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
平頂山於1957年建市,市區為西周時期為武王宗室應侯封地應國。古漢語「應」「鷹」通假,因此平頂山又稱鷹城。境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4處,有千手觀音證道祖庭香山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風穴寺和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國家重點考古發現汝官窯遺址,蘇洵、蘇軾、蘇轍三人的安息地三蘇園,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縣衙葉縣縣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街書會,是河南曲劇的發源地和中國曲協命名的「中國曲藝城」,是世界葉姓、劉姓華人的祖籍地。堯山風景區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現轄2市4縣4區,土地面積7882平方公里,總人口503萬人。
周其芳 黨組書記、局長
王建民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孟憲友 黨組成員、副局長
賈魯生 黨組成員、副局長
賈中志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王萬京 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世傑 黨組成員、副局長
周其芳簡介:河南省臨潁縣人,195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83年12月~1997年12月,歷任臨潁縣窩城鄉黨委宣傳幹事、臨潁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臨潁縣巨陵鄉黨委書記、臨潁縣城關鎮黨委書記、臨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歷任中共郾城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常務副縣長;2002年12月~2009年9月,歷任漯河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09年9月至今,任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2001年10月,平頂山市人民政府撤銷平頂山市地質礦產局和土地管理局,成立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為市政府的組成部門。主管全市土地、礦產、測繪管理工作。2010年,根據《中共平頂山市委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平頂山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平文〔2010〕15號),設立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機關內設辦公室、人事科、法規科、財務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礦產開發和地質勘查科、礦產資源儲量科、地質環境科、執法監察科、行政審批服務科等18個科室,機關行政編制為54名,下屬3個副處級單位(土地復墾中心、測繪局、國土資源監察執法支隊)和10個正科級二級機構,並設新華、衛東、湛河、開發、新城5個直屬分局。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面積為79101.212公頃,耕地31.56萬公頃,62.6%分布在東部平原,37.4%分散在淺山丘陵區,人均耕地0.95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26.85萬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多措並舉,抓好耕地保護工作。首先,層層簽訂了《平頂山市2010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給100多萬戶村民發放了基本農田保護證,明確了各級政府耕地保護的責任。對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進行了細化,先後投入500萬元,劃定基本農田地塊20344塊,在鄉鎮明顯位置設置基本農田保護區圖1103幅,並建立健全了保護制度。其次,加強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嚴格執行和落實建設佔用耕地「先補後占」、「佔一補一」的審核制度。全年經依法批准建設用地27個,共佔用耕地479.2公頃,補充耕地479.2公頃。組織完成了汝州、舞鋼等4個縣(市)12批項目的立項,項目總規模22179.45畝,投資8091.0567萬元,新增耕地15082.65畝,確保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一是超前科學編制了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利用規劃,並全部通過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審批。國土資源部將平頂山市列入全國首批11家市級規劃審批單位,為平頂山市城鎮發展和經濟建設預留了用地空間。二是為規范新農村建設用地行為,破解新農村建設用地難題,市局黨組高度重視,通過認真研究土地政策,多次召開研討會,借鑒全國各地成功經驗,總結舞鋼、郟縣試點經驗教訓,協助市政府出台了《關於解決新農村建設用地問題的意見》。在逐步規范新農村建設用地行為的基礎上,有序解決新農村建設用地需求。2010年上報省國土資源廳掛鉤項目653.46公頃(9802畝),審批354.74公頃(5321畝),有力支持了新農村建設。同時,制訂下發了《平頂山市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舞鋼市申報的兩個試點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報市政府審批。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加大土地供應力度,大幅度提高供地率。2010年全市供應土地1205公頃,土地供應面積同比增長354%,供地率達到了86.1%,確保了平高、氣囊絲、姚孟二期等省市重點項目、「城中村」改造項目、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建設,保障了平頂山市的經濟發展。二是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和改變容積率補繳出讓價款的追繳力度。全年盤活土地400公頃,清理閑置土地6宗。全市實現土地出讓收入26.1億元,其中,市本級實現出讓金入庫14.76億元。同時,排除干擾,通過多種有效措施,追繳土地出讓價款1.2億元,不僅挽回大量經濟損失,而且有效規范了建設秩序。三是土地儲備工作實現了歷史的新突破。在沒有儲備中心的情況下,通過協調財政、銀行,全年累計籌集土地儲備資金約1.6億元,儲備土地約2210畝。出讓8宗,面積909.1513畝,收繳出讓金4.17億元。為政府有效控制土地一級市場、走經營城市之路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是大力推進標准廠房建設,積極開展創建節約集約用地模範縣(市)活動。完成標准廠房建設44萬平方米,已使用32.68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0家;在全市開展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舞鋼市和寶豐縣產業集聚區作為省級創建單位,積極開展了多種宣傳和推廣活動。
【地籍管理】一是保質保量完成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在技術協作單位的緊密配合下,經過市、縣兩級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平頂山市二市、四縣、四區調查總面積7910.1平方公里,含全市城鎮地籍更新調查面積約265.8平方公里。其中市本級(新華區、衛東區、湛河區)農村土地調查面積約422平方公里,含城鎮地籍更新調查面積約60平方公里的調查任務。全面完成了基本農田調查上圖、開發園區調查等各種專項調查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土地調查及建庫、城鎮地籍調查外業測量、權屬調查及建庫全部完成,查清了平頂山市各類土地面積、位置、地類及用途和土地利用現狀。成果上報國家,等待對成果的確認。二是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工作。按照要求做到實地、數據和圖件三者一致,為土地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翔實的基礎數據。三是開展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調查工作。根據國家和省廳的要求,全面開展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發證工作,以石龍區為試點,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積極開展了村莊地籍調查工作,按要求利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此項工作。
【建設用地管理】積極與省廳溝通協調,爭取更多計劃指標。對省下達的土地利用計劃實行統一管理,合理安排建設用地。為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南水北調工程、9個輸變電工程、地方鐵路、高速公路等8個重點工程及時辦理了用地手續。全年共上報國務院、省政府審批各類建設用地96件,面積31687畝,已批回用地17444畝,是省下達建設用地指標的5.4倍,有力支持了平頂山市的經濟社會建設。
【礦產資源】平頂山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礦種59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31種,主要礦產產地137處,共伴生礦產地52處,優勢礦產主要有煤炭、鋁土礦、鐵礦、岩鹽、耐火粘土礦、水泥用灰岩、螢石等。原煤儲量103億噸,並且煤質好,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煤田,主要分布在新華、衛東、石龍、汝州、寶豐、魯山;鈉鹽儲量3300億噸,主要分布在葉縣,葉縣被中國礦業協會授予「中國岩鹽之都」;鐵礦石儲量9.7億噸,主要分布在舞鋼、魯山,是全國十大優質鐵礦區之一,舞鋼市被授予「冶鐵之都」。
【礦產資源管理】全力做好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的困難情況下,集中辦公,超前完成初審113家,得到了市政府和煤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的高度贊揚。認真開展年檢工作。年檢礦山企業448家,全市國有礦山采礦權持證率達到100%。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管理。依法督促463家甲類及乙類礦山企業開展儲量動態檢測,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零星分散礦產動態檢測。足額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全年共徵收入庫礦產資源補償費1.4536億元,實現了徵收面和入庫率「雙百目標」。
【地質災害防治】建立完善了群測群防責任體系,制定了《地災防治預案》和《應急預案》,並與各縣(市、區)國土資源管理局簽訂了防災責任書,成立了地災應急救援隊和汛期救援預備隊。汛期組織管理和技術人員150多人次進行拉網式排查,對全市392個地質災害點逐個進行調查登記,對重大影響區的7000多個居民發放了明白卡,使其明白撤離的線路和避讓的地點。對重點危險區實行重點監控,建立健全群測群防工作機制。為弘揚捨己救人的精神,隆重召開會議,對舞鋼市楊庄地質災害有功人員計寶臣給予5000元的獎勵。由於措施得力,狠抓落實,盡管2010年全市地災頻發,全年沒有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土地衛片執法】針對全市第十次衛片執法中違法比例高達62%的嚴峻形勢,先後兩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四次向市政府常務會議匯報,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3月21日,市政府召開由市長、常務副市長、主管副市長、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參加的高規格國土資源管理大會,並請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杜滇昆副專員到會講話。加上督察濟南局督辦洗煤廠整治,平頂山市在兩個多月中掀起了打響兩場硬仗的高潮。
兩個多月中,市政府召開了4次常務會議、14次督導會、動員會,專題研究部署土地執法工作。兩個多月中,市國土資源局所有班子成員分包縣區,組織了5個督導組,全部吃住在拆除一線。市、縣兩級幹部職工從沒休息過節假日。市國土資源局頂住巨大壓力,排除各種干擾,發揚「三鐵」精神(鐵心腸、鐵面孔、鐵手腕),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重拳出擊,在全市迅速掀起了拆除違法建築的高潮。同時,市國土資源局致函葉縣、郟縣、汝州、寶豐等6個縣(市、區)政府,要求必須迅速整改,掀起拆除高潮,違法用地比例必須在5月底前降到10%以下。否則,停批土地報件和一切涉地業務。市國土資源局還與市監察局啟動約談機制,對葉縣、汝州、寶豐、郟縣等9個違法佔地嚴重的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約談。要求限期拆除、整改復耕到位,否則,就地免職。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中啟動問責,追究縣級領導黨政紀責任3人,科級幹部黨政紀責任5人,起到了以做效尤的作用。
經過兩個多月的大力整治,共拆除違法用地552宗,面積1200畝;拆除違法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485畝。通過依法拆除和補辦用地手續,使違法用地比例降至7.98%,從而不僅避免了市、縣兩級政府被問責,而且在全社會起到了宣傳法規、震懾犯罪的作用。
【洗煤廠專項整治】省政府針對平頂山市煤炭洗選行業混亂無序發展、污染環境、違法佔地的問題,專門下發了《河南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改委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平頂山市煤炭洗選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意見的通知》,按照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市國土資源局牽頭組織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拆除煤炭企業188家,涉及土地面積940畝,拆除煤炭企業違法建築120000平方米,復耕土地480畝,專項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礦業秩序整頓】為鞏固礦業秩序治理整頓成果,一是在全市集中開展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活動。重點對邊遠地區封閉式養殖場、個體工廠和家庭民居等場所存在的隱蔽非法礦井進行全面排查。春節前後,市局稽查隊和魯山、寶豐縣局執法人員堅守工作崗位,吃住在礦區,集中打擊無證開採行為,取締5座無證非法煤礦,初步遏制了礦產資源混亂開發的勢頭。二是加強煤礦日常監管。進一步規范了煤礦企業圖紙交換、井下實測、密閉牆動態監管等制度,加大入井實測力度,嚴厲打擊煤礦超層越界違法開採行為。三是嚴厲打擊非煤礦產資源違法開採行為。在全市開展了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活動,特別是對汝州、寶豐的鋁土礦探礦區和采礦區進行了重點整治,立案查處違法采礦案件47起,有力打擊了違法采礦者。
【信訪工作】信訪量居高不下,是2010年初的三大難題之一。局黨組高度重視信訪穩定工作,除積極做好執法等基礎工作外,還強化責任,標本兼治,達到釜底抽薪和立竿見影之效。年初研究下發了《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意見》。明確市、縣兩級國土資源局局長為信訪穩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實行市局副縣級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同獎同罰」、分包縣(市、區)信訪工作責任制;對縣(市、區)局信訪穩定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問責制,凡京訪、省訪量連續排名靠前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直至免去局長職務、停止該縣年度土地報件的處理。形成了全系統「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工作人員具體抓的工作格局。通過不懈努力,全年沒有發生一起重大進京赴省案件,京訪量和省訪量大幅下降。京訪量由年初的全省倒數第1名晉升到第14名,省訪量也退出了全省的前5名。信訪穩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創新宣傳】通過積極爭取,在市委書記的親自安排下,市委、市政府於2010年10月21日召開了由市四大班子領導、各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分管縣(市、區)長、產業集聚區主任、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市直檢察院、法院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300多人參加的全市國土資源形勢政策分析報告會。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周其芳作了題目為《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長達三個小時的分析報告。詳盡地闡述了我國為什麼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我國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提出了依法用地、節約集約用地、破解用地難題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糾正了部分領導幹部的錯誤認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路春陽)
『貳』 金融工作局是干什麼的已經有人民銀行了,還要金融工作局干什麼
金融局是政府機構,是市政府的內設部門。在省一級的級別則設有省金融辦,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及其駐京機構做好貨幣政策落實及金融監管相關工作;研究金融形勢,分析金融發展重大問題,制訂本市金融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承擔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二)負責指導和推動本市金融和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組織推進金融市場、要素市場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承擔本市各類交易所設立審批及監管的職責,負責指導和協調本市產權交易的監督管理工作;協調推進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在本市的試點和發展工作。
(三)統籌推進本市企業融資工作。推進企業上市和並購重組,協調推動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負責指導和推動創業投資、股權(產業)投資基金規范發展。
(四)負責協調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推動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和產品與服務創新,指導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與發展,協調推動涉農金融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增強金融強農惠農的能力。
(五)負責推進市金融發展環境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為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在京金融機構做好服務。
(六)負責協調金融機構為市經濟發展服務。參與本市投融資體制改革工作,研究制訂引導社會融資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參與研究制訂政府重大項目融資方案;協調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平台,為本市經濟建設尤其是重點工程、主導產業、重要區域和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服務。
(七)負責指導協調金融服務社會民生工作。引導協調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產品,擴大服務范圍,延伸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提高金融擴大內需、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八)負責推進本市金融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配合有關部門推進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建設;參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機制和信用獎懲機制,優化本市金融信用環境。
(九)負責研究制訂全市金融業發展的總體布局規劃,促進金融機構合理布局;指導金融功能區、金融後台園區和各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發展,引導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進駐,監測分析各功能區發展情況。
(十)負責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和監管;負責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設立、變更審批和監管;承擔本市集體改制企業上市的產權確認職責;承擔市屬金融機構和地方審批金融機構的相應授權監管職責;加強對金融中介機構的指導和管理。
(十一)負責推進市屬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工作;協調配合有關部門,防範、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維護全市金融穩定;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打擊非法集資、非法證券買賣、非法期貨業務、非法外匯買賣和反洗錢、反假幣工作;參與本市金融應急處理機制建設。
(十二)指導協調本市金融人才資源開發管理和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十三)承辦市委、市政府和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叄』 什麼是金融市場化改革
金融市場改革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2013年,中國金融改革悄然而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將允許投資者做空股票的試驗方案的規模擴大了3倍;採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暗示允許更多私人資本進入銀行領域;將嚴密管制的資本賬戶略微放鬆。這些舉措表明,中國的新任領導層正在努力建立更加市朝的金融系統。
1、做空機制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宣布,2013年9月18日周三起,將擴大轉融券業務試點范圍,試點證券公司將由原有的11家增加至30家,標的證券數量將由原有的87隻股票增加至287隻股票。據估算,這287隻股票的總市值相當於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的2/3。業內認為,這將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2、民營銀行
在銀行業領域,官方信息暗示,中國政府將擴大私有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此外,那些非金融機構型公司進軍銀行業的動作,也引發了不小喧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官媒《求是》上著文稱:中國將給予私有公司更多空間來建立銀行。在周小川發表該文之前兩天,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均提交了申辦銀行執照的申請。蘇寧電器也表示其想設立銀行。
3、市政債券
9月16日,社科院與中債資信在京簽署中國地方政府評級合作框架協議,並首次公開發布了前期合作研究成果。其中,中債資信還發布了地方政府主體評級方法和模型,這將為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提供先決條件。中國地方政府尚不允許直接發行市政債券。然而實際情況是,地方政府利用融資平台或其他途徑,實際已舉借了大量政府性債務。
此外,中國政府還給全球對沖基金在中國融資打開了綠燈。6家被選中的對沖基金,分別被允許在中國融資5億美元。這一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中國放開資本管制的重要一步。
『肆』 如何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上取得突破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伍』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怎樣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陸』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哪些新成績
一、金融企業改革繼續深化
一是國有大型金融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繼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股份制改革並成功上市之後,中國農業銀行2009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2010年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2012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在香港整體上市。二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有序推進。國家開發銀行由政策性銀行改造成股份制商業銀行,2008年正式掛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穩步推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准並完成200億元人民幣注資。三是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組織制度改革創新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擴大到12個省(區、市),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較快。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縣域、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延伸網點,基本實現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主要商業銀行均設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城市商業銀行、融資性擔保公司等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四是中小金融企業改革發展富有成效。光大銀行順利上市,中信銀行等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逐步建立現代公司治理架構。信達、華融兩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相繼完成股份制改革。五是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二、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取得新成績
一是銀行間債券市場迅速發展,形成以做市商為核心、金融機構為主體、其他投資者共同參與的分層有序的投資者結構,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二是平穩推出創業板,擴大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新增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天津濱海三個國家級高新區,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推動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規范發展。三是推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啟動轉融通業務試點,新增螺紋鋼、早秈稻等13個商品期貨新品種。四是出台《農業保險條例》,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初步確定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股權等限制。五是推出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初步形成現貨與衍生品、場內與場外相結合,面向機構和個人的多層次黃金市場格局。六是積極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珠江三角洲、福建泉州和浙江麗水等地區開展金融改革試點。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一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運行順利,在貨幣市場利率體系中的基準地位不斷鞏固。二是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三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2012年,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5‰擴大到1%。同時外匯市場干預大幅減少,國際收支狀況逐步改善。
四、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快
一是推出進口核銷改革,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推廣至全國,取消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核銷。二是開展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提高投資總額度至2700億元人民幣。提高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投資總額度至800億美元,穩步增加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截至2012年末,累計批准24家RQFII機構、169家QFII機構和107家QDII機構的投資額度。三是全面取消強制結售匯制度。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實行正負區間管理,取消頭寸下限管理。
五、金融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
一是初步建立逆周期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完善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監管體制,加強金融管理部門的信息溝通與監管協調。二是實施銀行業新監管標准,推動建立嚴格的動態資本約束、動態撥備等監管制度。推出創業板、主板和中小企業板退市制度,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建立現代保險監管框架,利差損、車貸險等歷史遺留風險逐步得到解決,財產險公司償付能力首次全部符合監管標准。三是有效化解了城市信用社等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查處了一批內幕交易、非法集資、地下錢庄等違法違規案件,規范發展民間借貸。四是成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成立了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五是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我國的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評估,評估結論總體積極、正面。
六、金融開放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放寬金融市場的外資准入限制。合資證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參股設立期貨經紀公司的股東擴大至所有境外金融機構,參股比例最高可達49%。包括境外央行、境外參加行、港澳清算行等在內的100家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交強險業務對外資開放。截至2012年末,共有銀行業外資法人機構達42家,外國銀行分行95家;合資證券公司13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43家,合資期貨公司3家;外資保險公司55家。二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至全國,境外地域范圍不受限制。三是允許境內機構以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和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到境內直接投資。允許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和境內非金融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等試點,建設香港等人民幣離岸中心。四是與韓國、馬來西亞等1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五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交易,啟動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增加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對人民幣的交易。推出人民幣對泰銖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對韓元、越南盾、泰銖、寮國基普、哈薩克堅戈5種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銀行櫃台直接掛牌交易。
七、國際和地區金融合作日益擴大
一是加強與港澳台地區金融合作。落實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補充協議,允許港澳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廣東設立異地支行,推動滬深港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加強海峽兩岸在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下的金融合作,簽訂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二是深化區域及金融合作。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資金規模擴大至2400億美元,與其他金磚國家就貨幣互換、開發性融資等合作達成共識,利用區域性開發機構加強與拉美、非洲等地區的金融合作。推進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等平台下的雙邊金融合作。三是積極利用二十國集團等平台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目前我國已是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全面參與國際清算銀行、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國際標准制定機構各項工作。
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實施新修訂的《保險法》,國務院審議通過《徵信業管理條例》。出台《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等,修訂出台《證券投資基金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發布《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初步構建和完善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法規框架。二是支付體系和統計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農村支付服務建設初見成效,推動和規范銀行卡業務和新興支付業務發展。正式統計並發布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三是徵信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12年末,已為1858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8.2億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基本完成機構信用代碼全國推廣應用工作。四是順利結束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A)互評估後續報告程序,反洗錢監管、監測范圍擴大到支付機構。五是金融信息化建設加快。在全國穩步推進銀行卡晶元化遷移,發布銀行業標准體系和金融移動支付技術系列標准,開展儲蓄國債(電子式)網上銀行銷售試點。
『柒』 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案
在2006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推進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機構等其他金融機專構改革」屬;2013年和2014年又連續兩年提出「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作用」。
2015年4月12日,官方宣布,由中國央行會同有關單位提出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已經正式獲得批准。
其中,國家開發銀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關鍵點
其一,官方將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則,補充三大銀行的資本金。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12日對記者透露,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統一按照10.5%的標准實施。
其二,首度明確提出將對三大銀行採取「資本約束機制」。此前,對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採取何種約束機制,坊間一直存在爭議。
其三,明確要求三大機構完善組織架構和治理結構。此前,雖然國家開發銀行於2008年12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時就成立了董事會,而近期履新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胡曉煉也是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身份上任,但三大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很大改善空間。
『捌』 2018機構改革人事凍結期多久啊
凍結期一般需抄要三個襲月以上,具體的時間還得等待改革完成結束會才知道,此項暫時對公務員系統運行沒影響。
一般人事凍結為企事業單位或機關單位的行為,一般都要由上級主管單位或部門決定是否凍結或由本單位或董事會決定是否凍結,如果確定為凍結期,原則上不再招聘新工作人員,只能等解凍後再進。(具體期限根據當地規定。)
人事凍結的本意是兩個防止:在特定情形下,防止單位進人、防止單位突擊提拔幹部。在單位里,最稀缺、最重要的是編制、是幹部崗位。
確定為凍結期,原則上不再招聘新工作人員,只能等。
(8)平頂山市金融機構改革擴展閱讀
機構對有權機關辦理查詢、凍結和扣劃手續完備的,應當認真協助辦理。在接到協助凍結、扣劃存款通知書後,不得再扣劃應當協助執行的款項用於收貸收息,不得向被查詢、凍結、扣劃單位或個人通風報信,幫助隱匿或轉移存款。
機構在協助有權機關辦理完畢查詢存款手續後,有權機關要求予以保密的,金融機構應當保守秘密。機構在協助有權機關辦理完畢凍結、扣劃存款手續後,根據業務需要可以通知存款單位或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