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日本金融服務對外貿易

日本金融服務對外貿易

發布時間:2021-08-04 15:23:39

❶ 日本國際服務貿易的現狀、特點和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主要包括以下十四方面,作為國際貿易上的大國,日本在各個方面的成就都十分引人注目!
1.國際運輸;
2.國際旅遊;
3.跨國銀行、國際融資公司及其它金融服務
4.國際保險和再保險;
5.國際信息處理和傳遞、電腦及資料服務;
6.國際咨詢服務;
7.建築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
8.國際電訊服務;
9.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
10.國際租賃;
11.維修與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後服務;
12.國際視聽服務;
13.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
14.商業批發與零售服務;
日本是個資源小國,什麼都要買,靠國際運輸,日本把國際資源買進然後做成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日本的製造業水平世界一流,日本的汽車、家電、機械暢銷全球。
以松下和索尼為代表的電器製造企業,世界著名,豐田車、尼桑車、本田車暢行在世界各地,傳統的財團三菱、住友等更是把自己的品牌產品推銷到了全世界,他們的銀行依靠日本國民的巨額存款,改變了世界金融市場格局。日本的高科技實力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日本的搞科技產品聞名世界……

❷ 日本留學金融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蔚藍留學解答:日本金融專業成為熱門的同時,中國金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因此迫切需要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金融學碩士就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例如高校教師和大公司市場研究分析基金經理、投資經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猜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治理等。假如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特許財富治理師、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❸ 日本對外貿易有什麼特點

1.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優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於發展對外貿易。
2. 據日本海關統計,2007年1-6月,日本進出口貿易額為629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6%。其中,出口3362.6億美元,增長8.8%;進口2934.2億美元,增長4.3%。實現貿易順差428.3億美元,增長54.7%。同期,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仍然最多,為342.9億美元,但受日本對美國出口下降影響,日對美貿易順差額比上年同期減少6.0%。從各季度情況看,第二季度日本出口額為1695.0億美元,比上季度增長1.6%;進口額為1486.1億美元,環比增長2.6%。

(一)進出口市場構成

2007年1-6月,日本主要進出口區域為亞洲、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和歐盟15國,這三大區域合計占日本進出口總額的87.8%。其中,日本對亞洲地區和歐盟的出口增長較快,出口增幅分別為11.3%和8.8%%;日本對NAFTA出口下降0.2%,出口額為797.5億美元。其中對NAFTA出口最多的機動車輛和機電產品都有小幅滑落。1-6月,日本從這三大區域進口額分別為1797.6億美元、418億美元和301.9億美元,分別增長2.4%、4.3%和5.4%。

從出口國別來看,美國仍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國。由於房地產市場放緩、次級貸款問題和零售消費下滑等影響了美國經濟增長和進口增加,對日本對美出口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1-6月,日本對美國出口692.4億美元,下降1%;美國占日本出口市場份額繼續下滑至20.6%,比上年同期下降兩個百分點。中國和韓國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場,1-6月,日本對兩國的出口額分別為501.8億美元和263.4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4.9%和7.8%,分別增長17.2%和7.3%。在機動車輛出口大幅增長帶動下,2007年上半年,日本對俄羅斯出口額達到47.9億美元,大幅增長54.2%。因第二季度日本對荷蘭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1-6月日本對荷蘭出口89.1億美元,增長29,2%。在日本前15大出口貿易夥伴中,除美國外,日本對中國台灣省和加拿大的出口也出現小幅下滑,分別下降2.2%和2.6%。

中國和美國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進口市場,1-6月,日本從中、美兩國的進口額分別為609.7億美元和349.5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0.8%和11.9%。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繼續維持日本第三大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但由於日本原油進口的數量和價格均有小幅回落,日本從上述兩國的進口增長大幅下滑,其中,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進口額下降15.7%,而上年同期進口增幅為52.5%;從阿聯酋的進口也僅增長1.0%,與上年同期43.4%的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在日本前15大貿易夥伴中,日本從韓國、中國台灣、德國和伊朗的進口出現小幅下降。

(二)進出口產品構成

車輛及其零附件(HS87)、機械設備(HS84)和電氣和電子產品(HS85)是日本主要出口產品類別,2007年1-6月這三類產品合計占日本出口總額的比重60.9%。

2007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車輛及其零附件749.5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22.3%,增長11.1%。按HS4位編碼排序,載人機動車輛(HS8703)是其中的第一大出口產品,出口503.8億美元,增長12.9%。美國仍是該產品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占日本該產品出口總額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俄羅斯市場的開拓成效顯著,1-6月日本對俄羅斯載人機動車輛出口34.2億美元,增長60.9%,俄羅斯已經躍升為日本載人機動車輛的第二大進口國家。

1-6月,日本出口機械設備672.0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20.0%,增長9.1%。其中,印刷機及輔助機器(HS8443)的出口增幅非常明顯,出口額為82.6億美元,大幅增長841.5%。同期,電氣和電子產品(HS85)出口額為626.5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8.6%,增長4.7%。日本該類產品主要出口國家是中國和美國,其中對中國的出口一直維持較快的增長,但對美國的出口額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從具體商品來看,半導體;視頻、音頻設備及其零部件是日本電氣和電子產品出口最多的產品類別,出口額合計占該類產品出口總額近一半的份額。在半導體產品中,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HS8542)和半導體器件(HS8541)的出口最多,上半年出口額分別為159.2億美元和49.9億美元,分別增長14.4%和2.1%,產品主要都銷往亞洲。1-6月,視頻、音頻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出現較大回落,主要是對美國出口下滑所致。其中,視頻、音頻發送設備(HS8525)、視頻、音頻發送設備的零部件(HS8529)和電視接受機(HS8528)的出口額分別為52.9億美元、43.0億美元和14.3億美元,分別下降9.6%、21.5%和19.8%。

礦產品(HS25-27)、機電產品(HS84-85)是日本主要的進口產品類別,2007年1-6月上述兩類產品進口合計占日本進口總額的51.6%,進口額分別為887.1億美元和626.7億美元。化學工業及相關製品(HS28-38)和金屬及製品(HS72-83)的進口也較多,1-6月進口額分別為194.7億美元和190.7億美元,占日本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6%和6.5%。

從具體產品來看,1-6月原油(HS2709)仍是日本第一大進口產品,占日本進口總額的15.3%,但原油進口數量和進口價格均有小幅回落,導致原油進口額下降7.9%。1-6月日本原油進口來源地也發生一些變化,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0.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的進口額為零,俄羅斯成為日本原油第八大進口來源國。在機電產品中,進口額最多的是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HS8542)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HS8471),上半年進口額分別為102.8億美元和66.3億美元,分別下降2.1%和30.3%。有線電話、電報設備(HS8517)的進口增長幅度最大,進口額為44.1億美元,增長293.3%。

3.日本對外貿易結構的特殊性和貿易政策的調整

本文認為,日本政府採取的有效應對措施,是日元長期升值條件下日本對外貿易依然保持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日本政府在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繼續大力推行產業政策以促進出口。從二戰後到7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追趕歐美發達國家階段,與「貿易立國」戰略密不可分的產業政策,是日本經濟追趕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在由外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的過程中,日本沒有放棄一貫實行的產業政策,即使在90年代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條件下也是如此。7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政界、科技界、財界以及經濟學界就日本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前景和出路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逐步形成了「科技立國」的新戰略。一方面對鋼鐵、有色金屬、造船、石油化學、纖維和造紙等消耗能源較多的產業進行設備更新和產品換代;另一方面將電子、能源、生命科學、新材料、宇宙和海洋開發等作為重點扶持的產業,大力推動這類產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現在看來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日本在汽車發動機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飛機用碳素纖維、生產用機器人、辦公自動化機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術產業如醫葯、農業、食品、能源;信息產業產品如游戲軟體、半導體和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視聽產品等領域,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出口額也穩步增長。比如,日本多年來一直是生產機器人的最大出口國,日本在這一行業的優勢甚至於超過美國。

2.加速日元國際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響。日元國際化的進程早在60年代就開始了,其主要標志是1964年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8條款成員國」,開始承擔日元自由兌換的義務。70年代以後,以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地位的危機為主要背景,日元國際化進程得到發展。1978年放寬了對外匯的管制,1980年實行了新的外匯管理條例,1981年修訂《新銀行法》。1984年5月,日本公布了《關於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前景》,所謂金融自由化指開放日本國內金融市場和歐洲日元市場並使利率自由化,日元國際化是指在國際交易中廣泛地使用日元,讓日元成為完全可以自由兌換的國際儲備貨幣。此後,為了促進日元國際化,日本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擴大對外提供日元貸款、在貿易中更廣泛地使用日元作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吸收歐洲日元貸款和放寬發行歐洲日元債券條件等。上述措施使日元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比如從1975年到1985年,日元在世界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從0.5%上升到7.6%,日本出口貿易中日元結算比例在1997年達到了36%,這就意味著日本36%的出口貿易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1998年4月1日,日本實行了新的外匯法和外貿法,公司和個人可以自由在海外日資銀行開設美元賬戶,存儲美元,在國內可以使用美元購物。如今,日元已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日元匯率波動對其對外貿易的影響大大減輕。

3.大力發展互補型對外投資。日元升值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開始不斷增加。1970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僅為9億美元,1973年超過了30億美元,此後逐年增加,1981年達到約90億美元,1984年突破100億美元。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更是急劇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時間對外投資累計1028億美元,超過了戰後1951——1985年35年累計對外投資總額的837億美元。1989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為441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 368億美元和英國的352億美元,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25億美元(以平均匯率折算)。從投資結構看,日本對外投資主要集中於製造業,投資額最多的電氣、汽車、化學、鋼鐵和有色金屬等行業,占其對外製造業投資的64%.日本對外投資中服務業一直未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限於金融保險、商業服務和不動產。從投資地區構成看,日本對外投資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依次為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和法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另外對開曼群島和巴拿馬的投資也比較高。日本對外投資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與對外貿易的互補性強。比如日本向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投資主要是為了繞開NAF- TA和EU的貿易壁壘,對東亞國家的投資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換句話說,日本將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轉移到其他東亞國家,通過利用這些國家廉價的工業用地和勞動力而形成生產能力,再向歐美國家出口。所以,從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過國際貿易統計的數額。而且,日本對東亞國家的投資主要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為主,使這些國家對日本資本密集性資本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日本出口增長得以保持。

4.推行戰略性進口保護政策。從統計資料看,日本關稅和直接的非關稅壁壘措施並不高於同類發達國家,但日本市場的保護程度卻非常高,主要體現在間接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和產業政策、商品標准、政府采購等方面。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進口。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統計,從80年代初期到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通報的,要實施的技術壁壘數量是508件,同期美國為500件,歐盟國家為226件,澳大利亞為54件。1995年到2001年,日本通報要實施的技術壁壘數量為265件,同期美國為215件,歐盟為191件,澳大利亞為106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採取技術貿易壁壘最多的國家,這些措施對減少進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護的領域看,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葯品、生物技術產品、紡織品和服裝、皮革等。就農業領域看,日本二戰以來一直對農業採取高保護政策,為此已經與美國發生了數次貿易摩擦,和中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爭端也開始出現。另外,日本還在進口通關手續、政府采購、動植物的檢驗和檢疫及產品標准方面以及服務貿易領域為進口設置了重重障礙。由於日本的戰略性進口貿易保護政策實施已久,美國與其進行了數次談判但收效並不明顯,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和借鑒的。

❹ 日本近年來對外貿易發展的情況

出口的產品主要是高精尖高附加植產品
進口的主要是初級產品和資源型產品
日本的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中國歐盟
中日關系雖然近來比較困難
但是明天會更好
應為和平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兩國貿易巨大互相依賴性強
自建交後日本每年都向中國提供大量援助
無息 低息貸款
日本同樣需要中國
和平不可逆轉 單要警惕 現在的日本很象二戰前的德國

❺ 日本金融市場的形成條件和原因

日本的金融中心,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日本在19世紀中葉明治維新後,金融業向現代資本主義金融制度發展。1872年明治政府參照美國銀行制度制定了《國立銀行條例》 。 1882 年又頒布了《 日本銀行法 》 ,成立了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在此前後,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也相繼建立。19世紀末,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明治政府先後創立了一批專門經營長期金融業務和外匯業務的特殊金融機構 。現代金融制度在法律上趨於完善,東京金融市場的基礎逐步形成。 進入20世紀,日本經濟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金融業走上了集中的道路。東京金融市場的規模隨著海外市場和對外貿易的迅速擴大而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金融資本高度集中,完全置於軍國主義政府的統治之下,資金首先滿足侵略軍軍需產業的需要,使東京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外匯市場的活動幾乎完全停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金融機構經過整頓,到50年代初期,東京金融市場恢復正常活動。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東京金融市場也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❻ 80年代日本對外貿易政策有哪些 舉例說明一下 最好是 2000年後的 實例

http://wenku..com/view/d51f65dc50e2524de5187e0d.html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優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於發展對外貿易。
2. 據日本海關統計,2007年1-6月,日本進出口貿易額為629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6%。其中,出口3362.6億美元,增長8.8%;進口2934.2億美元,增長4.3%。實現貿易順差428.3億美元,增長54.7%。同期,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仍然最多,為342.9億美元,但受日本對美國出口下降影響,日對美貿易順差額比上年同期減少6.0%。從各季度情況看,第二季度日本出口額為1695.0億美元,比上季度增長1.6%;進口額為1486.1億美元,環比增長2.6%。

(一)進出口市場構成

2007年1-6月,日本主要進出口區域為亞洲、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和歐盟15國,這三大區域合計占日本進出口總額的87.8%。其中,日本對亞洲地區和歐盟的出口增長較快,出口增幅分別為11.3%和8.8%%;日本對NAFTA出口下降0.2%,出口額為797.5億美元。其中對NAFTA出口最多的機動車輛和機電產品都有小幅滑落。1-6月,日本從這三大區域進口額分別為1797.6億美元、418億美元和301.9億美元,分別增長2.4%、4.3%和5.4%。

從出口國別來看,美國仍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國。由於房地產市場放緩、次級貸款問題和零售消費下滑等影響了美國經濟增長和進口增加,對日本對美出口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1-6月,日本對美國出口692.4億美元,下降1%;美國占日本出口市場份額繼續下滑至20.6%,比上年同期下降兩個百分點。中國和韓國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場,1-6月,日本對兩國的出口額分別為501.8億美元和263.4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4.9%和7.8%,分別增長17.2%和7.3%。在機動車輛出口大幅增長帶動下,2007年上半年,日本對俄羅斯出口額達到47.9億美元,大幅增長54.2%。因第二季度日本對荷蘭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速,1-6月日本對荷蘭出口89.1億美元,增長29,2%。在日本前15大出口貿易夥伴中,除美國外,日本對中國台灣省和加拿大的出口也出現小幅下滑,分別下降2.2%和2.6%。

中國和美國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進口市場,1-6月,日本從中、美兩國的進口額分別為609.7億美元和349.5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0.8%和11.9%。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繼續維持日本第三大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但由於日本原油進口的數量和價格均有小幅回落,日本從上述兩國的進口增長大幅下滑,其中,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進口額下降15.7%,而上年同期進口增幅為52.5%;從阿聯酋的進口也僅增長1.0%,與上年同期43.4%的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在日本前15大貿易夥伴中,日本從韓國、中國台灣、德國和伊朗的進口出現小幅下降。

(二)進出口產品構成

車輛及其零附件(HS87)、機械設備(HS84)和電氣和電子產品(HS85)是日本主要出口產品類別,2007年1-6月這三類產品合計占日本出口總額的比重60.9%。

2007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車輛及其零附件749.5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22.3%,增長11.1%。按HS4位編碼排序,載人機動車輛(HS8703)是其中的第一大出口產品,出口503.8億美元,增長12.9%。美國仍是該產品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占日本該產品出口總額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俄羅斯市場的開拓成效顯著,1-6月日本對俄羅斯載人機動車輛出口34.2億美元,增長60.9%,俄羅斯已經躍升為日本載人機動車輛的第二大進口國家。

1-6月,日本出口機械設備672.0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20.0%,增長9.1%。其中,印刷機及輔助機器(HS8443)的出口增幅非常明顯,出口額為82.6億美元,大幅增長841.5%。同期,電氣和電子產品(HS85)出口額為626.5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8.6%,增長4.7%。日本該類產品主要出口國家是中國和美國,其中對中國的出口一直維持較快的增長,但對美國的出口額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從具體商品來看,半導體;視頻、音頻設備及其零部件是日本電氣和電子產品出口最多的產品類別,出口額合計占該類產品出口總額近一半的份額。在半導體產品中,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HS8542)和半導體器件(HS8541)的出口最多,上半年出口額分別為159.2億美元和49.9億美元,分別增長14.4%和2.1%,產品主要都銷往亞洲。1-6月,視頻、音頻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出現較大回落,主要是對美國出口下滑所致。其中,視頻、音頻發送設備(HS8525)、視頻、音頻發送設備的零部件(HS8529)和電視接受機(HS8528)的出口額分別為52.9億美元、43.0億美元和14.3億美元,分別下降9.6%、21.5%和19.8%。

礦產品(HS25-27)、機電產品(HS84-85)是日本主要的進口產品類別,2007年1-6月上述兩類產品進口合計占日本進口總額的51.6%,進口額分別為887.1億美元和626.7億美元。化學工業及相關製品(HS28-38)和金屬及製品(HS72-83)的進口也較多,1-6月進口額分別為194.7億美元和190.7億美元,占日本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6%和6.5%。

從具體產品來看,1-6月原油(HS2709)仍是日本第一大進口產品,占日本進口總額的15.3%,但原油進口數量和進口價格均有小幅回落,導致原油進口額下降7.9%。1-6月日本原油進口來源地也發生一些變化,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0.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的進口額為零,俄羅斯成為日本原油第八大進口來源國。在機電產品中,進口額最多的是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HS8542)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HS8471),上半年進口額分別為102.8億美元和66.3億美元,分別下降2.1%和30.3%。有線電話、電報設備(HS8517)的進口增長幅度最大,進口額為44.1億美元,增長293.3%。

3.日本對外貿易結構的特殊性和貿易政策的調整

本文認為,日本政府採取的有效應對措施,是日元長期升值條件下日本對外貿易依然保持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日本政府在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繼續大力推行產業政策以促進出口。從二戰後到7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追趕歐美發達國家階段,與「貿易立國」戰略密不可分的產業政策,是日本經濟追趕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在由外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的過程中,日本沒有放棄一貫實行的產業政策,即使在90年代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條件下也是如此。7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政界、科技界、財界以及經濟學界就日本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前景和出路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逐步形成了「科技立國」的新戰略。一方面對鋼鐵、有色金屬、造船、石油化學、纖維和造紙等消耗能源較多的產業進行設備更新和產品換代;另一方面將電子、能源、生命科學、新材料、宇宙和海洋開發等作為重點扶持的產業,大力推動這類產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現在看來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日本在汽車發動機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飛機用碳素纖維、生產用機器人、辦公自動化機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術產業如醫葯、農業、食品、能源;信息產業產品如游戲軟體、半導體和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視聽產品等領域,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出口額也穩步增長。比如,日本多年來一直是生產機器人的最大出口國,日本在這一行業的優勢甚至於超過美國。

2.加速日元國際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響。日元國際化的進程早在60年代就開始了,其主要標志是1964年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8條款成員國」,開始承擔日元自由兌換的義務。70年代以後,以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地位的危機為主要背景,日元國際化進程得到發展。1978年放寬了對外匯的管制,1980年實行了新的外匯管理條例,1981年修訂《新銀行法》。1984年5月,日本公布了《關於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前景》,所謂金融自由化指開放日本國內金融市場和歐洲日元市場並使利率自由化,日元國際化是指在國際交易中廣泛地使用日元,讓日元成為完全可以自由兌換的國際儲備貨幣。此後,為了促進日元國際化,日本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擴大對外提供日元貸款、在貿易中更廣泛地使用日元作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吸收歐洲日元貸款和放寬發行歐洲日元債券條件等。上述措施使日元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比如從1975年到1985年,日元在世界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從0.5%上升到7.6%,日本出口貿易中日元結算比例在1997年達到了36%,這就意味著日本36%的出口貿易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1998年4月1日,日本實行了新的外匯法和外貿法,公司和個人可以自由在海外日資銀行開設美元賬戶,存儲美元,在國內可以使用美元購物。如今,日元已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日元匯率波動對其對外貿易的影響大大減輕。

3.大力發展互補型對外投資。日元升值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開始不斷增加。1970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僅為9億美元,1973年超過了30億美元,此後逐年增加,1981年達到約90億美元,1984年突破100億美元。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更是急劇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時間對外投資累計1028億美元,超過了戰後1951——1985年35年累計對外投資總額的837億美元。1989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為441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 368億美元和英國的352億美元,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25億美元(以平均匯率折算)。從投資結構看,日本對外投資主要集中於製造業,投資額最多的電氣、汽車、化學、鋼鐵和有色金屬等行業,占其對外製造業投資的64%.日本對外投資中服務業一直未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限於金融保險、商業服務和不動產。從投資地區構成看,日本對外投資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依次為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和法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另外對開曼群島和巴拿馬的投資也比較高。日本對外投資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與對外貿易的互補性強。比如日本向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投資主要是為了繞開NAF- TA和EU的貿易壁壘,對東亞國家的投資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換句話說,日本將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轉移到其他東亞國家,通過利用這些國家廉價的工業用地和勞動力而形成生產能力,再向歐美國家出口。所以,從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過國際貿易統計的數額。而且,日本對東亞國家的投資主要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為主,使這些國家對日本資本密集性資本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日本出口增長得以保持。

4.推行戰略性進口保護政策。從統計資料看,日本關稅和直接的非關稅壁壘措施並不高於同類發達國家,但日本市場的保護程度卻非常高,主要體現在間接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和產業政策、商品標准、政府采購等方面。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進口。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統計,從80年代初期到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通報的,要實施的技術壁壘數量是508件,同期美國為500件,歐盟國家為226件,澳大利亞為54件。1995年到2001年,日本通報要實施的技術壁壘數量為265件,同期美國為215件,歐盟為191件,澳大利亞為106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採取技術貿易壁壘最多的國家,這些措施對減少進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護的領域看,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葯品、生物技術產品、紡織品和服裝、皮革等。就農業領域看,日本二戰以來一直對農業採取高保護政策,為此已經與美國發生了數次貿易摩擦,和中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爭端也開始出現。另外,日本還在進口通關手續、政府采購、動植物的檢驗和檢疫及產品標准方面以及服務貿易領域為進口設置了重重障礙。由於日本的戰略性進口貿易保護政策實施已久,美國與其進行了數次談判但收效並不明顯,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和借鑒的。

❼ 留學日本金融專業怎麼樣,留學日本本科生學費多少求大神幫助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猜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治理等,假如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特許財富治理師、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有問題找華##通

❽ 簡述日本戰後對外貿易發展概況,進出口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

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在戰後不同時期,日本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業績和表現,但從總體上看,其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宏觀及微觀經濟效益也令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夠從戰敗的廢墟上迅速站立起來,隨之又實現了經濟的長期高度發展,這中間既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於戰後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條件,還受益於戰後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❾ 日本對外貿易的特點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優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於發展對外貿易。日本進口原材料多,出口工業產品多。

(9)日本金融服務對外貿易擴展閱讀

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是其固有基礎、特殊條件和機遇等多種主客觀原因、國內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占和美國將大量加工製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鑒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加強仿製、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

閱讀全文

與日本金融服務對外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