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台北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

台北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

發布時間:2021-07-31 20:22:46

❶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1、美國紐約(NewYork)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佔地面積1214平方公里,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市區人口833.6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900萬。

2、英國倫敦(London)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

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

3、日本東京(Tokyo)

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東京總面積2188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截至2012年8月),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4、法國巴黎(Paris)

巴黎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20.1578萬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

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5、中國香港(HongKong)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10月),人口約72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22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

6、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2011年數據顯示新加坡是全世界投資移民門檻最高的國家。

7、中國上海(Shanghai)

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

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

8、澳大利亞悉尼(Sydney)

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和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個日益國際化的國際大都市,2000年悉尼奧運會使悉尼的國際聲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9、韓國首爾(Seoul)

首爾是韓國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首爾共有25個區,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根據這兩家公司的統計辦法,每座城市的排名根據對該城市的四個指數的分析,包括經濟活力、政治影響力、科研基礎以及生活水平。但名列前茅的幾個城市並非在所有指數中均據第一,比如,紐約市在「經濟活力」、「科研基礎」兩個指數中最高,但在政治影響和生活水平方面卻位居第二和第八。根據這項統計,華盛頓的政治影響力最高,而巴黎的生活水平最高。

10、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1)台北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1、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個城市有幸被視為偉大的城市的極高搭配。這樣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並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

2、理解國際大都市概念的關鍵點是「影響力」問題,這種「影響力」是奠基在一定經濟實力基礎上的,這種影響能力既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也是一個相對比較的概念。現今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市為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五大城市。

❷ 關於台北和紐約兩城市

台北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與台北縣挨著。全市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為244萬。是全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為台灣第一大城市。

公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統管台灣行政,從此有「台北」之名。1885年,清朝政府在台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將台北定為省會。1949年後,這里仍然是最高行政機構所在地。

台北市是台灣的工商業中心,全島規模最大的公司、企業、銀行、商店都把他們的總部設在這里。以台北市為中心,包括台北縣、桃園縣和基隆市,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工業生產區和商業區。

台北市是台灣北部的游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省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台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運物園。此外,由私人經營的榮星花園規模也相當可觀。劍潭、北安、福壽、雙溪等公園,也都是游覽的好地方。台北市名勝古跡頗多,其中台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為風景優美,適宜游覽的好地方。

台北市位於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與台北縣為界。若由空中鳥瞰台北市,棋盤式的道路系統、交錯聳立的參天高樓、星點狀的公園綠帶,以及終日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確是讓人辨識這座城市的絕佳指標

循著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後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為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周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閑情。

肩挑島內文化龍頭地位的台北市,也擁有為數可觀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廟宇、古跡等。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是島內外首屈一指的藝術寶庫,對街而立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展現原住民文化樣貌;圓山周邊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孔廟、行天宮,刻劃著濃厚的人文活動軌跡。大稻埕和艋甲是匯聚台北移民血汗的歷史街區,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龍山寺、華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處。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會,西門町、東區、天母、士林、公館等商圈林立,傢具街、書店街、電腦街、婚紗街、花市、玉市……等各種專賣街、市集,也是大都會細致分工下的產物。而街頭巷尾一家家咖啡廳、泡沫紅茶店、KTV、卡拉OK、PUB,華燈初上後,閃爍的霓虹妝點出不夜城的景象,讓台北的夜晚展現另種風情。

航空 從高雄小港、台中、嘉義、台南、屏東、花蓮、台東、馬公、金門、馬祖等地的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台北松山機場。

鐵路 縱貫線經過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車站、東區的松山站是兩大驛站,各級列車均停靠,班次密集,相當方便。

公路 主要聯外客運為台汽客運、統聯客運,聯絡台灣西部與宜蘭各主要城鎮;另有三重、台北、淡水、新店、指南、福和等各家客運,密切往來鄰近的基隆、台北縣。台北車站周邊是市內交通的中心,忠孝西路、公園路、館前路、重慶南路上各線公車密集,而南區的公館、北區的士林、東區的忠孝東路四段、西區的中華路一段,都是重要的公車轉運圈。來台北市旅遊,最好購買一本公車手冊以便隨時查閱。捷運為台北市最快速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木柵線貫穿台北市東、南區,淡水線前往北區,中和、新店線經南區,板南線橫貫東西;搭配班次密集的聯營公車、客運,十分便捷。

台北故宮博物院

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並列世界四大博物館。博物館外觀仿北京故宮博物院,採用中國宮庭式設計,氣勢宏徫,美輪美奐。博物院收藏品共70萬余件,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玉器、漆器、雕刻、織綉、滿蒙檔案文獻最為豐富。

總統府

建於1919年,其建築是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維多利亞風格,造型對稱五層樓建築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徵權威的高塔。是總統接見外賓、辦公的地方。

國父紀念館

建於1972年,是一座仿宮殿式設計,巍峨宏徫,內有一座可容納30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會堂,可舉辦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另外還有藏書30萬余冊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及中山公園。

龍山寺

古稱艋舺的萬華是台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清中期與台南、鹿港並稱為 「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龍山寺創建於艋舺開拓之初,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陽明山公園

位於台北盆地的東北方,公園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為中心,因此各種特殊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便成為一大特色。因崁腳斷層造就很多溫泉如:馬糟溫泉、北投溫泉、行義路溫泉等。每逢春季,園內各山植物開花遍野,蔚為奇觀,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賞游覽。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佔地5.2頃,原屬日據時代總督府園藝支所用地,國民政府遷台後乃選是作為總統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開放給市民參觀。官邸內公館為蔣中正及其夫人居住、辦公、宴客地方,他倆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園藝,是一個休憩賞玩之處。

忠烈祠

在圓山飯店東側,佔地約1600坪,氣派雄偉的廟堂,奉祀為國犧牲的烈士,由於景色清幽,整點並有換衛兵儀式,常吸引觀光客來觀看。

中正紀念堂

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三層台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強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 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立蔣中正坐姿銅像, 以供瞻仰。

西門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華路、漢口街、昆明街卯涵蓋的商業娛樂區,為台北市另類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華西街夜市

位於龍山寺西邊的華西街夜市,是觀光客來台必到之處。夜市囊括各式風味小吃,從山產至海味,一應俱全。

士林夜市

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費對象以學生為主,除各式風味小吃外,還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飾、精品等各式店鋪。時髦追新族到此,絕不空手而回。

紐約

紐約(New York)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828. 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紐約還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總部大廈坐落在曼哈頓島東河河畔。

紐約的歷史較短,只有300多年。最早的居民點在曼哈頓島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義大利人弗拉贊諾最早來到河口地區,1609年英國人哈得孫沿河上溯探險,該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26年荷蘭人以價值大約60個荷蘭盾(相當24美元)的小物件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島辟為貿易站,稱之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佔領了這塊地方,改稱紐約(即新約克,英國有約克郡)。1686年紐約建市。獨立戰爭期間,紐約是喬治·華盛頓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的地方,也是當時美國的臨時首都。1825年,連接哈得孫河和五大湖區的伊利運河建成通航,以後又興建了鐵路,溝通了紐約同中西部的聯系,促進了城市的大發展。到19世紀中葉,紐約逐漸成為美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貿易、旅遊與文化藝術於一身的國際大都會。

曼哈頓島是紐約的核心,在五個區中面積最小,僅57.91平方公里。但這個東西窄、南北長的小島卻是美國的金融中心,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總部設在曼哈頓。7家大銀行中的6家以及各大壟斷組織的總部都在這里設立中心據點。這里還集中了世界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等行業的精華。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是美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和金融寡頭的代名詞。這條長度僅54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貿機構。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均設於此。

紐約也是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築有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後來的世界貿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世貿大樓遭恐怖分子襲擊而倒塌)等。帝國大廈和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均有100多層,它直聳雲霄,巍峨壯觀。紐約也因此有了「站著的城市」之稱。 紐約還是美國文化、藝術、音樂和出版中心,有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學研究機構和藝術中心,美國三大廣播電視網和一些有影響的報刊、通訊社的總部都設在這里。

摩天大樓博物館永久館址在紐約落成

紐約也是美國的工業中心之一,服裝、印刷、化妝品等行業均居全國首位,機器製造、軍火生產、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佔有重要地位。市內多數河流都通大西洋,港口規模巨大,設備優良,終年不凍。紐約也是鐵路交通重要樞紐。紐約的地下鐵道全長100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快捷的地鐵交通系統。紐約有3個國際機場,其中著名的肯尼迪國際機場承擔著全國50%的進出口貨物空運業務和35%的國際客運業務。

紐約是美國少數民族最為集中的地區。黑人有100萬以上,主要聚居在哈萊姆街區。著名的唐人街有15萬華人。還有眾多的義大利人和猶太人。

❸ 華爾街是哪裡,華爾街大師是指什麼人,哪些人,例如

華爾街(wall street)

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在其東北角矗立著古老國庫的分庫大樓(現為陳列館),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點修建起來的。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市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❹ 華爾街主要指那些公司機構

就是一條街,這條街上有很多金融公司,而且都名字都如雷貫耳。
像高盛、版摩根士丹利、美林什麼的。權
http://ke..com/view/36453.htm

❺ 亞洲證券交易所在哪裡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1、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成立。1993年1月27日在上海浦東新區奠基建造上海證券大廈;上海證券大廈竣工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搬遷至新址浦東南路528號,上海證券大廈內營運。

2、深圳證券交易所位於深圳羅湖區,地王大廈斜對面。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於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

3、香港最早的證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於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

4、台灣證券交易所在1961年10月23日成立,於1962年2月9日開始運作。交易所位於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3樓(台北101辦公大樓3樓)。



(5)台北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早期證券交易主要採取現貨交易方式,但隨著商品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交易形式呈現出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復合的發展趨勢。各國證券交易方式的分類標准出現多元化趨勢,既可按單一標准分類,也可兼采多種標准分類,並形成了現貨交易、信用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並存的交易形式。

❻ 華爾街之死 華爾街指的是什麼

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不過三分之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the East River)一直築到哈德遜河(the Hudson River),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Morgan)財閥、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在這里。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也在這里。
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在其東北角矗立著古老國庫的分庫大樓(現為陳列館),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點修建起來的。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市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華爾街的牛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華爾街最早是荷蘭人的殖民地,他們為防止印第安人進攻,在那裡修了一堵木牆,後來美國人來到這里,拆了圍牆,建立起金融街,但在早時期把華爾街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還是「牆街」。

❼ 誰能介紹一下台北101大樓

台北101 (Taipei 101),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設計師李祖原。為台北市政府的BOT開發案,業主是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是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的一幢摩天大樓,樓高508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是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樓(第一現為位於中東迪拜的迪拜塔)。其英文名稱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還有「Technology、Art、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技術、藝術、創新、人民、環境、個性)之意義。

台北金融大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緊鄰台北市政府,是台灣繼高鐵案之後,政府獎勵民間投資的大型BOT開發案。台北金融大樓系由台灣十二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造價共達五百八十億元台幣,由著名建築師李祖原負責設計及監造。大樓除底部裙樓作為購物商場外,將成為台北金融商業重鎮,股市證交所亦將移至此。

建築特色

一座傑出的地標建築,足以改變這個城市。如同帝國大廈之於紐約、艾菲爾鐵塔之於巴黎、更如晚近的金茂大廈之於上海,面對二十一世紀,台北需要更寬廣的舞台、更亮眼的演出,高度508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的TAIPEI 101專案即是「將台北帶向全世界」(Bringing Taipei to the world )的希望工程。

TAIPEI101在93年12月31日舉行大樓開幕典禮,除了宣示TAIPEI101進入全新的營運階段,當晚的跨年點燈配合炫麗耀眼的煙火秀,更是成功的向世人宣告TAIPEI101的時代來臨;94年2月,台灣證券交易所正式簽約宣布進駐,4月18日,德國拜耳公司更成為第一家進駐的跨國企業,緊接著包括瑞泰人壽、富蘭克林投顧、台灣金庫等國內外一流企業進駐,誠如TAIPEI101林鴻明總經理表示,預計94年底招租率可達七成,95年底前可以全部租出去。

堅犟的股東與專業團隊

TAIPEI 101是台北市政府第一個與民間攜手開發的大型BOT專案,於1997年7月由省內十四家企業聯合組成的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地上開發權,而開始進行規劃建造,並負責經營管理。

TAIPEI 101自許要在硬體建設達到世界最高建築水準,更要在軟體經營管理上超越國際,因此從建築設計、結構工程、營造施工、招商及營運管理等方面,集結全球專業經驗,組成最嚴謹的國際團隊。希望藉此機會引進國外精進人才及技術,不但拓展本土團隊的國際視野,帶動營造業的成長,更期望藉由最先進的大樓建造及經營規劃的寶貴經驗,為本案延伸長遠的附加價值。

一座踏上世界舞台的建築

TAIPEI 101坐落於台北最精華地段,是省內建築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專案。該專案主要由省內十四家企業共同組成的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與省內外專業團隊聯手規劃,並由國際級建築大師李祖原精心設計,超越單一量體的設計觀,以中國人的吉祥數字「八」(「發」的諧音),作為設計單元。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整體。在外觀上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開創國際摩天大樓新風格。

TAIPEI 101多節式外觀,以高科技巨型結構(Mega Structure)確保防災防風的顯著效益。每八層形成一組自主構成的空間,自然化解高層建築引起之氣流對地面造成的風場效應,透過建築設計綠化植栽區的區隔,確保行人的安全與舒適性。大樓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內斜七度的建築面,層層往上遞增;無反射光害的高度透明省能隔熱帷幕玻璃,讓人們在台灣的最高建築內,觀天看地。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周遭環境大尺度的融合。

信義計劃區:最璀璨的鑽石都心

信義計劃區是目前台北唯一的大型總體規劃地帶,完善的基礎建設吸引了許多商業經營者,已成為台北市的新都心,而TAIPEI 101更是位於信義計畫區的正中央,TAIPEI 101主建築佔地24513坪(約為81072平方米),信義計畫區街道寬闊,有地景公園以及嫵媚的遠山環繞,信義計畫區現在也被公認為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區域之一。

信義計畫區內完備的基礎交通建設可以吸引各地的消費者驅車造訪。此外,大約有30條公車路線經過TAIPEI 101正門,TAIPEI 101提供超過1800個汽車停車位,附近距離TAIPEI 101不到10分鍾的步程內,另有超過7000個停車位的廣場。未來,延伸捷運板南線的信義支線,更將直達TAIPEI 101。

建築數據

基地面積:9,159坪 (30277 m2)

總樓地板面積: 約108,210坪 (357719 m2)

購物中心: 約22,600坪 (74711 m2)

辦公大樓: 約60,000坪 (198347 m2)

停車位: 汽車1858輛 / 機車3045輛

台北101其他特色

TAIPEI101辦公大樓市場定位為具國際水準的頂級辦公環境,具有多項優勢值得計畫在台灣發展的跨國企業投資進駐,除了位於國家整體規劃的信義計畫都心區域外,還包括多項具前瞻性價值之優勢,如寬敞達八百坪無遮攔的平均單層面積,較一般辦公大樓更高的挑高空間,及寬闊的門廳、展示及公共空間等。

此外,TAIPEI101在籌畫之初,已在跨國企業最重視的的資訊網路、電力、空調及備援設備上,設計最高容量、最大效能的輸出功率及擴充彈性,不僅滿足企業現階段營運需求,更能符合其未來成長發展。而具國際經驗之專業物業管理團隊、24小時全年無時差保全服務以及便利性的配套軟體設施亦將為一流企業菁英營造優質辦公環境。選擇最頂級辦公空間為營運基地已是全球大企業的當然趨勢,因此進駐國際標竿的TAIPEI101必然能為進駐企業創造最高價值的企業形象。

無懈可擊的e化建置

TAIPEI 101提供各種最新科技的基礎設施,以期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資訊總部及世界級媒體中心,與全球同步溝通。鑒於金融及商業機構對資訊與通信的超高通訊網路需求,TAIPEI 101特別與中華電信合作,規劃建構一座空前的智慧型e化大樓,為進駐企業開創一個零時差的溝通空間。

TAIPEI 101大樓內部建置雙路由光纖骨幹、微波及衛星傳輸等三重備援設施,布建成為全天候及全球性通信自動化系統,使得進駐大樓內的金融企業作業能與國際同步,並且享有永不斷訊的高品質通訊服務。大樓內無線通信將支援第三代行動多媒體,行動電話處處可通,全無死角。雙系統、雙路由光纖通達每一層樓,用戶頻寬可達1Gbps,容納多種訊息同時快速傳輸。

最新標竿的寬頻網路,未來還可以容許大量影像會議、國際網路對談功能,進行現代化、高效率、國際間立即溝通機能,對提升台灣競爭力、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有絕對的助益。前瞻性的資訊安全防護系統,能防止網路駭客侵入,避免資訊傳輸機密外泄,堵絕資訊及設備遭受破壞,提供給大樓內部所有企業最安全的保障及最有效的資訊防護。中華電信將首度設立VIP服務中心於辦公大樓內,屆時提供TAIPEI 101租戶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網路監測,即時及主動地為各租戶做通信系統維修,讓用戶絕無後顧之憂。

特色

·滿足21世紀辦公需求

·高效率之通訊

·舒適人行性化辦公環境

·大坪數無遮攔辦公空間

·24小時全年無時差服務

·著重環境保護

·國際專業管理維護服務

辦公區配置

·寬敞非凡、挑高十六米、約六百坪入口大廳

·高科技、安全、出入門禁管理

·單層出租面積,最大面積樓層為約700-1200坪;單樓層凈使用面積可達約420~720坪

·辦公區深度:最大深度為15.48公尺,最小深度為11.15公尺

·樓板到樓板高度達4.2公尺,而辦公區樓板到天花高度達2.85公尺

·新型網路高架地板6公分,布線及隔局彈性大且方便,施工時間短

·獨立電腦接地系統

·整合式配線系統,資訊數據線可配置超高頻寬達1GB

·樓板載重標准為每平方公尺400公斤,部份區域加犟至每平方公尺1,000公斤

·電源電力供應每平方公尺65VA

·照明電力每平方公尺20VA,燈光照度達每平方公尺500~700Lux

·中央空調系統采VAV系統,每層樓劃分為7區;停電時仍可供應30%空調;並可提供夜間、假日、電腦室全天候空調

·提供基本裝修材料:高級礦纖天花板及半明架天花輕鋼架、標准燈具、VAV空調箱、消防灑水頭及偵煙器、廣播喇叭、網路地板、標准窗簾等。

台北101官網:http://www.taipei101mall.com.tw/

❽ 整個華爾街,痴迷於一個"瘋子",為什麼

Wall Street (華爾街)荷蘭統治築道防衛牆英趕走荷蘭拆牆建街名
美壟斷組織金融機構所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市辦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保險公司總部及美洛克菲勒、摩根等財團設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公司總管理處美世界金融、證券交易般華爾街作壟斷資本代名詞壟斷資本支配著美政治、經濟華爾街美壟斷資本金融投資高度集象徵其東北角矗立著古庫庫樓(現陳列館)華盛頓發表職演說點修建起
我兩華爾街第遊客身份傍晚著瓢潑雨雨水停倒灌進華爾街鐵站連鐵道都滿積水所幸雨久停我翼翼繞積水慢慢走百匯與華爾街交界處抬看著名三位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華爾街堵破爛堪城牆候已經附近標志性建築
現三位體教堂前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美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高聳寫字樓周圍塊保存著17世紀花園墓教堂門前穿越百匯算式進入華爾街──條街短窄街口設重重路障街進行翻修處都坑坑窪窪積水幾荷槍實彈警察臨敵站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頂幅巨美旗除外條街似乎都遊客著裝神態看路邊櫥窗並沒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雷貫耳名字反貼著咖啡館健身俱樂部廣告除德意志銀行我沒發現任何家投資銀行名字更用說共同基金或沖基金
總言現華爾街旅遊勝經群結隊外帶著敬畏表情游希望看看全世界金融;看荒廢商業區幾棟陳舊摩樓及許露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已經允許遊客進入所華爾街旅遊價值殘存幾
我華爾街觀光三位體教堂聽牧師講道教堂建築非獨特磚石都值仔細觀賞外面花園著名美第任財政部漢密爾頓墓幾步外喧鬧街道各種車輛夜息經反更加襯托教堂本身神聖與靜謐據說華爾街沒淪落旅遊勝候銀行家基金經理經利用午休息間做禱告再證券市場血腥絞殺
早二十前許金融機構已經離理意義華爾街搬遷交通便、視野闊曼哈頓城區華爾街附近擠滿古舊建築歷史文化街區道路像蜘蛛網難辨認實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需求911事件更根本改變華爾街周圍格局些機構乾脆離紐約座危險城市搬清靜安全新澤西現除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外沒任何家銀行或基金總部設華爾街著名華爾街巨高盛美林堅守離華爾街遠其巨都已經搬遷洛克菲勒、代廣場或央火車站周圍繁華商業區;即使高盛美林已經曼哈頓城區購置新豪華辦公室久要徹底離舊華爾街
寧願切稱華爾街洛克菲勒辦公室閱讀仍華爾街報;聽證美聯儲主席仍關著華爾街態度;洋另側企業家高夢想仍華爾街融資論理位置相隔遠精神仍屬於同條街道──條街道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向證券經紀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拯救美金融危機秘密議輕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敲響高盛公司門(高盛歷史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世界散發垃圾債券;些神物死幾十靈魂仍君臨紐約空附身任何輕銀行家、析師、交易員、經紀或基金經理身隨製造新金融神華爾街

華爾街
昨晚我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已經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兩鬢卻沒根白發語透著輕熱情與自信邊喝著白葡萄酒邊興致勃勃憶自經歷──我第海候浦東沒座高樓現已經變!接著提自曾台北差候與紐約證券析師召電議台灣間凌晨4點窗外台風作整酒店似乎都要倒塌滋味真令永遠難忘!笑著總結道
談許工作題政治題我問:華爾街癮君(The
Street
Addicted)?我問所指CNBC著名證券析節目主持位非功沖基金經理寫本非自書名字叫華爾街癮君華爾街癮每我看電視節目覺像野拿著香蕉跳跳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語言喊證券市場看種表情簡直讓萊塢所喜劇明星黯失色許告訴我傢伙徹底瘋──家喜歡看節目析師尤其看覺華爾街癮君真起超級智者癮君究竟褒義詞貶義詞?我知道
意料我面前位基金主管非愉快說:我華爾街癮君華爾街真夠勁知道富才華處理巨財富創造著效率賺取著金錢;重要我切都樂趣喝完杯酒用激語氣繼續說道:每早晨支撐起床投入工作管理些窮盡資產些企業融資呢?熱華爾街根本能堅持!所唯能夠做偉事業華爾街癮華爾街事切工作種講都趣至於論繁重工作都覺累我知道別看反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我榮
我聽華爾街崇高贊頌前我曾經聽許講華爾街態度:贊許態度憧憬態度屑態度乃至仇恨態度我曾經聽輩描述目華爾街:華爾街即使資歷淺金融專業員都拿6萬美元薪令仰慕所噢或許許看薪水唯令仰慕素我記答某家投資銀行招聘試題候朋友毫猶豫寫: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我想賺筆錢玩笑!誰聽說華爾街癮君褒義詞呢?誰能想像竟發自內熱華爾街?
華爾街我看六旬投資經理仍懷著飽滿精神研究新行業、新市場;我看資深析師邊吃著簡單午餐邊讀著像磚厚報告甚至忘記吞咽;我看輕交易員班Party仍熱烈討論交易策略臉笑容自內金融界並整亞洲金融界都我朋友曾告訴我說願望金融界苦熬幾賺足夠錢做自喜歡事情難道金融喜歡事情?我困惑解問!毫猶豫答所我習金融並且希望事金融賺許許錢難道?
難怪華爾街能夠直統治著世界金融界難怪華爾街銀行家、析師、交易員基金經理直代表著金融創新高水平銀行家每工作14僅完任務壓力熱情;析師每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僅拿自薪水興趣;交易員每打幾十電、輸入百交易指令僅應付板喜歡交易總華爾街癮我記自師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紐約:我剛始做債券交易員候每12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軌跡我知道於喜歡債券說份工作枯燥;我喜歡所我根本覺種折磨!毫疑問華爾街癮君
早晨7點晚12點華爾街(廣義稱謂)每金融機構辦公樓燈光都熄滅電腦都關閉所都已安入睡候外匯交易員聚精神做著某遙遠市場宗交易;所沒起床候析師已經喝著濃濃咖啡始舉行例行晨;所都與家歡度周末候投資銀行家三萬英尺高空機艙奔赴某新興家准備星期洽談IPO問題──說僅工作華爾街王牌沖基金經理著CNBC鏡叫:我切都癮!
附帶說句我喝完杯酒准備家睡覺候位基金主管告訴我喜歡告別式(同用見面候):兩右手各自握拳堅定移互相撞擊反復幾再揮手離早先作代表『交』;現含義『我同意看我堅定移』!臨別前微笑著說

華爾街牛
我同意華爾街看希望若干我看堅定移數華爾街癮組金融界──數財富融合溝通數資產配置交易數辛勤勞事癮世界論何願華爾街能夠使世界變更加美恰恰相反

華爾街早荷蘭殖民防止印第安進攻修堵木牆美拆圍牆建立起金融街早期華爾街英文名字翻譯牆街
建議不要想太多 想多了累
這樣的提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❾ 請問紐約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詳細些

花旗銀行(Citibank, N.A.)是花旗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

花旗銀行標志
花旗集團(Citigroup)是當今世界資產規模最大、利潤最多、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門類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集團。它是由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於1998年合並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的。換牌上市後,花旗集團運用增發新股集資於股市收購、或定向股權置換等方式進行大規模股權運作與擴張,並對收購的企業進行花旗式戰略輸出和全球化業務整合,使花旗集團在短短五年時間里,總資產規模擴大了71%,股東權益增加92%,資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72%,利潤增長 2.6倍,表現出不凡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一次送股(每3股送1股)和 22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共計$3.82)的情況下,每股凈值仍提高了一倍,價格翻了一番。花旗股票是紐約股市著名的績優藍籌股,如其業務品牌一樣著名。

100周年紀念
花旗集團作為全球卓越的金融服務公司,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約為二億客戶服務,包括個人、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服務從消費銀行服務及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以至經紀,保險和資產管理,非任何其它金融機構可以比擬。現匯集在花旗集團下的主要有花旗銀行、旅行者人壽和養老保險、美邦、Citi-financial、Banamex和Primerica。
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前1000家銀行2002年各項指標排名中,花旗集團以一級資本590億、總資產10970億、利潤152.8億美元三項排名第一,盈利水平佔1000家大銀行總盈利2524億美元中6.1%。根據花旗集團最新年報顯示,花旗集團2003年一級資本已達669億、總資產12640億、利潤 178.5億美元,比上年又分別增長了13.4%、15.2%和16.8%。
在過去的 10年裡,花旗集團的股票價格、盈利能力和收入復合年增長均達到兩位數字,而且盈利增長高於收入增長。尤其令同行所嘆服的,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和反恐戰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1000家大銀行總體盈利水平分別下挫14.9%和29.7%的情況下,花旗集團仍達到3%和 4.5%的增長,顯示了花旗金融體系非凡的抗風險能力。
花旗集團目前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不僅是因其在全球金融服務業盈利與成長速度最高的企業中連續占據領先地位,更由於它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服務連鎖公司。花旗集團為100多個國家2億多位顧客服務,每位客戶到任何一個花旗集團的營業點都可得到儲蓄、信貸、證券、保險、信託、基金、財務咨詢、資產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務,平均每位客戶的產品數在全球同行企業中排名第一,因此花旗集團的客戶關系服務網路是花旗不可估量的一種資源,桑迪·維爾就曾驕傲地說過:「這個網路是我們唯一擁有的真正有競爭力的優勢,不管你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能找到一家花旗銀行的機構可以為你服務。」

紐約銀行有限公司 (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 BK) 和梅隆金融公司 (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NYSE: MEL) 2007年7月宣布,雙方已經完成合並,形成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催生出一家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為「BK」。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的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躋身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商行列,並以其18萬億多美元的代管和託管資產成為全球領先的資產服務商。公司首席執行官 Robert P. Kelly 表示:「我們正建立一個無人能及的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增長公司。我們在很多高增長型業務、無可匹敵的產品廣度以及通過戰略投資加快全球拓展的能力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新公司以服務卓越與業績出眾為特色,將形成一個以絕對的客戶為本、注重團隊合作和執行力為制勝法寶的企業文化。」 除了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以外,公司還提供企業信託、預托證券、結算和持股人服務。它將以1600多億美元的客戶資產位列美國財富管理商前10位,並且是領先的美國現金管理和全球支付服務供應商。公司業務結構均衡,全球各地的營收和盈餘多樣化,同時在快速增長的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行業也擁有業務。公司執行董事長 Thomas A. Renyi 表示:「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有能力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和價值,為我們的股東帶來更快的增長。我們已經按計劃完成了這項合並,現在已經准備好精心、嚴格地進行我們能力的整合,來滿足我們客戶未來的需求。」

紐約銀行有限公司和梅隆金融公司於2年12月宣布合並計劃,兩公司的股東今年5月份以壓倒性優勢批准了這項交易。公司年營收規模約為130億美元,試算市值約為500億美元,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在全球共擁有40,000名員工。

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由亞歷山大·哈密頓(Alexander Hamilton)於1784年創立,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銀行。紐約銀行的業務包括證券服務、全球支付服務、資產管理及私人客戶服務、企業銀行業務、零售銀行及金融市場服務,被喻為世界上最穩健、贏利能力最強的貨幣中心銀行之一。紐約銀行的總部位於美國金融中心地段紐約市華爾街一號,管理著遍布33個國家的分行和分支機構的國際網路。

紐約銀行在亞太地區經營業務有著超過50年的歷史。公司在這個地區的12個國家當中擁有18家辦事處,其中包括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漢城與台北等地的分行,並僱傭了1,500名員工。

紐約銀行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BK)是提供全系列服務的全球領導性企業,幫助機構與個人在超過100個全球市場中轉移與管理它們的金融資產。公司有著與客戶合作來通過其核心競爭力來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長期傳統,其核心競爭力包括證券服務、國庫券管理、投資管理與個人及地區銀行服務等。公司廣泛的全球客戶庫包括眾多領先的金融機構、公司、政府機構、慈善基金與基金會等。

❿ 老B財團是不是忘了eva了,這可是坑錢計劃

美國的金融中心
破產者的源頭

華爾街
華爾街
Wall Street (華爾街)
紐約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不過三分之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the East River)一直築到哈德遜河(the Hudson River),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Morgan)財閥、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的經理處集中在這里。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也在這里。
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和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業等大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在其東北角矗立著古老國庫的分庫大樓(現為陳列館),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點修建起來的。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師召開會議,當時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場;我看到資深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華爾街的牛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華爾街最早是荷蘭人的殖民地,他們為防止印第安人進攻,在那裡修了一堵木牆,後來美國人來到這里,拆了圍牆,建立起金融街,但在早時期把華爾街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還是「牆街」

閱讀全文

與台北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