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

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7-28 00:41:08

⑴ 歷史上的朱姓名人有哪些

朱氏名人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朱元璋標准像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廟號明太祖。其後共傳12代17帝,立國276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並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後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後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後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敬則: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後遷鳳閣鸞台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曾派鄭和
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 朱耷:即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水墨寫意畫大師。
朱德:(1886~1976)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59 ~ 1976)。
朱鎔基: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國務院總理。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朱熹:(1130-1200年)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紅燈:(?—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東泗水縣柘溝鎮宋家人。義和團最初領導人,主張「扶清滅洋」。
朱宣咸:(1927年浙江--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與美術教育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與中國新興木刻版畫創作。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並任校長。
朱貝貝:(1987年)著名音樂人,山東藝術團委員會委員,索卡尼娛樂傳媒名義主席兼董事長,朱家心連心藝術團團長,著名代表作《深愛你的豬》、《夢想》、《把愛給了你》,其中《把愛給你了》曾榮獲流行音樂十大銀獎。 朱光潛(1897~1986年),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人)。
朱光亞: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院長;中國兩彈之父。
朱彤: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中央電視台編委會委員,高級編輯。四川省戲曲學校中專畢業,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習本科畢業,俄羅斯國立戲劇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導演學博士學位。曾任四川省川劇院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講師。1994年9月調入中央電視台,歷任導演、製片人、文藝中心影視部副主任、中央電視台辦公室副主任兼秘書處處長、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主任,2008年8月任現職。
朱廣權: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播音員。

⑵ 化工行業就業形勢如何

就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形勢和任務談幾點看法: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全球,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制定和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我們出台了重點產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在推動結構調整方面提出了控制總量、淘汰落後、兼並重組、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等一系列措施。各地也相繼出台了一些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政策效應已經初步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有所緩解,經濟總體發展向好,石油化工行業總的經營形勢也是有喜有憂,喜大於憂。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9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在信貸和內需擴張的拉動下,大部分行業企穩回升。第一,行業產值回升步伐明顯加快,截9月底,9月份全國石油化工行業實現總產值6139.7億元,創今年新高,同比增長3.3%,結束了去年以來連續9個月負增長的局面。增長比上月加快了9.5個百分點。1-9月份,累計全行業實現總產值4.68萬億,降幅比1-8月份收窄了1.7個百分點,初步判斷,今年年底以前石化行業經濟可能結束低位回升的狀態,進入擴張階段。從總的來看,咱們這個數不太好看,為什麼呢?比去年同期是下降的,這裡面有一個總量問題,有一個出口問題,主要問題還是油價格的下降。 第二,主要產品的產量繼續快速增長。9月份,在協會重點跟蹤的60餘種石油和化工產品產量中同比增長的佔90.3%,下降佔了9.7%,增速超過10%的達到了71%,其中原油加工同比增長14%,乙烯同比增長29.4%,化肥同比增長13%,農葯同比增長29.2%,輪胎同比增長26.7%,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增長了25.5%、21.9%,塗料、染料、燃料,分別增長13.8%、34.9%和48.4%。第三,部分大宗產品需求保持回升勢頭,從表觀消費量看,1-9月份,原油同比增長了3.3%,乙烯增長3%,甲醇增長37.8%,增速有所放緩,但繼續維持強勢。三大合成材料同比分別增長了25.9%、19.3%、17.8%,國內成品油銷售量同比增長3.9%。目前咱們統計是表觀消費量,但是咱們銷售率沒有這么高,表觀消費量有一點掩藏了問題。第四,主要石化產品價格反彈,根據9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00多種石化產品價格指數分析,石油化工行業當月價格總指數是85.8,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回升,全行業價格指數大幅度反彈,主要是石油價格上升推動的,9月份國內原油價格指數環比上漲11.8%,在家電、紡織、汽車等行業回暖拉動下,合成材料市場總體出現平穩回升的趨勢。9月份,合成材料價格總指數比8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是年內最高水平。第五,化工行業投資繼續快速增長,1-9月份累計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6893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化工行業投資同比增長28.1%,磷肥增長92.6%,農葯行業增長33.3%,塗料染料行業是39.2%,橡膠製品增長29.6%。第六,行業利潤回升步伐逐步加快,1-8月份全行業實現利潤2961.94億元,降幅比1-5月份縮小11.2個百分點,其中橡膠工業特別是輪胎行業利潤一支獨秀,1-8月份行業利潤同比增長95%。總得來說,明年化工行業就業形勢將比今年好,整個化工產業處於發展回暖中。

⑶ 改革開放的變化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 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團結奮進,振興新鄉,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進了全市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服務業、財政金融保險業、文教衛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改革的 深入發展,推動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二十年是全市經濟發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 增長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據統計,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46.97億元,比1978年增長8.1倍,平均每年遞增11.7%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48億元,增長4.7倍,年均遞增8.4%,第二產業增加值101.97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其中工業增加值90.35億元,增長10.4倍,年均遞增13.1%,第三產業增加值81.52億元,增長10.8倍,年均遞增13.3%。

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推行了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村經濟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建運商服綜合經營的新局面。據統計,1997年全市糧食總產已達283.4萬噸,增長106.7%,年均遞增3.9%,棉花總產3.3萬噸,增長81.3%,年均遞增3.2%,油料總產18.6萬噸,增長23.16倍,年均遞增18.2%.

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畜牧業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 物質文化的需要,滿足市場,保障供應,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效顯著。據統計,1997年全市大畜牧存欄67.09萬頭,增長108.4%,年均遞增3.9%,生豬存欄148.77萬頭,增長53.7%,年均遞增2.3%.肉類總產22.79萬噸,增長6.33倍,年均遞增11.1%.其中豬牛羊肉18.67萬噸.增長5.35倍,年均遞增10.2%。同時山羊存欄和家禽存欄,也有較快的發展,大幅度的增長。

三、工業生產為國民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生產經過二十年的改革,挖潛和改造,充分發揮了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據統計,1997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326.497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0%.在工業總產值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205.48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其中輕工業產值91.38億元,遞增14.3倍,年均遞增15.0%,重工業產值112.3億元,增長21.6倍,年均遞增17.6%.從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工業生產的總體情況看,發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於受市場、資金和產業結構的影響,使1997年全市工業生產出現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面對市場,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在黨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加快企業改制,搞好企業的改組和組建,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通過改制,使全市工業企業增強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展現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紀。

四、交通運輸郵電業發展迅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多種經營蓬勃發展。據統計表明,全市旅客周轉量已從1978年的32606萬人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140447萬人公里,增長3.31倍,年均遞增8.0%,貨物周轉量已有1978年的11421萬噸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697163萬噸公里,增長60倍,年均遞增24.2%.郵電業務總量46415萬門,增長123.8倍,年遞增28.9%,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9.07萬門,增長71.4倍,年遞增25.3%.電話機年末擁有量24.74萬部,增長21.7倍,年均遞增17.9%。

五、社會不斷發展,市場更加活躍

市場經濟的建立,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經營方式的靈活多樣,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據統計,199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已達83.59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4%.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國有經濟25.19億元,增長8.23倍,年均遞增12.4%,集體經濟16.29億元,增長4.97倍,年均9.9%,其它經濟42.10億元,增長100%。由此可見其他經濟(包括個體、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種經濟類型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特別是個體經濟的大量涌現,不僅活躍了,也方便了群眾,為促進全市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開辟了新的就業門路。

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資逐年增多

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對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截至1997年底全市進出口總值為1105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730萬美元,比1990年增長1080倍,年均遞增171.3%,進口總值13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16完美元,比1986年增長344.3倍,年均遞增70.1%.出口創匯2948萬美元,完成銷售收入39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其中:入庫稅金2.84億元.對外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僅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文教衛生事業穩中求進

文教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全市教育普及,衛生機構人員增多。據統計,1997年全市小學在校學生達71.79萬人,增長17.1%,年均遞增0.8%,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42萬人,減少3.3%,中等專業在校學生1.27萬人,增長9.58倍,年均遞增13.2%,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45萬人,增長3.26倍,年均遞增7.9%.衛生機構床位14717張,增長106.4%,年均遞增3.9%,衛生機構人員2.01萬人,遞增1.6倍,年均遞增5.2%,醫生7003人,增長75.6%,年均遞增3.0%.

八、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多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據統計,199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2.82億元,增長26.51倍,年均遞增19.1%.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投資15.42億元,增長27倍,年均遞增19.2%,城鄉個人投資14.35億元,增長15.88倍,年均遞增16.0%。從投資情況來看,二十年來得發展變化是大的發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較樂觀。但是,應該看到每年投資的多少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由於1997年工業生產的下滑,不僅影響了全市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直接影響投資的增長。

九、財政金融是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財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經濟效益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統計,1997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1.49億元,增長5.46倍,年均遞增10.3%,財政支出15.11億元,增長10.1倍,年均遞增13.5%.國家銀行各項存款155.91億元,增長63.96倍,年均遞增24.6%,國家銀行貸款143.29億元,增長17.18倍,年均遞增1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9.13億元,增長208.4倍,年均遞增32.5%。

十、城鄉居民,城鎮職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199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154元,增長11.24倍,年均遞增14.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長12.8倍,年均遞增14.8%.城鎮職工人數56.7%萬人,增長82.9%,年均遞增3.2%.城鎮職工工資5179元,增長7.46倍,年均遞增11.9%。

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社會經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存在著農業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工業生產下滑,一些企業的停產或半停產,造成下崗人員增多,就業與在就業壓力加大等問題。在目前情況下,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還很多。因此,我們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快企業改制和經營機制的轉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快企業改制的步伐,適應兩個轉變,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實現第二次創業,開創全市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局面。

城鄉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城鄉人民生活擺脫「貧困」,普遍實現「溫飽」,正向「小康」邁進。20年來,我市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1、城鄉居民收入在經濟發展中快速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間增長了8.6倍。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97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長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遞增,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質基礎。

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年來,多數居民生活水平已達溫飽,部分家庭已邁進「小康」,主要表現為: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不斷變化,已比較注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97年,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已達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長14%,農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收入的增加,推動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引起了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滿足向質的方面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並趨於優化。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四月份發布的信息,我國商品已告別短缺,進入物質資料相對豐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糧憑供應,副食要票證」的狀況一去不復返了,人們的生活消費總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豬牛羊肉30.5公斤,糧食9.2公斤,作為主食的精米細面占糧食消費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個百分點,人均消費鮮蛋17.5公斤、魚12.9公斤、鮮奶1.7公斤、干鮮瓜果59.8公斤,分別比90年增長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著向「成衣化」、「多樣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生活中人們印象最深刻、最直觀、最生動的變化莫過於衣著服飾的變化。十幾年前,人們服裝主要以「灰白」、「軍綠」為格調,樣式陳舊。可如今,居民穿著成衣化大大提高,97年市區民民人均購買成衣6.6件,比90年增加4.5件。

住的方面,住房成套率明顯提高,居室環境大為改善。隨著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住房建設速度的加快,一批「安居房」、「解困房」和居民小區相繼建成,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97年底,市區住樓房戶數已達73%,城市人均居住面積7.44平方米,住樓人數占總人口比重為72%,百戶居民擁有單元式配套住宅達65戶,擁有單元式的已佔總人口比重為63.9%,截止97年底,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19.6平方米,93.7%為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

居民日常耐用消費品由「實用型」向「享受型」方向發展。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這個在六、七十年代曾代表富有標志的「老三件」,曾經是多少人的嚮往和夢寐以求,並且成為人們追求的奢侈品,時過境遷,居民家庭的耐用品演繹了兩次更新換代。8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件」取代了「老三件」,如今電話、空調、音響又取代了「新三件」。

居民在日用消費品上呈現出「跳躍式」發展態勢,據抽樣調查,97年底我市城市百戶居民擁有洗衣機87台,電冰箱77台,彩色電視機99台、空調器8台,淋浴器21個,錄相機25台,電話65部,農村百戶農民擁有洗衣機13.5台,電冰箱7台,摩托車4.6部,電視機102台,錄音機24台,音響6套,燃氣具4.3套。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隊伍不斷擴大,科技成果碩果累累。截止97年底,市屬企事業單位共有科技人員41700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5000人。我市還以科技為先導,抓好「科技興企」,在企業開展了創建科技先導型企業活動,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的指導,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94年的33.6%提高到97年的44.2%。

穿戴習俗

清代男留發辮,女裹「金蓮」。服式一般為大襟布紐,袖口褲腳寬大。男的冬日多數穿長衫,夏著短服,戴八棱(瓜皮)帽工紗帽,少數老人戴風兜。秀才舉人有「藍衫頂戴」作禮服。女衣長過膝,有的襟邊袖口飾以帶狀紗織花邊,俗稱「欄桿」。未婚女梳辮子,已婚女梳發髻,中老年婦女則系包頭或縐紗。

辛亥革命後,男去發辮,剃光頭或留短發。女解纏足,青年婦女漸興短發。穿戴隨之漸變。男性公教人員多數穿中山裝(小翻領,上下各兩個明袋)。學生多穿學生裝(無翻領,左胸與腰兩側各一暗袋)。還有軍便裝,工人裝,也為廣大青年普通衣著,富家婦女和女生多穿旗袍,農民衣式沿舊無大變化。舊時勞動群眾衣著主要是蔽體保暖,很少講究款式美觀。

五十年代,中青年婦女曾一度風行列寧裝、大翻領、雙排紐、腰兩側斜插袋,並束布腰帶。六十年代,一度受「紅衛兵」穿著影響,普遍喜穿綠軍裝。改革開放以來,衣著講究美觀、舒適,款式繁多且變化快。以往注重服飾厚實耐穿的觀念,遂嬗變為追求衣著新穎雅觀,部分高收入階層的婦女日就華麗。黃金項鏈、腳手鐲,以至袒肩露胸的上衣和超短裙,已在部分青年女子身上出現。

建國六十周年以來: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

社會文化上:教育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們站起來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順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中國的10年動亂。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1981年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3年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建國後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985年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1986年實施「863」計劃

1988年中國核潛艇發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

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橫斷長江,縛住蒼龍。現在三峽工程已經順利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的奮斗目標,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⑷ 2011年汽車行業國家政策方面會有怎樣的措施

國汽車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第一節 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總體評述 一、世界汽車市場進入嚴重的危機 二、中國汽車市場的壓力是世界環境和中國發展模式調整的共同體現 三、消費稅調整後的微車高增長尚不代表小排量車壓力化解 四、自主品牌的發展惡化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五、汽車行業內外購並的機會越來越大 第二節 近幾年中國汽車製造業運行數據分析 一、2006-2010年中國汽車產量情況 二、2010年中國汽車的保有量情況 三、近三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情況 四、2006-2010年汽車製造業經濟指標監測 四、2010汽車製造業收入前十家企業 第三節 2010年中國乘用車品牌總體走勢分析 一、自主品牌乘用車大豐收 二、微型轎車主力品牌表現 三、小型車市場走勢 四、緊湊型車市場增速也有放緩趨勢 五、中高級車自主品牌的低端B級車嚴重分化 六、B級豪華車總體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七、MPV三劍客走勢分化,GL8成為一枝獨秀 八、高端車型成SUV增長動力新動力 九、微客的農村鄉村需求日益增強 第四節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運行分析 一、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成為汽車市場的時尚 二、國內的汽車供給將進入過剩時代 三、商用車競爭穩定,轎車競爭激烈,但格局逐漸明朗 第二章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運行環境解析 第一節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運行經濟環境分析 一、中國GDP分析 二、中國工業發展形勢 三、消費價格指數分析 四、城鄉居民收入分析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七、進出口總額及增長率分析 第二節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運行政策環境分析 一、《汽車產業振興計劃》影響深度剖析 二、汽車關稅政策 三、取消不合理收費及地方保護措施 四、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制訂 五、燃油稅政策的影響 第三節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運行社會環境分析 一、環境保護備受重視 二、能源短缺,國內石油需求加大 三、中國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迫在眉睫 四、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日漸受到青睞 第四節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運行技術環境分析 一、自主研發是提高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二、新產品、新技術 三、代用燃料技術 第三章 2010年中國農村汽車市場運行分析 第一節 2010年我國農村汽車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一、我國農村汽車市場運行數據分析 二、我國農村汽車市場消費量分析 三、我國農村汽車市場運行特點分析 四、我國農村汽車市場汽車產品結構分析 五、我國農村汽車市場主要消費車型分析 六、我國農村汽車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節 2010年我國農村汽車市場主要車型銷售數據分析 一、我國農村三輪汽車銷售量分析 二、我國農村低速貨車銷售量分析 三、我國農村輕型載貨車銷售量分析 四、我國農村微型客車銷售量分析 五、我國農村輕型卡車銷售量分析 六、我國農村微型卡車銷售量分析 七、我國農村汽車市場產銷預測 第三節 2010年我國農村汽車市場面臨的發展機遇與問題 一、國家「十五」規劃給農村發展汽車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二、中央新農村政策將擴大農村汽車市場的需求 三、2010年燃油稅和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進一步削弱低速汽車的價格優勢 四、汽車下鄉將加速農村汽車市場的發展 五、國家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 第四章 汽車下鄉對我國汽車市場發展帶來的影響 第一節 汽車下鄉主要的受益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分析 一、長安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二、江淮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三、東風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四、福田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五、重慶力帆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六、哈飛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七、吉利汽車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八、上汽通用五菱簡介及其發展計劃 第二節 汽車下鄉銷售渠道的搭建 第三節 汽車下鄉營銷方式的選擇 第四節 汽車下鄉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 第五節 汽車下鄉售後服務體系的建立 第六節 汽車下鄉為我國民族汽車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第五章 201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概述及細分產品市場運營情況分析 第一節 新能源汽車的分類 一、混合動力汽車(HEV) 二、純電動汽車(BEV) 三、燃料電池汽車(FCEV) 四、氫發動機汽車 五、燃氣汽車 六、醇醚汽車 第二節 車用替代燃料的簡述 一、煤直接液化和煤間接液化合成油 二、甲醇 三、二甲醚(DME) 四、生物質燃料 第三節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細分產品市場運營情況 一、純電動汽車 1、中國純電動汽車發展綜述 2、2010年中國純電動汽車技術動態 3、中國發展純電動汽車的瓶頸 4、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二、混合動力汽車 1、2010年中國混合動力車的發展 2、2010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 3、2010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4、混合動力車的前景及趨勢 三、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1、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取得長足發展 2、中國燃料電池城市大客車可望率先實現產業化 3、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 第四節 中國新能源發展目標 一、調整汽車產品結構 二、採用節能技術 三、原油推行標准 第六章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及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第一節 國家確定的十三個試點城市 (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武漢、濟南、杭州、大連、長沙、長春、合肥、昆明、南昌) 第二節 試點城市2010年汽車市場消費量分析 第三節 試點城市2010年汽車銷售市場特徵分析 第四節 試點城市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第五節 試點城市2010年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七章 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及各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分析 第一節 我國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重點方面 一、培育汽車消費市場 二、推進汽車產業重組 三、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 四、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 五、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 第二節 我國汽車發展戰略分析 一、第一階段節能汽車 二、第二階段混合動力汽車 三、第三階段電動汽車 四、第四階段燃油電器車 第三節 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分析 一、第一個階段是節能汽車 二、第二個階段是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 三、第三個階段是燃油電器汽車 第四節 日本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分析 一、第一個階段是小型電動汽車 二、第二個階段是混合動力汽車 三、第三個階段是燃料電器汽車 第八章 金融危機對汽車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第一節 金融危機下我國汽車行業發展機遇 一、金融危機對國外汽車企業的影響 二、我國汽車企業在危機中具有的競爭優勢 三、金融危機導致部分經營不善的汽車企業退出市場 四、金融危機給我國汽車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帶來機遇 五、金融危機為我國汽車企業提供了並購國外企業的機會 六、金融危機下國家汽車振興計劃給汽車企業帶來的機遇 七、汽車企業如何從危機中把握市場機遇 第二節 金融危機下我國汽車行業市場風險 一、國際同業競爭風險 二、國內同業競爭風險 三、國家產業政策現狀及變動影響 四、金融市場風險 五、技術市場風險 六、人力資源風險 七、宏觀經濟周期風險 八、行業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 第九章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總體投資情況分析 第一節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一、中國汽車行業結構性增長分析 二、汽車產品在中國生命周期定位分析 三、中國汽車行業盈利性分析 四、中國汽車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五、中國汽車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第二節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一、投資效益及存在問題分析 二、汽車行業投資策略分析 第三節 2011-2015年中國汽車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分析 二、政策風險分析 三、經營風險分析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分析 第一節 22011-2015年中國汽車企業走勢總體分析 一、跨國集團狹義乘用車市場的日系表現突出(主要有豐田、日產和本田) 二、三大集團的銷售表現出現分化(上汽、東風和一汽) 三、三小集團的走勢均同比下滑(廣汽集團、北汽和長安) 四、自主品牌獨立車企的標兵企業,走勢較差(主要有比亞迪、吉利、奇瑞、江淮和哈飛) 第二節 2011-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生產與消費趨勢分析 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 二、自主品牌汽車的份額繼續擴大 三、經濟型家用轎車市場經濟進一步激烈化 第三節 2011-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產品發展趨勢分析 一、外觀設計的重要性上升 二、微型轎車將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 三、網路型的多媒體汽車是主流趨勢 第四節2011-2015年中國汽車行業技術創新趨勢分析 第五節 2011-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分析 一、中國汽車工業各項指標預測分析 二、中國汽車市場供需狀況預測分析 三、中國二手車交易狀況預測分析 四、中國專用車市場供需狀況預測分析 五、中國MPV市場供需狀況預測分析 圖表目錄:(部分)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企業數量及增長率分析 單位:個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虧損企業數量及增長率分析 單位:個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從業人數及同比增長分析 單位:個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企業總資產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10年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不同類型企業數量 單位:個 圖表:2010年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數量 單位:個 圖表:2010年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不同類型銷售收入 單位:千元 圖表:2010年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不同所有制銷售收入 單位:千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產成品及增長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工業銷售產值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出口交貨值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銷售成本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費用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主要盈利指標分析 單位:億元 圖表:2006-2010年5月份中國汽車製造行業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圖表:2006-2009年全國汽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全國及主要省份汽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汽車產量集中度分析 圖表:2006-2009年全國載貨汽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全國及主要省份載貨汽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載貨汽車產量集中度分析 圖表:2006-2009年全國公路客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全國及主要省份公路客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公路客車產量集中度分析 圖表:2006-2009年全國轎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全國及主要省份轎車產量分析 圖表:2010年1-5月轎車產量集中度分析 圖表:略……

⑸ 歷史上姓朱的名人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⑹ 道奇計劃的內容

日本政府把由產業扶持政策、產業調整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保護政策和產業組織的產業政策與有關的經濟計劃結合,保進企業的振興。

1949年,以編制特別會計預算方式的平衡,全面廢止政府補貼、全面停止復興金融公庫的貸出活動、確定一美元兌360日元的固定匯率為目的的「道奇計劃」,以及盡快制定穩定財政、金融、物價和工資、最大限度提高出口的產量等措施的「經濟安定九原則」實施,使戰後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大體上得到了控制。《中小企業診斷制度》(1948年)是政府為指導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有效運用設備、資金等而制定的。政府根據企業提出的申請,從各種角度就企業的現場設備、生產方法、技術、產品、質量、成本、經營方針、經營內容等加以調查和「診斷」,提出有益於改善技術與經營的勸告,必要時給予指導。由於「診斷」效果顯著,接受診斷的企業不斷增多。政府除了通過「診斷」來協助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並從財政金融方面加以政策扶持外,還通過淘汰、合並和「系列化」對企業進行整頓,以確保增強大部分企業的活力。

五十年代始,鋼鐵、煤碳、電力、合成纖維等部門正為其部門合理化而進行設備投資,政府先後制定了《關於我國產業合理化的方針政策》(1951年)、《鋼鐵工業和煤碳工業的合理化政策綱要》(1958年)。1955年,政府運用對重要機械和合理化機械實行特別折舊、對重要產品免稅、對重要機械的進口免徵關稅等特別措施,推行產業合理化以求搞活企業。1953年又制定了扶持合成纖維產業的五年計劃,1955年7月制定出對石油化工部門的扶持政策。

七十年代起,由於中東戰爭使石油價格提高,使日本工業布局的不合理而造成地區工業發展不平衡,以及日本發展中長期積累而得不到解決的矛盾開始激化、表面化,這給日本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政府為此開始轉向引導企業發展那些能夠抵擋資源沖擊、適應性強、技術性高、能源消耗小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政府在增加對國內知識密集型產業投資的同時,指導企業將公害大、耗能多的企業轉向海外,並要求節省能源和資源。《省能源政策基本方向的規定》(通產省1974年公布)、《特定不景氣地區中小企業對策臨時措施法》(1978年)、《特定不景氣產業穩定臨時措施法》(1979年)等的頒布實施,就是為了推行該政策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國家強制手斷實施的不景氣對策措施,引導和協助企業擺脫了困難,從政策上為搞活企業提供了保證,也為日本經濟朝加工業、輕工業方面發展創造了條件。從日本主要出口產品的變化可見其產業政策轉變的一斑:六十年代出口產品為鋼鐵、化纖和機械;七十年代為汽車;八十年代初、中期為家電;八十年代後期為計算機、新材料等高技術產品。知識密集型產業下策遭到了靠重工業,化工業發家的壟斷資本集團的強烈反對,大量的投資導致了通貨膨脹,知識密集型產業使大量勞動者失業,等等。這一切說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產業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樣,是隨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而產生,這些政策既解決了一些矛盾,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但又形成了一些更難以解決的新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無法從根本上根治它經濟上的弊病。

⑺ 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基本介紹

曾經參與起草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的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宋玉祥表示,在早期沿海開發中失去先機的東北地區,有望借這次契機迎頭趕上,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200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討論並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 會議指出,包括大連、營口、錦州、丹東、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在內的遼寧沿海經濟帶,地處環渤海地區重要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資源稟賦優良,工業實力較強,交通體系發達。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對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進一步提升大連核心地位,強化大連—營口—盤錦主軸,壯大渤海翼(盤錦—錦州—葫蘆島渤海沿岸)和黃海翼(大連—丹東黃海沿岸及主要島嶼),強化核心、主軸、兩翼之間的有機聯系,形成「一核、一軸、兩翼」的總體布局框架。依據戰略定位,充分考慮現有開發強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培育建設一批發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準確、產業分工合理、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的重點區域和產業集群。
提升核心進一步增強大連的綜合實力,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其核心地位和龍頭作用,帶動區域加快發展,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建設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完善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努力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拓展物流網路,搭建高效物流平台,建設一批輻射面廣、流量大的優勢貨品及集裝箱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分撥和配送中心,加快構建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星海灣金融商務區,引進和培育高層次金融人才,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吸引和集聚中外金融機構,健全現代金融組織和服務體系,逐步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造船及海洋工程基地、大型石化產業基地、電子信息及軟體和服務外包基地,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海洋與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集群,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聚集區。 第二節 強化主軸
強化主軸大連—營口—盤錦主軸是哈大和東北沿海兩個一級發展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這一主軸,在支撐東北沿海經濟帶快速崛起的同時,服務帶動哈大經濟帶優化升級。加快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建設,重點發展船舶製造、石油化工、機床、精密儀器儀表等,配套發展航運、物流、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形成臨港產業集群。加快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建設,重點發展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現代物流等產業,逐步建成大型臨港生態產業區。加快盤錦遼濱經濟區建設,重點發展中小型船舶修造、光電、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合成橡膠等產業。依託沈大交通走廊和大連、營口、盤錦等重點城市,建設好各類國家級、省級開發區。 2013年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市經濟發展數據表國內生產總值 GDP (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億元)進出口總額(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三次產業佔GDP比重大連7650.8850.0668.23023841.4% 營口1513.1184.366.92660040.4% 盤錦1351.1148.813.13014824.1% 錦州1344.9136.135.12534036.1% 丹東1107.3136.449.82174537.2% 葫蘆島775.188.413.32530440.0% 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際,充分考慮現有開發強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著力優化空間布局。一要發揮東北地區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全面參與東北亞及其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二要整合沿海港口資源,全面提高航運、物流等服務能力和水平。三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四要統籌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五要統籌規劃和完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增強區域支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六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七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會議要求,遼寧省要強化組織領導,緊密聯系實際,落實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措施,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政策支持和督促指導,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⑻ 沈陽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沈陽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1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小額企業貸款及個人抵押貸款咨詢、產業投資、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普通倉儲、物流信息,經濟信息,投資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黃濤
成立時間:2014-01-14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101340000081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沈陽市東陵區望濱街道旅遊路5號282室

⑼ 有碰到過專業的金融方面碰瓷的人嗎

人才還是有的 就是不用在正道上走偏了
從現貨公司經理轉行為職業碰瓷者的財富之路
------警惕職業碰瓷者----

楊四龍,湖北鄖縣人,2015年-2016年分別在遼寧聚寶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沈陽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當經理,從事貴金屬現貨交易、國際外匯等業務。從2016年開始利用金融行業公司在大市場大環境中相對弱勢的局面,從經營者變身為「維權者」,跨行業走上了職業維權獲取高額回報的財富之路。
2016年,楊四龍代理經營艾拓思外匯平台,因經營管理不善,但是又覺得自己發展客戶「勞苦功高」,向艾拓思外匯平台索要巨額賠償,並編制所謂行動方案四處散發,進行恐嚇要挾,艾拓思官方已經向公安機關備案,編號:201505271048106233265。
楊四龍職業碰瓷財富套路之一:分別在各金融公司或平台進行簽約代理或者以客戶身份注冊交易,然後索取高額賠償,並利用自身曾經營現貨公司的經驗,編制所謂維權倡議工作流程,並利用互聯網去散布虛假性、聳人聽聞的資訊,給金融行業公司施壓,最終達到他獲取高額收益的目的。
楊四龍職業碰瓷財富套路之二:首先向金融公司或平台索取高額費用,然後在網路上散布消息,能給在各個金融市場投資虧損過的人拿回投資款,想造成群體事件(碰瓷案例:東北的中社聯合)。並給各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投訴,給金融行業公司施壓,最終達到他獲取高額收益的目的。
以上情況,已經金融同行核實,從2016年-2018年已經有數家金融公司中招!請各位業內的同行碰上此類惡意碰瓷欺詐者,保持警惕,長期下去此類碰瓷者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讓那些使用不正當手段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方能維護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

閱讀全文

與合成振興金融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