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機構開展營銷規劃和營銷活動時,需要分析一國或人口狀況,分析的要點有哪些
金融機構開展營銷規劃和營銷活動是需要分析一國或人口狀況分析的要點有哪些,自己多查留意吧。
Ⅱ 09年銀監會出台關於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三年規劃,至11年末,成效如何
中國銀監會來公布的數據顯示自,截至2011年6月末,全國已組建包括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貸款公司等在內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615家,其中369家設在中西部省份。根據人民銀行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共設立了「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3366家。
Ⅲ 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與社融貸款中的新增貸款什麼區別
請你採納闖天涯大哥的答案!人家回復你也不容易!
採納了也可以指點後來人!
口徑不一樣,社融中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不含非銀金融機構貸款,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口徑是含非銀金融機構貸款的
Ⅳ 針對十三五規劃,金融機構應該怎麼發展
藉助互聯網的優勢,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起來,互聯網金融以其低成本、非抵押和便捷的融資模式,豐富了金融市場的層次和產品。但由於監管不到位,暴露的問題也日益嚴重。阿凡提歡樂貸運營經理張海岩認為,金融機構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便利及其面臨的風險,強化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Ⅳ 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的第二章
完善調控 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管理通脹預期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關系,增強政策的預見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建立健全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借鑒國際經驗並結合我國國情,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經濟金融平穩較快發展。
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等總量調節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相結合,引導並激勵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主動調整信貸投放,提升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能力。建立、完善逆周期緩沖資本和前瞻性撥備制度,更好地發揮杠桿率等工具的作用。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框架,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風險預警體系。研究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方法,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設定更為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構建層次清晰的系統性風險處置機制和清算安排。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審慎監管協調配合、相互補充的體制機制。 完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決策機制。發揮好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國家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制定和調整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貨幣政策決策咨詢體系。
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更加突出價格穩定目標,關注更廣泛意義的整體價格水平穩定。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在繼續關注貨幣供應量、新增貸款等傳統中間目標的同時,發揮社會融資規模在貨幣政策制定中的參考作用。
健全貨幣政策操作體系。完善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機制,逐步增強利率、匯率等價格杠桿的作用,推進貨幣政策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完善公開市場操作目標體系、工具組合和操作方式,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能力。加強存款准備金工具與公開市場工具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的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薄弱環節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加強貨幣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配合,強化流動性管理,調節貨幣信貸增長。 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不斷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提高信貸政策調控效果,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強化對就業和再就業、助學、扶貧開發等環節的金融服務,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支持低碳經濟發展。
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以服務「三農」為根本方向,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服務「三農」模式,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積極拓展股票、債券和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渠道和模式,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加大財稅政策支持「三農」力度。
著力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完善財稅、擔保、壞賬核銷、風險補償、保險等政策支持體系和差異化監管措施,調動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積極性。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加大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場外市場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小微企業,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等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 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職能定位,完善財政部門與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機制,構建防範財政金融風險相互傳遞的「防火牆」.科學確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松緊配合。協調處理好財政收支、國債發行、國庫現金管理與貨幣政策操作的關系。
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協同做好金融體系建設的各項中長期規劃。明確監管政策、貨幣政策的職能定位,加強監管部門與中央銀行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導金融業更好地處理支持經濟發展和防範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
專欄 1: 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成為國際金融改革的重點之一。宏觀審慎政策是指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目標,主要採用審慎工具,以必要的治理架構為支持的相關政策。宏觀審慎政策是宏觀的、逆周期的政策,目的是更好地防範和管理跨時間維度和跨行業維度的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解決金融體系順經濟周期性和系統性風險集中的問題,彌補微觀審慎監管和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的不足。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框架,危機後國際金融組織和有關國家把一些公認的政策工具加以歸納完善,初步形成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這一框架主要涉及對銀行資本、流動性、杠桿率、撥備等審慎性要求,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流動性和資本的額外要求,會計標准、信用評級、衍生產品交易和清算體系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影子銀行」監管等內容。我國高度重視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在宏觀審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提高了最低資本比例和資本質量要求,實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措施,探索建立逆周期資本緩沖,針對房地產價格波動調整按揭貸款首付比例,在會計准則、建立中央交易對手方面積極向國際標准靠攏等。下一步,我國將借鑒國際有效做法,根據我國國情,不斷發展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Ⅵ 關於中小微企業新增融資安排怎麼規定的
《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四、銀行業金融機專構應積極對接中小微屬企業融資需求,建立綠色通道,簡化貸款審批流程,適度下放審批許可權,應貸盡貸快貸。要改進績效考評、盡職免責等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努力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佔比和「首貸率」。地方法人銀行應主動申請人民銀行的新增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積極配合政策性銀行的新增信貸計劃,以優惠利率向民營、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Ⅶ 金融職業規劃
我有朋友在博時基金做研究院,可以和你分享一下:
我朋友是本科和碩士都是在牛津大學的數學專業里就讀,畢業成績也不錯,回到國內應聘基金研究員一職,薪水很不錯,年薪10幾萬不是問題。應聘的時候據他說那一屆大概有100來人(很多名校出來的人,或者是碩士),最後6個人留下來試用,最後轉正的只有2個人,我朋友是其中一個。然後就從研究員做起,排除人品爆發的前提下做到資深研究員後才有可能成為基金經理。當然,如果你在金融業資歷很深也有可能直接能跳槽出來做基金經理。這個是我朋友和我說的.
下面我說說我自己對私募基金的了解:
以上是比較TOP的基金公司,當然,你也可以去較小的基金公司當基金經理,例如一些私募基金。那麼你就需要以下幾樣技能:1.金融知識 2.行業知識(如地產基金,你就要對地產行業非常熟悉) 3.募集資金能力(有自己的募集資金的人脈與手段) 4.開拓項目能力(基金對應項目,要有找好項目的人脈與渠道) 5.基金產品設計的能力。還有其他若干能力,不過上面所說的都是比較主要的能力。
我的建議:
如果要走研究員一步一步往上走這條路的話,這條路路子會比較寬廣,一旦熬出頭前途無量,但是競爭激烈。那麼你就需要至少拿個碩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都不奇怪。然後經常性的加班,一步一步往上爬。CFA這些證書能拿則拿。3.2的成績還是有往可以出國在相對較好的大學讀碩士的,我也是在英國完成的本科+碩士,拿成績單+語言成績直接去你想去的學校主頁那裡申請。如果你覺得麻煩你也可以直接找中介(小心被坑)
如果要走曲線救國,那麼你最好也能拿個碩士什麼的,沒有也沒關系。先去券商或者銀行工作一段時間,累積以上我所說的各項能力與相關的人脈,等實力夠了跳槽過去。
希望能幫到你~
ps:純手打啊!
Ⅷ 有關金融行業的職業規劃有哪些
金融學專業畢業通常有以下幾種去向:
一、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二、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五、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
六、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九、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