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處理,兼顧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凸顯村鎮特色。
⑵ 美麗鄉村建設經驗交流
個人總結美麗鄉村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
1、治臟。整治鄉鎮建成區道路、背街小巷、鎮村結合部、集貿市場、河塘溝渠、居民小區、公園廣場、公共廁所、建築工地和學校周邊等區域環境衛生,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2、治亂。治理亂搭亂建,嚴格按規劃規范建房審批,加強違法建設整治,依法拆除違法搭建。治理亂停亂放,完善交通標識、導行設施和停車場地,糾正不文明交通行為。治理亂擺亂占,糾正佔道擺攤、店外經營現象,清理、規范建築材料堆場、煤矸石場、廢品收購站等。治理亂拉亂掛,整治主次幹道桿線,規范店招廣告、過街橫幅。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提升鄉鎮建成區通達水平,結合實施縣鄉公路暢通工程,貫通主幹道,修繕破損路,整治低窪路,完善路燈、信號燈等交通安全設施,形成安全、暢通的路網。合理規劃新建或改造集貿市場。鼓勵開發建設居民小區,滿足群眾進鎮居住需求,提升鄉鎮品味。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居民文化健身場所,可獨立佔地,也可與街心綠地、公共建築、學校體育設施相結合。提升綠化水平,重點強化道路沿線、城鎮出入口、空置地塊等主要節點綠化,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綠見綠,見縫插綠,大幅增加鄉鎮綠量。
4、照明建設。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小批,快上的打造環保生態的綠色鄉村。
有條件的鄉鎮在"兩治理一加強一建設"的基礎上,可以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沿街建築立面改造、環境景觀綜合整治,塑造鄉鎮特色風貌。
⑶ 如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01
改善農村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然要求。
但是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卻走樣了。建設美麗鄉村並不是表面形象工程,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園、大廣場就是美麗鄉村了。這種模式偏離整治重點,照搬城市模式,脫離鄉村實際;破壞鄉村風貌和自然生態。不管在任何地方,要建設美麗鄉村,都應該做好六大內容。
保護是前提。這是本質的東西,在文物修繕中,曾經堅持的理念就是「修舊如舊」。新農村建設——也必須採用「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方法,將村落傳統建築、鄉村景觀要素、地方特色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全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再經過現代理念創新,賦予其經久不衰的生命力,代代傳承。
發民產業是關鍵。不少鄉村的重大缺陷就是貧窮落後,所以中央提出三年大打精準扶貧攻堅戰。這是建設美麗鄉村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也是關鍵環節,不能綉花枕頭,中看不中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民特色產業,徹底解決空殼社、空殼村的問題。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要增加農民的有效收入,發展高品質、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態農業,環境優美的地方引導發展休閑農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村民可以土地、現金、勞力等多種形式入股,壯大集體經濟和杜志民的「錢袋子」。
景觀是手段。要建設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景觀。包括門牌坊、外立面改造、游園、綠化工程等。我國保留有不少各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有很多還打上了地方的鮮明烙印,如中國龍川、江西婺源等。它們都有自己的動人傳說、經典故事和光輝歷程,結合得好,就能做到形神俱備。
體驗是途徑。錢鍾書老先生寫過一篇《圍城》,最經典的話語就是: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人就是這樣,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往大城市跑,而城裡人又鍾情自駕游,尤其是沒見識過農村廣闊天地的都市人,都樂意去鄉村實踐體驗,一次非常普通的摘蘋果、采楊梅、拔蓮藕就會令他們流連忘返。還可以組織城裡的孩子與農村的娃娃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相互了解,溝通感情,增進友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長補短肯定能促進各自進步,也可以通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體驗,改掉城裡孩子那些大少爺、大小姐的習性,農村的娃娃們也能由此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文化是靈魂。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不斷播大國工匠、大國傳承,同時也展現特色各異的「鄉愁」。在這些片子里,有不少是與文化分不開的,包括酒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美食文化、工藝文化和家訓文化等等,數不勝數。在我們國家,有不少村落歷史悠久,有的在古代甚至勝過一些州郡。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經久沉澱下來的家文化、族文化等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美麗鄉村中,必須將之發揚光大,傳承久遠、聲名遠播的特色文化,經過賦予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還會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生態是目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村莊,這都是底線,誰都不能踩,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美麗鄉村也不例外。不僅如此,生態較為惡化的地方,還要無水引水,無樹栽樹,真正達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一美景。
02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要大力實施六項行動計劃。
一是堅持整體推進。要堅持統籌規劃、把握標准、整合資源、產業跟進的原則,以縣為主體,整鄉整村推進,集中連片改造。在建設工程中,要統籌好各項行動計劃,減少重復施工。把六項行動計劃與骨幹路網、輸電網、通信網建設以及「5個100工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二是強化資金籌措。發揮好市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按照「渠道不變、管理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好各類資金。
三是提升質量效益。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既要擴大覆蓋面,又要保質保量建設好項目,確保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堅持建管並重,創新管理運營體制,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確保各項設施正常運轉、永續使用。
03
建設美麗鄉村,鄉村建設者該敬畏鄉村、敬畏哺育我們的一方水土!
我們呼籲理性開發、理性建設美麗鄉村,不為一時之念而毀掉了千百年的古村風貌。不管是在自然環境的保護上,還是開發模式的運用上;不管是在資金、人才的引進上,還是人文特色的傳承創新上,特別對於大型農業園區或村集體主導下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上,我們都要結合當地情況,理性開發。
建設美麗鄉村,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必須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輩出,不妨讓更多「身邊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鄰里;面對居住分散、人口流動等情勢,何妨多採用新媒體讓核心價值無遠弗屆;針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新型農民等不同群體,尤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則民風淳,教化廢則民風敗」,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更應做到年年堅持、常抓常新、久久為功。
建設美麗鄉村,應緊緊把握民風建設和環境整治這個重點。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著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礎設施,讓農村設施多起來、農村環境好起來、農村面貌靚起來;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以文化人,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堅決整治黃賭毒等歪風邪氣,涵養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風醇物厚的鄉風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美麗鄉村才能既體現發展之美,也釋放文明之美。
⑷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處理,兼顧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凸顯專村鎮特色。屬
⑸ 談談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我國是農業大國,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垃圾多樣化、集中化、露天化現象日益突出,垃圾圍村、垃圾圍路、污水隨處排放在農村許多地區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圍村之困?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設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資金整合、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等工作,統一部署,共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把垃圾處理列入鄉鎮規劃和鄉鎮領導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近年來,一些農村基層幹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以為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蓋樓房、鋪水泥路,忽視了環境問題。對此,應把農村垃圾長效管理列入鄉鎮規劃,納入各級領導幹部任期目標,列入幹部年度績效管理評價體系中。因鎮、因村制宜,制定農村環境衛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培育新型農民,促進美麗鄉村建設進程。當前農民環境意識還相當薄弱,多數農民沒有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亂扔亂丟垃圾和廢棄物的現象普遍存在。對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資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統管理和利用等方面還存在很多認識誤區。對此,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廣大農民逐步提高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認識。改變消費方式,號召村民盡量減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夠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減少白色污染。逐步轉變農民多年來形成的垃圾處理習慣,普及垃圾處理的科學方法和意識。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一要增加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必須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環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覆蓋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運行管護機制。積極推動農民投資投工投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保,各級排污費、土地出讓金等專項經費必須按一定比例用於農村環境整治。二要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投入機制,加大農村污染治理、環境監測、執法、宣傳教育和應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層農村環保科技隊伍,研究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環保技術等,強化農村環保科技支撐。建立健全農村垃圾回收處理機制。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一要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為農民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提供相應條件。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置堆肥;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污染。二要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盡量把垃圾處理與利用可再生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如豬糞、秸稈、柴草等作為生產沼氣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還可以有效促進種植和養殖業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利用科學技術對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這是消除環境污染、化害為利的積極措施。開展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減少污染物,創造大量財富,又擴大了就業渠道。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村地區工礦業環境監管。加快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主要包括農村環境保護專門法律、法規,農村環境保護標准,農村環境質量考核和統計體系,鄉鎮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和人員,農村環保工作多部門協調和管理機制等。合理調整農村工礦業發展布局和產業結構,促進企業合理布局,對污染源實行集中控制。嚴格農村地區工礦業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准入,加強工礦業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王金水作者單位: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黨校
⑹ 美麗鄉村建設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措施
建設「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鄉村是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的環境建設包括農業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等生活污染防治,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內容。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美麗鄉村規劃中遵循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協調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園、林、路等生態要素,打造山水與休閑宜居一體的生態網路。提升農業技術水平,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推廣畜禽廢棄物處理新模式,降低農業污染;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濕地保護水平;恢復提升鄉村風貌,構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⑺ 如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幸福大埔的重大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製訂本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