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月5000的工資,你能滿足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49575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4231元,如果你是在私營單位就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工資水平,算是中等以上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的平均線;而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82461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6871元,如果你是在非私營單位上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收入屬於是托後腿的那類人。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月入10000元以上的群體,佔比3%,全國月入5000-10000元的群體,佔比13%,全國月入2000-5000元的群體,佔比46%,全國月入2000以下的群體,佔比38%,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在結合當時的人口數量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以上的人數就高達1.8億左右。根據2018年個稅調整時的數據顯示,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元,納稅人數從1.87億人降至6400萬人,如果按照納稅人群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的人就只有6400萬左右。
但是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或者說每家公司都會真實的把員工的收入上報,按時納稅的,特別是還有廣大的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這些人很多月收入也是超過5000元的,所以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全國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人大概在6400萬-1.8億人之間。那麼這個數據算不算多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另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有8.9億人左右,占總人口的64.3%,如果在扣除掉一些沒有收入的學生、嬰幼兒、無業和失業人員,那麼實際的就業人員可能就只有7億左右,所以月薪5000元對比全國的就業人員來講屬於是中等偏上水平了。
『貳』 "互聯網+",可以加什麼
「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雖然實際的效果絕不是簡單的相加。
這樣的「互聯網+」的例子絕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比如,傳統集市+互聯網有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互聯網有了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支付寶,傳統的紅娘+互聯網有了世紀佳緣,傳統交通+互聯網有了快的滴滴,而傳統新聞+互聯網有了柴靜《穹頂之下》病毒式的傳播。
「互聯網+」:是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
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現在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簡訊收入大幅下滑,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並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在交通領域,過去沒有移動互聯網,車輛運輸、運營市場不敢完全放開,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後,過去的交通監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快的,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體,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在金融領域,余額寶橫空出世的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也有人懷疑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銀聯對二維碼支付也出了標准,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較為有序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在零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聯網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