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公司里,資產端是什麼意思
一個認為資金端和資產端是對應的;簡單的說,募集錢就是資金端,怎麼用錢(投資)就是資產端。另外一個理解資產端和負債端是對應的;這是從資產負債表(會計)的角度來說,也就是要對應的資產和對應的負債。從本質來說,和上面第一個理解是一樣的,因為借款體現為負債,而不管是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用於經營活動的投資都算是資產端。
2. 金融機構的負債余額指什麼
金融機構的負債主要有:
①收到個人和企業客戶的存款。
②發行的債券。回如銀行通過發答債籌集資金吸收存款。
③簽發的各種承諾兌付票據。
④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也是金融負債。
⑤其他需要支付利息的非權益性資金。
簡單的說,就是金融機構從其他方吸收的資金,將來需要償還的金額。
3. 怎麼來看當前銀行負債端和資產端的變化
從2013年開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從業務看體現在三個方面:負債業務主動化、資產業務委外化、表內業務表外化。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明顯體現在以追求盈利增速和規避資本金佔用為出發點,通過加大經營杠桿,傾向性發展表外理財業務,和表內資金類、投資類業務。
資產端同業資產持續收縮,證券投資迅速擴張。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直觀印象不符,主要是由於銀行資產端業務計入科目的變化較大,如2013年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非標、信託產品、資管產品、基金投資等從同業投資科目下調整至證券投資科目下。
4. 如何優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負債端
從負債端向資產端演進,混業經營趨勢明顯。互聯網跨界金融從虛擬賬戶體系和支付起家,一步步把網購支付、線上繳費發展成百姓上網行為中的剛性需求。隨著余額寶的出現和迅猛發展,投資理財等資產端業務逐步也將成為百姓網路行為的剛需。大的互聯網企業實際上已經慢慢成長為跨界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
互聯網作為一項技術,在過去20多年裡一直影響著全球的金融業。在國外,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後台和渠道。在互聯網技術發展最早、最為成熟且應用領域最為廣泛的美國,並不單獨存在「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那麼為什麼跨界金融在中國高歌猛進,在某些細分領域創造了看似暫時領先全球的優勢,從而出現了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P2P、眾籌、互聯網理財、電子貨幣、互聯網保險與證券、網路小貸、虛擬賬戶體系等具體表現形態,一波一波,呈漣漪效應,攪起市場脈動。
這一方面歸功於監管部門「包容性增長」的監管理念,為業態快速發展創造了相對於國外更加寬松的環境和土壤。互聯網跨界金融在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諸多創新,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帶來了借鑒和挑戰。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靈活而激進的運作模式,以互聯網創新的外衣,從傳統金融的經營活動中攫取了一定程度的監管套利。「新金融」的形式多於內容。
5. 銀行業務中的負債業務是什麼意思
負債業務是商業銀行通過對外負債方式籌措日常工作所需資金的活動,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基礎,主要由自有資本、存款和借款構成,其中存款和借款屬於吸收的外來資金,另外聯行存款、同業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項或發行債券等,也構成銀行的負債。
負債是銀行由於受信而承擔的將以資產或資本償付的能力以貨幣計量的債務。存款、派生存款是銀行的主要負債,約占資金來源的80%以上,另外聯行存款、同業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項或發行債券等,也構成銀行的負債。
1.自有資金
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是指其擁有所有權的資本金。主要包括股本金、儲備資金以及未分配利潤。其中,股本金是銀行成立時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股份資本;儲備資本即公積金,主要是的稅後利潤提成而形成的,用於彌補經營虧損的准備金;利潤是指經營利潤尚未按財務制度規定進行提取公積金或者分利處置的部分。
在商業銀行的全部信貸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所佔小,一般為全部負債業務總額的10%左右,但是自有資金銀行經營活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商業銀行開業並從事銀行業務的前提;其次,它是銀行資產風險損失的物質基礎,為銀行債權人提供保障;再次成了提高銀行競爭力的物質保證。
2.存款負債
存款是銀行負債業務中最重要的業務,是商業銀行經費的主要來源。吸收存款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佔到負債總額的70%以上。"對銀行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存款",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清楚地揭示了存款業務在經濟地位。
商業銀行的存款種類可以按不同的標准來劃分:按存質可劃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通知存款等限長短可劃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存款;按存款的經濟來可劃分為工商業、農業、財政性、同業存款等。
3.借款負債
借款負債是商業銀行通過票據的再抵押、再貼現等方式向中央銀行融入資金和通過同業拆借市場向其他銀行借入短期活動。
(1)向中央銀行借款,是商業銀行為了解決臨時性或的資金需要進行的一種融資業務。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方式再貼現、再抵押和再貸款等3種。
(2)同業借款,是商業銀行嚮往來銀行或通過同業拆向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短期資金的活動。同業借款的用途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為了填補法定存款准備金的不足,這一類借款大都屬於日拆借行為;
二是為了滿足銀行季節性資金的需求,一般需要通過同業拆借市場來進行。同業借款在方式上比向中央銀行借款靈活,手續也比較簡便。
4.其他負債
其他負債是指商業銀行利用除存款負債和借款負債以外的其他方式形成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代理行的同業存款負債、金融債券負債、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負債、買賣有價證券、佔用客戶資金、境外負債等。
在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中,自有資金是基礎,標志著商業銀行的資金實力;
存款負債是其主要業務,標志著商業銀行的經營實力;
借款負債和其他負債是商業銀行資金的重要調劑和補充,體現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力。
具體內容:
1.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對於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預先通知可隨時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構成了商業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也是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重要條件。但成本較高。商業銀行只向客戶免費或低費提供服務,一般不支付或較少支付利息。
2.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對於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種由存戶預先約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銀行存款比重較高。因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較長,從而為商業銀行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對商業銀行長期放款與投資具有重要意義。
3. 儲蓄存款
儲蓄存款是個人為積蓄貨幣和取得利息收入而開立的存款帳戶,儲蓄存款又可分為活期和定期。 儲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稱為活期儲蓄存款,存取無一定期期限,只憑存摺便可提現。存摺一般不能轉讓流通,存戶不能透支款項。
4. 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可轉讓定期存單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種主要形式,但與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區別。可轉讓存單存款的明顯特點是:存單面額固定,不記姓名,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動,存期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不等。存單能夠流通轉讓,以能夠滿足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雙重要求。
5. 可轉讓支付命令存款帳戶
它實際上是一種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帳戶。它以支付命令書取代了支票。通過此帳戶,商業銀行既可以提供支付上的便利,又可以支付利息,從而吸引儲戶,擴大存款。
開立這種存款帳戶,存戶可以隨時開出支付命令書,或直接提現,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額可取得利息收入。由此滿足了支付上的便利要求,同時也滿足了收益上的要求。
6. 自動轉帳服務存款帳戶
這一帳戶與可轉讓支付命令存款帳戶類似,是在電話轉帳服務基礎上發展而來。發展到自動轉帳服務時,存戶可以同時在銀行開立兩個帳戶:儲蓄帳戶和活期存款帳戶。銀行收到存戶所開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時,可隨即將支付款項從儲蓄帳戶上轉到活期存款帳戶上,自動轉帳,即時支付支票上的款項。
7. 掉期存款
掉期存款指的是顧客在存款時把手上的由名義上兌換成其所選擇的外幣,作為外幣定期存款存入銀行。到期滿時顧客先將外幣存款連本帶息兌回本幣後才提取。存款期限由一個月至一年不等。
6. 金融業資產負債率
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種儲蓄,這當然是銀行的負債了,儲蓄額是非常大的,所以負債率高,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越說明吸儲能力強,也就能更多的發放貸款,利潤就越高。
7. 銀行的負債都是指什麼啊
在負債端,對債券投研人員,比較有意義的項目有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四大項。
1、向中央銀行借款
顧名思義,這一項負債是銀行向央行申請「貸款」形成的科目,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目前已知的有:再貸款、再貼現、中期便利操作(MLF)、公開市場操作(OMO)、常用借貸便利(SLF)等。
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基本的流程和套路都是銀行用自身符合央行要求的資產作為「合格抵押品」,或私下一對一的向央行提出申請,或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向央行申請資金。央行再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確認合適的規模,將其劃撥給銀行在央行開設的准備金賬戶中,形成超額存款准備金。
所以一般來說,這個科目的增加或減少,直接對應的是資產端「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規模的增加或減少。
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其他更具創新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這些工具未來可能會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構成不同的影響,但只要商業銀行增加了對中央銀行的債務,那麼這些工具最終都必然會歸入「向中央銀行借款」這一項。
2、吸收存款
這是商業銀行最為核心的負債項,在2014年前,這一項占銀行負債的比例在70-80%以上。但2014年之後,隨著金融資管產品(余額寶、各種理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開始脫離銀行表內,銀行開始更加依賴同業負債資金,存款佔比逐漸下滑。
通常來說,銀行增加表內存款,有三個途徑,這三種途徑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同。
一是通過信用派生創造,企業一般會在商業銀行開設企業存款賬戶,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投資企業債券和非標時,相應會在企業的存款賬戶中進行記錄,從而在賬面上增加了銀行的存款規模。
但當企業存款規模增加了,銀行需要按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繳納一定比例的准備金,將超儲轉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使銀行可以自由支配的配債資金減少。
因此,存款的增加不一定對債券構成利好,或者說信用派生形成的存款,對債券必然是利空的。這也是為什麼,做債券研究的人如此重視金融數據中的信貸和社融兩項數據的主要原因。
二是通過參加國庫定存招標,吸納財政資金增加存款。國庫定存招標帶來的存款,雖然同樣需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但這部分資金是央行直接將國庫中的財政資金轉移給銀行,對銀行來說是確切的可使用資金的增加,而不是賬面規模。
因此,即使需要凍結一部分資金繳准,銀行也依然還有更大規模的可自由支配用於配債的資金,所以對債券而言,總體是利好。
三是攬儲,也就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拉存款,將流通中的現金M0拉回銀行系統,轉為銀行的庫存現金或超儲。
顯然,這種方式帶來的存款增長,和國庫定存性質類似,雖然都要繳納法定準備金,但銀行總體流動性增加了,對債市構成利好。
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存款都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除保險機構所做的協議存款外,其他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是無需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的。「吸收存款」這一科目,也不包括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
3、同業負債
同業負債共包括拆入資金、賣出回購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三個科目,這三個科目和我們在資產端所講的同業資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拆入資金對應同業拆出。一個銀行將資金同業拆借給另一個銀行,那麼該銀行同業拆出規模增加,而另一個銀行則形成了我們這里所說的拆入資金。
賣出回購也是一樣。一方銀行是買入返售,作為交易對手的另一方銀行必然會形成賣出回購。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略有不同,它的口徑要更寬泛一些。通常來說,銀行在債券市場上是資金的融出方,一般不會找非銀機構融入資金,所以無論是拆入資金,還是賣出回購,對應的基本都是銀行同業。
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其范圍要廣的多,非銀機構形成的同業存款反而有可能會比銀行同業存款多。
比如我們買公募基金,買銀行理財,或是我們去炒股交給證券公司保證金,這些資金最終都會先以同業存款的形式進入這些機構在銀行開設的存款賬戶里。然後這些機構再將這些賬戶中的資金,用於投資或其他用途。
同業負債非常容易受監管的影響,它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監管政策出現了變化。
比如2017年,監管機構主導金融去杠桿,嚴查資金空轉套利,禁止銀行用同業負債工具去購買同業理財、券商資管等固收產品。
這不但使固收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還促使銀行贖回未到期的固收產品以應對監管。這些固收產品為了應對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需求,被迫拋售流動性好的利率債,從而引發了2017年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
還有同樣在2017年,銀保監會提出了一堆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強化了存款負債的地位,如果同業負債規模過高,銀行可能無法在這些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考核中達標。
這直接導致部分銀行主動削減同業負債規模。由於負債端的萎縮,資產端也被迫收縮,流動性最好的金融投資自然會成為銀行匹配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抓手,債券或固收產品又再次被拋售,引發債券市場的劇烈調整。
所以,同業負債這一項,在定義和概念上不難,真正困難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是在金融監管層面。
對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篇詳細展開,屆時大家能看到,商業銀行的同業負債到底會有怎樣的監管約束,這些監管約束對債券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4、應付債券
應付債券科目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同業存單,二是銀行發行的用於補充資本金的資本工具,比如次級債、二級資本債等。
這部分之所以被大家所重視,在於同業存單的特殊性。
同業存單興起於2014年,在性質上其實更像是同業存款的替代品,同樣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的債務工具。
但與同業存款相比,同業存單在興起時更具有優勢:
1)同業存單不被納入同業負債項(盡管他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不受同業負債的監管限制;
2)線上標准化發行,更方便和更低的操作風險;
3)資金更具穩定性,不存在提前支取的風險。
因此,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而言,同業存單的出現讓他們突破地域限制、突破監管限制,擴張規模成為了可能,大量中小銀行和股份行在2014-2016年放量發行同業存單,造成同業存單規模快速上漲。
但2017年金融嚴監管,央行和銀保監會補上了對同業存單的監管「真空」,將同業存單納入至同業負債口徑,從此銀行利用同業存單擴張規模受到制約,中小銀行和股份行的存續規模逐漸見頂並穩定下來。
但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科目中,同業存單依然被認為是銀行發行債券融資的行為,所以在會計記錄時,同業存單依然被認定在應付債券項下。
5、對於銀行理財
我想你問到銀行理財,你應該是比較關心銀行理財的風險性問題。畢竟最近銀行理財的負面消息很多。其實你可以在買銀行理財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到該款產品可能的潛在性風險,這樣也有利於保證你的資金的安全。
8. 什麼是金融負債
一、金融負債是什麼。
金融負債,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負債,是指企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負債:
1、向其他方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
2、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
3、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業根據該合同將交付可變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
4、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交換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企業對全部現有同類別非衍生自身權益工具的持有方同比例發行配股權、期權或認股權證,使之有權按比例以固定金額的任何貨幣換取固定數量的該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該類配股權、期權或認股權證應當分類為權益工具。其中,企業自身權益工具不包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 37 號——金融工具列報》分類為權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或發行方僅在清算時才有義務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凈資產的金融工具,也不包括本身就要求在未來收取或交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合同。
二、應付賬款是不是金融負債?
應付賬款是金融負債。
金融負債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下列兩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負債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2、其他金融負債。
網路:金融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