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娃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會比較全面嗎
最近也是在找p2p網站平台想做投資,牛娃互聯網金融,積木盒子,宜人貸,陸金所等版等權差不多看了個遍,牛娃互聯網金融不管是安全上還是管理上都比較嚴謹,借款人的身份證、基本信息、借款用途和借款資料等等都會有明確披露,可以說風控很成熟,資料也很全面,確實如他們官網介紹的一樣好。
② 為什麼P2P行業這么強調信息披露
因為有透明度,才能判斷風險程度和是否合規,
挑選P2P平台注意事項:
1、鑒別公司實力
不可一味看注冊資本,
平台的注冊資本可以側面的
反映出平台的部分實力,
注冊資本過小沒實力的概率很大。
但是注冊資本過大的不見得一定有實力。
還應關注以下幾點:
1.是否有金融背景或金融基因
P2P一直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實踐形式,歸其根源還是金融服務,只是服務方式更加快速,便民。運營團隊嚴謹的金融從業背景直接決定著P2P平台風控是否嚴謹。國內藉助傳統金融風控手段運營比較成功的P2P平台。
2.擔保公司實力是否雄厚
這種方式主要是由P2P理財平台跟第三方擔保公司進行合作,由第三方擔保公司來為平台的每一筆交易來進行連帶責任擔保。如借款人出現了逾期不付的問題,那麼第三方擔保公司將會為投資者進行一個全額的本息墊付,很多P2P理財平台都採用這種方式來做安全保障。
2、運營模式既決定平台業務內容及范圍,同時決定平台穩定性
P2P本質隸屬借貸雙方信息服務平台,國內大小平台根據自身特長出現了O2O、P2B等業務借貸模式。P2P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模式,個人債務屬於無限責任;P2B是個人對企業,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可能出現倒閉和破產,債務追回就會十分渺茫;O2O屬於P2P時代的創新,直接線上對線下模式,也是相對比較安全的P2P理財模式。基本線上尋找投資人,線下尋找借款人,同時引入第三方擔保或融資性金融機構擔保及實物抵押。
三.風控很重要
首先,要看平台是否有投資擔保公司擔保,而且擔保公司的實力是否足夠強。是否有第三方資金託管。其次,單一項目募集資金總額過大,是否超出了該P2P平台交易總額的5%。即使很多都提供本息全額擔保,也有自己獨特的風險控制機制。要規避大額借貸資金或者資金池操作。
其次,取決於風險管理能力是否足夠強大。風控這塊主要做兩個工作,一個是前期借款標審定的時候對風險進行評估,如風險在控制范圍之外則一票否決。另一個是貸後進行跟蹤,定期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解、上門調查。
另外,線下催收能力也是風險控制能力的體現,這個判斷標准主要是在:
(1)對於抵押物的處理能力;
(2)公檢法社會資源協調能力 ;
(3)對於借款人心理分析、處理能力。
4、平台是否有逾期,逾期壞賬率具體情況
P2P平台是為借款人和投資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撮合服務,使投資人資金最大化,借款人享受小微金融實惠。撮合借貸雙方過程中,肯定會產生一些小概率事件,這就是投資人和平台最討厭的壞賬和逾期,這種情況肯定存在,就連國內最權威的銀行業都不可避免。
③ 哪些互聯網金融平台有備案管理,銀行存管,信息披露
開鑫金服與江蘇銀行上線銀行存管,率先取得ICP證,系統完全自主研發,主動進行業務披露和風險提示,定期發布經營報告,其所有的費用標准均在網站上明確公示。
④ 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准——P2P網貸(徵求意見稿)》
8月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了《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准—版—P2P網貸(徵求意見稿)》,這是權協會於2016年3月份在滬揭牌成立後制定的首部行業標准。這意味著,徵求意見結束後,國家首部互聯網金融行業標准將出台。
⑤ 四成投資人不滿信息披露 互聯網金融平台怎麼破
說明監管還不到位,反正互金平台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安全、透明化的,不願意披露信息的平台那肯定是壞賬多撒。像中青金服平台的透明度就很高,受投資人青睞
⑥ 深圳前海金瑞龍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信息披露達到什麼水平了
現在的p2p平台信批內容是按照國家監管要求執行開放的
⑦ 4成投資人不滿信息披露 互聯網金融平台怎麼破
每個人的思想高度不一樣,看待的角度也千差萬別,所以你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我在做3M,月收益30%很多人也不怎麼看好,但還是有人看好。我也看好,。
⑧ 互聯網理財產品怎麼進行信息披露
銀行業高管變動頻繁
有報道稱,中國建設銀行原
網路金融部總經理黃浩將出任螞蟻金服集團總裁助理一職,但具體分管領域暫未確定。2015年,商業銀行高管密集變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1月
末,至少已有50位銀行高管離職。與此前換屆期間銀行高管變動相比,銀行高管離職打破了銀行「圈內」循環的慣例,互聯網金融、地方交易所、民營銀行等新興
金融業態均成為銀行高管離職後的熱門去處。
點評:業內人士分析,引發銀行離職潮的原因,主要由於目前銀行也利潤增速放緩、不良包袱加重,管理人員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銀行理財開年收益平淡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顯示,銀行理財開年冷清。自2016年1月1日至1月8日一星期內,雖有104家銀行共發行了930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增加23家,產品發行量增加340款。然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37%,較上期減少0.06個百分點。其中,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5款,市場佔比為0.54%,環比下降0.48個百分點。
點評:普益財富研究員分析指出,預計2016年降息次數不會太多,但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則偏大,加之資產荒的情況較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改善,收益率恐將繼續緩步下滑。
進出口行「一帶一路」貸款逾5200億元
1
月14日,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進出口銀行新聞發言人代鵬表示,截至2015年末,該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貸款余額超過5200億元人民
幣。其中,有貸款余額的「一帶一路」項目1000多個,分布於49個沿線國家,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電力、通信等多個領域。據悉,進出口銀行積極開展經
貿合作項目,僅2015年就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經貿合作項目384個,帶動進出口商務合同金額超過1300億美元。
點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相關金融機構也加強了此方面的布局。作為一家政策性銀行,在抓住這一機遇的同時,也需要注重把控風險。
據了解,2015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已突破20萬億元,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工作將進一步落實,有報道稱,銀監會近期將成立銀行業理財託管登記中心有限公司,正式運營好理財登記平台,落實好理財產品的備案工作。監管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出於防範風險的需要,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需要控制合理的規模增速,也需要避免惡性競爭,不能盲目高息攬客等。
點評:在股市震盪、信託剛性兌付遭遇危機、P2P跑路頻發的大環境下,優質資產難尋、理財業務規模和成本之間的平衡難度加大,理財業務轉型壓力大增,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⑨ 為什麼P2P行業這么強調信息披露
國家出台相關監管措施,為了規范化,降低借款人的利息.,現在市場行情版降准降息,在選擇投權資平台和產品時,要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與資產狀況,綜合理智地進行選擇,多學習投資攻略,切忌唯收益率是從,單純地將收益率與安全性掛鉤,最後終究要品嘗投資失敗的苦果。主流平台德眾金融,在大行情下,年化率穩定在11%左右,難怪深受投資人的喜愛。
⑩ 關於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的外文文獻
2.信託
錢的投向
信託產品即所謂的「影子銀行」,也就是資金需求方繞開銀行直接向投資者借錢——資金多數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某項目(例如拆遷)或者某企業的資金需求(例如新生產線)。這些融資方一般在其它資金渠道枯竭後才會考慮信託,因為信託借款的利息非常之高,從借款人的角度,付出的年利率一般在20%甚至更高,相比之下,銀行貸款的成本要低得多。
特點
(1)按照期限和借款人條件不同,信託計劃的預期收益率不同,目前年收益率大致在10%-15%之間。信託計劃收益率可以參考溫州民間借貸指數,這一指數反映的是民間借貸最為發達地區的公開借款成本,該利率反映的是借款者付出的成本,在此基礎上要扣除信託發行方以及渠道收益(一般在5%左右),才是投資者收益。
(2)合規的信託產品最低起投點是100萬,低於此門檻的產品多為集資購買這種擦邊球的方式(也就是許多人把錢交給一個人去買)。
(3)期限一般是1-3年為主,中途一般無法退出。
風險點
(1)絕大部分信託理財渠道會宣傳所謂的「剛性兌付」—— 也就是投資者一定會拿到本錢和利息,但實際上這是沒有根據的。13年開始也陸續出現了剛性兌付被部分打破的案例。去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地方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表示中央政府不會替地方還債,之後信託發行量顯著下降。對於「剛性兌付」這一預期投資者要保持清醒,隨著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及房地產業的下滑,打破剛性兌付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2)從信託資金的去向不難得出結論,信託借款人一般有兩個特徵:一是本身已高負債(其它低成本融資渠道枯竭,需要藉助信託這一高成本渠道);二是要為信託借款承受高額利息支出。用專業術語來說這一類企業都加了很高的債務杠桿(Leverage),資金鏈緊張。因此信託從本質上來說屬於高收益債(High Yield Bond),也叫垃圾債券。
(3)集資購買信託的行為進一步放大了風險,由於實際購買合同上只有一個人,而其他眾多集資人並不是法律上認可的信託計劃受益人,因此一旦出現購買人跑路的現象,集資人的權利難以保障。
3.股票
錢的投向
如果你是企業首次發行股票(IPO)時認購,那麼你的錢直接交給了上市公司;以後你是從其它投資者手上買入股票,錢並沒有進上市公司的口袋,但由於你獲得了股份,道理上來講你買了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資產。
特點
(1)不確定的收益,且波動巨大,這一點不用多說。
(2)不確定的投資期限:你可以持有一天,也可以持有N年。
(3)較低的參與門檻:一般幾百塊錢就可以買股票。
(4)對投資者的真實要求高:知識、心理、操作等,但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
風險點
(1)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股市最大的風險是「你不知其中的風險」,多數人買賣是因為其他人在買賣,或者基於所謂的消息,而這種跟風的投資,最終總以虧損結束。
(2)由於股市的資金門檻低,參與人數多,加上各種媒體不停的炒作,對投資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影響和壓力。關於投資者心理的描述,我看過最好的一段是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Howard Marks寫的「投資者的投降」。
4.基金
錢的投向
按照基金類型的不同,投資者的錢被投向不同資產——股票基金投股票、債券基金買債券、貨幣基金主要是存款… 基金的可投資對象覆蓋了以上銀行理財、信託、股票市場的大部分,因此基金可以作為前面幾個投資渠道的替代方案,我們一一做比較。
風險點
(1)缺少系統科學的投資計劃,隨意地跟風買賣(炒基金)是基金投資者面臨的最大風險;基金本身的風險和這一點比起來其實要小得多。
(2)銷售機構重推銷,輕服務的現狀加劇了投資者跟風買賣的行為。
5.私募基金
錢的投向
和前面講的公募基金一樣,私募基金也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管理,按照基金不同的投資方向策略進行投資。
特點
(1)投資范圍很廣,幾乎什麼都可以投:從股票、債券到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即所謂的股權私募基金)、金融衍生品(石油、黃金期貨…)、房地產、基建項目…
(2)投資策略比公募基金更豐富,更復雜。
(3)基金除了收固定的管理費,還收取業績提成。
(4)投資門檻和信託類似,一般百萬起。
(5)有較長的投資鎖定期(一般一年以上),期間不可退出,鎖定期之後定期開放退出(一般每個月開放一次)。
風險點
(1)非專業投資者很難真正理解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因此難以判斷該投資到底是否合適自己 – 單純依賴管理人的過往歷史業績來進行判斷是目前大多數投資人的唯一手段,加上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不規范,因此私募基金投資者比公募基金處於更大的信息劣勢。
(2)私募產品變現能力(流動性)差,除了較長的鎖定期外,還普遍存在懲罰性提前退出條款,當投資者發現基金錶現不及預期往往不能退出或者要遭受損失。
6.P2P網貸
錢的去向
P2P網貸是最近兩年逐漸出現的互聯網理財模式。大部分網貸採用「投標」的方式,在網上集合投資者的錢,通過P2P平台,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或個人。一部分P2P借款人是滿足個人消費(例如裝修,車...)。另一部分是小額生意周轉。
特點
(1)單筆交易小且分散
(2)期限多為幾個月到一年
(3)約定收益率參考信託,目前一般是每年8%-15%。
風險點
(1)交易完全在互聯網上進行,由於單一借款額小,P2P平台缺乏有效的低成本辦法逐個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風險評估,發生違約的可能性並不像想像的那麼低,甚至有的平台所宣傳的零風險。
(2)近似純信用貸款的模式,投資者和平台缺乏對借款人的實質性違約防範及保護。
(3)平台本身目前沒有適當的監管,一旦發生較嚴重的借款違約,平台本身可能倒閉,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就不斷出現P2P平台跑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