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銀大廈的建築歷程
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歷時六年有餘,大廈基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著的局促土地。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區「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展,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樓高加上當地台風季節強勁的風力,使得建築物的結構系統需要非比尋常的解決方式,結構工程師羅伯森,這位ENR雜志1989年的風雲人物,向貝氏建議採用合成的超強結構體,即以鋼組構成盒狀,內灌注混凝土,以之做為抗風力暨承重的主幹。
仔細觀察中銀大廈,會發現許多貝氏作品慣用的設計,以平面為例,中銀大廈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范內變化多端,至於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馬德里大廈,馬德里大廈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邊的分割,分析其組合,乃系兩個平等四邊形的變化。 中銀大廈整棟大樓以三樓營業廳,17樓高級職員專用餐廳兼宴客廳與頂端70層的「七重廳」等處最受矚目。
兩層樓高的營業空間恢宏,以石材為室內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氣派,位在該層中央直達第17樓的內庭,其在詢問服務台上方的天花處形成一個金字塔,令人聯想到巴黎羅浮宮整建案的設計,同樣是金字塔造型,兩者有著不同的空間意義,羅浮宮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個罩覆的實體空間,中銀大廈是在一個實體空間中塑出虛負的空間。貝氏極為知名的華盛頓藝廊東廂,在東西兩廊間的廣場,有數個小金字塔錯落地分布在噴泉,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來豐富景觀代間,同時為兩廊之間的地下通道採光,若追根究底貝氏採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擬建於劍橋的肯尼迪紀念圖書館,該案因為基地未獲解決而夭折,這四個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為殊異,唯一共同點是皆具有採光的功能。17樓是第一個有斜面屋頂的樓屋,斜面達7層樓高,在北側的休閑廳,透過玻璃天窗可以仰視到大廈的上部樓層,自中庭可以俯看到營業大廳,空間的流暢性在此再現得淋漓盡致。
第七十樓的「七重廳」是舉辦盛大宴會的場所,大廳中有張可坐24人的大桌,兩側有數組沙發,南側是備餐間,儲藏室及男、女廁所,整層就是一個大房間,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頂,尺度巨偉,通常建物的頂屋是機械房,貝氏卻將香港中銀大廈機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層,在其上層創造一個充滿陽光的玻璃廳,引進陽光,引進風光,將人們對空間的感覺引進至高的層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築師的氣魄,這是貝氏一貫的設計手法——結合陽光與空間。 玻璃帷幕牆需要定期清洗,中銀大廈的造型獨特,清潔維護需要特殊的設計配合,因為建築物沒有平台,清潔工作台得儲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與六十九樓的機械房內,操作時,工作台得由特別設計的窗門出入,斜面的部分,與噴泉地大廈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邊設計軌道以架設工作台,受大斜撐構體的影響,垂直的窗欞不是連續的,工作台的掛勾特別加長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築施工完成並不意味結束,日久天長的維護工作隨著業主遷入而開始,建築師有責任藉著良好的設計為業主考慮,中銀大廈是一個典範。
中銀大廈有個三層樓高的石質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牆樓層,這點是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貝氏設計的高樓,由底至頂通體只有一個建材,墩座是因應基地的斜坡而設計,同時希望藉著厚重的石材,增強穩定的感覺,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橫石,而非四邊連續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現在好萊塢的藝人經紀中心;石柱頂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飾,則可在巴黎的羅浮宮整建與北京香山飯店見到;第十七樓與七十樓的遮陽設施,同樣地曾用在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與達拉斯梅耶生音樂廳;大廈南大門兩側的燈座,使人想到了台中東海大學校區內的類似設計,這些「似曾相識」的建築語匯與元素乃是經過歷練的設計結晶,凡能經得起考驗的,就是歷久彌新的設計,這就是貝氏作品雋永的原因。 大廈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庭園,園中有流水、瀑布、奇石與樹木、流水順著地勢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雙重意義,實質方面,水聲可以消滅周圍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隱喻財源廣進,象徵為銀行帶來佳運,西南解處聳立朱銘的「和諧相處」銅塑,對著的兩個個巨大青銅像在灰色的花崗岩襯托下,甚是搶眼,銅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觀光勝地山頂纜車站的必經之處,就整個敷地計劃而言,頗有點睛之妙,貝氏從事敷地計劃,未若香港一般的慣常方式將建築蓋滿整個基地,而用心地在東西兩側規劃了庭園,為人擠樓擁的香港創造了精緻的室外空間,誠乃可貴之舉。
Ⅱ 濟南中銀大廈在哪啊
中銀大廈在銀座商城旁邊所以,我幫你搜索的是銀座商城的終點站.山師就是文化東路的那邊,你可以從中銀大廈出坐80路車去,建工學院站下,往南走就是了.賓館不知道你想住多少價位的.所以不好推薦哦
共經過7站
方法1:路程是坐18路,從火車站起坐4站,到桿石橋,換65路坐3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18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桿石橋
換65路
桿石橋-趵突泉-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2:路程是坐43路,從火車站起坐4站,到桿石橋,換65路坐3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43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桿石橋
換65路
桿石橋-趵突泉-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3: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19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19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4: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44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44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5: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49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49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6: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K52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K52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7: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65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65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8: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K96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K96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方法9:路程是坐K51路,從火車站起坐6站,到泉城廣場,換102路坐1站,到終點銀座商城
乘車路線是:
坐K51路
火車站-天橋南-大觀園-人民商場-共青團路-趵突泉東門-泉城廣場
換102路
泉城廣場-銀座商城
Ⅲ 中銀大廈21樓為什麼不可以去
因為傳說中銀大廈鬧鬼。
深圳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近年來成為了中國的頂級經濟城市,眾多追夢的年輕人紛紛前往深圳。而在深圳待過一段時間就會聽說深圳中銀大廈鬼樓,其恐怖指數不比北京朝內大街81號凶宅差,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談資。
這棟鬼樓被說得最多的就是其紅色的外觀和外形,說一看這外觀就是辟邪的,就是因為大廈中鬧鬼,才需要這種顏色和外形來鎮邪。而且在網路上有非常詳細的鬧鬼傳聞,被廣大網友傳播。
(3)寧波國際金融服務中心中銀大廈擴展閱讀:
中銀大廈寫字樓自97年4月入伙以來,70%的高空置率使得人氣蕭條,寫字樓空置面積達33274平方米,商業裙樓幾乎未動,空置22045平方米,寫字樓均價1.1萬元/平方米,商鋪均價2.1萬元/平方米。
經過調查發現,中銀大廈鬧鬼完全就是以訛傳訛,網路上被傳的最嚇人的21樓,確實很多年都沒有租出去。網傳是鬧鬼太嚴重,所以才沒有公司租,其實是因為21樓的面積太大了,所以才沒有人租罷了。
現今已經有一個建材公司入住了,而中銀大廈的開發商解釋當時建設的時候老闆是希望其成為深圳市的地表,所以才設計成這種外形。而正是這種獨特的外形,被競爭對手所利用,到處散播鬧鬼的傳言。
Ⅳ 香港現在最高樓新地標叫啥名以前是中銀大廈,現在的樓叫啥
香港(未來)著名摩天建築項目按排名:
香港超群大廈(Bionic Tower,Hong Kong)
1228米 300層 綜合用途 展望中
環球貿易廣場(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Union Square
484米 111層 綜合用途 2008年
香港(現在)著名摩天建築項目按排名:(現在和未來):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415.8米 90層 辦公樓 2003年
中環廣場(Central Plaza)
374米 78層 辦公樓 1992年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367.4米 72層 辦公樓 1990年
中環中心(The Center)
346米 73層 辦公樓 1998年
如心廣場(Nina Tower)
319米 79層 綜合用途 2006年
港島東中心(One Island East)
308米 70層 辦公樓 2008年
長江中心(Cheung Kong Centre)
283米 62層 辦公樓 1999年
擎天半島(Sorrento)|Union Square
256-206米 60-75層 住宅 2003年
朗豪坊商業大廈(Langham Place Office Tower)|朗豪坊
255.1米 59層 綜合用途 2004年
君臨天下(The Harbourside)|Union Square
255米 75層 住宅 2003年
曉盧(Highcliff)
252.4米 73層 住宅 2003年
海名軒(Harbourfront Landmark)
232.6米 68-73層 住宅 2001年
凱旋門(The Victory Arch)|Union Square
231米 65層 住宅 2005年
中遠大廈(Cosco Tower)
230米 56層 辦公樓 1998年
御峰(The Summit)
219.8米 65層 住宅 2001年
合和中心(Hopewell Centre)
216米 64層 辦公樓 1980年
新鴻基中心(Sun Hung Kai Center)
214.5米 56層 辦公樓 1980年
港島香格里拉酒店(Island Shangri-La Hotel and Two Pacific Place)|太古廣場
213.4米 56層 旅館/辦公樓 1991年
國際金融中心一期(1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210米 39層 辦公樓 1998年
萬國寶通廣場(Citibank Plaza)
205.5米 51層 辦公樓 1992年
港麗酒店(Conrad Hotel)|太古廣場
199米 61層 旅館 1991年
國民西敏大廈(Natwest Tower)|時代廣場
194米 46層 辦公樓 1993年
招商局西港中心(China Merchants Group The Westpoint)
187.5米 41層 綜合用途 1999年
皇後大道中九號(9 Queens Road Central)
187.2米 37層 辦公樓 1991年
力寶中心(Lippo Centre)
186米 48層 辦公樓 1988年
娛樂行(Entertainment building)
186米 44層 辦公樓 1993年
AIG大廈(AIG Tower)
185米 39層 辦公樓 2005年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185米 42層 辦公樓 1990年
匯豐銀行總部大廈(HSBC Building)
178.8米 54層 辦公樓 1986年
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
178.5米 52層 辦公樓 1972年
朗豪酒店(Langham Place Hotel)|朗豪坊
170米 42層 旅館 2004年
蜆殼大廈(Shell Tower)|時代廣場
169米 39層 辦公樓 1993年
萬豪酒店(J.W. Marriott Hotel)|太古廣場
164.5米 50層 旅館 1988年
太古廣場一座(One Pacific Place)|太古廣場
162米 40層 辦公樓 1988年
北京道一號(1 Peking Road)
160米 30層 辦公樓 2003年
李寶樁大廈(Li Po Chun Chambers)
154米 31層 辦公樓 1995年
信德中心西座(West Tower, Shun Tak Centre)|信德中心
145.1米 39層 辦公樓 1986年
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China Merchants Tower, Shun Tak Center)|信德中心
145.1米 39層 辦公樓 1986年
曉峰閣(Hillsborough Court)
137米 36層 住宅 1993年
雅典居(Villa Athena)
119-123米 27-28層 住宅 1994年
廣東道100號(100 Canton Road)
123米 23層 辦公樓 1994年
利舞台廣場(Lee Theatre Plaza)
122米 22層 綜合用途 1995年
參考資料:
http://www.skyscrapers.cn/city/asia/cn/hk/1hk_skyscrapers_list_01.htm
http://..com/question/21847949.html
Ⅳ 中銀大廈的中銀大廈簡介
在尖沙咀沿岸眺望對岸中環景色時,你一定會看到一幢外形像竹子,由幾組三角形組成,寓意「節節高升」的摩天大樓,它就是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銀大廈位於中環花園道上,原址是美利樓,它也曾出現在各個香港影視劇中。
中銀大廈最著名,也是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它那獨特的外觀。它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大廈揉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理念和現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鋁合金所建成。它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整個大廈的三角柱身在陽光下呈現不同的空間感,體現著貝聿銘「讓光線來作設計」的設計理念,大廈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最美的銀行之一。
欣賞中銀大廈最佳位置就是在尖沙咀沿岸的星光大道或者尖沙咀天星碼頭,白天你可以坐上天星小輪,在維多利亞港暢游的同時,欣賞中銀大廈。而夜晚,你也可以坐在叮叮車二層的最前方,當車行駛至金鍾道時,除了看街上匆匆而過的行人,抬頭還能近距離的欣賞這有著強烈空間感的幾何形大廈,在夜晚燈光下異常的稜角分明。
Ⅵ 中銀大廈的介紹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中銀大廈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鍾花園道1號。在1989年竣工,1990年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為香港第4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結構採用4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
Ⅶ 請問上海中銀大廈里有哪些公司
道明誠教育金融培訓中心
50層上海意弗利旅遊咨詢有限公司
深圳凱悅回有限公司(生產博世BOSCH汽車配答件、電動工具、燃氣熱水器、包裝機械、家用電器、安全系統、汽車音響等)
深圳超純有限公司(代理美國濱特爾水泵pentair)
我就知道這些
Ⅷ 上海浦東的中銀大廈、交銀大廈、國際金融中心的承建商分別是哪家建築公司
上海建工集團下屬各分公司。
Ⅸ 香港中銀大廈 是干什麼的
香港中銀大廈是辦公的。
中銀大廈是中銀集團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決定興建,體現了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
中銀大廈是香港的城市地標,它和它的設計者貝聿銘以及香港一樣,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混合體。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創立者之一,加上當時香港回歸的背景,中銀大廈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中銀大廈不僅僅是一座建築,它更是中國銀行在世界銀行界顯著地位的象徵,它不僅要讓老殖民地的其他標志性建築相形見絀,而且還要象徵香港美好的未來前景。貝聿銘說,它代表了「中國人民的雄心」。
(9)寧波國際金融服務中心中銀大廈擴展閱讀:
故事:
1986年12月香港總督尤德(Edward Youde)訪問北京時,因心臟病發作猝死於英使館內,「中銀大廈破壞港督府風水」之說更是甚囂塵上。繼任港督衛奕信(David Wilson)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請香港風水大師指點化解方法,在港督府花園正對中銀大廈尖角的延長線上種植了三棵柳樹,以化解「煞氣」。
但是柳樹屢種屢死,港督府屢死屢種。香港回歸後,總督府改為禮賓府,但首任特首董建華直截了當拒絕入住,曾蔭權則找來好友龍景銓查看風水,最後在禮賓府正對著中銀大廈的那邊牆外添建了一座錦鯉池。
中銀大廈另一條邊對著諾曼·福斯特爵士設計的匯豐銀行大廈(1983年開工,1985年竣工)。其正立面直對維多利亞灣,一無遮擋,中銀大廈開工當年,匯豐就發生業務慘跌。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在樓頂加裝了兩門「大炮」(實為起重機),正對中銀大廈,據說效果還挺靈驗。
1994年李嘉誠取得了中銀與匯豐之間的地塊,修建長江集團中心。左邊是尖刀,右邊是大炮,對香港風水師是個極大的考驗,最終採用方方正正的平面,兩角分別對著中銀和匯豐,讓雙方的火力從自家牆外擦過去,此外還在長江集團中心的南邊修建「長江公園」,公園里除了用流水來改善風水之外,還擺放了一塊巨大的茶水晶作為風水鎮物。
Ⅹ 中銀大廈在哪裡
上海中銀大廈(復原名上海國際金融制大廈)位於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1-7-3地塊。基地面積9918.9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412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3000平方米。大廈由日本日建設計股份有限公司(Nekken Sekkei Limited)設計,建築總高度258米,地下3層,地上53層。項目總投資2.3億美元,是以中國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為主投資興建的一幢集金融、辦公、餐飲、休閑於一體的超高層甲級智能化辦公樓。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中銀大廈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鍾花園道1號。在1989年竣工,1990年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為香港第4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結構採用4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