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及其影響研究

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及其影響研究

發布時間:2021-07-23 16:37:12

A. 全球為什麼爭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因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用戶,只要資金不與中國境內發生來版往,就可以享受到權和美元歐元類似的政策,從而不受中國境內資本管制的金融服務。利率和匯率都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且可以和中國境內的——即在岸的——市場不同。
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起到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作用,是人民幣內外體系循環的節點。 亞洲和歐洲都已經設立多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B. 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指什麼

活埋人民幣的天坑

盧麒元

關於人民幣問題,他們一直很含蓄,他們幾乎羞澀到難於啟齒的程度了。所以,他們拐彎抹角,製造了一個「頂層」和「底層」都聽不懂的概念: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The RMB rate forms the mechanism;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機制」(Mechanism)一詞,中國人太熟悉了。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最怕聽到「機制」。上一次他們玩「機制」,就搞出來一場驚天動地的「風波」。這一次,「機制」帶著「風波」又來了。「機制」,就像是一句魔鬼的咒語。
筆者很想向有關方面談一談對於「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看法。最低限度,筆者希望領導人不要輕言設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筆者很憂慮,領導人日理萬機,未必注意到「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所涉及的立法和司法問題。善良的人們意識不到,「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已經涉及出讓貨幣管理主權了。老實說,任何一個領導人,都無法承擔這樣沉重的歷史責任。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人民幣崩潰了,全國人民會向誰去問責?他們這是要陷我國領導人於不義(有違憲和違法之虞)!很吊詭,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舉國上下渾然不覺。
其實,貨幣離岸業務,無時無處不在發生,這與一般商品交換幾無差別。問題的要害在於「中心」二字。請注意關鍵詞:支持;設立;中心。當這些話由領導人公開表述,就意味著准法律制度的形成。請注意,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機制」。什麼「機制」?捆綁機制!嚴格地說,就是一種綁架機制!想一想看,一個機構或個人在中國境外買賣人民幣,關中國政府何事?但是,設立了「中心」就不同了,中國政府要「認帳」了。人家量身定製了一個新名詞:「人民幣迴流機制」。說清楚了嗎?這涉及到政府公開確認政府回收人民幣的數量和價格。請注意,政府在未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的情況下,為境外人民幣交易提供信用擔保,相當於大規模挪用國有資產,政府將陷入違憲和違法的尷尬境地。我要買,你就必須給我印;我要賣,你就必須收回去。老實說,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敢做這種荒謬的承諾。再想一想看,美國政府為什麼不在香港搞一個美元離岸交易中心?美聯儲難道比中國央行更傻嗎?現在應該明白了嗎?所謂「人民幣迴流機制」,實質是中國政府提供的信用擔保(包含了數量和價格承諾)。這難道不是綁架嗎?這涉及到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啊!誰有能力為這個結果負責呢?那為什麼非要接受綁架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了謊話的源頭:「人民幣國際化」。
筆者讀過世界經濟史,筆者特別認真地學習了世界金融史。筆者驚訝地發現,古今中外都沒有本幣國際化這樣的偽命題。英鎊沒有,美元沒有,所有貨幣都沒有。請小心,有人特意到北京來講秦始皇統一貨幣,講得北京冬天都要開花了。但是,「統一」等於「國際化」嗎?莫非,他們在鼓勵我國領導人「統一」世界貨幣?我國領導人開始動心了,我國領導人一旦積極了,他們就開始提供「機制」了。為了鼓勵世界人民使用人民幣,中國政府首先要做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是需要一個負責任的「機制」的。當然,為了不讓左翼知識分子攪局,這個「機制」最好迴避立法和司法程序,最好對「底層」中國人高度保密。於是,借領導人之口,借國務院之手,造成既定事實(這就是那個所謂的「機制」)。當喜歡在雞蛋裡面挑骨頭的境外投資者山呼萬歲的時候,筆者哽咽了。
筆者對「人民幣國際化」這個概念感到震驚。為什麼,英國人當年沒有搞「英鎊國際化」?美國人當年也沒有搞「美元國際化」?為什麼,中國人就一定要搞「人民幣國際化」呢?筆者知道,一種貨幣國際化是外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而絕對不是人為操縱的結果。黃金成為國際貨幣,就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是上帝,也不能讓磚頭成為國際貨幣。當然,除非你瘋了,你非要接受用磚頭兌換任何商品。今天的中國人很無奈!今天的中國管理層是很瘋的!他們非要接受用廢紙兌換任何商品!你不信嗎?所謂的「人民幣迴流機制」,不就是接受廢紙兌換中國商品的制度安排嗎?看清楚了:廢紙→人民幣→商品。這就是那個偉大的「機制」。難道,這個偉大的「機制」能夠造就新的秦始皇嗎?別逗了!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關於本國貨幣保護的完整法律程序。不信,你拿著人民幣周遊列國去試一試。不能不告訴大家一個公開的秘密:必須首先統一全世界,才能最後統一世界貨幣!真的,這是必須的!
回到本文主題。「機制」的包裝用語是「匯率市場化」。他們所謂的「匯率市場化」是一個什麼東西?套用一句他們的專業術語:就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請注意,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在於,通過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形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價格,這樣「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行成了。這下子,他們的目的暴露出來了,就是請中國政府交出人民幣定價權。現在,仍然需要通過美國國會提案,拐彎抹角地干預人民幣匯率;以後,有了這個「機制」就好辦了,美聯儲就可以單獨確定人民幣價格了。他們所謂的「匯率市場化」,顛覆了人民幣價格由中國政府進行管理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人民幣價格將由美國聯邦儲備局直接管理。可以預期,中國政府一旦失去人民幣的定價權,人民幣的末日也就不遠了。當中國將可以賣出的商品賣光的時候,人民幣最終將成為廢紙。結論出來了,所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其實是一個活埋人民幣的天坑!難道,他們僅僅是想活埋人民幣嗎?
他們總是那樣的含蓄。但是,含蓄可不等同於謙虛。他們可真的一點兒也不會謙虛,他們就敢攢一份報告到北京來忽悠,他們威風八面,各個都像是帝王之師。一群絕不謙虛的人,為什麼會變得那樣含蓄?他們是想學雷鋒不留名嗎?佐利克叔叔會為中國貧困兒童捐獻一毫升鮮血嗎?有趣的是,當一些中國人提出質疑的時候,他們馬上沉不住氣了。你看,他們立刻說,是誰誰誰讓他們寫的,他們毫不猶豫地出賣了他們的中國夥伴。既然是好事,他們怕什麼?敢做就不敢當嗎?顯然,他們很清楚,活埋一個偉大民族是會有報應的!
筆者很希望有關方面深入香港進行調研。仔細觀察「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筆者知道,不能輕易使用「洗錢」這個概念,這是非常嚴厲的法律指控。但是,事關國家安危,筆者不敢退縮。筆者希望有關方面拿出勇氣,直面未來的殘酷現實。筆者實在不知道還可以使用什麼婉轉的說法?筆者已經恐懼「機制」一詞了,太恐怖了,這是一條不明資金流出國門的「洗錢」通道。這通道,就是他們說的「機制」啊!要知道,他們要開通若干條這樣的通道啊!共和國的金融邊防今後將形同虛設!
筆者已經非常憂慮了。他們要在香港以外地區設立更多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了,他們要將人民幣境外交易額擴大到數以萬億的規模。數以萬億的規模!聽懂了嗎?他們要製造人民幣境外蓄水的「池子」,這個池子剛剛好可以承接美元「量花寬松」的流動性。當美國資本購得足夠規模的人民幣,美聯儲就獲得了人民幣的定價權了。要知道,在使用杠桿的情況下,數以萬億計的海外人民幣足以操縱數十萬億人民幣的價格,中國政府將失去對人民幣進行數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能力。中國政府將失去人民幣管理主權。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嗎?這是干戈倒置授人以柄!這是公然出賣國家經濟管理主權!是的,這是一種進行經濟自殺的特殊「機制」啊!
筆者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就是不允許藏匯於民?為什麼就是不積極建立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市場?為什麼就是不努力完善人民幣備兌支付的物質基礎?為什麼就是不堅決維護人民幣實質購買力水平?為什麼非要拱手讓出人民幣管理主權?這倒底是為什麼?
他們依舊是很含蓄。已經含蓄到不允許左翼學者說話的程度了。他們幾乎屏蔽了所有的建言渠道。他們不斷地刪貼甚至關閉網站。諾大的中國,已經容不下一點不同的聲音了。他們在悄悄地奉獻出人民幣的管理主權。魔咒回盪在神州大地,「機制」(Mechanism)已經形成了。他們靜靜挖好了一個活埋人民幣的天坑!
沉默,這是活埋前詭異的沉默!筆者不相信,一個偉大的民族竟然可以如此荒唐地走向滅亡!筆者相信因果,一切善惡都終將會得到報應的!

C.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什麼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而香港現行的流通貨幣主要還是港幣,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就是逐漸就要將流通貨幣由港幣轉為人民幣的一個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國內是沒有進出口權的,所以不享有退稅,同時出貨也需要請代理,或者買單出口;
香港公司賬戶,收外匯是沒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轉帳,只是只操作外幣業務,不辦理RMB業務,可以通過轉帳的方式實現

考慮注冊可以根據您自身的需求來,畢竟現在辦理的客戶還是與日俱增,希望能解決更多朋友的疑點

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的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一般這類"離岸"地區和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因此,海外離岸公司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和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經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D. 為什麼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乎可以這樣說,每次人民幣的貶值,都是從香港離岸市場開始的,甚至是香港離岸市場引發的。所以,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1、在岸人民幣

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匯率的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參考價格,這就叫在岸人民幣。

2、離岸人民幣

央行開放香港以及其他國家進行人民幣交易的匯率就叫離岸人民幣,而2010年中國香港實施的人民幣離岸交易(CNH)已經是泛指海外離岸人民幣交易。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向來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交易是純粹市場化的,完全取決於市場供求。因此,在市場人民幣貶值預期漸露端倪或者形成時,許多市場機構就會利用這一點通過做空,放大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從而投機賺錢,這樣的做法就會讓人民幣的匯率偏離基本面或者央行的合意水平,在市場上形成羊群效應,可能引發踩踏,影響金融穩定,這當然不是央行想要看到的。

(4)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及其影響研究擴展閱讀: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幣的離岸市場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引進外資可以在國內設立一個特區,使流入資本與其他地區隔離,便於對過程的檢測。香港因為其特殊地位具備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條件。香港是特別行政區,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資本自由流動。依託特殊經貿關系安排基礎上,利用香港金融市場優勢,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讓香港作為緩沖區,我們有特殊條件觀察人民幣國際化當中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取得經驗,穩步推進。

央行在離岸發行央票,就可以避免以上調控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所形成的對離岸市場的傷害,因為央票的發行更加市場化,更加透明,引導市場預期,央行的意圖表露明確,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市場的操作,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市場化的收益率曲線,對於建設離岸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基礎性作用。

E. 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有嗎有沒有了解的

這個問題有點怪﹐離岸中心不是一個什麼建築或者機構﹐而是一個地方的地位﹐就好像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就是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希望可以幫到你

F. 巴曙松:香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嗎

很可能成為的

默許在香港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因為採取視而不見的「鴕鳥政策」顯然是不明智的。況且中國內地在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市場化方面正在積極探索,此時在香港設立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好可以提供一個參照和緩沖。

G. 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

H.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怎麼一回事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而香港現行的流通貨幣主要還版是港幣,香港的權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就是逐漸就要將流通貨幣由港幣轉為人民幣的一個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國內是沒有進出口權的,所以不享有退稅,同時出貨也需要請代理,或者買單出口;
香港公司賬戶,收外匯是沒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轉帳,只是只操作外幣業務,不辦理RMB業務,可以通過轉帳的方式實現

考慮注冊可以根據您自身的需求來,畢竟現在辦理的客戶還是與日俱增,希望能解決更多朋友的疑點

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的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一般這類"離岸"地區和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因此,海外離岸公司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和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經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I. 建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所要做的工作

當前,如何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問題,成為同時牽動內地與香港金融界的一個重要問題。此舉究竟會對香港和內地金融業帶來哪些影響?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哪些風險?應當如何採取相應的風險監控措施?這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香港是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潛在市場

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能否發展起來,這與現實的市場需求狀況如何有密切關系。

企業是金融市場上最為活躍的資金使用者。目前,許多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香港企業或者一些跨國公司為了避免貨幣錯配的風險,在大幅減少借入外匯貸款,而對於人民幣資金則保持了相當旺盛的需求。

邊貿以其獨有的形式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據調查,在中國的邊貿中,人民幣已經成為相當有影響力的貨幣,邊貿活動的活躍無疑會累積相當比率的人民幣。

在中國與亞洲各國的貿易中,目前的計價貨幣主要是美元,這一方面有歷史的因素,另外也可能是商品最終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的貿易中,會有更大比重的商品是亞洲各國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因此,對於這部分商品貿易用人民幣計價、進而導致人民幣的資金需求是必然的趨勢。對外貿易的發展,特別是與鄰近國家和地區的邊貿,也是人民幣外流的一個主要源頭。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增長迅速。由於近年來人民幣幣值穩定且呈上升狀態,匯率風險小,加上一些邊貿地區外匯儲備短缺,外幣結算困難,它們開始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與我國的雙邊貿易。在貿易和旅遊的快速發展推動下,人民幣在周邊地區現已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長,對外經貿和旅遊業的推進,人民幣越來越"國際化",流出的數量將越來越大,將自然而然產生一定的人民幣的離岸業務。而在人民幣仍不能完全自由兌換、資本流動仍受控制下,散落在亞洲各地區的人民幣難以循正常途徑迴流內地。如果允許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滯留在各地的人民幣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體系,既有助我們對人民幣流向的監管,又促使香港成為全球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在各種形成境外人民幣供給的渠道中,人民幣現鈔攜帶出境是一個較為易於觀測和估計的渠道。實際上,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和現鈔兌換由來已久,但具規模且具統計意義卻是在1993年允許境內外居民出入境時,每次可攜帶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現鈔規定之後。

人民幣進入香港的形式和途徑五花八門,如果不考慮以地下管道或是走私等非正常途徑,人民幣在香港的最終提供者絕大部分是來港的內地遊客以及部分從內地返港的本地居民。近年內地訪港旅客一直以雙位數字增長,平均升幅達20.8%,遠高於其它地區訪港旅客每年平均1.4%的增幅。尤其是2002年,內地取消訪港旅客數量限制後,訪港旅客更是爆炸性增長53.4%,達682.5萬人次。

若以旅客每人每次按規定平均攜帶人民幣6000元計(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此數),僅2002年,由內地旅客帶入的現鈔人民幣就達409.5億元。1996年至2002年期間,內地訪港旅客總數為2532萬人次,攜入的人民幣總量達1520億元。假設每年流入香港人民幣的1/3沉澱或在香港長期流通,則目前在港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現鈔就逾500億元,而不穩定的流量亦有此數,甚至更大。考慮到內地旅客每次攜帶人民幣往往超逾規定,實際沉澱在香港的人民幣可能遠大於500億元。隨著CEPA的簽署,個人旅遊計劃的實施,訪港旅客將不斷增加,估計香港流通的人民幣數量仍將快速增長。如何為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滯港人民幣存量建立安全和有效的迴流機制,已是不容迴避的現實,亦是香港和內地經濟進一步密切交往的前提。

由於缺乏固定渠道,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幣難以循正規途徑迴流內地金融體系。然而正是因為滯留在香港的這筆龐大的人民幣存量,也為其自身創造了各種人民幣需求業務,如兌換、匯款等,但這些業務的主流非由銀行經營,而是由找換店、錢庄甚至非法地下管道把持。

在滯留人民幣存量基礎上衍生的各種需求可以歸納為兩類。第一是港人到內地旅遊、消費、探親、公乾等小額資金需求。據統計,進入90年代以來,香港居民回內地人數就達千萬人次,是內地游港人次的10倍以上(2002年除外)。特別是近年,香港經濟不景氣,財富縮水,北上消費大幅增加。2000年開始,回內地人次突破5000萬,到2002年,這一數字已達5565萬。雖然港人可以通過旅行支票、信用卡、提款卡或外幣到內地兌換人民幣,甚至在廣東一帶亦可直接用港幣消費,但出於安全和方便考慮,港人一般都在離港前兌換所需人民幣。在人民幣沒有放款出路的情況下,香港人民幣的主要需求也只能是各類回內地活動的人員,他們日益擴大的需求,為銀行和找換店(銀行所佔比例極小)的兌換業務提供了不斷擴展的空間。

第二類是金融資產及實業投資的大額資金需求。部分港人在內地買樓、投資A股、以及進行實業投資皆需要部分人民幣資金。根據業務量較多的原中銀集團所屬寶生銀行每年兌出人民幣2億元,香港經營人民幣兌換業務的銀行為八、九家推算,估計每年由香港銀行兌出的人民幣約為12-18億元,主要用於滿足一部分小額人民幣需求;而近年外管局又取消了香港銀行可匯入內地10萬元人民幣的做法,因此香港的人民幣資金需求主要由香港100多家人民幣找換店或其分店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出的人民幣資金來解決(包括兌換和匯入內地,匯款實際上通過地下管道相沖抵,大部分人民幣資金並未實質進出香港)。

2002年3月1日,內地有關部門收窄境內銀行買入港元現鈔的差價,由原先不得超過現匯買賣中間價的2.5%,縮窄為1%,希望把人民幣資金需求納入金融體系,減少業務。但香港找換店為提高競爭力,將單邊買賣差價收窄至0.1%左右的微利水平。如果以每間找換店鋪平均每月維持生存最低需要5萬港元(租金加生活費)的收入,全港共200間找換店鋪推算,全年雙邊人民幣買賣額至少應達1270億元(1200億港元),單邊人民幣資金需求至少為636億元,可見香港市場人民幣資金的需求相當大。

盡管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進出境受數量控制,香港銀行也沒有誘因開展人民幣業務,但由於香港沉澱了龐大的人民幣存量,隨著兩地的密切交往,客觀上產生了對人民幣的各種需求,衍生出各式人民幣業務。而在制度限制及缺乏利誘下,香港銀行未能主導各項人民幣業務,卻由找換店、錢庄及其它非主流渠道扮演主角。這不僅不利於我們掌握人民幣的流向,而且為地下渠道利用監管漏洞圖利提供了條件。如果允許香港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則人民幣資金活動就有可能由地下轉入銀行體系。這樣,一方面銀行可滿足港人旅遊、探親、公幹、消費等小額人民幣資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通過兌換、匯款和信用卡業務滿足港人到內地進行貿易和投資等大額人民幣需求。這不僅把香港客觀存在的人民幣業務納入經濟體系,而且推動香港銀行業的發展。

人民幣離岸業務與內地金融改革

實際上,如果遮遮掩掩地維持當前的人民幣在香港流動的半地下格局,那麼,要准確掌握人民幣在境外流通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基本上也是商業銀行體系之外的,中央銀行難以及時進行監控。

對於中國內地的金融改革來說,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積極意義首先表現在,如果允許人民幣在香港流通,監管部門可以獲得的一個重要收益,就是將境外流通的人民幣納入銀行體系,便於監管部門掌握人民幣境外流動規模的變動,從而相應採取措施。

另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的發展可以形成一個完全市場化的人民幣利率指標

目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推進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考慮到內地國有銀行的承受能力以及主要的借款者國有企業的承受能力,目前的利率市場化推進幅度還相當有限。但是,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又必須需要一個市場化基礎上形成的利率指標,來作為各項金融決策的參考,當前在內地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無疑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但是,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香港的市場條件,通過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幣,在香港形成一個市場化的利率指標,對於中國的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市場發展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在自由市場形成的人民幣離岸存款利率或其它利率,能較好地反映商業風險,能夠為內地人民幣利率形成提供有效的參考。倫敦離岸市場(即歐洲美元市場)所形成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至今仍然是美元利率形成的重要指針這一事實,正說明離岸中心在本幣利率形成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也可以為中國內地的外匯市場調節提供參照。盡管中國在加入世貿之後被沒有承諾放鬆資本項目的管制,但是隨著金融服務業的發展,保持對於資本項目的管制對於經濟金融發展必然形成阻礙。同時,目前中國內地的外匯市場並不發達,也缺乏迴避外匯風險的足夠的金融工具,沒有外匯市場的各種指標作為參考,中央銀行的外匯政策調整必然缺乏足夠的市場依據,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也可以提供一個參照。

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的發展能夠帶動中國內地與亞太地區經濟的合作深度。中國政府正在倡議在亞洲推行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架構,在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區內各成員的經濟聯系會趨於緊密,如果人民幣具有足夠的國際化程度,那麼,原來區內各成員作為以美元計價的、向發達國家爭奪出口市場的競爭對手,可以轉化為以人民幣計價的、向中國市場出口的更為緊密的經濟聯系。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在國際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還可以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放開人民幣使用限制,意味著更多人民幣將流出境外,客觀上要求設立人民幣離岸市場處理境外人民幣的匯兌、存儲、結算及迴流業務。允許香港辦理人民幣業務,逐步形成離岸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完善、高效的銀行體系獲取市場運作經驗,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另外,如果能夠推動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就能夠逐步推動人民幣成為准硬通貨。人民幣在未來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在資本帳戶下的自由化,二是逐步國際化,促使人民幣成為在境外廣泛流通的、為他國所接受並被用於國際結算、投資和儲備的國際貨幣。目前,人民幣在香港地區可通過人民幣→港幣→其他硬通貨這一渠道,以港幣為過渡環節,間接地將資本項目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合二為一了。從資本管制角度看,人民幣從內地流出並匯兌後,既可能被用作經常性支出也可被用作資本性支出,這在事實是根本無法控制的,這就意味著資本帳戶其實已基本放開。從國際化進程講,香港成為境外人民幣存貸結算的中心,和倫敦當年成為境外美元的離岸中心進程非常相似,這就意味著人民幣正以香港為中心在事實上走向國際化。

能夠推動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實際上,允許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允許香港的金融機構吸收人民幣存款,是人民幣離岸市場開始迅速發展的標志性步驟。

目前,倫敦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並不是因為英鎊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儲備貨幣,而是因為倫敦擁有全球最為活躍的美元交易市場(每天約4620億美元),倫敦的美元交易量較之美國本土還要高(日均2360億美元左右)。即使到今天,全球金融市場上使用的美元利率的指導性市場指標利率還是倫敦的離岸市場美元LIBOR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當前,香港之於人民幣,能否像倫敦之於美元,從人民幣的離岸業務中獲得發展的新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具有自由兌換的貨幣、穩健而且高效率的金融體系、及時的信息流動、高效的金融監管,但是,在金融風暴之後,香港面臨經濟轉型的難題,如何進一步發揮金融中心的地位,抓住中國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商機,一直是香港金融界思索的大課題。開辟人民幣離岸市場,看來是一個可能的答案。

人民幣在香港流通對於香港究竟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目前作出全面的預測還言之過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將可能成為人民幣的離岸金融中心,而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會明顯提高。

香港的跨境借貸規模一度超過美國,但是在1997年金融風暴之後迅速下滑,目前僅僅與新加坡持平。香港市場上跨境負債業務佔全球的市場份額也在迅速下降,1995年這一比率還是8.5%,到2001年底就下滑為2.4%了。

香港作為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剛剛發布的調查,從每天的外匯交易量排名,香港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全球第5名下滑為2001年的第七名;2001年中,香港市場上的日均外匯交易量為670億美元,較之1998年大幅下滑了15%。

為了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有必要開辟新的金融產品市場,人民幣的離岸市場則是其中最富有吸引力的設想。

短期而言,允許香港試辦人民幣個人業務對香港經濟的效益有限。目前,允許香港銀行試辦業務的范圍只涉及存款、匯款、兌換以及信用卡等四個領域,而且業務的基礎和區域局限在現有人民幣存量和香港區劃范圍內。中、短期內,在人民幣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內地仍然未開放資本項目條件下,估計香港即使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只能經營存款而不能做貸款業務(因缺乏合法公開的資金出路),或最多隻能向指定的企業作有限制的貸款,香港銀行所能得到的收入相當有限。

允許香港試辦人民幣業務的意義,在於它通過建立和強化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而為日後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開展全面廣泛的人民幣離岸業務提供基礎和平台。隨著中國內地經濟金融實力的增強,人民幣的強勢已現端倪,目前已是亞洲區的主要貨幣。隨著中國內地經濟快速增長,市場逐步開放,國際經濟及投資活動日益頻繁,人民幣離岸業務將不斷增加及深化,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產品將持續得到開發,市場容量及業務機會擴大。例如,隨著海外上市(主要是香港)以及海外投資活動的增加,內地企業對人民幣離岸資金的需求將上升;同樣,投資中國內地的境外公司人民幣貸款需求亦會增加;而金融投資市場的發展,會促使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現,等等;都會大大提高離岸人民幣的交易量,為香港從事人民幣的各種離岸或國際業務活動提供大量商機。

香港如果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將是相當長時期國際上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為香港增添獨特優勢,不僅鞏固香港現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使香港同時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同倫敦一樣,香港極有機會藉助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迎來金融業發展的新高潮。60年代初,當倫敦美元離岸市場(即歐洲美元)初成時,無人預料它會促成倫敦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規模約10萬億的歐洲美元市場將倫敦推上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地位。迄今為止,LIBOR仍是美元利率形成的基準,倫敦美元外匯交易仍然超越紐約,是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

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通常的擔心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興起是否會對境內的貨幣政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沖擊,例如,貨幣投機者可能會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上積累人民幣頭寸,進而在相關市場沖擊人民幣匯率。不過,這一擔心是可以控制的,首先是能夠開展這項業務的銀行可以從內地背景的銀行、以及香港當地的銀行中選取,香港金融監管部門必然也會加強對於相關金融機構吸收人民幣業務活動的監管,以維護人民幣匯率及其離岸市場的平穩。中國內地的金融監管部門也可以直接參與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運作和監管中來,香港金管局可以對離岸的人民幣存款規定一個准備金比率,通過准備金以及相關的機制,中國內地的監管部門也可以掌握相關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求狀況。

另外,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起步階段,中國內地的監管部門也可以禁止或者限制香港市場上的人民幣同業拆借,也可以禁止或者限制離岸人民幣存款在同一金融機構在香港和內地分支機構之間的調撥使用,以便在起步階段盡可能減少其可能帶來的沖擊。

同時,在人民幣離岸市場開始發展之後,可能有機構利用香港經營存款業務的條件,囤積人民幣資金進行洗錢活動;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可能會對境內銀行業的人民幣存貸款業務構成競爭,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如果發展過速或監管過松,有可能影響內地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調控的效果。

在允許香港試辦人民幣業務的初期階段,應以建立安全及有效的渠道,讓各種形式的人民幣資金在內地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實現在香港和內地流通為目標,而不急功近利,冀望在短期內獲利。為此,現階段只能試辦人民幣個人業務,而不能涉及企業或批發業務;只允許從事存款業務,而不宜經營貸款業務,是必須嚴格遵循的原則。其目的就是通過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將現在由找換店和地下渠道主導的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流量,納入受監管和有一定透明度的銀行體系,以利央行掌握其流量及流向。

由於香港銀行在這個階段還不能承做人民幣的放款業務,銀行吸取的人民幣存款只能迴流內地銀行體系,這也就是香港試辦人民幣業務初期以建立安全有效的渠道為目標的意義。而人民幣迴流內地有不同的形式,但不管哪一種形式都需要先作好人民幣結算安排。可見,結算行在人民幣迴流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結算行要集中處理吸納的人民幣,需要擁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幣頭寸,也需要有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經驗,以及與內地客戶和銀行機構有密切聯系,再加上集中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因此應選擇具有上述條件的商業銀行擔任結算行為宜。

結算行如何運作,以什麼方式將人民幣迴流內地?是否允許放入同業市場拆借、內地放款、或直接交由央行處理?這都有待兩地金融監管機構進一步商榷,其政策的推進力度,應當以不影響內地資本帳戶的管制及貨幣市場的穩定為准繩。在初期,應當控制香港銀行把吸納的存款轉到其內地分行融資其內地業務,也應控制內地分行通過拆息市場取得這些存款,因為這實際上等於放開資本流動。最可能的方案是結算行直接將存款送回內地金融體系,或是直接轉交央行,與央行作出結算,並從央行收取一定利率的收益;或是經央行同意,將資金在同業市場拆出,與內地商業銀行作出結算。

只有在建立安全和有效的渠道後,保證香港人民幣存款有規范地迴流內地,監管機構才能夠考慮發展其它的銀行業務。比如逐步允許香港銀行將存款轉給其在內地的分支機構,或允許其內地分行參與拆息市場獲得人民幣資金;允許指定的香港銀行從事人民幣放款業務,向指定的企業貸款;當條件成熟後,完全放開香港銀行的人民幣貸款業務;或開發其它各種銀行和金融業務。屆時,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步伐自然會加快。

隨著人民幣在香港流通規模的不斷擴大,充分動員香港市場的人民幣資產、推動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創新就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這能夠為人民幣將資本帳戶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合二為一創造條件。例如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企業,可以採取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種貨幣,這樣紅籌股企業根本就沒有必要返回到滬深股市來發行CDR;而需要籌措其他外幣的企業也省卻了上市過程中,外幣與港幣之間的匯兌損失,並能吸引除本港之外的外國投資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境外人民幣的各種形式的金融資產,香港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就缺乏一個現實的基礎。

如果說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在短期內還可以由政府的行為主導、由政府有意識地決定前進的速度和方向的話,那麼,人民幣的國際化、特別是人民幣在境外的流動和離岸市場的興起,則基本上是一個市場需求推動下的自發過程。既然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現實需求,此時內地和香港的金融監管部門可以做的,應當是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引導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流動,建立高效安全的人民幣資金結算渠道,以漸進的戰略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同時著手發展有深度、能夠隨時吸收海外人民幣流動的健康的金融市場。這一過程無論是推動中國內地的金融改革,還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必然會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及其影響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