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舉例說明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不同 金融學
比如現在名義利率是5%,但是現在有3%的通貨膨脹,實際利率就是2%。可以看成,內現在手上有5塊錢,在沒有通脹的情況容下5塊錢能買價值5塊錢的東西,但是現在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導致你的5塊錢貶值了,只能買價值2塊錢的東西了。
名義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資金借貸的機構所公布的未調整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即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
⑵ 什麼是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資金借貸的機構所公布的未調整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即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 即指包括補償通貨膨脹(包括通貨緊縮)風險的利率。
名義利率雖然是資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現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們應當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例如,張某在銀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時獲得5元利息,利率則為5%,這個利率就是名義利率。名義利率和名義匯率相互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影響尤為顯著。
所謂實際真實利率,是指名義利率扣除信用風險後得到金融機構的真實利率,再扣除物價指數後得到實際真實利率。於是,中國的區域間金融資源流動就不是奇怪的事情,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有跡可尋。當然,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空前的難題,在世界范圍內出現貨幣和貨幣政策逐步統一的背景下,中國可選擇的處理手段似乎不多。
【計算公式】
概略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r=i+p
其中,r為名義利率,i為實際利率,p為借貸期內物價水平的變動率,它可以為正,也可能為負。較為精確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r=(1+i)(1+p)-1
i=(1+r)/(1+p)-1
這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計算實際利率的公式。
⑶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在金融決策中哪一個更相關為什麼
當然是實際利率了。實際利率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
名義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資金借貸的機構所公布的未調整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即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 即指包括補償通貨膨脹(包括通貨緊縮)風險的利率。拿1000元存入銀行,銀行年存款利率為5%,當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在這種情況下,5%為名義利率,實際利率為3%,即應扣除通貨膨脹率,實際的價值增長情況。
⑷ 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期間利率有什麼區別
利息(報酬)的貨幣額與本金的貨幣額的比率。例如:平常我們在金融機構看到的所公布的利率。
實際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實際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期間利率指借款人每期支付的利率。可以約半年期利率,季度等。期間利率=名義利率/每年復利次數。
⑸ 金融中的實際利率到底怎麼算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i=(1+r/m)^m-1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年復利次數
⑹ 要在銀行以公司名義貸款,100W以上,各大銀行的利率短期和中長期分別是多少,還有放款時間和方式
在銀行貸款通常抄要分貸款期限,還有長期貸款、中期和短期貸款、按性質分農業貸款、工商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等等,不同貸款期限、不同貸款種類,還有不同的銀行機構,貸款利率是不一樣的。
現在就以100萬元一年期貸款為例,央行規定的基準貸款利率為4.35%。
如果是國有商業銀行可能最高上浮幅度為20%,上浮後貸款年利率為5.22%,那麼100萬元貸款,一年利息為(100萬元乘以5.22%乘以1年)52200元;
如果是農村商業銀行可能最高上浮幅度為50%,上浮後貸款年利率6.525%,那麼100萬元貸款,利率為(100萬元乘以6.525%乘以1年)65250元。
而若每月利息為9萬元,比銀行貸款一年的利息支出高於近1倍,顯然是民間非法高利貸,不受到法律保護的。貸款100萬元,即使年息達到24%,月息也不過只需2萬元,而每個月利息要9萬的話,年化貸款利率就將達到108%,這恐怕是當前金融界最高的高利貸了。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題主可以不還貸款,直接向當地司法部門舉報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⑺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關系
名義利率就是銀行公布的利率
實際利率就是要剔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後的利率
比如我們現在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5%
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是5%
那名義利率就是3.5%
實際利率就是3.5% - 5%= -1.5% 也就是傳說中的負利率
⑻ 金融學和利息理論裡面的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是否一樣
Fisher equation: (1+r)(1+i)=(1+R)r是實際利率,i是通脹率,R是名義利率,二者不一樣r是衡量購買能力,R是忽略了通脹率
⑼ 簡述金融工具的特徵 簡述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區別和聯系 簡述債券交易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
金融工具的特徵:金融工程所涉及的金融工具有;;常用的金融工具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按分類而言,金融工具又可分為現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在現貨金融工具中,又涉及到四類市場信息:外匯市場、貨幣市場、情舉市場和股票市場。在衍生金融工具中,又直接涉及到諸如遠期比率(含遠期匯價、遠期利率及其協議和綜合遠期外匯協議)。金融期貨(含短期利率期貨、債券期和股指期貨等)、互換和金融期權等信息。
金融工程特點;;及基本類型;..第一類金融信息屬於宏觀經濟與產業信息,因為任何金融市場的活動都離不開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離不開產業或行業經濟活動的走勢。所以在這部分內容中必須包含宏觀經濟統計信息、經濟監測與景氣循環信息以及影響經濟活動的各類宏觀經濟政策信息,此外還必須包括產業機構。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產業布局等領域的信息。
第二類金融信息屬於各類金融市場信息,其中包括直接融資市場信息和間接融資市場信息。從信息的具體內容來說,又可以包括貨幣票據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匯市場、貴金屬市場、金融期貨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等范疇的信息。
第三類金融信息屬於企業財務信息,特別是各類企業含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財務報表等。
在常用的金融工程應用中,如套期保值、投機、套利和構造組合中,在所有這些應用中,都有三個「離不開」:即離不開金融信息庫。離不開測算模型、離不開風險與決策分析。風險管理的工具和技術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金融信息則是金融工程的基礎。所以現代金融工程必須運用現代金融理論,依託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建立各種靈活有效的控制模型,實現對風險的最佳控制。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有的區別:
名義利率並不是投資者能夠獲得的真實收益,還與貨幣的購買力有關。如果發生通貨膨脹,投資者所得的貨幣購買力會貶值,因此投資者所獲得的真實收益必須剔出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就是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指物價水平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息率。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存在著下述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於一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3、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如果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而同期通脹率為3%,則儲戶存入的資金實際購買力在貶值。因此,扣除通脹成分後的實際利率才更具有實際意義。仍以上例,實際利率為2% - 3% =-1%,也就是說,存在銀行里是虧錢的。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及通脹壓力難以消化的長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現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即便央行不斷加息,也難以消除。所以,名義利率可能越來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會將主要資產以現金方式在銀行儲蓄,只有實際利率也為正時,資金才會從消費和投資逐步迴流到儲蓄。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聯系: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匯率與三者的聯系要復雜些,詳見利率平價理論。 債券交易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一、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 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二、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三、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一般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四、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五、供求關系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六、物價波動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七、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決定。八、投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⑽ 名義利率是什麼
從宏觀上來說很好理解。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比如當前CPI為3%,那麼100塊錢的實際購買水平應該是97塊錢(1-3%)的實際購買水平。也就是說,如果你這時貸款100塊的話,假設利率為10%,即名義利率10%,但因為每100塊錢又有3%的通脹。所以這樣一算的話,即你每借100塊,實際利率應該是4%(7%-3%)。同理,表面上你要付銀行7塊的利息,但實際上通脹為你抵扣了3塊,你只要付4塊。
從微觀上來說,名義利率就是那些咱們經常買理財時見到的年化利率,而實際利率則是咱們實際收益所得。小白先用一道簡單的計算題說明一下:
同上,比如本金100,名義利率10%
若計息周期為1年,那麼1年後的本利和是100*10%=110,因此實際利率也就是10%(10塊利息/100塊本金)
若計息周期是半年,那半年的名義利率就直接減半,為5%。那麼,這100塊在1年內就要計息2次,按照公式100*(1+5%)²,則一年後本利和是110.25。換算一下的話,此時的實際利率就是10.25%(10.25塊的利息/100塊本金)。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實際計息周期小於1年的話,名義利率會小於實際利率;等於1年的話,二者相等。那如果是大於1年呢?咱們先不妨假設名義利率會大於實際利率,然後再來推導:
假設名義利率為r,1年中計息次數為n,每期的名義利率為r/n,本金為P,1年後的本利和為F:
根據公式:F=P(1+r/n)n
那麼,所得利息就是:本利和-本金=P(1+r/n)n-P
這時,咱們就開始算實際利率,即利息/本金=(P(1+r/n)n-P)/P=(1+r/n)n-1
這么一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關系式就出來了:
當n<1時,即計息周期小於1年,實際利率小於名義利率,且n越小,二者相差也越大;
當n=1時,實際利率等於名義利率當n>1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同理n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總之,當我們在投資時,咱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實際利率,因為它不僅僅是扣除通脹因素後,你獲得的實際收益的衡量標准,也是一種投資品種未來收入的折現率。盡管它隨著這通脹的因素而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