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內容.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復式記帳原則來系統記錄每筆國際經濟交易。這一記帳原則要求,對每一筆交易要同時進行借方記錄和貸方記錄,貸方記錄資產的減少、負債的增加;借方記錄資產的增加、負債的減少。主要內容有以下四個:
1、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實際資源的轉移,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項目。經常項目包括貨物(貿易)、服務(無形貿易)、收益和單方面轉移(經常轉移)四個項目。經常項目順差表示該國為凈貸款人,經常項目逆差表示該國為凈借款人。
2、資本與金融項目
資本與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或短期的資本流出和資本流入。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項目。
資本項目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資捐贈和債務注銷;後者主要是土地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等)的收買或出售。金融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間接投資)和其它投資(包括國際信貸、預付款等)。
3、凈差錯與遺漏
為使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相等,編表人員人為地在平衡表中設立該項目,來抵消凈的借方余額或凈的貸方余額。
4、儲備與相關項目
儲備與相關項目包括外匯、黃金和分配的特別提款權(SDR)。特別提款權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中心,利用國際金融合作的形式而創設的新的國際儲備資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各會員國繳納的份額,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記賬單位,1970年正式由IMF發行,各會員國分配到的SDR可作為儲備資產,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也可用於償還IMF的貸款。又被稱為「紙黃金」。
(1)國際金融實驗報告國際收支表編制與分析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各項國際交易的記錄,因而從每筆交易和從借貸總計來看總是平衡的。但國際交易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事先無法達到平衡。
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交易實際有兩種:一種是事先的自主性交易,另一種是事後的調節性交易。貿易項目一般是前一種。
在自主性交易中如發生差額因而只能動用國際儲備或借入短期資本以彌補上述差額,則屬於事後的調節性交易。自主性交易的國際收支如果能基本相抵,則調節性交易就不必占重要位置。
在這個意義上,國際收支就基本上達到平衡;如果情況相反,則國際收支就不平衡。這里說的國際收支平衡不是指平衡表上借貸總計的平衡。
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各國重要經濟目標之一。本國經濟中許多因素,諸如生產波動、產業結構變動、金融動盪、物價升降等,都能影響這個目標的順利實現。
國外經濟、政治、金融狀況的變化也能產生不利影響。為避免和抵消這些影響,需要調整國際收支。這不僅為了使國際收支能保持基本上平衡,而且也為本國匯價、物價的穩定以及本國對外支付能力的增強創造條件。
在制定適當的政策措施以調整國際收支時,要對國際收支平衡表作全面的分析,並把國際收支與國內經濟統一起來考慮。
② 試根據國際金融的基本原理,對近年來中國的國際收支進行分析。(附折線圖更佳)
這里有不想復制你自己看有圖專 有文屬字 http://finance.qq.com/a/20080606/001056.htm
③ "試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
狹義:是指該國的對外外匯資金收支。
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時期一國同外國的全部經濟往來的收支流量表。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對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交流過程中所發生的貿易、非貿易、資本往來以及儲備資產的實際動態所作的系統記錄,是國際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④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內幣炒家阻擊馬幣容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⑤ 國際金融國際收支平衡表
國際金融國際金融研究對象是國際貨幣和金融關系,包括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融資方面,其目標是闡明國際金融關系的歷史和現狀,揭示國際貨幣流通和基本規律的國際融資。它可以在200多年前萌芽可以追溯到。它是基於生成的國際貿易。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二戰結束後,生產和資本的發展,國家之間為宜,貨幣和金融關系的迅速國際化也在不斷增加。 80年代以來,在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趨勢加快,國際金融的新現象,新問題的出現,不斷拓寬國際金融,領域進入國際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在國際經濟關系和國家經濟的國際金融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課件是介紹國際金融的基本問題。
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金融研究和國際貨幣和金融關系的操作;從國家角度看,國際金融研究外匯資金往來和經濟活動自由化。作為一門學科,國際金融有很強的專業和全面:既有理論,又實用;微觀的問題,也有宏觀的問題;這兩個專業自己獨特的地方,而且還關繫到其他經濟學科的交叉領域。
一般,國際金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具體來說,有:國際收支的概念;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和編制原則;國際收支和外匯控制來調節;組成,作用和管理方法,如國際儲備。
2.國際貨幣流通。具體來說,主要有:外匯,匯率,國際結算,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
3.國際融資條件。包括:國際貸款和資金轉移;國際金融市場。
4.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包括:形成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性質和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
⑥ 國際金融 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寫出 借貸方)
1、借:本國在外國銀行的存款 5000美元
貸:商品出口 5000美元
2、借:服務——本國留學生生活費 500美元
在外國銀行存款 500美元
貸:庫存現金 1000美元
3、借:商品進口 8000美元
貸:在外國銀行存款 8000美元
4、借:官方儲備 1000美元
貸:海外投資利潤收入 1000美元
借:證券投資 1000美元
貸:在外國銀行存款 1000美元
5、借:商品進口 5000美元
在外國銀行存款 15000美元
貸:直接投資 20000美元
6、借:商品進口 5000美元
貸:國際組織貸款 5000美元
PS:業余愛好者。請大家不吝賜教。
⑦ 國際收支平衡表如何對比分析
國際收支平復衡表是制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編制的,故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最終必然相等。國際收支分析實際上是對國際收支狀況的分析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一個帳戶與下與下一個帳戶之間劃一水平直線,水平線之上帳戶的貸方和借方的凈差額就是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凈差額為0表示國際收支平衡
否則表示國際收支失衡
國際收支失衡時,如線上帳戶的借貸凈差額為正數(貸方總額大於借方總額)稱為國際收支狀況為赤字或逆差
同理可以知道國際收支狀況為盈餘或順差的情況
線的不同劃法得到不同的局部差額,這些局部差額構成了國際收支分析的主題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線劃得越靠下,線上差額的概況性就越全面