算服務,幫助商戶快速取款,使電子商務與資金流安全無縫連接。
同時,以「實時結算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模式,使保福近兩年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5、北京百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百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9月18日在朝陽分公司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賈鵬,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經貿咨詢等。
㈧ 中央財經大學的傑出校友
政界精英 田紀雲 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 原財政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英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李金華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金人慶 原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 原財政部副部長、代部長
王紹鰲 原財政部副部長
胡立教 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余蔚平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翟熙貴 原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陳 華 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 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監會黨委副書記 副主席
柯卡生 銀監會非銀司 司長
曹聰 國家稅務總局地方司 副司長
郭左踐 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 主任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 局長
楊凌隆 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丁先覺 財政部基建司司長 國務院金融監事會 原主席
范巍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侯慧君 中央紀委監察部駐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副局長
易仁萍 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民政部計財司司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傅東 中國財政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貴敏 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
路英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
劉光忠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鍵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副司長
謝庚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 財政部離退休局 副局長
杜儉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原主席
劉高潮 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副局長
馮秀華 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崔敬伯 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 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央行系統 戴相龍 原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
王成銘 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副行長
段曉興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行長助理
金建棟 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 司長
郭玉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 司長
任 俠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 原副司長
蔡 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商業銀行系統 總行
牛錫明 交通銀行總行 董事長
陶禮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 行長
段曉興 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 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行長
吳北英 中信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文彥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 董事
喬 偉 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魏盛鴻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 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胡亞輝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 副總經理
王 燕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何志成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高級經濟師
陳 偉 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 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謝 衛 全國人大代表 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德衍 中國銀行總行董事長、行長
各地分行
杜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沈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 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總會計師
張永革 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沈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 傑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龍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 副行長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 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 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 斌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曹霖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地方政府 侯 凱 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章銳夫 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 青海省副省長
韓 英 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苑廣睿 天津市河北區區長
冀國強 天津市靜海縣縣委書記
李雙成 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 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 凡 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 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 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 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 河南省國家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 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 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 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 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 春 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 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 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 毅 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 浩 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市副市長
趙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 罡 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 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專員
呂勇 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賈國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向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 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
李 津 寧夏地稅局 副局長
蔣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企業系統 金建棟 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華 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 中國水利水電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謝 衛 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張樹忠 大通證券總裁
徐 鍔 原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 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 強 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 浩 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 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平原 長江三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胡 峰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 鋒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家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 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 楠 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 央 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 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 波 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 東 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 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科研院所 於中一 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副局長
張天成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呂世傑中國國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系統 王廣謙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王柯敬 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邱 東 中央財經大學前黨委書記 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院長
高一斌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黨組書記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陳 明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梁 勇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
史建平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郝書辰 山東財經大學 黨委書記
姚得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院長
郝如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 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劉姝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 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梁紅梅 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老一輩名師 陳岱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崔書香,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學院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維壯,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聞潛,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啟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天民,著名會計學家。
㈨ 什麼是洗錢,什麼是反洗錢
洗錢是一種將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為,主要指將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
反洗錢,是指為了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目前,常見的洗錢途徑廣泛涉及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等各種領域。
反洗錢是政府動用立法、司法力量,調動有關的組織和商業機構對可能的洗錢活動予以識別,對有關款項予以處置,對相關機構和人士予以懲罰,從而達到阻止犯罪活動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從國際經驗來看,洗錢和反洗錢的主要活動都是在金融領域進行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把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置於核心地位,國際社會進行反洗錢的合作也主要是在金融領域。
現代意義上的洗錢是指將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金融機構以各種手段掩飾、隱瞞資金的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
2013年5月13日,中國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六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當前,反洗錢在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會議透露的信息顯示,中國今後一段時間將重點開展國家層面的反洗錢戰略設計 。會後發布的信息顯示,此次會議重點研究了《完善中國反洗錢體系總體實施方案》。
會議指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反洗錢工作將有五方面重點:
1、開展國家層面的反洗錢戰略設計;
2、完善反洗錢核心制度建設;
3、建立科學有效的反洗錢工作統計分析體系;
4、完善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
5、加強反洗錢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
(9)國際金融峰會李東榮擴展閱讀
反洗錢的意義
反洗錢的制定和實施,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及時發現和監控洗錢活動,追查並沒收犯罪所得,遏制洗錢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維護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是有利於消除洗錢行為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金融風險和法律風險,維護金融安全;
三是有利於發現和切斷資助犯罪行為的資金來源和渠道,防範新的犯罪行為;四是有利於保護上游犯罪受害人的財產權,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正義;五是有利於參與反洗錢國際合作,維護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立法背景
根據我國反洗錢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要求盡快制定《反洗錢法》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制定反洗錢法的工作列入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委託預算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
2004年3月,《反洗錢法》起草工作全面啟動,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草案)》,於2006年4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分別在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二十四次常委會會議上進行了審議,經過三次審議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6年10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規定該法於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㈩ 人工智慧將使哪些行業帶來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以《人工智慧:經濟發展新引擎社會發展加速器》為題在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演講中,李德毅認為,人工智慧對教育、醫療、製造業及金融業的沖擊最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認為,人工智慧將首先應用於醫療產業,緩解醫療資源不均等,實現「無排隊」式看病就醫。同時,人工智慧將促進教育事業,解決教育資源不平均等問題,兼顧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達到「有教無類」的目標。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