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投資相比傳統金融機構在貸款融資的對象選擇時,主要以什麼為主
傳統的金融機構在貸款時都是優先考慮國企和大企業,很少顧及到中小微企業,P2P網貸平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解決個人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是愛投資平台是P2C平台,只對企業進行有抵押物的經營性貸款,愛投資每次融資金額在100萬—1000萬為主,融資對象以中小企業為主,項目時長在3—12個月之間,以半年期為主。
Ⅱ 所有政策性銀行都不得向金融機構投資。這句話對嗎
這種情況是不對的。很多都是這樣做的
Ⅲ 對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是什麼意思
對該金融機構進行投資並占其一部分股權即為對該金融回機構的股權投資。
如某金融機構整體估值為答100萬元人民幣,投資者對其投資1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資產)並約定占其10%股份即完成對其的股權投資。若投資時約定好分得後續幾年的利潤,則第二年該金融機構獲得200萬元人民幣利潤時,其中的20萬元需要分給上述投資者。
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是指企業(或者個人)購買的其他企業(准備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於其他單位,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通過分得利潤或股利獲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取得。
Ⅳ 在民間的金融機構做投資怎麼樣
比如你房子價值100萬,裡面有10萬20萬的按揭款沒有還清,那麼可以考慮做民間貸款,首先利息是以月息來算的,一般4%左右,期限一般為1~6個月,長的話大概有1年,需要房產抵押給對方的,還要做公證,具體如何操作可以咨詢當地專業貸款機構。
Ⅳ 金融體系對我國創業投資的影響與分析 十分急!!!
★★★★★最佳答案
中國金融體系的現存問題及對策
中國金融體系自1997年以來在十年多的時間最明顯的進步是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系統性風險過高的問題;二是金融機構出資人制度改革問題。系統性風險過高源於不良資產比重過高,而不良資產比重過高又源於國有銀行部分地承擔了改革初期全社會必須付出的經濟轉型成本。為什麼本應當由公共財政承擔的過高改革成本卻錯位轉移到國有銀行身上呢?其背後原因就是銀行由於是國家出資國家壟斷經營的,國有經濟的單一所有制形式使得國有銀行和國家財政理所當然地成為公有制體制下承擔不同功能的兩個資金匯聚和分配部門,即使在1984年出現了中央銀行調節職能獨立的改革之後,中央銀行在國家需要時為財政提供融資功能、國有銀行轉變為商業銀行後為承擔穩定經濟和社會的責任用貸款支持業績不良的國有企業,所有這些,根子也在於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公有經濟思維在起作用。單一國有制使得出資人多元化產權多元化下必然會產生的硬預算約束效應不可能出現。所以,中國在用財政、央行通過外匯儲備注資用指令性的辦法強迫各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比率之後,一定要不失時機地對大型商業銀行進行財務重組和產權多元化的改革。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中已有四個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在海內外上市。中國農業銀行也開始進行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造,除中等規模的股份制銀行外,全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也在股份制改造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除銀行外,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中也有相當數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其中一部分已成為市場表現突出的上市公司。從產權多元化入手對金融機構進行結構性改造在中國金融改革中是最值得稱道的進步。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中國業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甚至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運營機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政府控制和中國特殊的幹部管理體制下,它們距離具有規范化治理結構的現代意義上的"公司"還有相當的距離。僅從銀行業的情況看,中資控股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產品單調、服務效率低下、創新動力不足、成本控制不嚴、資產盈利水平,不僅同世界先進水平比差距較大,就是和亞洲銀行業的平均水平比也低下許多。
中國實體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有三:一是科技創新與自主知識產權應用方面與世界一流強國之間的巨大差距;二是資源浪費型經濟成長模式下的結構性發展畸形;三是由於歷史原因和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城鄉經濟差距。
在前面我們介紹中國金融體系的特徵和市場結構時已經可以看出,中國的金融資源絕大部分都分布在銀行系統,信貸市場是用貨幣資金方式引導實體經濟要素流動的主導型平台。而資本市場,盡管近年來發展速度呈加快之勢,盡管股票市場自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11月一直保持著行情向上的形勢,但高股價高市盈率以及參與者旺盛的投資熱情都不過是虛擬經濟的價格膨脹現象,在中國金融市場中還沒有出現足以促使金融資源自動流向有利於實體經濟中產業結構強制升級、能激發創業熱情、創新型企業能得到充分金融服務的機制。從世界各地的經驗看,創新型成長導向型企業的最有效金融服務形式就是創業投資,但中國的"創業投資"概念自1985年在中央頒布的《關於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一文件中被提到直至今日,24年的時間內,這個理應得到大發展的金融產業始終處於幼稚階段。按照統計,2007年全國創業投資公司的資本總量也就300億元左右,而實際上由於各創投公司股東普遍追求短期回報,大多數創投公司都用募集資本的相當比例去炒股票,真正用於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的企業投資少得可憐,而天使投資人在中國更是寥若晨星。實際上,中國目前最可怕的不是通貨膨脹,也不是流動性過剩,而是由於本國創投產業不發達,那些成長型的創新企業股權被海外創業投資基金大量收購所隨之出現的新形式的產業空心化趨勢。這種傾向如果不通過恰當的金融政策調整來加以矯正,中國就可能永遠淪為技術經濟意義的二流或三流國家。最近30年來,世界上重要經濟體在經濟技術上保持競爭優勢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要在教育、科研、應用性開發及金融資源配置等環節上形成高度協調的制度化安排,而在這種制度化安排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是金融系畢業 以後我們可以互相幫助.
Ⅵ 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是一個概念還是有所區別,怎麼區分
不是一個概念,區抄別非常大襲。
金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務業(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行業)與此相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風險投資機構(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風險投資機構是風險投資最直接的參與者和實際操作者,同時也最直接地承受風險、分享收益。有限合夥制是風險投資機調的主流模式,有限合夥人和主要合夥人的權利和義 務通過精心設計的所有權結問來協調和保證。
在風險資金的融資過程中,風險資本家個人的能力和業績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他們購買的是資本,出售的則是自己的信譽,誘人的投資計劃和對未來收益的預期。 風險投資機構作為一種金融中介,首先從投資人那裡籌集一筆以權益形式存在的資金,然後又以掌握部分股權的形式,對一些具有成長性的企業進行投資。當創業企業經過營運、管理獲得成功後,風險投資機構再安排其股份從創業企業中退出。
Ⅶ 投資型金融機構包括哪些
1.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和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以自己的名義或代其客戶進行證券投資。
2.銀行業金融機構。但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從事住手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事業投資。在國外,有些國家允許銀行進行投資。
3.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是全球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曾一度超過投資基金成為投資規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除大量投資於各類政府債券、高等級公司債券外,還廣泛涉足基金和股票投資。
4.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我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是指符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投資於中國證券市場,並取得國這外匯管理局額度批準的中國境外基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其他資產管理機構。QFII可以投資於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債券、證券投資基金、權證等。
5.主權財富基金。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日前不少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擁有了大量的官方外匯儲備,為管理好這部分資金,成立了代表國家進行投資的主權財富基金。例如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被視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發端。
6.其他金融機構。包括信託投資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這些機構通常也在自身章程和監管機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證券投資。
Ⅷ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金融機構應提供哪些金融服務。
1、金融機構是提高資金融通的機構,它的作用是實現資金資源的最優配置,為經濟發展提供血液。配置的雙方無非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所以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就是為資金供給方提供投資機會和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機會,使雙方都受益,使資金市場達到帕累托最優。
2、當前經濟形勢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經濟前景預期不明,繁榮和低迷隨時有可能發生,物價上漲不斷,實體經濟萎縮(跑路潮,大量企業破產),經濟出現泡沫(房價高企),投機嚴重。
3、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資金供給方的投資是有很大風險的,投資者很容易血本無歸(看中國股市股民損失慘重),所以我認為金融機構應該為資金供給方(投資者)提供的金融服務應該以資產保值為重,有升值最好。比如投資於債券型基金和價值型基金,主要以大盤藍籌股、公司債、政府債券等穩定收益證券為投資對象,像風險較大的成長型基金、杠桿工具、金融衍生品最好是敬而遠之,投資於實物資產以抵禦通脹的腐蝕也是不錯的選擇。
4、至於資金需求方,金融機構應實行結構性的資金提供政策,即不同行業的資金需求要區別對待,資金流向要實體經濟傾斜,比如像辦實業的中小企業要以低利率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它們的發展和壯大,對於房地產行業要嚴格限制資金流入,以利於房價下降,擠出經濟泡沫,抑制過分投機;對於發展高科技的產業提供低利率的資金,對於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生產行業限制資金進入,以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PS:以上的建議只是金融機構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必須要做的事。金融機構也是經濟人,它們只會追求利潤最大化,所以很多行業和項目不應該給予資金支持的,但是只要利潤高它們還是會放入資金的,所以以上的美好願望並不容易實現。這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以經濟措施、法律措施和行政措施等政策組合引導金融機構這么做。任重而道遠呀,努力吧,國家和人民!
Ⅸ 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的資本投資 是什麼
未並表金融機構是指商業銀行擁有股權,但沒有納入商業銀行合並報表的金融機構。
資本充足率准備金率高於資本充足率的情況,("CAR")是衡量一個銀行的資本對其加權風險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 : 資本凈額/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期末總額≥8%,風險可以是加權資產風險(a),也可以是各自國家調控者規定的最小總資產要求。
如果使用加權資產風險,那麼CAR = {T1 + T2}/a ≥ 8%.[1] ,後面那個不等號是國家調控者的標准要求。T1 T2分別是兩種類型的可以計入總量的資產:第一類資產(實際貢獻的所有者權益),即銀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和第二類資產(優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屬債務),停業清理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對儲戶提供相對較少額度的保護。
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的資本對其風險資產的比率。國家調控者跟蹤一個銀行的CAR來保證銀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本比率。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
Ⅹ 目前政府調查金融機構,還可不可以投資
國家現在對投資創業項目都有補貼,促進就業,經濟轉型,相反企業的日子可不好過了,經濟下行,成本高,人工高,以後宏觀調控怎調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